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衛靈公》記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說:人能夠弘揚、光大「道」,而不是「道」支配人、限制人。
這句話是說明人與「道」的關係。「道」指人世間的規律。當人們還處於蒙昧狀態時,對天上颳風下雨、地上水旱災害無法解釋,產生畏懼時,就把它歸結為神靈的力量。神靈左右人,神靈的意旨就是道。到了階級社會,奴隸主又把天命鬼神拿來當作統治人民的工具,致使許多人懼怕鬼神,為「道」驅使,人民遭難。戰國初年魏國西門豹治鄴就是一例。
魏國有條漳河,流經鄴地。多年來因為失修,河水經常泛濫。淹沒莊稼,淹死人畜。當地一些豪強便聯合巫婆,謊稱河伯作亂。如果每年送去一個童女,便可避免水患。如此經過了好多年,向河中扔進不少女孩子,仍然止不住河水泛濫成災。不久,魏文侯派出西門豹為鄴守。西門豹到任後。卻採取了另外的措施。
到了祭祀河伯的那一天,當地豪強及巫婆照樣把一個逼來的女孩子梳妝打扮,舉行儀式,奉獻給河神(即把這個女孩子推進水中淹死)。儀式進行中,西門豹說:「這個女孩子太醜,河伯見了一定不高興,煩勞巫婆下去向河伯說一聲,再選個俊的送去。」說罷,把那個裝神弄鬼的巫婆扔進水中。又過了一會,西門豹說「這個巫婆不會辦事,煩勞主持這次儀式的豪強走一趟。」又將一個豪強扔進水中。這樣一來,當地一些為富不仁的豪強及欺人害人的巫婆、巫師都跪下來老實招供說:河伯娶婦的事全是騙人的把戲。他們勾結一起搞這個活動,是為了騙取錢財。
西門豹用巧計制服了那些壞人,立即向群眾宣告:為什麼鄣河發水為患,因為人們沒有治理,不了解它的規律。如果把它治理好,不但不是災害,還能澆灌田地。大家聽了西門豹的話,一起出工,按照自然界的規律治理水患,變水患為水利,利用漳河水澆灌農田,使農業獲得豐收,魏國富起來,成為戰國初年第一個強國。
多年前,有人曾問我最喜歡《論語》中那句話時,我回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因為這八個字說出了一個大道理。「道」指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個人能以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利用規律,讓規律為人們服務。了解了事物的規律,便可使一些事物聽候自己調遣。相反,如果不了解規律,不承認規律,規律便會左右人,捉弄人,懲罰人,規律會牽著自己的鼻子走,永遠得不到主動權,永遠做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