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王國》:喪屍大片裡的朝鮮政治史

2020-12-06 澎湃新聞
按:這是一個歷史學者觀影追劇的小系列。

今年三月,《王國》第二季終於回歸。在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的背景下,這部講述架空時空中疫病襲擊朝鮮半島的韓劇顯得多了幾分現實色彩。雖然劇中時空與人物均是金銀姬編劇的虛構,但她並非毫無根據地架空,而是化用了不少朝鮮王朝(1392-1910)的歷史故事。

《王國》第二季海報

殭屍抗倭、君主失德——壬辰戰爭前後的朝鮮政局

《王國》的故事主線是,某一年朝鮮國王去世後,尚年輕的王妃趙氏(朝鮮國王正妻活著時被稱為「王妃」,死後才被稱為「王后」)與其父趙學州(時為領議政)為繼續獨攬大權,便讓李承熙醫員使用一種名為「生死草」的植物使國王復活。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復活,而是讓國王變成一種「喪屍」狀態。這樣一來,趙氏一族才可以拖延時間,讓宣稱懷孕的王妃順利生下元子。然而王妃並沒有懷孕,而是計劃偷用其他孕婦的兒子作為己生。此時,庶子出身的王世子李倉則被貶至遠離漢陽的東萊府(今屬釜山市東萊區)。此後的故事便圍繞王世子李倉率領眾人對抗不斷擴散的喪屍瘟疫而展開。

李倉率眾人對抗不斷擴散的喪屍瘟疫 

這樣的歷史設定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壬辰戰爭(1592-1598)前後朝鮮的政局。

首先,疫病從東萊開始向尚州等地蔓延,劇中的東萊府使,也就是世子的老師安炫曾利用喪屍軍隊來對抗日本,在文慶鳥嶺(今屬慶尚北道文慶市)成功阻攔了日軍北上。這其實部分借用了壬辰戰爭的爆發路線。1592年四月,豐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長﹑宗義智率領先遣日軍進攻釜山。此時釜山僉使鄭撥正在絕影島打獵,沒有做任何防禦措施。隨即釜山陷沒,鄭撥死於亂軍之中。隨後日軍佔領東萊府,東萊府使宋象賢戰死,之後日軍得以一路北上。直到該年年底,明軍入援朝鮮,戰局才發生轉變。

劇中趙學州建議以喪屍軍隊對抗倭寇,以犧牲全村的代價阻攔日軍北上

釜山鎮殉節圖,描繪壬辰戰爭中日軍在釜山登陸情形的朝鮮畫卷(原作成於1709年;此圖重繪於1760年)

其次,劇中已成為喪屍的國王,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戰爭中倉皇出逃義州、棄首都與百姓於不顧的宣祖李昖(1567-1608年在位)。該年四月底,日軍北上京畿的消息傳到漢陽後,李昖大驚失色,召見大臣們商議北逃的計劃,但遭到激烈反對。但李昖心意已定,決意北行,在臨走之前冊立庶次子光海君李琿(1608-1623年在位)為世子,讓李琿召集各路勤王軍﹑義兵與日軍對抗。李昖北逃後,憤怒的朝鮮民眾燒掉了掌隸院與刑曹所收藏的公私奴婢文籍,又入內帑庫搶劫金銀,並焚毀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弘文館所藏書籍與承政院日記等文獻也在這次暴亂中化為灰燼。可見金銀姬編劇在創造朝鮮國王與世子李倉的形象時,參考了李昖與李琿的事跡。同時,她將國王設定成喪屍,也可以解讀為是對李昖的諷刺。在當今大多數韓國民眾的認知中,李昖就是一位無能懦弱的君王,金銀姬編劇將他設定為喪屍,絕不會在韓國引發爭議,反而會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在權力鬥爭中被製作成「喪屍」的朝鮮國王

再次,李昖原配懿仁王后樸氏無子,在她去世後,李昖又另娶繼妻金氏(仁穆王后,1584-1632)。後來金氏生下嫡子永昌大君李㼁(1606-1614),自然給李琿的世子之位造成衝擊。可以說,《王國》的故事背景框架化用了十六世紀晚期到十七世紀前期的朝鮮政治史。

