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歌 永恆的歌--雷鋒精神的當代迴響(全文)

2020-12-20 網易財經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隋笑飛)懸掛著雷鋒的圖片、標語,播放著悠揚的雷鋒歌曲,鄭州市公交二公司8路車近日被裝扮成雷鋒主題公交車。車長王俊傑表示,希望讓乘客受到車內雷鋒圖片和歌曲的感染,文明乘車。

這普普通通的交通工具,仿佛在提醒人們,雷鋒精神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精神標杆,人們對雷鋒的呼喚從未停止。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更明確提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這既有強烈的時代意義,也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它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方法,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要一環,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效支撐。

50年前犧牲的雷鋒,為中國人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雷鋒精神。49年前,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位年輕軍人的名字和事跡從此家喻戶曉。50年來,雷鋒精神一次次被時代重新解讀,一次次被賦予新的生命因子。

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在當前這個大轉型的時代,雷鋒精神同樣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用自己的生活點滴不斷豐富著「雷鋒精神」這幅壯美的畫卷。

「雷鋒」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境界,雷鋒精神駐紮在當代無數人的心靈深處——

一名遼寧的普通鋼鐵工人,先後為「希望工程」、困難職工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資助貧困生180多名,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20多年來累計無償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血量的近10倍……郭明義由此被人們譽為新時期的「雷鋒傳人」。

散布在全國各地、規模達數萬名且不斷發展壯大的郭明義愛心團隊的隊員們,則在效仿著他們心目中的「偶像」——郭明義。隊員們向需要幫助的人熱情地伸出援手,用他們的愛心不斷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真情故事。

如今,社會上的好人,仍會被人們稱為「活雷鋒」「雷鋒傳人」。一個出色的勞動者會被稱為「雷鋒司機」「雷鋒交警」。一個傑出的團隊會被稱為「雷鋒班」「雷鋒組」「雷鋒集體」。「雷鋒」,已經成為億萬人感同身受的文化現象,成為一個人們普遍認同的美好境界。

「雷鋒」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信仰,雷鋒精神在人們的踐行中豐富和升華——

在偶遇慘劇即將發生時,杭州女工吳菊萍義無反顧地伸開雙臂,徒手接住從10樓墜落的女童,她的義舉感動了無數人。更多的人把感動變成了行動:一位媽媽一直在微博上關注著吳菊萍的傷勢,當她得知吳菊萍在養傷過程中因為要注射抗生素,7個月的寶寶被迫斷奶時,她馬上在微博上發了個帖子:「我來幫你餵寶寶吧,你放心養傷。」

他們就是一滴水,一線陽光,一顆糧食,但只要他人有困難,就儘自己所能去幫助。這個時代,有救起3名落水者,自己卻獻出生命的「英雄大叔」李國喜;有放棄「體面工作」幫助麻風病康復者的大學生司佔傑;有汶川地震後馳援災區的十多萬志願者;有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上百萬青年人熱情服務……越來越多的人為雷鋒闡釋的「自我與他人」增添了時代的溫度。

還有許多人,在最平凡的崗位,有著不平凡的精神,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退休後回鄉義務植樹20多年、情滿青山的老地委書記楊善洲,為民造福、鞠躬盡瘁的安徽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閃亮的火炬,將雷鋒註解的「平凡與偉大」演繹出嶄新的內涵。

「雷鋒」是一種希望,更是一個方向,雷鋒精神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不斷增強——

「80後」「90後」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但「雷鋒精神」同樣貫穿於他們的生活之中。16歲的長沙高中生王達佳,已有9年多義工經歷;13歲的「90後」學生劉品儀在日記上說,「我幫老奶奶指路,她誇了我,這種幫助他人所獲得的快樂很真實。」「80後」的嚴培在長沙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得知雲南邊遠地方的孩子們迫切需要英語老師時,她立刻報名。她說,「學雷鋒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些綿薄之力,讓青春充滿意義,讓年輕不留遺憾。」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雷鋒精神」走進了網絡時代。在「雷鋒博客」裡,圖片播放器滾動播放著和雷鋒有關的人物和場所,以及新時代學習雷鋒、傳播雷鋒精神的普通百姓照片。在博文中,不僅有鮮活的百姓故事、活動紀實,還有對雷鋒精神傳播的研究和體會。在網絡搜尋引擎中輸入「雷鋒」,便會發現,雷鋒精神正以網絡博客、論壇、貼吧等新形式廣為傳播。「學習雷鋒好榜樣,學習雷鋒很時尚」的口號在網絡大放異彩的同時,郭明義的微博「粉絲」數已超過600萬……

