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2020-12-24 鷺客社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一周前,鷺客社發布了我寫的一篇名為《美食記憶:關於「卷仔粿」的念想與疑問》的文章,得到讀者的積極響應:

娜嚒留言:小時候聽奶奶說,我們也是平和人搬到南靖的。南靖有越南村,越南人逃避戰爭跑來這裡定居,最早粿條就是他們做的,泰國和越南也是這樣叫「粿條」(閩南語)。具體是不是這樣,有待考證,但是越南和泰國人叫「粿條」我是確認過的。(這種說法很讓人意外,我懷疑這逃避戰爭的「越南人」很可能就是下南洋的南靖人。)

鷹留言:這種粿條也可以做成甜食,加紅棗花生,口味也很好,做下午茶點。

老鄉江一平教授留言:平和人眾所周知的「大溪三寶」是「米粉、豆乾、煙腸」,那是因為古早時這三種東西相對比較容易保存和攜帶所以才會名聲在外,實際上應該說「大溪七寶」:「米粉、豆乾、煙腸、牛腸粄、粄子溜、鐵鍋鞭炮」才真正客觀,但現在後兩種被時代淘汰了,所以可謂「大溪五寶」。粄子溜就是小溪話的「米篩目」不贅。大溪牛腸粄即閩南話稱卷子粿。據我走南闖北的閱歷——有客家人足跡就有牛腸粄!本人親自吃過的地方有(1)福建省的閩西南所有含有客家人的縣份都有,以平和大溪九峰、永定、長汀、為最,北至永安(永安叫扎扎粿,大概他們把捲成為扎);(2)廣東潮汕梅州揭陽廣州(廣州叫河粉,可卷可不捲);(3)廣西的柳州玉林桂林,特別是柳州和玉林;(4)臺灣部分地區,也是客家人帶去的,主要是平和大溪客家人帶去的(這點不夠確定);(5)湖南局部地區(好像株洲,也是客家人)(6)越南,分布地不詳,但我在美國遇到過一個越南華人,據說越南做粉卷(牛腸粄)起源於在越南的廣東的客家華人。我所說不敢自詡正解,但為深刻印象而已。以我推測:所有的絆(粿)都是南遷的中原人(也許客家人為主)以米代麥發明的北方各種麵食的變種。比如,米粉(粉幹)和米篩目是麵條的變種;牛腸粄(卷子粿)就是北方人資金還保留的卷餅的變種。

綠鶯小島留言:九峰的卷子粿最地道,地瓜粉做的漿放豬香油和大蒜,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小寒留言:類似腸粉。

諾留言:老家是漳州平和九峰,後搬至小溪,印象中小溪的卷仔粿全都是九峰人跑來開的店!這邊的卷仔粿配的醬是澱粉和水加蒜末(鹽味精醬油等調味)蔥油製作的,自家就可以製作,每家鋒味不同!卷仔粿由來……不曉得……一個吃貨的供稿。

Uminchu留言:九峰的卷子粿好像不是沾花生醬的,有點像蠔油,各家各有獨門秘方。廣州的河粉起源於沙河鎮,故而得名,和這玩意很像,也是大米磨成漿,但不知為何能做成透明的,賣相更好。沙河是客家人到廣府最早的落腳點之一。說到客家,不能忘了東半縣的老鄰居們--梅州那邊,還有卷了菜和肉進去的粿,叫xx粄(ban和大溪發音一樣),種類更多。綜上,這玩意的由來,估計偏客家影響多些。

老長留言:在大溪,卷仔粿叫「牛腸粄」,因形似而得名。就像大溪豆乾(不能叫豆腐)不加石膏一樣,大溪「牛腸粄」不加硼砂,柔軟可口!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牛腸粄」的蘸醬是用米漿調製而成,加入香油,味道特別香。不像其他地方,卷仔粿的醬料是地瓜粉調製的,沒那麼醇香。本人是大溪人。

