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人「隱藏」了幾十年的早點
個頭小小的、身體胖胖的
像極了甜品店的甜甜圈
而只有早起的人才吃得到
這個被稱為
「鹹鹹圈」的鹹粿仔
安海的館口巷早已熟悉不過了,但這一次來,卻覺得有些陌生。
清晨,從青陽出發來到安海,順著擁堵的車流,我們來到了館口巷的路中央:成功西路71號。
紅色瓦磚房的邊角,被常年持續的煙火味給染上歲月痕跡;往日來的下午,不知所以的情況下,每每都覺得奇怪。
這次清晨來,發現了這家炸鹹粿仔的攤子,才恍然明白這多年的煙燻火燎。
-「阿姨,這就是鹹鹹圈嗎?」
-「是的呀,也叫鹹粿(仔)。」
一對母女,一口油鍋,一盤炸好的鹹粿仔,這是有別於往日的風景的館口巷標誌。
是清晨早起的人才能邂逅到的驚喜,只是......
-「第一次吃?那你運氣不錯,今天我們算擺的比較晚了。」
正當我們竊喜,以後九點半來吃也還綽綽有餘,結果阿姨告訴我們,若不是有位華僑訂購了800個鹹粿仔準備帶回去,她早就已經回家啦。
-「800個?!這得做好久吧。」
-「嗯...也還好,有我女兒請假過來幫忙嘛。」
每天早上六點出攤,收攤全憑當天情況而定,阿姨這「快節奏」的生活習慣還得從家族接起這門手藝說起。
-「從我公公那裡接手有20幾年了吧,就一直在這個地方,不過最早還沒有拆建,家人是在菜市場那擺的。
三代人的手藝,停留於早晨,然後慢慢地成為了一個小鎮經典。
鹹粿仔也許是我們吃過的晉江小吃中樣子最洋氣的了,圓圓小小的,像極了女孩紙最愛的甜甜圈,所以有一個地道可愛的稱呼「鹹鹹圈」。
米漿,拌以芋漿,還有閩南人最愛的蒜泥!和成粘稠的形狀後會有些粘手,所以一定得用油碗潤滑下手。
用手掌圓好形狀的後快速地用手指憑戳一個圓口,直接就可以把鹹粿仔滾進油鍋裡了~
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
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
阿姨瞄準細微的色澤差,把炸得差不多的鹹粿仔按數撈上來散熱,保證清一色的金黃。
一塊錢四個鹹鹹圈,我們趁熱出鍋的買了一袋來嘗嘗,一口就能解決的大小,再秀氣點的吃最多也就兩口。
拿在手裡就能聞到很香的蒜蓉味,咬下去中間還是空心的,吃起來非常的酥脆,轉而是很重的鹹香味。
鹹鹹圈的味道意外地口味很重.....
-「這個在青陽沒有呢。」
-「是啊,所以也有很多青陽人會特意跑來這裡打包帶走。」
說起安海小吃,土筍凍、菜粿,捆蹄等,我們早已熟悉不過,但只在早上出現的鹹粿仔,似乎是安海人隱藏了好多年的秘密一般。
沒有讓我們這些「外人」輕易地發現它。
很多老人家會買一些到公園裡配茶聊天
年輕人嘛,也有來買的
大家都會買回去配各種東西吃
花生湯啊、面線糊啊、稀飯啊
當然也可以配扁食了
悠閒自在的哪一天,學安海老人早起,買份鹹粿仔在安海公園裡慢慢悠悠地度過。
或者以年輕人的角度,把各種吃法都嘗試了個遍,來個短暫淳樸的美食之旅。
文章來源:尋味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