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調研全縣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2021-01-11 天水市人民政府

12月22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健調研全縣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根本方針,立足我縣在渭河流域的獨特區位,結合職責高起點謀劃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工作。副縣長杜興一同調研。

吳健一行先後來到安遠鎮菜子山一帶、磐安鎮東崖村一帶,實地察看了造林綠化選址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蓋等情況,聽取了灌溉用水和道路交通等相關準備工作的情況匯報,並就渭河流域甘谷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吳健強調,全縣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提前統籌謀劃明年春季造林工作,以春季植樹造林推動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細落實。讓人民群眾成為渭河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受益者。

吳健要求,要按照生態與產業並重、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做到生態林與經濟林相結合,不斷提高造林綠化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共贏。要改變「為種樹而種樹」的觀念,突出生態區、修復區、涵養區等功能定位,與鄉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統籌推進。要以高速公路、省道和縣鄉道路兩側為重點,以山區成片造林為基礎,打造精品,培育亮點。要因地制宜選擇適生樹種,確保達到「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實現植樹造林工作由綠化向美化轉變,讓群眾共享綠化成果。

相關焦點

  • 統籌流域治理 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劉濤瑞)渭河流域暨生態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近日在西安舉行,來自水利部等專家學者和我省沿渭各地市水利部門,共同探討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 渭河沿線建起55座生態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渭河沿線建起55座生態公園 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19-12-30 17:03:00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 武山縣召開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推進會
    武山宣傳網12月6日上午,武山縣召開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推進會。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索鴻賓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
  •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本報訊 (記者 秦驥 劉楓)「應加強水權交易和水汙染防治監管」「建議加強目標責任考核與綜合執法,建立約談、生態損害賠償和投訴舉報制度」……11月24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分組審議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與會人員紛紛建言獻策。
  • 建設渭河生態區 助推流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渭河綜合施策,昔日的「爛河灘」、「下水溝」正在成為關中平原上一條綠腰帶和百姓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國慶假期,在渭河的支流灞河生態整治提升工程現場,建設者仍在加班加點施工。到明年3月份工程完成後,這裡將會形成一個全長約4.12公裡的綠化長廊,改善灞河兩岸的生態環境。
  •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陝西擔當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的保護和發展歷來是安民興邦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陝西處於黃河中遊,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功能突出,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 行走黃河看秦東: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渭南,這個黃河與秦嶺相戀的地方,正努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奏響秦東大地上的黃河新樂章。近日,記者跟隨由陝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陝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渭南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行走三秦大地 建設美麗陝西」行走黃河調研團走進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潼關縣、大荔縣、合陽縣等多個沿渭河或沿黃河區縣,深入城區、企業、鄉村,用腳步丈量渭河、黃河,目睹黃河生態之美與高質量發展。
  • 陝西省修訂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陝西省修訂渭河流域保護治理條例 切實加強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時間:2020-11-29 09:23:20  來源:陝西日報
  • 加快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
    編者按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經濟地帶和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戰場。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高度,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在陝西境內全長719公裡。
  • 索鴻賓調研督查渭河河道管理工作
    4月27日,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渭河武山段總河長索鴻賓調研督查渭河河道管理工作。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落實,切實加強河道管理,不斷提高渭河武山段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實現「河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 黃河入海流——山東省政協建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記事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提出,對位於黃河中下遊的山東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來源:求是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2014年3月,我到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程前往東壩頭鄉張莊村考察,那裡也是焦裕祿同志當年找到防治風沙良策並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上個月,我在甘肅考察期間專門調研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這次來又考察了黃河河南段防洪等相關工作。
  • 探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問題關鍵在水
    考察的第二站,是到黃河吳忠城區段了解當地保護黃河生態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本月,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帶隊赴九三學社中央座談交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為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流域面臨的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中央於 2019 年提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並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按流域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和城鎮布局等統籌管理逐漸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主題。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五大要義
    這次研討會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為「沿黃中心城市的地位與使命」。在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制訂實施之際,身處位於黃河之濱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討論這一話題也顯得非常順勢合時、應景適情。
  • 渭水襟懷潤秦東——渭南市分行全力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 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農發行渭南市分行的使命所在、職責所系、發展所需。該行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牢記初心使命,秉承家國情懷,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助力渭南市打造「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振興秦東樣板。11月末,該行累計發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貸款6.13億元,居全省農發行系統第三位。
  • 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錢文智)6月4日下午,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和慶陽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甘肅)高峰論壇」在甘肅省慶陽市開幕。
  • ...直播直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存在問題
    第六十五期《百姓問政》 直播直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存在問題 2020-12-04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以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1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研究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8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當下,經濟參考網專訪新疆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名譽院長、天山經濟論壇主席劉以雷教授,解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治理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措施。
  • 省林業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
    4月3日,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原永勝主持召開省林業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就沿黃林業規劃示意圖設計進行深入研究討論。原永勝充分肯定示意圖前期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