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經走投無路,大雪封山無法撤退,只能拿出十幾年前舊睡袋

2020-12-11 絕對觀察

近日,隨著拉達克地區溫度進一步驟降,印軍對於保暖物資的需求越發迫切。尤其該地區早已大雪封山,即便軍印現在想撤退也無法安然撤出。無奈之下,印度竟然翻出了幾十年前的舊睡袋運往前線,希望能用於低海拔印軍的保暖問題。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因為中印邊境對峙還沒有看到緩解的跡象,但保暖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印度軍隊方面無奈之下,從倉庫裡翻出了14年前從義大利採購的一批舊睡袋,希望能送往前線「廢物利用」。雖然這批物資將用於保障低海拔印軍的日常生活和訓練,但有消息稱,不少印軍在試睡過這批睡袋後抱怨,由於睡袋內羽絨填充分布不均勻,導致保暖效果並不理想。不過儘管如此,這批總計共35580個睡袋最終還是被分配了下去。

按理說,背靠歐美支持的印度,不應該缺少防寒物資才對。可為何至今,印度方面的防範物資都配不齊全?原因主要有幾方面。其一,印度決定給邊境地區配備防寒物資時,拉達克地區已經進入八九月份。眼見氣溫驟降,加上駐紮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足足有20萬之多,所以留給印軍採訪防寒物資的時間根本不夠。其二,全球防範物資主要生產、製造的國家是中國。介於中印關係的緊張,印軍自然放棄從中國採購防寒物資,然而歐美的生產速度和效率難以滿足印軍的需求。所致直至今日,印軍都沒有備齊防寒物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在對防寒物資的採購態度上其實也同樣猶猶豫豫。一方面印度想要儘快結束中印邊境衝突,省下這筆費用。畢竟當下的印度在疫情的衝擊下,經濟狀況並不好。第二方面,來自歐美等國對於印度採購防寒物資一事上,何嘗不是獅子大開口,趁機漫天要價,將印度當成了「冤大頭」。然而印度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不得不裝糊塗而已,但也令印度對從歐美繼續採購防寒物資心生牴觸。所以直至今日,印度方面也沒能湊夠前線軍隊所需的全部防寒物資,甚至打算用一批「質量不過關」的睡袋,讓前線印軍「湊合用」。

對於印軍這種「大條心態」,有分析人士卻認為其中透出幾個重要意思。第一,印度方面深受疫情困擾,對於邊境衝突其實已經有心無力,希望早日結束這場衝突。第二,表面上看,印度暴露出的是在防寒物資上的準備不足,其實背後反映出來的則是印軍後勤體系的落後乃至運轉的崩潰。第三,印度方面已經沒錢,也不願意花費更多的資金維繫著這場衝突。總而言之,這場邊境衝突其實已經讓印度在財力和精力上已然接近「油盡燈枯」。

既然印度已經難以維繫這場衝突,為何印軍還不撤退?其實不是印軍不想撤,而是大雪封山撤不走。更何況印度方面還需要藉助邊境衝突吸引印度國民的注意力,避免他們過多地關注印度疫情局勢。同時,一些印度鷹派分子始終想要嘗試與中國「過過招」,洗刷當年一敗的恥辱。

再加上莫迪始終不願得罪印度方面的強硬派,導致邊境衝突拖至現在也無法得到圓滿的解決。不過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印度方面恐怕在開春後悔第一時間撤退,避免再繼續耗下去,最終場面難收。不過在大雪解凍之前,恐怕印軍還會繼續耗下去,因為撤退的成本太高,以印度現在的經濟狀況和能力,根本就承受不起。