外戚、權臣、腐敗、饑荒——瘟疫的溫床

金銀姬編劇在化用宣祖李昖統治期間的歷史故事之外,又將十八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晚期的歷史進一步添加到這個框架上來。

十九世紀後,朝鮮王權逐步衰落,大權由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等數個勢道家族把持。勢道是韓語中對政權的俗稱,勢道家就是千萬人之上、國王一人之下的權臣。當時幾乎所有的國家權力都集中在勢道家手中,國王不過是個擺設。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等家族通過與王室的聯姻,構築了自身的權力基礎。如安東金氏出身的王后有純祖李玜(1800-1834年在位)的純元王后(1789-1851)、憲宗李奐(1834-1849年在位)的孝顯王后(1828-1843)﹑哲宗李昇(1849-1863年在位)的哲仁王后(1837-1878);豐壤趙氏的則有孝明世子李旲的妻子趙氏,後被追尊為神貞王后(1808-1890)。其中安東金氏掌權最久也最為著名,直到神貞王后在哲宗李昇去世後將興宣大院君李昰應(1820-1898)之子李熙指定為下一任國王,即高宗(1863-1907年在位),才結束了安東金氏的勢道統治。在純祖李玜的執政晚期,由孝明世子李旲(1809-1830)代理聽政。李旲一方面想壓制勢道家族的權力,一方面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家族出身的大臣來處理朝政,而且不可能完全不顧忌王室女性的立場,最終,李旲壓制勢道家族,重建王權權威的努力並沒有取得成功。在他去世後,權力仍然被安東金氏等勢道家族把持,這些家族出身的人士佔據了朝中的要職,也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的不滿與分裂。可見劇中的王妃趙氏與海源趙氏一族,很可能影射的就是神貞王后與豐壤趙氏,但是在人物創作上,又加上了安東金氏一族的影子。安東金氏一族慣用將本族或依附本族的人士任命為備邊司堂上的手段,從而把持朝政。而朝鮮後期最高議政決策機構——備邊司召開會議的地方正是賓廳,這樣的場景也多次在劇中出現。

劇中的王妃趙氏與海源趙氏一族大權在握

但勢道政治並不是十九世紀突然出現的情況,外戚專權的苗頭早在十七晚期就已出現在朝鮮政壇上。如肅宗李焞(1764-1720)就讓舅舅金錫胄(1634-1684)長年擔任最精銳部隊——訓煉都監的都提調來控制軍權,李焞一朝頻繁發生政局變動,其背後常常都有金錫胄的身影。訓煉都監是朝鮮在壬辰戰爭期間模仿入援的浙軍建置,又參考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一書後而設置的新式軍隊。這個機構亦多次也出現在劇中,領議政趙學州也被稱為提調,應該指的就是訓煉都監的都提調。提調這個官職在朝鮮的機構設置中亦經常出現,就領議政一職來說,按慣例也兼任備邊司提調與藥房提調(國王醫療事務小組的總負責人)。十八世紀時朝鮮的王權相對強大,尚可以控制外戚們的勢力膨脹。但到十九世紀後,國王即位時大多年幼,大妃們得以垂簾聽政。大妃背後的勢道家族們亦通過掌握訓煉都監來控制軍權,劇中的訓煉都監聽命於趙學州,也是這樣歷史背景的影視再現。

此外,劇中還出現了名為御營廳的軍隊。御營廳是晚於訓煉都監,直到1623年才建立的主要由騎兵構成的軍隊。劇中讓御營廳負責搜查被王妃囚禁的平民孕婦死亡事件其實並不符合朝鮮王朝的慣例,因為御營廳並不介入司法事務。當時民間的一般案件由捕盜廳等機構負責抓捕犯人,由所謂的「三法司」——刑曹﹑司憲府﹑漢城府負責審理,而涉及到王室成員的事件則由義禁府專管。義禁府是朝鮮的從一品特殊司法機構,負責按國王的命令逮捕並審問犯人,處理的都是王族犯罪及如謀逆這種大案要案。某種程度上可以將義禁府理解為朝鮮版的「錦衣衛」,但在大部分歷史時期由士林派佔據朝鮮政壇優勢的情況下,義禁府的權力並不像明代錦衣衛那麼大。

