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沿線建起55座生態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12-24 央廣網

渭河沿線建起55座生態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12-30 17:03:00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渭河流域暨生態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今天(12月30日),記者從渭河流域暨生態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獲悉,經過4年來的建設,渭河生態區建設已經完成投資約60億元,實施灘面治理、水面景觀及水生態修復約30萬畝。依託渭河綜合治理成果,800裡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基本建成,渭河於2017年被評為「最美家鄉河」。

  陝西省渭河生態區保護中心主任黨德才介紹情況。

  渭河沿線建起55座生態公園

  據陝西省渭河生態區保護中心主任黨德才介紹,2016年1月,陝西省政府設立了渭河生態區,從渭河甘陝交界到潼關入黃口,沿渭河堤防兩側向外按城市核心區200米、城區段1000米、農村段1500米進行控制,對渭河進行全面、系統保護。同時,建設生態農業休閒觀光基地、濱水休閒及體育健身休憩區、濱水綜合產業中心、綜合集散服務區,建成渭河沿岸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相連、產業集群發展、基礎設施完備的特色生態區。

  「為保護一條河劃定一定範圍設立生態區,這在全國尚屬首例。我們的目標是要把渭河建成安瀾河、生態河、景觀河、文化河、致富河,就是要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以渭河左右岸、洛河、石川河等支流生態治理保護為重點,編制《渭河左岸重要支流水生態治理規劃》,提升《渭河生態區建設總體規劃》,體現渭河擔當。」黨德才說。

  如今的渭河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河流生態公園。西安渭河水利風景區、眉縣霸渭關中文化水利風景區等3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沿渭河55座生態公園已經建成,不少自行車賽、馬拉松等體育賽事在這裡成功舉辦,人民群眾休閒娛樂有了新去處。

  大項目建設攻克水沙關係調節「牛鼻子」

  水利部黃委會設計院總規劃師劉繼祥認為,目前渭河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科學和完備的防洪工程體系,但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造成的渭河下遊河道泥沙淤積、洪澇災害嚴重,一直是關中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心腹之患。

  劉繼祥介紹道,作為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建設的東莊水庫控制了渭河來沙的70%,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支流骨幹水庫。黃河中遊古賢水庫位於黃河北幹流上段,控制了黃河60%的泥沙和80%的粗泥沙。若能將古賢、東莊兩水庫聯合運用,可進一步提升東莊水庫對渭河下遊的減淤效果,發揮1+1>2的作用。

  「渭河下遊防洪減淤順利實施後,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由於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引起的河道淤積、洪水位抬升等問題將不再是渭河下遊防洪的主要矛盾,而河道整治工程建設將是確保渭河下遊堤防安全、實現長治久安的主要任務。」劉繼祥說。

 

相關焦點

  • 統籌流域治理 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來自水利部等專家學者和我省沿渭各地市水利部門,共同探討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近年來,渭河生態治理成效明顯,防洪體系得以健全,防洪形勢得到較大改善,水質汙染明顯好轉,同時渭河治理帶動了產業聚集效應,沿渭群眾享受到了宜居的生態空間。截至目前,渭河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215億元,新建和加固堤防630公裡,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橋54座;退建加固渭河下遊南山支流堤防103公裡;建成5個支流蓄滯洪區和3個支流防倒灌工程;建成生態溼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
  • 吳健調研全縣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12月22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健調研全縣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根本方針,立足我縣在渭河流域的獨特區位,結合職責高起點謀劃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工作。副縣長杜興一同調研。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本文試從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視角,搭建基底-生態優先、承載-發展約束、驅動-內外關聯的框架思路,並針對重大問題提出實施的戰略路徑和對策建議。
  • 渭河生態環境改善:多所圍湖、溼地公園建成
    西安網訊:(記者 馬瑩 韓濤)渭河是黃河的古河道,也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孕育了燦爛的先秦文化和漢唐盛世,是中華文明的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西安的「母親河」。推進渭河生態治理、弘揚渭河水文化,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本報訊 (記者 秦驥 劉楓)「應加強水權交易和水汙染防治監管」「建議加強目標責任考核與綜合執法,建立約談、生態損害賠償和投訴舉報制度」……11月2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分組審議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與會人員紛紛建言獻策。
  • 三門峽湖濱區:譜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湖濱區地處河南省西部,為三門峽市主城區,在所有沿河城市中,它是離黃河最近的區域之一,境內黃河流經33.1公裡,是黃河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去年以來,湖濱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堅持「治黃」「興黃」並重,加快沿黃高質量發展,譜寫了治黃興黃新篇章。
  • 黃河入海口:寫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20年以來,東營溼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包括9個溼地修復項目總投資達5.3億元,退耕還溼、退養還灘7.25萬畝等。
  • 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
    編者按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經濟地帶和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場。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在陝西境內全長719公裡。
  • 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由中共青海省委黨校、中共青海省委改革辦和青海省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青海改革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四屆青海改革論壇,緊扣時代脈搏,深入探討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源頭責任、幹流擔當——全面推進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主題,傾智傾力、建言獻策。現刊發主要觀點,以資參考。
  • 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是什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陝西省修訂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陝西省修訂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時間:2020-11-29 09:23:20  來源:陝西日報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郜玉至)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
  • 秉持綠色發展理念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生態保障
    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了從「綠起來」到「美起來」的轉變,從「體量」建設到「精緻」修飾的轉變,從「以點帶面」到「共建共享」的轉變,促進了城市社會效益和「軟實力」雙提升。然而多年來,濱海新區通過持之以恆的科技創新和積極探索,深耕鹽灘綠化實踐,破解了鹽灘綠化這一世界難題。  截至2019年底,全區綠化覆蓋面積16073.2公頃,其中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4519.03公頃、綠化覆蓋率39.17%;公園綠地面積3838.21公頃,其中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3419.2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平方米。
  • 建設渭河生態區 助推流域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陝西臺 張武輝 董少波)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滋養著我省60%以上的人口,被稱為陝西人的「母親河」。治理好渭河不僅事關我省發展,也關係到黃河的長久安瀾。
  • 菏澤:東明黃河國家溼地公園這樣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打造種子資源庫、開展生態產業,東明黃河國家溼地公園這樣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9日訊 9月18日,閃電新聞記者跟隨「大河奔騰」主題採訪團來到距菏澤市東明縣城西南的東明黃河國家溼地公園。
  •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推動內蒙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布小林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為新時代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將啟
    此次活動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行動之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等共同主辦。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行進路線為黃河沿線九省(區)。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入海口: 寫好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
    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20年以來,東營溼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包括9個溼地修復項目總投資達5.3億元,退耕還溼、退養還灘7.25萬畝等。
  • 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訪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
    12月8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城步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羅建南在接受湖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城步縣委、縣政府將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做好結合文章,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高質量建設南山國家公園的實際行動,以實幹實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羅建南介紹,城步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全省深度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