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播出的韓劇《王國2》想必追韓劇的朋友們都看了吧,這部劇可謂是題材新穎,以古代王朝為背景上演的喪屍片。
看完劇後大家肯定發現了不少的中國文化知識和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吧。
劇中涉及到的事件便是萬曆朝鮮戰爭,在朝鮮稱為壬辰倭亂,是1592年至1598年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戰爭。
當時朝鮮的國王是宣祖李昖,也就是劇中的老國王,那時李昖重文輕武,又加上在士大夫角逐名利下形成的東人黨和西人黨對利益的攫取,導致朝廷風氣敗壞,而此時的日本在應仁之亂取勝後野心大增,抓住李氏王朝正處於內亂、武備鬆弛、兵力薄弱時期趁虛而入,打了個措手不及。
正處於國家危難之時,李昖倉皇出奔平鎮,直到最後才向宗主國明朝求助。
劇情中海源趙氏一族為了謀權篡位而謀害老國王李昖,讓人家死都不能安息,用生死草之毒控制李昖的軀體,也怪他一生無能,才搞得死後得這麼個下場,讓王朝內憂外患。
劇中多次看到李氏王朝使用的都是漢字。我們的漢字與朝鮮語言的接觸從古到今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據記載古代朝鮮文化落後只有語言,一直沒有發明出本國的文字,我國明朝時期是朝鮮的宗主國,在各方面都有著很好的發展,得到了古代朝鮮的仰慕,沿用了中國的漢字。
知道後來為什麼朝鮮有了自己文字呢?朝鮮的文字是世宗發明的,他發明了諺文,也就是現在的韓文。
世宗精通儒家學問,政治手段高明,為創造出自己國家的語言,派遣知名學著到中國學習鑽研漢字精髓。雖然在1446年韓文正式誕生,但由於中國漢字對朝鮮的政治文化影響深遠,韓文一時難以廣泛使用,只在平民磁性之間流傳,貴族、官員仍使用漢字。所以我們在劇中才看到李氏王朝使用的漢字。
劇中還出現了大量古詩詞。持律軒中出現的有「和風瑞雲,瑞氣集門」「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白雲隨鶴舞,明月逐人歸」「愛君希道泰,憂國願年豐」。
透過持律軒這個文藝的名字和這些詩句,我們可以想像出如果李氏王朝的君王是個明君,沒有發生瘟疫和饑荒,這裡的畫面一定是一番清新脫俗的風貌,裡面的主人一定是個高雅之人。
在安炫大人的慎獨齋中出現了「明日來應盡,林間宿不歸」「一勤天下無難事」「居家有道惟能忍,處世無奇但率真」這些都是曾國藩的詩啊,想必安炫大人曾經也有些遠大抱負和一腔熱血,也是一代忠良啊。
還有安炫大人守靈時背後詩。
《王國》雖然是一部驚悚片,但是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小知識呢。
閱讀完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看看還有誰的火眼金睛發現了歷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