無法否認,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困惑。我們所處的時代,同樣既有「最美媽媽」用雙臂託舉的精神之花,也有郭美美空虛的手袋。鋼筋水泥的現代社會中,有人曾斷言「雷鋒精神過時了」,有人感嘆雷鋒若在也寸步難行。但即便在這種道德焦慮中,「雷鋒精神」仍然是人們心靈的支撐、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所以,我們看到,黨員幹部帶頭學雷鋒,把學雷鋒與踐行黨的宗旨結合起來,把做好事與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結合起來,這已經成為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的有效途徑。

我們還看到,更多的普通人在綿綿延延的學雷鋒實踐活動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其中,並養成了一生的習慣或義舉,比如公交車上讓座,撿到東西無償歸還;比如見義勇為覺得理所應當,無償獻血感到無上光榮,幫助別人打心底裡高興……

50年來,雷鋒精神始終與時代同行、與文明同在,影響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幹部群眾奮勇前行。如今,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在神州大地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思想縱橫: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但雷鋒精神煥發著永恆的魅力,激勵人們無私奉獻、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習近平同志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
  • 在文藝服務中踐行雷鋒精神——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唱響新...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新華社通訊:雷鋒精神永久召喚著人們的心靈
    它發散著,升騰著,匯聚成時代的最強音,激蕩在中國精神的天空……哪裡是第一個音符的起點?嶽麓山畔,湖南望城。歷史的旋律在這裡迴響。穿過一片漂亮的現代住宅區,我們走進簡家塘的一座茅屋。72年前的那個寒冬,當雷鋒在這裡發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便陷入苦難的深淵。相繼失去五位親人的他,7歲時,已是孤兒。
  • 12年後帶著孩子再去參觀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這裡的變化真大
    一進,地上是22顆星星,代表了雷鋒22年的歷程,兩邊雷鋒日記。當年我們背過好多雷鋒日記,所以看到這些日記,感覺非常親切。沿著22顆星星走到頭,有一面雕塑牆——《永恆》。中間是雷鋒與汽車頭的合影,左邊是當代學雷鋒做好事的浮雕,右邊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曲譜:《學習雷鋒好榜樣》。
  • 張久超: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關於在全社會深入學習雷鋒、培育文明風尚」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精神,今年上半年,中國雷鋒工程委員會、中國雷鋒報社、全國學雷鋒辦公室、中國雷鋒報社美育研究中心、中國雷鋒·中國集體雷鋒評審委員會等機構發起了全國雷鋒式人物評選活動。
  • 用雷鋒精神為新時代明德育人
    明德育人 雷鋒學院應時而生 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雷鋒精神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有源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有可以涵養後人的巨大精神財富。以此建設雷鋒學院,對於新時代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撫順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全國學雷鋒活動的策源地。
  • 續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現場反響】  12月18日上午,湖南雷鋒學院大報告廳內,來自長沙市望城區的幹部職工、師生代表、志願者代表和湖南雷鋒學院學員代表300餘人共同聆聽了解放軍報社原副總編輯、雷鋒雜誌總編輯陶克作的題為
  • 學雷鋒精神 做雷鋒傳人——杏花嶺區錦繡苑小學
    雷鋒,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三月五日是毛澤東主席為雷鋒題詞「向雷鋒學習」的日子,是老一輩革命家集體號召向雷鋒學習的日子。今年因為疫情,讓本該結束的寒假也不斷的延後,杏花嶺區錦繡苑小學本著「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師」的理念,在網上班主任通過微信、釘釘等的軟體,向學生發起「傳承雷鋒精神 踐行雷鋒精神」的號召,並開展了四個一活動。一、雷鋒歌曲人人唱,唱出新希望1-2年級在家學唱雷鋒的歌,學生放開歌喉,虔心歌唱,唱出了豪情,唱出了氣勢,唱出了新希望。
  • 《抖音》轉摩天輪啟動永恆是什麼歌
    「轉摩天輪啟動永恆」這一句歌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呢?小編最近在抖音上面的時候,就時常能夠聽到這一句歌詞,但是卻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歌。接下來,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小夥伴帶來了《抖音》轉摩天輪啟動永恆是什麼歌,有不清楚的玩家可以一起來看一看。
  •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時間:2018-05-26 11: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 原曲《望》完整歌詞分享 抖音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是什麼歌?小夥伴們是不是都在找這首歌的資源呢?
