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寧坐汽車到張掖要翻過祁連山亞口,到了海拔較高的亞口,多年累積的草皮變成鼓起的一團團硬邦邦的草疙瘩,夏季的草地一片綠意,與西藏草地不一樣的更活潑的綠。
近處遠處的羊群像眾多蝗蟲啃食綠草,數量非常可觀,祁連山腳,像火山巖流出的層層坡地,最後平緩成一塊巨大的平地,油菜花半開未開的花骨朵,有人說,可惜花沒有全開。這時風起吹過嫩綠的油菜田,星點的黃花悠然恣意,並不會比整片黃花遜色。
古時說的「金張掖」,我想就是被祁連山下這一片肥沃的草地養成「金」的吧。張掖即「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得名,也稱為甘州,因地下泉水豐富而名甘,甘也是甘肅的甘的來源。漢朝河西四郡之首,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是安撫羌、月氏、匈奴等俘虜的地方;唐朝時以甘州曲聞名;元朝,馬可·波羅遊記曾記錄一筆。
張掖最出名的,估計還是那世界各地人都要打卡一遊的地方,張掖七彩丹霞地貌,今年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張掖丹霞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會讓人下巴掉到地上,嘆為觀止,合不上嘴。
張掖城,被剝落表皮的丹霞地貌和北邊沙漠像密友一樣相伴,綠地和樹林像一塊塊珍貴的寶石鑲嵌其中,城市有一種灰白視覺,刺眼的陽光下,所有物品都像是被蒙上一層灰塵,店鋪、麵館、道路、樹木、還有郊外的大棚,這是大西北廣闊地理與遙遠歷史共同形成的蒼茫,內斂深沉卻攢足力量。
《張掖市志·大事記》有記載載:「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夏,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隨父叔到元上都(開平府)向元世祖忽必烈復命,因道路被阻,居留甘州近一年。」馬可波羅的旅行中在這裡停留。城中歐式街十字路口中間立了馬可波羅的白色石膏像,不知道馬可·波羅是不是長得那麼帥氣。歐式街上模仿歐洲建築,街道兩旁的店鋪多是燒烤、酒吧和KTV。
西夏國寺,首先讓人想到金庸的《天龍八部》的西夏公主,雖然在這裡偷不到公主。但還是可以想像一下。張掖古時候稱為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一直是回鶻王廷所在地,北宋仁宗時期,在公元1028年,以今天銀川一帶為中心建立西夏政權的党項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後,全面佔領了河西走廊。西夏興建佛寺,在涼州(現在的武威)和甘州分別修建了護國寺和大佛寺。大佛寺即現在的西夏國寺,據說元朝世祖忽必烈在這裡降生。
晚上到了一個表演藏吧,藏吧有包廂和大廳,大廳前面一個舞臺,外請的主持人會開幾句黃色的笑話和說些動人的心靈雞湯,舞蹈和歌曲沒有特別精彩,但很買力。整個晚上只有三桌客人,其中一桌是老闆招待朋友,跳完舞的姑娘給老闆的朋友敬酒,一口乾掉非常豪邁。工作的姑娘和小夥在服務臺後面玩著手機,表演完的人員也加入。離開藏吧,已經很晚了,歐式街上一片清涼,燒烤攤前有兩個人在等待,天上有幾顆星星,風吹過來更覺得冷清。緊緊衣領,夏天的張掖晚上還真是冷啊。
張掖因為盛產小麥,以麵食為主,在一個餐館裡點米飯要預定,所以上麵館去吃麵去:「老闆,來碗響炮,再切份滷肉。」
【踩到月亮的影子了】
和朋友們分享旅行的故事!文章均為原創,如無授權,請勿轉發。如果你喜歡,可以點讚關注也可以分享,謝謝朋友們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