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25萬人用電 這條翻越鷓鴣山的輸電天路將於6月30日投運

2020-12-13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四川理縣、馬爾康市都存在供電短缺的情況,功率大的取暖設備更是無法使用。為了解決這項涉及25萬餘人的用電問題,四川啟動了夾壁至馬塘11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建設,這項工程也是國家電網「三區三州」深貧地區電網建設的收尾項目。6月25日,記者從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獲悉,目前該工程的放線工作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附件安裝施工,工程將於6月30日投運。

據了解,該工程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紅原、馬爾康交界處,總投資7128萬元,於2019年6月13日開工,新建132基鐵塔,線路全場46.5千米,線路涉及10公裡無人區和6.8公裡重冰區。線路平均海拔3500米,跨越原始森林,翻越鷓鴣山埡口雪山,所經之處天氣變化無常,是四川「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項目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其中,該項目最高塔位海拔4300米,位於阿壩州理縣鷓鴣山雪山上,施工點直到6月份還是被冰雪覆蓋。面臨雪山、高海拔、缺氧、大風、物資運輸難、人工降耗大、施工周期短等困難。

據了解,阿壩州馬爾康市附近區域(包括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等)電網只通過1條線路與國家電網主網相聯,存在建設標準不高、運行維護困難、跳閘情況較多等問題,2016年至2019年該線路合計跳閘22次,若發生暫時性故障,恢復送電時間長達80分鐘,嚴重影響該地電力供應,特別是春節、藏曆年等關鍵時期,壓力較大。

而110千伏馬塘-夾壁輸變電工程投運後,該地電力供應就有了「雙保險」,有效提高共計25萬餘群眾的用電可靠性,促進藏羌群眾由「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同時,該工程的投運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當地的電力外送能力。