  • 永續傳承雷鋒精神 展現家鄉責任擔當
    作者:中共望城區委書記 劉擁兵  作為雷鋒故鄉和雷鋒精神發源地,湖南望城孕育和見證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人生,也培育和鑄就了雷鋒精神。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雷鋒同志,深入交流學雷鋒活動的經驗和做法,深度探討弘揚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實踐路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 軍樂交響音樂會《忠誠之歌》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軍樂交響音樂會《忠誠之歌》近日在京舉行。由總政治部主辦的這臺音樂會,緊緊圍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永遠不變的軍魂這個主題,以軍樂演奏為主體,融入合唱、獨唱、領唱、配樂詩朗誦、軍樂行進表演等藝術形式,通過「烽火徵程」「戰士情懷」「光榮使命」「軍魂永鑄」4個篇章,熱情謳歌了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發展壯大的偉大曆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真誠抒發了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的豪邁情懷
  • 墨象|李庚:馬勒「大地之歌-2018」
    音樂長達三十多分鐘,佔整部交響曲的一半,表現大地的永恆和生命不得不告別塵世的悲哀。>人們究竟想從他的音樂裡汲取些什麼,馬勒自己是不會知道的,但是,他生前曾言之鑿鑿地說過:「我的時代終將到來。」他血液中流淌著父親對神秘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貴品質。他對自然的神性有一種發自靈府的會意。因此,唐人詩歌的宇宙意識中,馬勒音樂的超越情懷,山水風雲的無言大美,水墨語言的玄化鴻蒙,在他看來都是道通天地的律動,他所要做的,就是「從而和之」讓氣韻發於筆端。
  • 湘人湘歌丨雷鋒故裡溫情在
    《雷鋒朝我們走來》創作前後 譚仲池 2011年冬天,我當時正在準備創作電影《青春雷鋒》的文學劇本,便到雷鋒紀念館去收集資料。我對展品中的一些原始資料,如雷鋒讀小學時的日記、作文,雷鋒用過的手電筒、筆記本都認真地察看細讀、詢問講解的同志並做了紀錄。這使我更加真切地走近了雷鋒,走進了雷鋒的精神世界。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青春獻給祖國,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新闡釋
    人民網評:青春獻給祖國,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新闡釋  一聲聲「我要上」不絕於耳,一封封請戰書上按滿手印,一支支突擊隊奮勇向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一批批熱血青年聞「疫」而動,加入戰「疫」大軍,用「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勇毅行動,擔當起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 與時代同行,雷鋒八十正青春
    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剛表示,本次座談會是高規格的「峰會」,既是表達對雷鋒同志的深切緬懷,也是進一步詮釋發揚新時代雷鋒精神,激發和匯聚建設現代化長沙的磅礴力量。「雷鋒八十正青春」,雷鋒家鄉要將學雷鋒標兵的旗幟舉得更高,在學雷鋒活動中走在全國前列。
  • 興寧市善小助學協會在「抗疫」中閃亮的雷鋒精神
    面對無情恐懼的病毒,善小助學協會的志願者們為守護興寧人民的健康挺身而出、勇毅前行、真誠奉獻、不辭辛勞、身體力行闡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他們都是「新時代的雷鋒」。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成大善,善莫大焉。」即使善小助學協會沒有在抗疫前線武漢衝鋒陷陣,但志願者們也都在大後方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同心協力抗擊疫魔。
  • 理論研究|劉擁兵:永續傳承雷鋒精神 展現家鄉責任擔當
    作為雷鋒故鄉和雷鋒精神發源地,望城孕育和見證了雷鋒平凡而偉大的人生,也培育和鑄就了雷鋒崇高而偉大的精神。值此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之際,深切緬懷雷鋒同志,深入交流學雷鋒活動的經驗和做法,深度探討弘揚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實踐路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 吉尼紅美《阿嬤的歌》獨家首發||思念是一首永恆的歌
    生在南方,卻常年生活在北方,南北生活的軌跡和文化緯度的差異,讓這個彝族女孩子的世界,變得五顏六色,也充滿四季輪迴的悵惘和別樣的愁情,長大是不經意間的永恆,其實,思戀,也是。這首歌的誕生,最開始是因為想記錄阿嬤(姥姥)的歌聲,就用手機給姥姥錄音,想存著自己以後聽,學學最傳統的彝族山歌。
  • 於龍原創歌曲《像雷鋒一樣》被雷鋒紀念館收藏
    「像雷鋒一樣,廣闊的胸懷、信念的力量……」日前,由大慶師範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教師於龍原創的歌曲《像雷鋒一樣》,被撫順雷鋒紀念館收藏。據了解,《像雷鋒一樣》由於龍作詞作曲,柴欣編曲,趙健一演唱。著名詞作家湯昭智稱讚這首歌的歌詞「題材準確,生動簡潔,朗朗上口」。曲作家唐永強表示,「曲作者(於龍)有很深的作曲技術,能牢牢抓住歌詞的藝術形象,把文學藝術形象和音樂形象緊密結合在一起。」大慶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王永樺稱「於龍創作的《像雷鋒一樣》,歌詞和旋律高度配合,很適合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