在勢道家族的統治下,朝政日益腐敗,加上災荒與疾病的襲擊,朝鮮民眾的生活日益艱難。此時的朝鮮賦稅體制,即以「田政」﹑「軍政」﹑「還政(政府在荒年時借給農民米糧,豐收時再加上利息一起歸還的制度)」構成的「三政」體系陷入紊亂狀態,加上天災不斷,甚至出現「黃口充丁(未成年人被算成軍丁而徵稅)」﹑「白骨徵布(死人被列在徵稅名單上被徵收軍布)」的荒唐景象, 百姓生活極為困苦。在電視劇第一季中,女醫蘇菲向奄奄一息的民眾說道,只要等到朝廷發下的「還谷」(字幕誤譯為「黃谷」)就可以再支撐一段時間,實際上影射的就是十九世紀「還政」紊亂,還谷發放不及時的情況。

第一季交代了饑荒的背景

另外,劇中在確定死亡人物身份時,往往參考的是標記有人物出生年份與姓名的「號牌」。這是當時通行的類似於今日身份證制度的「號牌法」。該制度早在太宗李芳遠(1400-1418)統治期間就已提出,但並沒有施行。後來李芳遠之孫世祖李瑈(1455-1468)在全國的兩班與良民中推行了此法,從此國家權力開始有力地介入對國民人身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賤民們沒有「號牌」,這也意味著,朝鮮王朝在國家層面並不把賤民視為「人」。朝鮮社會極為講究身份秩序與嫡庶差別,若是嫡出的兩班子孫,可以繼承兩班的身份,如果是庶出,則轉落為中人,也沒有參加文科科舉的資格,只能參加醫科﹑譯科等雜科科舉。但如果是賤民的話,則是世世代代永遠是賤民。曾與出使北京的朝鮮使團有過多次交流的清人吳昆田(1807-1882)曾感嘆到:「(朝鮮)但專尚世閥,名分截然,等級極多,士夫世世為士夫,庶人世世為庶人。庶人雖有才德,無以進用。其中各有等級,有兩班焉,士夫出入東西班之稱。有庶孽焉,士夫之賤生。有中人焉,醫官譯官之類。有吏胥焉,有徒隸焉,階級一定,十世不得免。」劇中趙學州的侄子趙凡八儘管不學無術,但憑著兩班身份和伯父的關係,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東萊府使的職位,正是這樣的社會風俗的體現。

朝鮮王朝時期極為講究身份秩序,劇中「姓趙」即特權

電視劇第二季中亦多次借用十九世紀歷史事件的標誌符號。在世子李倉被人誤會殺死早已死亡的國王,而王妃趙氏尚未生出元子之時,備邊司堂上(即堂上官)們在賓廳討論萬一王妃生下女兒的話,是否要提前安排可能即位的王室旁系人士。有官員建議可以考慮流放在江華島後遭賜死的魯成君的子孫。這裡的魯成君影射的是思悼世子李愃的庶長子恩彥君李䄄(1754-1801)。李䄄因可能對兄長正祖李祘(1776-1800)的王權產生威脅而被流放江華島,後因其妻其兒媳信奉天主教而遭到牽連處死。1849年,憲宗李奐突然死亡,年僅23歲,死時無嗣。坊間傳聞年輕的國王是因為長期沉溺酒色,縱慾過度而亡。在他去世後,在江華島以砍柴為生的李昇(恩彥君李䄄之孫)被純元王后金氏指定為下一任國王,也就是哲宗。李昇原本就缺少必要的政治教育,也無任何政治經驗,在他統治期間,極其依賴安東金氏一族處理政務,造成安東金氏一族勢力進一步膨脹。此外,劇中的安炫在死後又通過「生死草」轉化成喪屍,從而給趙學州致命一擊。此時安炫出場時背上背著的「帥」字旗,模仿的正是在1871年美國軍艦入侵朝鮮半島,即「辛未洋擾」中戰死殉國的魚在淵(1823-1871)將軍的旗幟。可能在金銀姬編劇看來,安炫的行動與魚在淵頗有類似之處。

