西北遊記(三)
7月7日
早晨的西寧街道上,清冷安靜。我們趕往車站,乘汽車去甘肅的張掖市,去看丹霞地質公園。在西寧汽車站吃了一碗拉麵,味道一般般,麵條半生不熟的。車站附近很少有好東西,這是經驗與教訓。
汽車從西寧出發,事先我並沒有查行車路線。這一路的景色卻給了我這個喜歡大山的人些許驚喜。驚喜來自穿越祁連山。
狹義的祁連山,指最北的一支的走廊南山和冷龍嶺。我們從西寧到張掖,正是穿過這狹義上的祁連山。全程走227國道,途經大通縣,門源縣,民樂縣。
不到350公裡的路程,汽車居然開了近9個小時才到達張掖,一路就是不斷地上坡下坡。一輛大巴上有兩名駕車司機,各開大約一半的路程。因為路途雖不算遠,但道路確實艱險。我由衷感嘆大巴司機高超的駕駛技術,老杜感到不服氣,表示自己也能在這山路上一展身手,而我和小杜同聲表態:你敢在這山上開車,我們還不敢坐你開的車呢。瞧這盤山路,實在是有點驚心動魄,路上的車輛像一個個爬行的昆蟲。
山谷裡的小溪和小屋。這可不是航拍的照片,此時我們處於山谷中,這是我用相機從車窗向外拍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山有多高。
離開西寧市75公裡,到達位於青海省大通縣的黑泉水庫。高原上的水庫,海拔3000多米,風光宜人,景色飄渺。
窗外溫度很低,車窗上面全是水霧。心裡頗恍惚,因為我可是來自正處於高溫溼熱的江蘇啊,哈哈哈。
翻越達坂山就是擁有百裡花海的門源縣,對門源的油菜花美景早有耳聞,而翻越達坂山的路程十分艱險。達坂山是祁連山脈的一脈,山勢陡峭,高聳入雲。達坂山的道路都是依山開鑿的,路線曲曲折折,盤山越嶺。其中達坂埡口延至陰坡長約三公裡,冬季和春季李冰橫雪擁,還常常會冰裂雪崩,兇險難行。有道是 「千難萬險的鬼門關,難不過雪天裡的達坂」。
雖然心中忐忑,但為了拍照片方便,我還是勇敢地把座位換到前面。
7月的天氣,雖然沒有冰雪,但山道曲折,盤旋而上,車如爬行,緩緩而進,汽車在雲中行駛,山高、路險,我不免緊張。而雲山霧海,朦朦朧朧,飄飄渺渺,又恍如仙景。路上還不時可以看到滾落的石塊。
路一側的石崖,怪石嶙峋,色彩各異,也許這些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石頭就是礦石吧。我這麼猜測也是有根據的哦,因為祁連山素有「萬寶山」之稱,蘊藏著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的礦藏。
山上這些凸起的石頭,像不像雄雞的雞冠呢?
這是一處供來往車輛休息放鬆的地方,土臺上有一些停泊的車輛、觀景的遊客,還有一些帳篷,估計是售貨亭之類的。從車窗望過去,雲霧繚繞,如若仙境。
這一段路的邊上,修了這些水泥的防護欄,讓坐在車上的我,安心了許多。
這兩位可真是牛人,車停在下坡並且是轉彎處,佔了一股車道的大半個路面呀。
為這位環衛工人點讚。這麼高的山峰,這麼險的道路,孤獨地行走在工作的途中……
向山上看看,不由人不擔心有泥石流啊。一把冷汗……
山間一條小溪,水流清澈而且湍急,這應該是就是祁連山頂融化的雪水流下來的吧。
下午換司機了,山路平緩了許多,天空也展開了笑顏。但我的緊張心情反而加劇了,因為第二個司機一路跟他身後的女伴聊個不停,還不時地回頭。難道是藝高人膽大?還是色膽包天?哈哈哈。
途中一個急剎車把我們驚出一身汗,有位在前方要下車的旅客提前就站到了車門旁,他可遭殃了。一頭撞到前面擋風玻璃上,手錶也掉鏈了(據說那表價值十幾萬元)。我奇怪的是這位乘客的腦門還真是結實:汽車擋風玻璃裂了,他的腦門完好無損。司機和乘客都沒有發生任何爭執,也使我感到十分奇怪:他們為何如此心平氣和? 是這巍峨的大山培育了山民內斂的性格?這廣袤牧場上的牛們也一定比圈養在牛欄裡的牛們性格溫和淡定吧。
滿山遍野的牛羊,悠閒地吃著草,遠處的麵包車好像是放牧的工具,車外還扯了繩子,晾著衣服。在青海湖邊,我看到牧民騎著摩託車放羊,後面跟著奔跑的藏獒。我意識到原來現在牧民都不是騎馬放牧了,他們進入了機械化時代。
孤獨的牧人和他們帳篷。我想起那個電影《牧馬人》。在千年草原牧場上演繹了多少人生故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從古時候就一直在祁連山麓迴響。只是現在已經看不到風吹草低才能見牛羊的景象了。
翻越達坂山就可到達擁有百裡油菜花海的門源縣。很多人專程去門源看油菜花,我們就在車上看了……我覺得青海湖邊的油菜花比這裡更美。
汽車在路上耽誤了一段時間,堵車的原因是青海湖環湖自行車賽事。沿路的小學生在觀看比賽,可能在相對比較封閉和貧困的山區,有這樣的賽事是很開心的事情吧。
因為自行車賽而形成的擁堵車流。
中國國家地理曾就祁連山對中國的意義有著這樣的描述:「東部的祁連山,在來自太平洋季風的吹拂下,是伸進西北乾旱區的一座溼島。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而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然而祁連山的意義還不僅於此。」 「祁連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引來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連山通過它造就和養育了冰川、河流與綠洲做墊腳石和橋梁,讓中國的政治和文化渡過了中國西北海潮的沙漠,與新疆的天山握手相接了,中國人在祁連山的護衛下走向了天山和帕米爾高原。據說張掖之名是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河西走廊就是中國之臂,它為中國拽回了一個新疆。」
祁連山漸行漸遠了……
終於下山到平地上了,暗暗的鬆了口氣,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