榕留言:卷仔粿像廣東人吃的用米漿做的腸粉,可加醬油、芝麻醬、甜醬和辣椒醬一起進食。

Lam留言:坐標廣東省汕尾市,下轄的海豐稱之為粿卷,下轄的陸豐稱之為卷粿。前者做法與作者介紹的那樣感覺口味比較清淡,後者需要加多好多配料。並且有炒和蒸兩種,個人比較喜歡炒卷粿,但卷粿就是那種加上醬油就還不錯的食物。它的存在,我覺得是實現物盡其用,就是將米分出優劣,將較劣的用來做粿。

Xiaohui留言:「卷仔粿」在廣東及香港叫腸粉,用醬油或辣椒醬和著吃。

讀你留言:這種應該是客家人的美食,可能分布於客家人居住區,看外觀貌似在永定見過,只是未嘗過。

相關焦點

  • 錢仔粿 鼠殼粿
    春節期間,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春節回家鄉過年吃到的眾多美食,引得圍觀群眾垂涎不已。其中,潮汕小吃以其味美價廉,品種多樣,尤為引人注目。錢仔粿,俗稱軟粿,也稱餈耙粿,是潮汕人在秋涼季節的粿品。外觀為直徑5~8釐米的圓餅。
  • 揭西這家「烤粿仔」火了,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難找!
    今天要說的這家燒烤攤呀,最近在網上很火,藏在棉湖興中橋上,環境也都不敢恭維,卻還有人專門大老遠跑來,就是為了吃他們家的烤粿仔。對環境挑剔的人多半瞧不上這,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二十幾個擺菜的盤子和簡易的烤架就是全部,可吃燒烤這事,講究的是「街頭煙火氣」,越接近市井的對方越有味兒。
  • 粿仔湯裡的匠心好味
    對定安人而言,夏天,吃上一碗涼絲絲的冰鎮粿仔湯,冰爽宜人消暑解夏;冬季,品上一碗熱騰騰的粿仔湯,伴著紅糖薑湯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寒意。在定城鎮人民中路的一條小巷裡,有一位賣了20多年粿仔湯的老阿婆,由於做的粿仔湯美味,食客和周邊的街坊都愛喊她「粿仔婆婆」。在店門口,總能看到粿仔婆婆坐著捏粿仔的身影。
  • 小時候的味道,安海人的「鹹粿仔」只在清晨出現
    這次清晨來,發現了這家炸鹹粿仔的攤子,才恍然明白這多年的煙燻火燎。-「阿姨,這就是鹹鹹圈嗎?」-「是的呀,也叫鹹粿(仔)。」一對母女,一口油鍋,一盤炸好的鹹粿仔,這是有別於往日的風景的館口巷標誌。用手掌圓好形狀的後快速地用手指憑戳一個圓口,直接就可以把鹹粿仔滾進油鍋裡了~果然說到晉江人,油炸已經成了一種偏愛,而鹹粿仔自然不另外。柴火加熱的油鍋,散發出來熱氣比哪裡都要強烈,小小的鹹粿仔「遊動」的速度也非常快。
  • 這粿包菜是客家人的特色小吃,自己做兩個就一碗,一次我能吃4個
    客家人有一種特色小吃叫粿包菜,這裡的「粿」其實也不叫粿,應該叫「粄」,「粿」是潮汕人叫的,客家人叫的粿是粄,恰當地來說是粄包菜,也叫「菜粄」。因為在潮汕地區,就習慣了潮汕人的叫法,叫成「粿包菜」了。客家人的這種菜粄特別受人歡迎,這菜粄是用薄薄的腸粉皮,客家人叫「粄皮」包入各種蔬菜,它的品類繁多,有南瓜、芋頭、空心菜、厚合菜、韭菜、菜脯、鹹菜、豇豆、白菜、包菜等等。先將粄皮炊熟,把想要吃的蔬菜準備好,再用蒸製的方法蒸熟蒸熱,最後澆以秘制的特色醬汁,鮮香嫩滑的菜粄就做好啦。
  • 東閣粿仔:左右逢源養生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喜迎新丁做「粿仔」  在東閣鎮東航路做了23年粿仔的鄭玉青,由於做的粿仔味道正宗,周邊的街坊都叫她「粿仔青」。   談起粿仔的來歷,「粿仔青」記得從她小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做粿仔,那時無論是一大早還是晚上,街坊鄰居都會過來吃上熱騰騰的一碗,屋子裡人總是坐得滿滿的。
  • 閩南周莊之美食——綠豆粉粿
