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春節回家鄉過年吃到的眾多美食,引得圍觀群眾垂涎不已。其中,潮汕小吃以其味美價廉,品種多樣,尤為引人注目。
錢仔粿,俗稱軟粿,也稱餈耙粿,是潮汕人在秋涼季節的粿品。
外觀為直徑5~8釐米的圓餅。按照傳統,潮汕人的家庭糕點粿品,錢仔粿是中元節時才做得,是按照時令、農副產品登場和人們的需要而製作的,很有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
用糯米碾粉後拌水捏成團狀,放在開水裡煮熟成為圓如魚狀,置於盤中,蘸上搗碎的炒花生米、芝麻和白糖,用筷子夾成小塊,入口就可嚼吞,既潤口,又易咽,適合人們秋涼的口胃。每逢農曆七月初七「婆母生」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孩子輩邊吃錢仔粿,邊唱這樣的歌謠:
「錢仔粿,軟綿綿,老人奴仔都愛嘗,芝麻花生蘸滿滿,一口錢粿一口香; 錢仔米果,甜滋滋,免包免餡省工夫,阿娘親手做好粿,阿奴食好去讀書。」
正因為錢仔粿膾炙人口,不論老幼吃了都會留下難忘的印象。許多僑居國外的華僑,特別是僑居泰國的僑胞,對家鄉的美食更是永不忘懷。他們一回到鄉裡,遇到秋涼節令,免不了就會想起嘗嘗錢仔粿這一美食。
鼠殼粿
鼠殼粿是潮汕特色小吃之一,一般在過年前三四天才做,不過現在也有很多小攤每天都有賣。
鼠殼粿是用鼠殼草(即白頭翁)搗爛拌米粉作皮,以甜豆沙作餡,用圓形粿印(模型)包製而成,蒸熟後的一種米制粿品。樸籽粿是用一種叫樸籽樹的葉和果核搗爛拌米粉漿,加糖發酵,裝入桃形陶製粿印或小碗蒸熟後的粿品。白頭翁是胃藥,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樸籽葉也有清脾健胃作用。鼠殼粿的用料主要有:鼠殼草、綠豆(做餡)、麵粉。
首先鼠殼草要把有棉的那個頭部摘出來,剩下的丟棄。然後用水浸上一兩天,每天都要換一次水。浸完水後瀝乾,放在石舂裡面搗爛,捏成一團一團下油煎,然後再放在麵粉裡面和,最終便有了綠色的鼠殼草麵團。
再拿出一小團麵團碾成薄皮,包進綠豆沙,用模印印成圖片中的桃模樣,再放進蒸爐裡蒸熟就行了。
一般的鼠殼粿都是放在香蕉樹的葉子上面,再放進去蒸的,這也是鼠殼粿不同與其他果的一點。
分頁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