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機器翻譯、人工智慧越來越準確,還要學外語嗎?

2020-12-24 施行者說

一中一外兩人語言不通,一人拿出手機一頓吼叫,手機自動給兩人翻譯。於是兩人聊天暢通無阻。

這是電影裡的橋段。

中國人學英語,寒窗苦讀十幾年,很多人開口還、大數據時代是說不了幾句。然而現在情況大變了,諸多網際網路公司推出的翻譯軟體越來越智能化,準確率也提高了不少。只要對著手機說國語,就會自動輸出相應的外語,堪比貼身翻譯。

人、狗語言不通,何以交流?

筆者通過下載了一款有道翻譯官app(網易出品的),對著手機嘰裡呱啦一通,發現一般情況下,翻譯準確率也是挺高了。但是還沒達到電影裡那麼神奇的效果。需要手動選擇語言種類。說話時還要按住按鈕,對準手機,再釋放。手機自動輸出語音翻譯結果後,再按住按鈕,手機對準另一說話人,再釋放。如此反覆操作即可。確實不如電影裡的傻瓜式操作來得簡單。但是相信很快就會得到改善。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一來,我們還要學外語麼?這做翻譯的還有飯吃嗎?

嘿,小子,夠聰明就來說中文,要啥翻譯

毋庸置疑,這樣的軟體已然可以代替大部分的日常翻譯了。比如,入住酒店時,點餐時,對於絲毫不懂外語而又沒人幫助的,可是大救星了。

但是機器翻譯要取代人工翻譯?想多了。其實無論機器翻譯水平怎麼高,出現錯誤都是無法避免的。除了軟體本身的智能化水平限制、硬體設備的響應和配合,還有自然語言的千變萬化。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想完美匹配人類的自然語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大數據再怎麼發展也是再現、模擬人的語言系統。它會時不時犯些錯誤,若完全依靠它,就像地圖導航一樣,在你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可能會把你導入大江大河。正如「男人要是靠得住,母豬也會爬上樹。」就像女人不能完全依賴自己的丈夫一樣,過分依賴單一的某樣產品,顯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懂點外語很有必要,可以發現一些錯誤,避免更大的損失。而人工翻譯自然也就必不可少了。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時代還要費勁學各種外語嗎?
    外語科目方面,在英語、日語、俄語的基礎上,新修訂的課程方案中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科目。最近,家長群和育兒論壇有些家長躍躍欲試,想在英語之外給孩子多學一門外語。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也有人質疑: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如今是否還有必要費勁學好外語?
  • 人工智慧下,學習外語還有必要嗎?
    翻譯速度之快之準確,讓人驚嘆。看了視頻以後,一方面是驚嘆科技發展的迅猛,一方面又開始擔憂人工智慧的發展下去,是否會讓翻譯成為多餘的職業,學習外語變得猶如雞肋,不再吸引人了?這個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可能你會說,德語和英語是同一語系,而且許多語法結構也相似,因此翻譯起來自然比較容易。
  • 對話百度王海峰:機器能翻譯,還需要學外語嗎?
    一是因為社會對於機器翻譯的需求日益旺盛,更重要的是,百度可以為這項研究提供網際網路大數據和大計算平臺的強大支持,」他說,「項目從起步到上線只用了一年多時間,現在百度翻譯已經可以支持27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在全球擁有5億用戶,每天響應約1億次的翻譯需求。」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王海峰隨手就拿起自己的手機,「來,我演示給你看。」
  • 翻譯軟體越來越智能,今後還需要花大把時間學外語嗎?
    翻譯軟體在目前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但如果你是這些翻譯器的常客的話,應該能夠感知到它們的進步。也許不久的將來,機器翻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人工。還需要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去學外語嗎?不同的語言之間,一定有機器所描述的文字解釋不出的差異。