歷史照片:朝鮮殉國將領魚在淵的「帥」字旗。該旗曾作為戰利品在美國海軍學院展出,經韓國政府長期交涉於2007年被租賃回韓國。

劇中安炫化為喪屍給奸臣趙學州致命一擊,身上插著「帥」字旗

Netflix官方給《王國》配的中文字幕採用的是韓語漢字詞直接漢字轉譯的方式,所以劇中稱趙學州為「大監」,這一稱呼也被直接轉譯過來。實際上,在可稱國王為「上監」之外,朝鮮對高階官員亦有多種別稱。十九世紀的李圭景對此有如下的概括:

今之大官,正卿以上稱大監,亦自三國始。新羅武職,有大官大監、隊大監、大匠大監、頭上大監之類,非武職無此稱,今則轉為文武尊官之通稱。至於令監,則堂上緋玉員之通稱。堂下官之稱進賜(俗音羅阿里(나으리)),未知何謂。而唐時郭子儀為中書令,故號郭令公,乃尊稱之辭。我國以銀臺(即承政院)為中書,故呼承旨為令公。而通政以上稱令公,自十許年來,不曰令公而曰令監。

也就是說,「大監」一詞原是武官的專稱,後來也可用於稱呼一品與正二品文武官員。而「令監」一詞可能來源是郭子儀的別號「郭令公」,「令公」漸漸轉為「令監」,變成稱呼正三品堂上官與從二品的官員的用語。而正三品堂下官以下,則被稱為「進賜」。趙學州身居正一品領議政的高位,自然會被稱為「大監」。「令監」一詞在當代韓國社會仍被使用,一般用作對老年男性的尊稱。筆者也注意到在韓劇《輔佐官》裡,韓國國會議員的幕僚們不分國會議員的性別,而在日常交談中稱其為「令監」的情況。

「生死草」源頭之謎——義州商人的對清貿易

第二季末尾,李倉等人雖然暫時撲滅了喪屍瘟疫,也除掉了留存在朝鮮境內的「生死草」,但在一次野外搜查中,李倉一行意外發現了有朝鮮民眾跟隨灣商,從中國購入了「生死草」。可以大膽推測,該劇第三季很可能涉及到十七世紀清朝(後金)與朝鮮間的兩次戰爭,即「丁卯之役」與「丙子之役」。1627年丁卯之役後,朝鮮與後金結為兄弟關係。1636年丙子之役後,朝鮮脫離了以明朝為中心的封貢體制,正式奉清朝為正朔,接受清朝的冊封,成為清朝的朝貢國。到了十七世紀晚期,清鮮之間的關係漸漸平穩,雙方間的貿易規模隨著政治關係的穩定而不斷擴大。

追蹤「生死草」源頭之謎時,全智賢扮演的神秘人物出現

義州這個邊境城市在朝鮮對清貿易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朝鮮方面來說,對清貿易佔據主導地位的是義州商人,即「灣商」。義州在高麗時期被稱為「龍灣」。灣商通過結識常年出使清朝的朝鮮譯官,以及賄賂邊境官員等方式,漸漸掌握了對清貿易的主導權。灣商們甚至參與使團前往北京,全面介入對清貿易。如1780年朝鮮派往清朝的慶祝乾隆帝八旬生日的使行團,就有灣商林景贊隨行。灣商們又與朝鮮國內最有實力的大商人松商,即開城(開城別稱「松京」)商人聯繫在一起,通過松商們設置在朝鮮商業要衝的商鋪兼物流集散地的「松房」將進口的清朝商品銷往朝鮮八道。松商們將人參輸往日本,從日本獲取大量白銀,這些白銀又成為松商購入清朝商品、參與對清貿易的本金。此外,深受清朝市場喜愛的朝鮮人參與紅參也可以用作朝鮮方面的交易本金。十八世紀中晚期,灣商與松商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並與朝鮮官員勾結起來,擴大對清貿易。如水獺皮本是朝鮮對清貢品之一,也是在清朝市場頗有人氣的朝鮮貨物。由於這項貿易的獲利十分豐厚,灣商與松商便勾結權勢之家偷偷在朝鮮大量收購水獺皮,再買通邊境的官員,將此物違禁賣去清朝,甚至造成朝鮮官方在籌措貢物上遇到困難。松商又勾結生產高麗紙的僧人,在朝鮮官方挑選貢紙之前,搶先一步把質量最好的買走,以偷偷賣去清朝,賺取豐厚利潤。

