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拉達克地區溫度進一步驟降,印軍對於保暖物資的需求越發迫切。尤其該地區早已大雪封山,即便軍印現在想撤退也無法安然撤出。無奈之下,印度竟然翻出了幾十年前的舊睡袋運往前線,希望能用於低海拔印軍的保暖問題。
據《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因為中印邊境對峙還沒有看到緩解的跡象,但保暖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印度軍隊方面無奈之下,從倉庫裡翻出了14年前從義大利採購的一批舊睡袋,希望能送往前線「廢物利用」。雖然這批物資將用於保障低海拔印軍的日常生活和訓練,但有消息稱,不少印軍在試睡過這批睡袋後抱怨,由於睡袋內羽絨填充分布不均勻,導致保暖效果並不理想。不過儘管如此,這批總計共35580個睡袋最終還是被分配了下去。
按理說,背靠歐美支持的印度,不應該缺少防寒物資才對。可為何至今,印度方面的防範物資都配不齊全?原因主要有幾方面。其一,印度決定給邊境地區配備防寒物資時,拉達克地區已經進入八九月份。眼見氣溫驟降,加上駐紮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足足有20萬之多,所以留給印軍採訪防寒物資的時間根本不夠。其二,全球防範物資主要生產、製造的國家是中國。介於中印關係的緊張,印軍自然放棄從中國採購防寒物資,然而歐美的生產速度和效率難以滿足印軍的需求。所致直至今日,印軍都沒有備齊防寒物資。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在對防寒物資的採購態度上其實也同樣猶猶豫豫。一方面印度想要儘快結束中印邊境衝突,省下這筆費用。畢竟當下的印度在疫情的衝擊下,經濟狀況並不好。第二方面,來自歐美等國對於印度採購防寒物資一事上,何嘗不是獅子大開口,趁機漫天要價,將印度當成了「冤大頭」。然而印度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不得不裝糊塗而已,但也令印度對從歐美繼續採購防寒物資心生牴觸。所以直至今日,印度方面也沒能湊夠前線軍隊所需的全部防寒物資,甚至打算用一批「質量不過關」的睡袋,讓前線印軍「湊合用」。
對於印軍這種「大條心態」,有分析人士卻認為其中透出幾個重要意思。第一,印度方面深受疫情困擾,對於邊境衝突其實已經有心無力,希望早日結束這場衝突。第二,表面上看,印度暴露出的是在防寒物資上的準備不足,其實背後反映出來的則是印軍後勤體系的落後乃至運轉的崩潰。第三,印度方面已經沒錢,也不願意花費更多的資金維繫著這場衝突。總而言之,這場邊境衝突其實已經讓印度在財力和精力上已然接近「油盡燈枯」。
既然印度已經難以維繫這場衝突,為何印軍還不撤退?其實不是印軍不想撤,而是大雪封山撤不走。更何況印度方面還需要藉助邊境衝突吸引印度國民的注意力,避免他們過多地關注印度疫情局勢。同時,一些印度鷹派分子始終想要嘗試與中國「過過招」,洗刷當年一敗的恥辱。
再加上莫迪始終不願得罪印度方面的強硬派,導致邊境衝突拖至現在也無法得到圓滿的解決。不過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印度方面恐怕在開春後悔第一時間撤退,避免再繼續耗下去,最終場面難收。不過在大雪解凍之前,恐怕印軍還會繼續耗下去,因為撤退的成本太高,以印度現在的經濟狀況和能力,根本就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