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2020-12-24 火星方陣

作者:刺客

近日,我國高原邊防又傳來好消息,隨著多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部隊投入使用,已經成為我軍前線官兵的日常標配。據環球網報導,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哨所和營房,已經實現吸氧全覆蓋。這將意味著,過去的「救命氧」變成現在的「保健氧」,官兵急性高原病發病率顯著下降。

在持續數月的中印邊境軍事對峙中,中國強大的國防軍工研發和生產能力,為我軍提供各種適應高原作戰的先進武器裝備,有效阻遏印度方面的軍事冒險圖謀,確保領土主權的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強大技術研發和工業生產能力,也為駐守在高海拔地區的官兵提供部隊營房建設材料、單兵防寒裝備和其他後勤物資的可靠保障,確保我軍駐守高海拔地區官兵,不至於受到嚴寒天氣的傷害。而單兵制供氧裝備的使用,讓我軍在與印軍的長期對峙中,具備更多的優勢。

相比中方部隊獲得可靠有效的後勤保障,對面的印軍可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據《環球時報》報導,為保障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數千名印軍人員能夠過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以幫助印軍士兵禦寒。

據印度媒體披露,這批差點被遺忘的舊睡袋,是2006年印軍從義大利購買的。原計劃將用於部署在高原地區前線部隊禦寒,但由於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效果不佳,根本就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所以,這批超過三萬套的進口睡袋,除了一小部分被提供給在低海拔地區訓練的印軍使用外,其餘的都被封存直到現在。

印度之前從美國採購1.1萬套單兵防寒裝備,但由於數量太少無法滿足前線印軍的防寒需求。印度陸軍在沒有其他可用防寒裝備的情況下,只能翻出這批十幾年前的舊睡袋,提供給數千名被部署在高海拔地區的印軍人員禦寒。

要知道,這批舊睡袋,早已經被證明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無奈印度實在拿不出什麼可供前線印軍禦寒的物資,只能讓這些劣質舊睡袋幫助士兵們度過喜馬拉雅山脈嚴酷的冬天。這也難怪連印度《經濟時報》都為這些印軍人員感到可憐,稱他們的「處境堪憂」。

實際上,印軍之所以落到今天這種連靠譜點的防寒裝備都用不起,不是國際市場上買不到這些物資,而是莫迪政府無錢購買。據印度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這意味著印度經濟已經陷於衰退狀態中。

這是自1980年以來,印度經濟首次出現衰退現象。受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印度政府現在不得不靠舉債過日子。有印度經濟學家預測,稱「在本財年結束時,印度的財政赤字將超過GDP的8%」。

莫迪政府債臺高築,無法再跟從前一樣在軍事採購領域上財大氣粗。所以,與美國籤署進口無人機協議後,因為沒錢支付只能轉為租借。莫迪政府手裡頭已經沒有錢,這才導致印度陸軍不得不翻出這批十幾年前的舊睡袋,讓部署在高海拔地區的印軍湊合著過冬。

印度軍隊本來就因為裝備雜亂且落後,在與我軍的對峙中處於劣勢局面。印軍後勤補給能力的薄弱,國內又因為經濟衰退而資金匱乏,前線部隊不得不使用劣質防寒裝備,冒著被凍傷凍死的危險,與已經把制供氧裝備單兵化的解放軍進行對抗。新德裡此舉,不是在把他們往死路上推嗎?