「跟著灣商去中國賺錢」

在對清貿易繁榮的情況下,大量奢侈品源源不斷地流入朝鮮,加速了朝鮮內部崇奢風潮的蔓延,標榜「儉樸」的英祖李昑(1724-1776年在位)非常看不慣這樣的風潮,曾批評到:「似聞士夫家,多有貂皮衾不知名之饌。奢侈何至此之甚耶?」李昑在位期間,多次下令「禁奢」,並禁止從清朝購入如「紋緞」等奢侈品。不過社會風潮並沒有因國王的禁令而發生改變,到了十九世紀,這樣的風潮進一步加劇。按朝鮮燕行使的記載:

餘嘗入燕,見譯員中與群胡貿易,則無一養生日用之具,都是具玉香緞諸般奇貨,而珊瑚一枝,琥珀一塊,價至銀三四十兩,有纓子一件,造以蜜花而呼價銀子八十兩,吸菸一個,斵以真玉,而論價銀二十兩,餘外所買,莫非此類。飢者不得為粟,寒者不可為襦,而萬裡外國,歲歲來貿,以無用害有用,蠹國病民者,是孰使之然哉?紅參四萬斤,畢竟盡歸於此等換買。每見我京鍾街(今首爾市鍾路一帶)上,擺列百貨娛人耳目者,太半自燕都琉璃廠而來者也。