  • 有了這款耳機翻譯器,我們還要學外語嗎?
    有了這款耳機翻譯器,我們還要學外語嗎?早在199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懷貝爾就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個語音翻譯系統,該系統擁有500個單詞的詞彙量,可以在大型工作站上運行,需要幾分鐘來處理所聽到的內容。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已經研發出了多種語音翻譯設備。
  • 機器翻譯真達到了專業水平?別慌!聽聽技術專家、語言學家怎麼說
    【智能觀】前天,微軟宣布其研發的機器翻譯在通用新聞的漢譯英上達到了人類專業水平;前三天,搜狗推出了旅行翻譯寶;據說下月,訊飛也將推出新品翻譯機。機器翻譯是人類的一大進步,讓外語不好的人也能輕鬆出國,順暢交流。甚至有學生開始暢想「不用再學外語」的日子了。
  • 巨頭扎堆的小市場:不學外語,機器翻譯搞定一切?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翻譯的興起,越來越多語言專業的學生和翻譯行業的工作人士抱怨,神經網絡翻譯等技術的出現,讓原本就競爭激烈的翻譯市場迅速進入了冰凍期。但是,未來機器翻譯真的會完全取代人類,讓翻譯員們下崗嗎?網易智能梳理了目前主流的機器翻譯技術與應用,一探智能機器翻譯行業究竟。
  • 機器翻譯時代,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是單詞和語法
    於是,電腦天才和普通大眾在腦力能力的差距,越來越大。電腦無形中,將人類區隔成,設計電腦程式的和使用電腦程式的。這一區隔很隱形,容易被人忽略,所以比年齡性別種族等外顯性區隔殘酷。節省腦力和節省體力,對普通人來講,都是益處:既然省了力氣是好事,於是節省腦力也是好事。
  • 譯想論壇⑤ 丨 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翻譯
    雖然我們上課用英語,但學校通知都用荷蘭語,我當時第一次使用谷歌來翻譯,它翻譯得非常準確,讓我感到很震撼。」科幻作家寶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了機器翻譯的「奇妙」之處。科幻作家寶樹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機器翻譯已經進入人工智慧時代。那麼,人工智慧在翻譯領域有什麼突破?它對我們的社會有怎樣的影響?
  • 機器翻譯革命強勢來襲 人類翻譯將無路可走?
    因此,這場機器翻譯技術革命,正是人工智慧革命夢想照進現實的重要一環。旅遊業對翻譯需求更加旺盛。有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解決語言溝通問題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出境遊客的迫切需求。許多中國遊客藉助智能翻譯軟體和機器,輕鬆搞定國外道路路牌、餐館菜單和超市購物,甚至在旅途中認識外國朋友。
  • 人工智慧發展那麼快,未來還用再學外語嗎?
    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的董事長劉慶峰在兩會的代表通道向記者們展示了一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的翻譯軟體。只見他拿出手機在鏡頭前立刻進行了英漢口語互譯的展示。我感覺就鏡頭前的這段小對話來看,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翻譯軟體的水平已經和人工翻譯相差無幾。我們心裡不禁在打鼓,翻譯軟體功能提升如此迅速,我們的孩子還用的著那麼辛苦的學英語嗎?有的孩子甚至從幼兒園就花費巨資上外教班。如此巨大的投入是不是都會打水漂。就此問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的觀點可以給我們啟發。
  • 機器翻譯強勢來襲,50萬譯員將下崗?
    因此,這場機器翻譯技術革命,正是人工智慧革命夢想照進現實的重要一環。應用場景日漸豐富「兩年前,人工智慧的翻譯質量往好了說,也就是讓你能對文本的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專業翻譯寧願自己從頭開始翻。」另據官方信息顯示,機器翻譯在阿里巴巴內部可以每天翻譯出幾十億量級的產品信息,每天的在線翻譯請求達到數億次。在電子郵件和網站頁面語言轉換方面,谷歌公司稱,其機器翻譯服務每天在全世界被使用超過10億次。旅遊業對翻譯需求更加旺盛。有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