    夏天要來了,分享一種埭美當地美食!對的,就是綠豆粉粿喲~綠豆粉粿發源於龍海市東園鎮埭美村。它的製作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清朝康熙年間,社裡有位人稱:「叔公」的老叟叫甘炮仔,在一次磨綠豆漿時,偶然加入明礬澄清後的水,卻發現豆漿逐漸變清,且沉澱為豆粉,取沉澱豆粉煮熟後,卻變成透明有彈性的粉粿。而後,甘炮仔即依法炮製成甜、鹹兩類綠豆粉粿上市,倍受消費者讚譽,於是其做法世代相傳。我們來看看做法吧~將綠豆粉與水以1:5的比例放入鍋中,同時按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或白砂糖)。
  • 成華頭條| 吃「鳥米粿」、穿民俗服飾…第二屆龍潭「鳥米粿」客家...
    而最近他們正準備「搞事情」~「昨日,華仔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以展示與傳承客家文化的第二屆龍潭「鳥米粿」客家文化節將於3月23日在北湖生態公園舉辦,屆時,客家傳統鼓陣巡遊、傳統客家歌舞、服飾走秀、客家農耕物品展、現場製作傳統美食鳥米粿等活動將輪番上演,遊客們在這裡不僅可以品嘗最地道的客家美食、看精彩的客家文化表演,
  • 這碗牛肉粿仔湯,便宜大碗還好吃,吃出的是滿滿幸福感
    牛肉粿仔湯可謂是潮汕地區的人們美好一天的開始,一大早起來點一碗牛肉粿仔湯,吃進肚子裡,暖了身體暖了心裡。吃了這一碗,幸福美滿的一天也重新開始,這便宜大碗的牛肉粿仔湯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魔力。嚼勁十足又非常Q彈的粿條,就好似畫龍點睛般為這碗牛肉粿仔湯添上了一筆,一切的搭配都是剛剛好。最後,再撒上一抹香菜,增添了香味,也點綴了這碗牛肉粿仔湯。在潮汕地區,早餐,人們就愛吃上這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粿仔湯。充滿活力的一天可以說就是從這一碗牛肉粿仔湯開始的。
  • 來說說潮汕美食炸粿肉怎麼做的
    炸粿肉提到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粿」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沒吃過「粿」,那就不算是真正吃過潮汕美食。而在其中呢,有用香菇,蝦米,花生製成的鮮甜皆宜粉嫩嫩的紅桃粿,也有採用鼠麴草汁水,豬油,糯米粉製成的粿皮包裹豆沙豬肉花生仁這樣軟糯糯的鼠曲粿,或是採用韭菜製作,晶瑩透亮的韭菜粿,甚至還有數不勝數的特殊粿,對應不同的節日和慶典,足以迷外行人眼。潮汕,可謂是粿之天堂呢。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廚房的屋子裡,鋪開了長高凳子或「椅方」(一種高寬凳子,上面塗有紅色油漆,畫有花紋的潮汕家俱),上面擱放著幾個「竹囊椅」、「銅盤」(炊粿仔的鐵盤子),炊粿仔了。母親把加了清水稀釋的米漿,倒入「銅盤」中,雙手拿著左右晃蕩均衡的大鼎的沸水中,然後蓋上木鼎蓋,隔個一、二分鐘後,用一個鉤子將「銅盤」取出,又將另一個「銅盤」的粿漿放入鼎中。
  • 尋找晉江老味道 馬加羹 拳頭母 炸菜粿 土筍凍 壺仔飯 冰糖芋……
    「炸菜粿好吃。」「捆蹄很美味。」「牛肉吃起來很嫩。」……昨日10時,晉江美食直播活動首站走進安海,泉州知名主持人劉少霞攜手安海融媒體中心嘉賓,一起品嘗安海老味道美食,吸引數萬人關注。不少小夥伴看到直播後表示,「安海美食太誘人了,忍不住多看幾遍回播。」
  • 潮汕美食——粿肉
    其實每每提到這個粿肉,它可是我們潮汕人的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一種美食了。要說到這種美食,它的外皮是很酥脆的。裡面吃起來也是很香嫩可口的。不管是下酒吃,還是說做下飯菜這樣吃。都是一種我吃過的最好吃的一種美食了。也是一種美美地享用。