相關焦點

  • 邊境氣溫達到零下30℃,印度翻箱倒櫃找出10年前睡袋,美袖手旁觀
    當地時間11月26日,海外媒體報導稱,拉達克地區的溫度已經下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為了應對嚴寒的天氣,印度軍方甚至將十幾年前的舊睡袋全部都翻了出來,這一次美國沒有給印度提供任何的幫助!據悉,現在邊境地區已經進入最寒冷的階段,為了應對寒冷的環境,我國早就將禦寒物資送到了前線,即使在4000米海拔大雪封山的喜馬拉雅山脈,我國的士兵也能住上溫暖的保溫方艙,各種自動發熱的服裝、可攜式制氧機等更是早早地就運到了前線!但是相反的作為和我國對峙的另一方,印度就顯得非常倉促,不僅各種裝備準備得不夠充分,連最基本的禦寒衣物都沒有準備夠!
  • 我軍高原哨所氧氣到床頭;印軍太可憐,只能用十幾年前舊睡袋湊合
    據《環球時報》報導,為保障被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數千名印軍人員能夠過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以幫助印軍士兵禦寒。據印度媒體披露,這批差點被遺忘的舊睡袋,是2006年印軍從義大利購買的。原計劃將用於部署在高原地區前線部隊禦寒,但由於發現這些睡袋保暖效果不佳,根本就不適合在高海拔地區使用。
  • 撐不過3個月,10月大雪封山,印度自行撤退?丟棄幻想,不靠天氣
    莫迪成為印度一把手有兩大法寶,一個是發展經濟,一個是高舉民族主義大旗。因此,印度在邊境一挑三失敗之後,印度媒體大肆炒作,挑撥民族主義,印度開明人士提醒莫迪政府,是時候給高漲的民族主義潑冷水了,如果莫迪政府放任媒體炒作,最終莫迪政府也會被民族主義所裹挾,印度的外交軍事都會走向歧途。
  • 零下40度極寒令印軍崩潰,拿出14年前淘汰睡袋,更慘的在後頭
    目前中印雙方已經進行了八輪軍長級會談,我國除了迫使印度軍隊從對峙前線地區撤走了部分重裝備之外,依舊沒能達成什麼實質性的終止對峙協議,也就意味著雙方至少會在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之前一直對峙下去。如今中印邊境地區已是嚴冬天氣,部分高海拔地區的氣溫甚至能降到零下40度以下。
  • 為讓邊境士兵度過嚴冬,印軍拿出十幾年前的舊睡袋,保暖效果堪憂
    據《印度經濟時報》2020年11月25日報導稱,隨著中國在中印邊境採取「更激進」的軍事行動後,數千名印度士兵被部署到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的新前沿陣地,為保障新部署的邊境守軍度過嚴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中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來幫助士兵禦寒。
  • 印度想靠人數取勝?解放軍穿著外骨骼吃火鍋,印軍翻出多年舊睡袋
    不過,雖然同在中印邊境駐守,中印士兵的待遇可是相差甚遠,不僅有無人機送火鍋,還用上了外骨骼防護服,但是印軍用的卻是十幾年前的舊睡袋。印度三軍齊聚中印邊境,靠人數取勝?根據環球時報的報導,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已接到命令將被部署到拉達克東部的班公湖地區,並稱他們很快將得到新的船隻。
  • 印度暗中啟動百億項目,超級隧道直通拉達克?建好後不怕大雪封山
    尤其是印度當局已經向邊境地區派出了20多萬兵力來穩定邊境衝突。那些戰士是如何度過拉達克寒冬的,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熱點。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啟動了耗資100億的超級隧道工程,完成後將不怕大雪封山。從五月份開始,印度就在邊境上挑起衝突,不斷向邊境增兵,不聽國際社會的勸阻,甚至到現在對峙態度都非常強硬。雖然印度的意圖似乎是強烈的,但是大自然不會對印度採取容忍態度。
  • 印度派遣海軍突擊隊前往班公湖?零下三十度,大雪封山!
    中印邊境之間的對峙已經持續了幾個月,如今隨著冬季到來,溫度逐漸下降,印度駐紮在邊境的軍隊逐漸陷入了困境。就在這種時候,印度媒體卻報導說印度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到達班公湖地區,這無疑加深了人們的困惑,明明之前印度表現出了撤軍的意圖,但為何有派兵過去呢?
  • 印度蛙人特種兵抵達邊境,大雪封山,湖泊結冰,蛙人何用?
    印度是秀肌肉還是送人頭,最近印度軍方在邊境地區一系列的增兵動作,讓人看不懂。拉達克邊境地區居然來了蛙人特種部隊,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印度防長視察邊境部隊戰備情況時,印軍向辛格展示了蛙人特種兵裝備。在局面最緊張的時候,印度空軍動用大型運輸機,向班公湖投放小型艦艇,印度海軍也來湊熱鬧,在班公湖形成了印度海軍巡邏之勢,現在蛙人特種兵難道也要入駐班公湖嗎?要知道拉達克地區夏季很短暫,10月之後,就大雪封山,班公湖雖然是高原鹹水湖,在冬季氣溫零下20-30度以上,整個班公湖也是「千裡冰封」。
  • 新一代野戰睡袋抵達!解放軍可抵抗零下40度,印抱怨進口不到同款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9日的報導稱,我軍為高原邊防部隊緊急研發生產了一批新型單兵睡袋,這種新一代野戰睡袋已經送到了一線士兵的手中。據悉,這種新型睡袋填充了1300g防水灰鴨絨,它適用於海拔5000米以上氣溫零下40度左右的高寒環境。
  • 三哥為抵禦高海拔嚴寒,翻出14年前舊睡袋,和20式睡袋差距大