相關焦點

  • 翻越鷓鴣山——海拔4300米的電力放線施工
    組塔成功  6月20日上午11:00-12:00,中央電視臺新媒體客戶端「央視新聞」對國網四川電力「三區三州」電網建設110千伏夾馬線工程「翻越鷓鴣山——海拔4300米的電力放線施工  組塔實況  其中,夾馬線工程新建線路全長46.5千米,新建132基鐵塔,工程量佔到整個項目的70%,線路通道涉及10千米無人區和6.8千米重冰區,施工點大多位於陡峭的懸崖峭壁上
  • 超高海拔超大難度輸電工程——阿里聯網工程投運
    2020年12月4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簡稱「阿里聯網工程」)投運。  阿里聯網工程是繼青藏電力聯網、川藏電力聯網、藏中電力聯網3條「電力天路」之後,國家電網公司建成的又一項突破生命禁區、挑戰生存極限的世界超高海拔、超大難度的輸變電工程。
  • 震撼|在西藏,10年建4條「電力天路」,每一條都是人間奇蹟……
    青藏聯網工程——標誌著我國除臺灣以外的全國電網全面互聯青藏聯網工程由西寧—柴達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柴達木—拉薩±4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西藏中部220千伏電網工程組成,線路總長2530千米,於2010年7月29日開工建設,並於2011年12月9日投入試運行(工程提前一年建成)。
  • 震撼|在西藏,10年建4條「電力天路」,每一條都是人間奇蹟…...
    、西藏中部220千伏電網工程組成,線路總長2530千米,於2010年7月29日開工建設,並於2011年12月9日投入試運行(工程提前一年建成)。日,繼青藏電力聯網、川藏電力聯網、藏中電力聯網工程3條「電力天路」之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建設的第4個高海拔電網工程——阿里電力聯網工程全線貫通。
  • 500多名建設者在鷓鴣山「生命禁區」建設扶貧輸電天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文驚濤 盧忠東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為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的可靠供電,四川啟動了「三區兩州」深貧地區電網建設。6月11日,記者從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獲悉,為了解決阿壩州西北部牧區的供電可靠性和當地大量水電站「窩電」問題,投資7128萬元新建設的110千伏夾壁至馬塘輸電線路工程,共新建鐵塔132基,輸電線路46.5千米。據了解,此次建設的主力軍由國網成都供電公司選派的500多名建設者擔任,他們走進「生命禁區」,鏖戰在雪域高原之上。
  • 中國海外首個特高壓輸電項目投運 鋪就巴西「電力高速公路」
    原標題:中國海外首個特高壓輸電項目投運,可滿足2200萬人年用電需求  鋪就巴西「電力高速公路」    本報記者 陳效衛攝  當地時間12月21日,由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中標的巴西±800千伏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以下簡稱「一期」)投運儀式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埃斯特羅託換流站現場舉行。巴西總統府秘書長、總統特別代表莫雷拉·佛朗哥,礦產與能源部部長費爾南多·科埃略,中國駐巴西大使李金章以及參建項目代表等共200餘人出席投運儀式。
  • 海拔4700米 川人建全球最高輸電「天路」
    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下,迄今為止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輸電「天路」——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在火熱建設。一旦建成投運,將有效解決和改善藏區38萬人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  4月9日上午,國網四川送變電的建設者陳江林站在50多米高的巨型鐵塔下,摘下口罩呼出一團白霧。藏在安全帽下的面龐,被曬得黝黑且皸裂。
  • 電將送到康巴什!鄂爾多斯又一輸電工程投運!
    過去東勝、康巴什地區電源主要來自500千伏布日都變電站的一條出線,隨著用電量的不斷增加導致布日都站負載率偏高,在去年迎峰度夏、度冬期間布日都站出線基本滿負荷運行。500千伏布馬II線建成投運後,鄂爾多斯電網供電能力將大大提升,可有效緩解即將到來的冬季用電高峰。
  • 世界海拔最高輸變電工程開工 將結束西藏阿里電網孤網運行歷史
    央廣網拉薩9月17日消息(記者德慶白珍 普布次仁)今日(17日)上午,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拉薩召開。工程的建設,將徹底結束西藏阿里地區電網長期孤網運行歷史。這也是西藏形成統一電網,聯網全國最後一個地級行政區孤網的標誌性工程。
  • 「武漢設計」參與,世界首條新能源輸電大通道投運
    長江日報訊(記者龔萍 通訊員許斌 胡金)2021年新年到來之前,由「武漢設計」企業參與的世界首條新能源輸電大通道正式投運,1587公裡長的線路,全面投產後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電能400億度,約佔當前河南省年用電量的1/8,佔河南全省高峰用電負荷的12%。
  • 鷓鴣山上的「決戰」 (上)
    今天,「電力一條」帶你來到海拔4400米的鷓鴣山上,見證「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項目——110千伏夾壁至馬塘輸電線路工程的建設者們,如何克服高原反應、雪崩、垮石、大風、大霧等惡劣天氣帶來的各種困難,向位於鷓鴣山上重冰區的10座鐵塔發起的「總攻」!雄偉但施工環境惡劣的鷓鴣山!山頂常年被皚皚白雪覆蓋。鷓鴣山,路難行。
  • 又一超級工程建成投運!西藏阿里地區接入國家電網
    昨天,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西藏也由此迎來了主電網覆蓋全區7地市、74縣(區)的統一電網標誌時刻。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有「天邊秘境」美譽的阿里地區,高寒缺氧,氣候嚴酷。「阿里山高路遠,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幹部群眾在這麼艱苦的地方戍邊生活,要有基本的電力供應保障。」退休前擔任阿里地區行署專員的彭措說。
  • 國家電網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期項目投運紀實
    >  2017年12月21日,由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所屬巴西控股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中標的巴西±800千伏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期項目(以下簡稱「美麗山一期」)投運儀式在線路受端伊斯特雷都換流站現場成功舉行。
  • 亮見|為了他們,臥雪踏冰,決戰鷓鴣山!
    ◆ 因跨越原始森林,翻越鷓鴣山埡口雪線,該工程是四川「三區兩州」電網建設項目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工程任務過半,剩餘任務要在50天內完成。山上502名建設人員、134匹騾馬正在奮力攻堅。當年紅四方面軍長徵,從夾壁村翻越鷓鴣山,抵達馬塘村,走的正是「夾馬線」工程這條路線。鷓鴣山原始森林裡的泥濘路。N64塔基所在的位置處於原始森林,山路泥濘,只有四驅越野車才開得上去,但車子也只能到達距離塔位約5公裡的地方,人要再步行約1小時左右,才能抵達點位。
  • 澳門擬增第三條輸電通道 足夠未來十年用電需要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杜靜   中新網6月16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現時澳門用電主要倚賴內地輸電,本地發電佔總用電量僅餘5%,加上設備趨老化,社會擔憂將來基建及大型項目鋪開,倘若內地輸電出問題,本地的發電機組難以應付用電需求。
  • 80後小夥率「基建狂魔」 大涼山深處建輸電「天路」
    從一線建設者到擔任重點項目經理,如今,這位80後青年的面前矗立著一座大山:要帶著成百上千的建設人員,穿行在大涼山深山峻岭之間,為全球在建的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新建一條條輸電「天路」,助力「西電東送」,讓四川的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安全穩定地送往東部地區。
  • 海南和我國大陸第二條海底電力通道建成投運
    新華社廣州5月30日電(記者吳濤)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30日宣布,南方主網與海南電網二回聯網工程建成投運,海南島和我國大陸第二條海底電力通道建成。參與建設並負責運行維護的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海南聯網項目部副經理黃賢球說,工程將為海南新增60萬千瓦的送電規模,加上2009年投運的海南聯網一回工程,兩條海底電力大通道的送電規模達到120萬千瓦,這相當於2018年海南全省最大用電負荷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