  • 粿肉 —— 潮州特產美食小吃
    其實也是潮州的傳統小吃之一,簡單的說,「粿肉」是用「腐膜」(豆腐皮)包著五花肉丁、馬蹄丁等拌入五香粉、糖等為餡料,捲成長條,放在蒸籠裡大火蒸十分鐘,切成小段後油炸而成。皮薄香脆,餡鮮飽滿,餘味無窮,是絕妙的茶配,也是家宴上可口的小食。吃的時候,蘸上甜而微酸的桔油。粿肉的做法:材料:腐膜1張,五花肉1斤,馬蹄半斤(去皮),大蒜3根,薯粉,雞蛋1個,五香粉,胡椒粉、鹽少許。
  • 「粿」--印象海豐--傳統美食
    海豐人喜歡吃「粿」,「粿」可以理解為鹹味的糕點。海豐的「粿」有很多種,每天一樣,一個月可以不重複。海豐的「粿」用料天然,烹飪手法多為炊蒸,口感軟糯不粘牙,老少鹹宜。早晨起來,懶得煮粥炒菜,上街買幾盒「粿」,簡便好吃,填飽肚子,大人開工,小孩上學,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中午時間緊迫,趕不上做三菜一湯,回家路上買幾盒「粿」,輕鬆解決午餐,飯後還能睡個午覺。海豐人依賴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美食,過著閒暇自在的小日子。菜包粿,是眾多「粿」中最有名氣的一種。
  • 民警買完「碗仔粿」 抬頭發現嫌疑人
    " 上一次抓到這名嫌疑人,我剛買完肯德基;這一次抓到他,我剛買完『碗仔粿』(一種閩南小吃),兩次都是一口沒吃成。" 馬巷派出所民警陳少寅說。近日,記者從翔安警方了解到,馬巷派出所抓獲涉嫌入室盜竊的嫌疑人賈某,並成功追回全部贓物和部分贓款。
  • 九峰鎮:不僅僅有穿越三個時代的古街 還有這麼多文化美食
    二、九峰鎮的特產美食可以說是最美味的。   閒暇時間,邀約三兩朋友,到古街散步,再品嘗一下九峰特色美食是一件再愜意不過的事情。    夏天天氣炎熱,每到飯點大夥就沒胃口,不如換一下口味,品嘗九峰「卷仔粿」,卷仔粿是九峰古早小吃之一,其地道的古早味也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 飲食|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客家美食不得不說的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類似於閩語中的「粿」,「粄」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就像「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 蘿蔔粄是在客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蘿蔔粄(lo pet ban)(客家方言),在潮汕地區和閩南地區叫菜包粿、菜頭粄,是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
  • 物碗草粿,不是龜苓膏、仙人粄、涼草粉、燒仙草!
    潮汕涼粉界草粿每到夏天,潮汕「涼粉」就會新鮮出爐。當窗戶邊響起熟悉的「草粿~豆腐~」的聲音,要數奴仔(小孩)最興奮了。拿著家裡的碗盆跑下樓,5塊錢內就能交易到一碗盆還冒著熱氣的草粿。~製作草粿需用一種稱為草粿草(仙人草)的植物。用仙人草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加入適量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之後,盛於容器冷凝成膏狀,即成為黑色晶瑩的草粿。食用時,用專用的銅勺切成一片片裝進小食碗裡,撒上白糖,便可啜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