顯然朝鮮兩班們看不慣這樣的奢侈風潮,並認為對清貿易的繁榮無益於朝鮮的國計民生。但實際上,朝鮮從清朝購入的物品不僅僅只限於奢侈品,書籍也是當時朝鮮從清朝購入的大宗物品。包括天文曆法知識在內的天主教書籍,以及乾嘉考證學的書籍等流入朝鮮,給朝鮮思想界的發展帶來新變化的可能性。同時,對參與貿易的譯官﹑商人等來說,對清貿易給了被排除在科舉仕途之外的他們可以安身立命、積蓄財富的絕好機會。當時朝鮮的大富豪們往往都是譯官,所以劇中人會說出:「跟著灣商去中國賺錢」的話語,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王國世子李蒼的歷史原型是什麼 朝鮮用喪屍抗擊倭寇是真的嗎
    小編身邊的朋友,最近看了《王國》這部韓劇之後,天天誇這部劇好看,對劇中的男主真的是喜歡的不得了,小編自然也不例外。那麼劇中世子李蒼有歷史原型嗎?朝鮮用喪屍抗擊倭寇是真的嗎?讓娛樂塘主來告訴你們吧。
  • 韓國喪屍電影井噴!繼《釜山行》《王國》後,2部喪屍大片將上映
    以至於後來,人們介紹《釜山行》時,都會說「這是一部媲美《殭屍世界大戰》的韓國喪屍大片!」2. 《王國》第一季,2019年。《王國》第二季,2020年《王國》是網飛(netflix)聯手韓國打造的一部喪屍劇集!
  • 首陽大君:喪屍中的半島——《王國》背後的歷史故事
    與此同時,一位被喪屍國王咬死的醫員,其屍體被貧民分食,喪屍病毒在宮外悄然蔓延...... 這就是網飛製作的古裝喪屍韓劇《王國》的主線劇情。血腥的場面,精湛的演技,還有東方文化圈帶來的親近感,都讓《王國》一播出即在中國獲得了萬眾矚目。 可是,李朝王室的歷史,國人並不熟悉,因此往往影響了觀劇的體驗。
  • 古裝宮鬥喪屍電視劇《王國》,本以為是爛劇,但觀眾看了大呼過癮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韓國自娛自樂的電影,雖然一票韓國巨星出演玄彬、趙宇鎮、張東健、金義城等,但是劇情實在是太過於薄弱,特別是為了強制安排朝鮮王領便當,喪屍的突然出現襲擊朝鮮王那段戲簡直太突兀,就像是中國校園電影的處理劇情的手法。自然而然,這部電影沒有掀起半點討論熱度。
  • 王國世子李蒼的歷史原型是什麼 朝鮮用喪屍抗擊倭寇是真的嗎(2)
    劇中捉虎軍永信的家鄉有許多人都是癩病患者,而在劇中也有永信在持律軒咳痰的鏡頭,推測永信可能是「癩病」的帶原者。而持律軒病患吃下了丹兒的屍體,在永信飛沫傳染的「癩病」+丹兒屍體中的「喪屍毒」,就觸發了第二代喪屍的產生,除了嗜血、具攻擊性外,一旦被他們咬到也會馬上變成喪屍。但目前劇情的線索仍無法確定「癩病」與「喪屍毒」是否有必然關聯。
  • 在看《李屍朝鮮》(王國)第二季之前你需要了解什麼?
    喪屍也是這麼走的剛結束戰國時代的日本侵略朝鮮,而當時的朝鮮內部一團亂,問題頻發無力抵抗,快要滅國了。片頭從一片屍衣下露出的金龍,也是暗示王國的統治氣息奄奄。因為當時豐臣秀吉不僅僅想攻略朝鮮,更妄圖以朝鮮半島為踏板入侵大明。萬曆年間,明王朝在壬辰倭亂與丁酉再亂(1592年—1598年)兩次出兵,出動了十萬大軍。不過劇裡沒提……只提了倭寇使朝鮮損失慘重,包括喪屍瘟疫的第一爆發地點也就是東萊城地區。
  • 《王國》看不一樣的劇,品久遠的歷史文化
    近段時間播出的韓劇《王國2》想必追韓劇的朋友們都看了吧,這部劇可謂是題材新穎,以古代王朝為背景上演的喪屍片。看完劇後大家肯定發現了不少的中國文化知識和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吧。劇中涉及到的事件便是萬曆朝鮮戰爭,在朝鮮稱為壬辰倭亂,是1592年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
  • 這部古裝宮鬥抗日喪屍韓劇《李屍朝鮮》,你值得擁有!
    美國Netflix公司在日本和印度成功試水之後,將目標標準了亞洲最大的影視劇出口國韓國,打造了一部古裝宮鬥喪屍大劇——《王國》又名《李屍朝鮮》,第一季總共六集,已在今年一月份全部播出。而編劇就厲害了,正是很多人交口稱讚的神劇《信號》的編劇金恩熙。主演也都是實力派演員,朱智勳、裴鬥娜、柳承龍、金相浩等。從劇情上來說,《王國》和去年上映的《猖獗》非常相似,或者說是後者的劇版,但是從成功的程度來說,二者又不可同日而語。
  • 根據真實歷史背景改編喪屍電視劇
    聽說所有想變帥變美的人都關注了「 煲劇星球 」 Hello,大家好,這裡是煲劇星球。 近日天氣炎熱,不便外出遊玩,朋友們聚會在一起看劇,難免產生分歧。
  • 《王國》裡的這些典故,你都看懂了嗎?
    這是韓劇《王國》目前在中國取得的成績——Netflix應該感到非常開心,推出的第一部韓劇就能收穫如此反響。《王國》是Netflix在2019年1月推出的以喪屍為題材的架空古裝劇,改編自作家金銀姬和梁慶一的網絡漫畫《神的國度》,由朱智勳、裴鬥娜和柳承龍主演。第二季在今年剛剛上線不久,並邀請到了全智賢和安宰弘(也就是我們常用的手捧蓮花佛系男孩表情包的主角)客串。