中印兩國經濟和工業實力的差距,註定了兩國邊境對峙勝負的結果。 印度沒有金剛鑽卻要去攬這個瓷器活,實際上早在莫迪政府挑起中印邊境衝突的那一刻起,就已註定遭到失敗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印度已經走投無路,大雪封山無法撤退,只能拿出十幾年前舊睡袋
    近日,隨著拉達克地區溫度進一步驟降,印軍對於保暖物資的需求越發迫切。尤其該地區早已大雪封山,即便軍印現在想撤退也無法安然撤出。無奈之下,印度竟然翻出了幾十年前的舊睡袋運往前線,希望能用於低海拔印軍的保暖問題。
  • 零下40度極寒令印軍崩潰,拿出14年前淘汰睡袋,更慘的在後頭
    如今中印邊境地區已是嚴冬天氣,部分高海拔地區的氣溫甚至能降到零下40度以下。如此極寒對於我軍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我軍甚至在高原極寒地區修建了恆溫營房,內部氣溫常年都能保持在15攝氏度以上,而且吃喝不愁。對於印度來說就相當難熬了,不要說他們沒有此類營房,就連士兵最基本的禦寒衣物他們都湊不齊。
  • 解放軍穿著外骨骼吃火鍋,印軍翻出多年舊睡袋
    到現在為止,中印邊境的對峙依舊還在持續,若是在往年,中印邊境雙方的對峙局面在面對嚴冬時都會暫時擱置,但是今年卻不太一樣,而且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印軍似乎也並沒有撤兵的打算。不過,雖然同在中印邊境駐守,中印士兵的待遇可是相差甚遠,不僅有無人機送火鍋,還用上了外骨骼防護服,但是印軍用的卻是十幾年前的舊睡袋。印度三軍齊聚中印邊境,靠人數取勝?根據環球時報的報導,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已接到命令將被部署到拉達克東部的班公湖地區,並稱他們很快將得到新的船隻。
  • 印軍處境悽慘,前線物資匱乏,士兵露宿雪坑,睡袋已使用14年
    為了保障最新部署的邊境守軍度過寒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中,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來幫助前線士兵禦寒。據印度《經濟時報》披露稱,這些舊睡袋是軍方2006年從義大利採購的,主要用於低海拔地區部隊訓練時使用。因為當時被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性能不佳,所以被回收以後,一直被擱置在儲備倉庫。
  • 為讓邊境士兵度過嚴冬,印軍拿出十幾年前的舊睡袋,保暖效果堪憂
    印度給中印邊境守軍發送劣質睡袋救急文章稱,這些舊睡袋是印軍在2006年從義大利採購的,但在被發現不適合在冰川和超高海拔地區使用後,一直存放在坎普爾而沒有發放。相關的義大利供應商也因供應質量問題而受到重罰。據印度陸軍稱,2015年,一個軍官委員會對這批貨物進行了重新檢查,並批准在較低海拔地區使用這批裝備。
  • 零下50度印軍士兵凍壞,中方住進溫暖營房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1日的報導稱,印度國內媒體日前公布了印軍在一線地區的真實情況,很多印軍士兵只能住在戰壕裡,他們即便是裹著睡袋也無法感受到溫暖。有網友調侃稱,這些照片如果能深深刺痛莫迪就好了,但他腦袋裡只有權力,如果他宣布撤軍,那麼他自己將遭到國大黨的輿論攻擊。為了手中的大權,他當然不會下令撤軍。
  • 印軍窘境終於徹底曝光:一旦開火恐怕只能自顧自命
    大雪切斷了印軍運送物資的公路,讓印軍部署在一線地區的哨所成為了一座座孤島。無法保障物資運輸的情況下,即便是印軍用空投為前線哨所內的士兵提供補給,在高原積雪且寒冷的惡劣環境中,這些補給也很難被哨所士兵成功搜索到。
  • 新年走進邊境班公湖高原哨所,看看邊防戰士如何跨年,不覺淚目
    央視記者拍攝到的班公湖一、一座特殊的邊境哨所實際上,今年兩國自衝突以來,已經進行過多輪接觸,其中光是兩軍軍長級會談就舉行了八輪。六月份的時候,兩軍將舉行了一場中將級別的會談。二、一群最可愛的人看看這樣的環境,想想我們的哨所官兵真的不容易,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真是太艱苦了。常年駐守在秋迪檢格拉哨所的部隊主要是來自解放軍南疆軍區邊防旅。
  • 印軍搶佔班公湖南岸無人高地,部署反坦克武器,威脅我軍15式坦克
    下面重點談談印軍部署反坦克武器的事。此前,印媒炒作將T-90主戰坦克部署到了中印邊境地區,其實跟坦克相比,印度開始部署反坦克飛彈也許更麻煩一些。印巴多年以來不斷依靠反坦克飛彈在不適合作戰的季節偷襲敵方哨所和工事,如今,我們必須防備印軍給我們來這一手。
  • 新一代野戰睡袋抵達!解放軍可抵抗零下40度,印抱怨進口不到同款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9日的報導稱,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單兵睡袋,這種新一代野戰睡袋已經送到了一線士兵的手中。據悉,這種新型睡袋填充了1300g防水灰鴨絨,它適用於海拔5000米以上氣溫零下40度左右的高寒環境。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2021年首訓,我軍亮出高原地區新軍種,印軍沒有勝算
