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近日,我國高原邊防又傳來好消息,隨著多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部隊投入使用,已經成為我軍前線官兵的日常標配。據環球網報導,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哨所和營房,已經實現吸氧全覆蓋。這將意味著,過去的「救命氧」變成現在的「保健氧」,官兵急性高原病發病率顯著下降。
在持續數月的中印邊境軍事對峙中,中國強大的國防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為我軍提供各種適應高原作戰的先進武器裝備,有效阻遏印度方面的軍事冒險圖謀,確保領土主權的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強大技術研發和工業生產能力,也為駐守在高海拔地區的官兵提供部隊營房建設材料、單兵防寒裝備和其他後勤物資的可靠保障,確保我軍駐守高海拔地區官兵,不至於受到嚴寒天氣的傷害。而單兵制供氧裝備的使用,讓我軍在與印軍的長期對峙中,具備更多的優勢。
相比中方部隊獲得可靠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面的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據《環球時報》報導,為保障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數千名印軍人員能夠過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以幫助印軍士兵禦寒。
據印度媒體披露,這批差點被遺忘的舊睡袋,是2006年印軍從義大利購買的。原計劃將用於部署在高原地區前線部隊禦寒,但由於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效果不佳,根本就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所以,這批超過三萬套的進口睡袋,除了一小部分被提供給在低海拔地區訓練的印軍使用外,其餘的都被封存直到現在。
印度之前從美國採購1.1萬套單兵防寒裝備,但由於數量太少無法滿足前線印軍的防寒需求。印度陸軍在沒有其他可用防寒裝備的情況下,只能翻出這批十幾年前的舊睡袋,提供給數千名被部署在高海拔地區的印軍人員禦寒。
要知道,這批舊睡袋,早已經被證明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無奈印度實在拿不出什麼可供前線印軍禦寒的物資,只能讓這些劣質舊睡袋幫助士兵們度過喜馬拉雅山脈嚴酷的冬天。這也難怪連印度《經濟時報》都為這些印軍人員感到可憐,稱他們的「處境堪憂」。
實際上,印軍之所以落到今天這種連靠譜點的防寒裝備都用不起,不是國際市場上買不到這些物資,而是莫迪政府無錢購買。據印度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這意味著印度經濟已經陷於衰退狀態中。
這是自1980年以來,印度經濟首次出現衰退現象。受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印度政府現在不得不靠舉債過日子。有印度經濟學家預測,稱「在本財年結束時,印度的財政赤字將超過GDP的8%」。
莫迪政府債臺高築,無法再跟從前一樣在軍事採購領域上財大氣粗。所以,與美國籤署進口無人機協議後,因為沒錢支付只能轉為租借。莫迪政府手裡頭已經沒有錢,這才導致印度陸軍不得不翻出這批十幾年前的舊睡袋,讓部署在高海拔地區的印軍湊合著過冬。
印度軍隊本來就因為裝備雜亂且落後,在與我軍的對峙中處於劣勢局面。印軍後勤補給能力的薄弱,國內又因為經濟衰退而資金匱乏,前線部隊不得不使用劣質防寒裝備,冒著被凍傷凍死的危險,與已經把制供氧裝備單兵化的解放軍進行對抗。新德裡此舉,不是在把他們往死路上推嗎?
中印兩國經濟和工業實力的差距,註定了兩國邊境對峙勝負的結果。 印度沒有金剛鑽卻要去攬這個瓷器活,實際上早在莫迪政府挑起中印邊境衝突的那一刻起,就已註定遭到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