  • Systran和HelloTalk深度合作,提升人工智慧翻譯和英語寫作智能批改
    Systran於1968由彼得·託馬在美國創辦,是機器翻譯行業最早的開發者和軟體提供商。Systran是人工智慧翻譯、多語言語義識別(NLP)、語音識別技術的領導者。谷歌翻譯在2007年為止使用Systran的技術,Systran同時也為Yahoo、AltaVista等大型搜尋引擎及歐洲聯盟委員會提供翻譯技術。
  • AI都能同傳了,學外語的同學還有就業機會嗎?
    只需要一個翻譯機,就能實現同聲傳譯,那翻譯的崗位,豈不是可以被機器取代了呢?學外語的同學,全都要失業了? 有朋友會說,這是影視劇,有誇大的成分,AI同傳沒那麼神?真是這樣嗎?
  • 自然語言處理第2課:通外語、會寫詩、能考古的機器翻譯
    百度技術學院(bit.baidu.com)人工智慧技術課程,首期中文自然語言處理課程之後,這次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自然語言處理第二課——機器翻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如何在3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1、購買一套個人經濟能力範圍內,可以買到最貴的語言課程。
  • 人工智慧真的可以取代同傳翻譯嗎?
    機器翻譯如能代替同聲傳譯無疑具有巨大的價值。人工智慧翻譯的水平如何?那麼,人工智慧同傳翻譯的能力究竟怎樣?會不會搶走同傳翻譯員的飯碗呢?然而,現場配備的系統卻掉了鏈子,鬧出詞彙翻譯不準確、重複等低級錯誤。客觀來講,人工智慧或機器翻譯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上,的確有許多突破。這些突破給人希望,讓人暢想未來,但是,短期內的價值,更多體現在輔助翻譯等領域。
  • 在翻譯智能時代,苦練英語還有什麼用?
    最近發布的2018年全球AI十大突破性技術,排在第一位的是:基於神經網絡的機器翻譯。入選的理由是:翻譯是「自然語言處理」的最重要分支,也是比較難的一支。以前機器翻譯還被認為是「低級翻譯」被看不起,如今神經網絡的機器翻譯準確性大大提高,堪比專業人工翻譯。
  • Google研發手機翻譯軟體 人類有望無需學外語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Google正在研發能夠即時翻譯外語的手機軟體,就像真人翻譯一樣,它能夠聽懂一組一組說話者的聲音,幾乎立即翻譯為聽話者的語言。這個軟體如果研發成功,將有望改變全球說各種不同語言(據估計目前世界在使用的語言有6000 多種)的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人們也不再需要為了與人口頭交流而去學習外語。該系統將基於Google已有的語音識別和自動翻譯技術。後者通過掃描數百萬種多語網站及文件來不斷改進。到目前為止,這套系統支持的語言有 52 種,並剛在上周加入支持海地官方語言之一克裡奧爾語。
  • 在翻譯軟體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還需要好好的學習外語嗎?
    他說有翻譯軟體啊,怕什麼?額。。。。。。手機越來越智能,翻譯軟體也越來越智能,但是真的智能到,不用學習外語了嗎?現在軟體的智能,就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講,再智能也還只是軟體。如果懂一點英文的話,看看那些軟體翻譯的句子,不是單詞,有時翻譯的簡直就是不知所云,就比方「不知所云」這個詞兒,你讓他翻譯下,就算他翻譯出來了,如果沒有一定的外語基礎,你能確定他準確的翻譯出你想要的意思了嗎?
  • 機器翻譯七十年:百度領跑神經網絡翻譯時代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機器翻譯距今已有70年的發展歷史。自上世紀40年代起,基於規則、實例以及統計的機器翻譯方法漸次登場,各領風騷。近兩年,神經網絡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技術異軍突起,取得了翻譯質量的大幅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