    而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為抵禦高海拔嚴寒,這次又翻出了14年前的舊睡袋。根據社交媒體的消息,三哥目前為高海拔地區部署的5萬多人配發了一批新睡袋。雖然說是新睡袋,但是其實從長期儲存的庫房中翻出的。而這批睡袋在如今就顯得格外珍貴,畢竟三哥正在滿世界的採購防寒物資,根據和美國籤訂的物流交換協議,採購了11000套防寒服後還是不夠。
  • 為了應對嚴冬,印度把壓箱底的傢伙掏出來了!早年買的不合格產品
    如今高原已經開始進入最嚴峻的極寒天氣,在中印對峙的拉達克地區,最低溫度甚至會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這時候可就極其考驗中印雙方,在大雪封山前做的後勤準備了。前不久就聽說印度從美國那裡買了6萬套禦寒服,雖然還少了3萬套,但是加上印度自己拼拼湊湊的舊衣服應該也不會凍死,大不了衣服換著穿。不過為了不讓前線士兵寒心,印度最近還是將壓箱底的東西給掏了出來,運送到了高原之上。但不知道是不是該稱讚「印度製造」,因為這批物資不僅是舊,還存在著大問題。
  • 拉達克大雪封山,印軍糧水短缺,印媒:軍方正在趕製「超級食物」
    印度媒體近日連篇累牘地報導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印軍部隊營地,這些文章和視頻向外界和國內暗示,印度軍方已經完全做好了在寒冷的拉達克冬季駐紮的所有準備。《印度時報》11月19日報導稱,印度陸軍已經為部署在拉達克東部的所有部隊建立了廣泛的冬季駐勤設施。
  • 大雪封山後勤補給中斷,列城醫院人滿為患,印軍或將開始撐不住了
    大雪封山後勤補給中斷 天氣寒冷的地區必然會經常出現大雪,這就給軍隊的物資補給帶來了一個巨大難題。大雪封路,卡車無法前行;能見度低,飛機更是無法進行補給作業。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拉達克地區從14日開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已經預測此後兩天該地區將會有惡劣天氣來襲。當溫度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時,戰士的能源消耗可是成倍的增加,如果沒有充足的供給,不要提打仗,巡邏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 三哥為抵禦高海拔嚴寒,翻出14年前舊睡袋,以次充好引發抱怨
    而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為抵禦高海拔嚴寒,這次又翻出了14年前的舊睡袋。根據社交媒體的消息,三哥目前為高海拔地區部署的5萬多人配發了一批新睡袋。雖然說是新睡袋,但是其實從長期儲存的庫房中翻出的。而這批睡袋在如今就顯得格外珍貴,畢竟三哥正在滿世界的採購防寒物資,根據和美國籤訂的物流交換協議,採購了11000套防寒服後還是不夠。
  • 大雪封山還有2個月,拉達克20萬印軍:還急缺30萬噸過冬物資
    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印度XIV軍團前後勤主管,退休的少將Amrit Pal Singh表示,現在在拉達克地區的近20萬印軍和支援人員,正在努力運輸物資,現在已經運輸了10萬噸物資,在剩下的2個月時間,還必須運輸30萬噸物資上山。
  • 拉達克大雪封路,印度氣象部門發預警:進山公路要關閉
    留給印度軍方做選擇的時間不多了!數萬印軍是在拉達克高原煎熬6個月,還是選擇向後撤退,著實是一大難題。隨著嚴冬的來臨,部署在拉達克的數萬印軍再度面臨新的挑戰:後方軍服工廠爆炸起火,旁遮普邦交通中斷,如今通向拉達克的主要戰略公路NH-1公路也因大雪被警告封閉。
  • 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中國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保護,比如察爾汗鹽湖,含鹽600億噸,人類可以使用幾千年,非常昂貴,所以戒備森嚴,避免被破壞,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是崑崙山每年都是大雪封山,為何要派兵把守?原因是37年前一件怪事。
  • 拉達克地區大雪封山!列城醫院凍死者激增,印軍開始從班公湖撤離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5日的報導稱,拉達克地區從14日開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已經預測此後兩天該地區將會有惡劣天氣來襲。目前,斯利那加至列城的NH-1戰略公路已經因為降雪而關閉,何時能夠重新開啟還是一個未知數。據悉,拉達克寒冷的天氣已經對印軍一線士兵產生了影響,列城醫院凍死者人數激增,印軍即便是想要從班公湖地區撤離都已經失去了機會。
  • 拉達克峽谷大雪封山,列城醫院已人滿為患
    據海外網報導,當地時間10月5日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交火,並造成了一名印度軍官死亡。報導稱,這名軍人名叫蘇貝達爾·辛格,他在衝突中受了很嚴重的傷,最後因傷勢過重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5天內第四名喪生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的印度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