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北京的朋友們最關心的肯定是最新的京牌政策,我身邊好幾個群都在討論這個政策,以及自己該怎麼辦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政策。甚至在網上隨便發點什麼感慨一下,都有很多的朋友表示共鳴。
北京作為大首都,沒有車確實不方便。遇到一些急事或者想帶上家人朋友去近郊玩一下,或者逢年過節買不著票想開車回家,這些沒車還真是不方便。
但是從我這幾年開車的個人感受來看,有了車也不是很方便。上下班堵車就不用說了,北京這麼大的汽車保有量,不堵是不可能的。至於近郊短途遊,假期稍微長一點路上也很堵,畢竟大家的想法都是驚人的相似。當然最頭疼的還是停車。一個是停車位置不好找,另一個是停車費用真的很高。我就屬於典型的那種「開得起,但是停不起」的人。
但是總歸來說,車作為一個消費品還是有其價值的。而且有車總體上還是比打車方便一些,特別是家庭出門的時候。不然也不至於這麼多人,大家都知道北京堵,還在車牌搖號、排隊裡面苦苦掙扎。
關於這次京牌政策的調整,網絡上的官方解讀已經很多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上網查查,大部分問題都有官方回答的口徑。這次的重點就兩個:一個是個人名下今後只能有一個車牌了,超過的將被收回;另一個是家庭搖號常態化,並且佔比越來越高。
這兩個規定應該說是提前打了很多預防針了,但是出來以後還是要被各種人「噴」,大家這幾年積攢最多的意見一下子噴湧出來。
比如,很多「老北京」或者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表示,搖了這麼多年號也搖不上。車牌都給外地的人(特別是生意人)和新北京人拿走了,強烈要求回收外地人的車牌優先保證老北京。這些朋友是這次調整最大的支持者,甚至覺得多餘車牌回收力度還可以再大一點。
我就有一個北京哥們今年快40了,年年喊著請北京政府給老北京家庭至少分一個指標,少給外地人指標。當然,這一點外地的朋友和新北京人容易和老北京吵起來。畢竟首都不僅是老北京的,也是新北京和很多北漂出力共同建好的。所以對優先照顧老北京不認可。
再比如,很多單身的朋友表示,家庭搖號又是一次大型「官方逼婚」,對單身人士不公平。特別是已經排隊新能源好幾年了,憑什麼分給家庭號的資源比個人的號要多,擔心家庭號排在個人號的前面(這一點官方已經闢謠了,兩邊是分開排隊)。這些朋友對於回收多餘車牌是支持的,但是對家庭搖號沒什麼好感。
至於已經在北京成家的朋友來說,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全家戶口落到北京的,能享受到家庭搖號政策的。另一種是沒有戶口,事實上只有夫妻兩個人滿足搖號要求,實際上沒有享受到代際加倍政策的。對家庭搖號的看法又不一樣。
反正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經常在評論區看到一邊在和諧討論,另一邊在大型互撕的情景。
不過大家看法不一樣就對了!因為北京號牌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且這種有限的情況下,分給一部分人多了,分給另一部分人就少了。也就是說無法實現經濟學意義上的「帕累託改進」——以不影響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某一部分人的效益。所以勢必大家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研究規則,爭取最大的利益。
總的看,這次京牌政策調整是符合預期的,具體怎麼解讀我來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家庭搖號一方面是兼顧公平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出於刺激經濟的考慮。這一點之前也專門分析過了,向家庭傾斜的理由很簡單,家庭人多用車需求就多,特別是送孩子上學、送老人去醫院,周末全家出去短途旅行一下。
這就意味著把車牌資源給單身貴族們,以及某些宅著的單身貴族,刺激經濟的效果要好。而且放號給家庭,這些家庭就有可能可以考慮離市區比較遠、沒有地鐵的限競房和新房,這樣又有經濟上的好處。
其次,多餘車牌的歷史問題得到解決。並且通過這樣一次性的釋放,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堵上某些人明明已經有很多車,依然享受家庭搖號政策好處的漏洞。
最後,京牌的內在價值客觀地說在提高。比如今年開始外地車牌進京證限制為一年12次,一次7天。再比如電子眼停車收費,之前也說了,減少人工「打折優惠」,本質上是以提高停車成本變相地收了擁堵費,也在給路上減負。
並且這次政府說了,還會繼續研究擁堵費事宜和郊區牌照。這意味著持有和使用京牌的成本提高了,但是相應地也會減少擁堵的情況。
所以這次對於搖號的朋友來說,整體上還是利好。今年上半年多發了2萬個新能源車牌號大家還記得吧?有學者已經在呼籲放鬆車牌限制了,不排除未來為了繼續刺激經濟再增加指標的可能性。
至於沒車的朋友選油車還是選新能源,我談談我個人的看法。新能源的優點是不限行(限於純電動),缺點是充電需要時間,而且將來電池老化後換電池需要一筆費用。相比之下,油車的優點就是加油快,而且沒有換電池的問題。
那麼綜合一下,如果是第一輛車的話我建議還是去排新能源。因為新能源是積分制,結果相對容易預測,油車可能面臨一輩子也搖不到的窘境。而且未來新能源取代油車是大趨勢(參考海南),未來如果有新增指標,政府肯定是給新能源的。當然,對自己人品非常有信心的歐皇(比如我在某部委的師兄,第二次就搖上的這種人),可以忽略這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