  • 韓國再拍喪屍神劇,集集高能,比《釜山行》過癮10倍!
    終於,連Netflix也看中了韓國人對於打喪屍的熱衷,以李氏王朝下的朝鮮為背景,拍出了一部古裝版的《釜山行》——《王國》第二季Netflix的劇,一出就一整季。本周五,《王國》第二季一次性放出了整6集。加上去年第一季的6集,劇情到此一共就12集,所以就算你一點都沒看過,現在入坑也完全來得及。《王國》也被譯為《李屍朝鮮》,因為這部劇裡最早的0號病例,是朝鮮最高的王。
  • 韓國喪屍片井噴,王國熱度還未散,釜山行2能否超越第一部?
    喪屍題材的影視劇通常蘊含著許多的恐怖、懸疑元素,韓國的影視在這喪失劇這方面更是設計的比較深入.在之前的《首爾站》就為這一系列高品質的喪屍劇打下了基礎,是《釜山行》的前傳,講述的是《釜山行》前一天的故事。
  • 《王國》韓國喪屍文化,都用情驅散人心黑暗!文/王珉
    當下韓國美國等多國始終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陰影之下,以及長期的南北朝鮮衝突問題,凸顯這個看似富裕發達的經濟體骨子中的脆弱。而回歸韓國古裝劇、朝鮮王朝調查離奇疫病挽救國家的劇情,無疑能讓韓國民眾緩解心中的不安全感,也將新冠肺炎的不安釋放在這部災難劇中。
  • 又一部韓國喪屍大片要來了,故事發生在《釜山行》4年之後
    《釜山行》開拓了韓國電影的喪屍題材路線,2019年古裝韓劇《王國》再度掀起韓國喪屍熱潮。2020年,《釜山行》的4年之後,又一部韓國喪屍大片要來了。荒廢的城市,反烏託邦式的密閉空間,與《釜山行》相比,《半島》擁有著更多元的場景,看起來是一部災難動作冒險大片。
  • 解讀古裝喪屍劇《王國》:還原架空歷史背景下的朝鮮王朝歷史
    去年爆款的韓國古裝喪屍劇《王國》(又名《李屍朝鮮》)第二季在本月如期上線,再次引起關注。雖然本劇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劇中人物皆為虛構,但還是能夠從中發現不少暗含的朝鮮王朝歷史。熟悉歷史的朋友不難發現,這裡的「倭亂」指的就是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的壬辰衛國戰爭。壬辰衛國戰爭發生於1592年-1598年,當時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以徵討明朝,而朝鮮拒絕借道為由,舉全國之力入侵朝鮮。朝鮮王朝承平日久,武備廢弛,朝鮮軍隊面對經歷過戰國時代的日本軍隊一觸即潰。
  • 王國2結局 王國2結局解析
    王國2結局全智賢亮相《王國2》(《李屍朝鮮2》)結尾!僅10秒便感受到強烈「霸氣」…真實身份待第3季「揭密」《李屍朝鮮2》(全6集)(13日)全球上線。熬夜追完的劇迷們,是不是又在期待第3季的到來呢~?
  • 《釜山行》後,韓國再出喪屍佳作!根本不夠看——《王國》
    釜山的風水不好,也許是韓國的屍體是在大家都在這裡跑步王國的時間背景也比較少見,未來的喪屍,愛沒有爆發的現代或即便到了後世,架子上成為了過去臺譯李屍朝鮮一樣,故事,但朝鮮半島統一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王朝李氏王朝是什麼時代?
  • 韓劇《王國》:宮鬥+喪屍,不愧為2020年魔幻巨製,堪比《權遊》
    去年《權利的遊戲》完結的時候,我就在想,啥時候能再看到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劇?既有人類的勾心鬥角,又有恐怖氛圍加持;尤其是人類軍隊大戰「喪屍」軍團那段,真是看的太刺激了!沒想到,Netflix懂得觀眾的心,立馬拍了一部《王國》。
  • 拍上癮了,網飛第2部韓國喪屍劇來了,能成下一個《王國》嗎?
    如果說《釜山行》是韓國喪屍電影的裡程碑的話,那麼由美國流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Netflix)打造的《王國》絕對是韓國喪屍劇的代表作了。劇中採用古代宮鬥+喪屍的形式,加上演員精湛的演技和良心的製作,立馬成為2019年的年度爆款劇。
  • 喪屍狂奔、節奏拖沓,全智賢亮相10秒,就為了鋪墊《王國》第三季
    日本的《全裸導演》,印度的《惡鬼》,臺灣的《罪夢者》、《彼岸之嫁》……當然少不了韓國的《王國》。這部也被翻譯成《李屍朝鮮》的古裝喪屍片,去年的第一季我給打了9分。今年《王國》第二季甫一放出,我就開始期待,結果連夜刷完6集,從興奮一路走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