    然而印度方面在會談結束後卻頻頻向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部署,為此我軍也予以了印軍一記「重擊」? 圖為 印軍 據《環球時報》1月8日的消息稱,近期西藏軍區在西藏高原某地區開展了2021年的首訓。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進入12月和1月,溫度會進一步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到零下40攝氏度。伴隨而來的還有高寒山地的大風,意味著僅靠帳篷無法禦寒。極度嚴寒「會導致類似燒傷效果的凍傷」,「在這裡用手直接觸摸金屬是危險行為,可能會被凍住。」印度官方出版的《1962年中印衝突史》對該地區的戰史紀錄是,「在拉達克,士兵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生存,其次才是與敵人作戰。
  • 中印邊境對峙,惡劣環境已成印軍噩夢,雙方勝負已分
    說是要進行第九輪談判,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開始,印軍十多萬部隊不得不依靠長途的運輸來保障供應。印度只能投入運輸機和直升機空投物資,儘管印軍運輸機的數量其實是亞洲最多的,但是也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而且最後幾公裡的運輸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只能是人挑肩扛。印度陸軍拉達克的後方部隊建造了一些取暖的設施,但是前線的士兵是享受不到的。
  • 印軍將進口「劣質」睡袋送前線,義大利人賣給他們時,還被罰了款
    印媒報導 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25日報導,隨著冬季的到來,前線高原氣溫驟降,為了應對前線的情況,印度陸軍日前在其倉庫中收集了一批老舊的睡袋
  • 曾叫囂準備在「拉達克」過冬的印軍,現在如何了?印媒親自來打臉
    這家印度媒體獲悉此消息後,曾一度誓不罷休的樣子叫囂稱,若雙方之後談判進展不順利,印軍可能會在冬天繼續增兵部署所謂「拉達克」地區。很明顯,這些未曾親自體驗過邊境高原寒冷冬天的一群拿著「筆桿子」的人,對前線印軍士兵是沒有設身處地著想過的,鍵盤敲幾個字和邊境駐守士兵的任務比起來多簡單啊!這難道不是為了達到利益團體的某種「私心」,就繼續鼓吹邊境強硬對峙嗎?
  • 拉達克零下30度,印軍靠喝酒抗寒,相比之下我軍待遇太「奢侈」
    截至目前,拉達克地區的氣溫已降至零下30度,高海拔地區降雪不斷,通往海拔4500米以上印軍高地的補給路徑全都封閉。印度軍方現在只能積極尋找天氣溫和的補給時間窗口,通過運輸直升機對拉達克東部前沿陣地的數萬印軍提供後勤支援。印度陸軍的直升機力量,需要把物資及時送上山脊陣地,同時還要承擔傷員的轉運任務。醫療專家稱,在高寒和高海拔環境下,高原反應和凍傷是威脅士兵生命的兩大殺手。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當心,至少對印軍有點實用
    ,在1.8米到2.4米之間。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前面什麼利用「地道防禦工事」來阻止「越界行為」的話都是扯淡,試問印軍在中印邊境修的這個地道防禦工事有啥用?首先我軍從始至終就沒有過跑到印度那頭去撒野的想法,你這個地道戰準備跟誰打? 難不成印軍還準備挖地道挖到我軍這邊,搞個地道戰突襲?可別開玩笑了,印度要是真的能把地道挖到我軍陣地附近,那還得佩服印度本事大,給印軍豎一個大拇指!
  • 患火力恐懼症的印軍計劃在高原展開地道戰
    昔日的抗戰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深受火力不足恐懼症影響後最終導致我軍極度重視土工作業和坑道防禦作戰,因為這是在絕對火力優勢對手面前保存己方有生力量和消滅敵人的重要手段。而火力不足恐懼症傳染到印軍後,這個號稱南亞無敵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也試圖照葫蘆畫瓢,計劃在高原邊境地帶以地道防禦戰術抗衡鄰國。
  • 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
    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趙傑  陸慶國責任編輯:李豔偉2017-03-14 04:44近日,為確保新一輪高原制供氧工程「建、管、用、修、訓」有效銜接和設備持續平穩運行,軍委後勤保障部出臺設備維修保障方案,規劃構建軍民融合維修保障網絡和零配件供應渠道。這是充分發揮制供氧設備保障效能,推動高原部隊官兵用氧步入科學化標準化的實際舉措之一。此次高原制供氧工程建設是軍委決策部署、部隊熱切期盼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