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四川理縣、馬爾康市都存在供電短缺的情況,功率大的取暖設備更是無法使用。為了解決這項涉及25萬餘人的用電問題,四川啟動了夾壁至馬塘11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建設,這項工程也是國家電網「三區三州」深貧地區電網建設的收尾項目。6月25日,記者從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獲悉,目前該工程的放線工作已經完成,正在進行附件安裝施工,工程將於6月30日投運。
據了解,該工程位於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紅原、馬爾康交界處,總投資7128萬元,於2019年6月13日開工,新建132基鐵塔,線路全場46.5千米,線路涉及10公裡無人區和6.8公裡重冰區。線路平均海拔3500米,跨越原始森林,翻越鷓鴣山埡口雪山,所經之處天氣變化無常,是四川「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項目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其中,該項目最高塔位海拔4300米,位於阿壩州理縣鷓鴣山雪山上,施工點直到6月份還是被冰雪覆蓋。面臨雪山、高海拔、缺氧、大風、物資運輸難、人工降耗大、施工周期短等困難。
據了解,阿壩州馬爾康市附近區域(包括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等)電網只通過1條線路與國家電網主網相聯,存在建設標準不高、運行維護困難、跳閘情況較多等問題,2016年至2019年該線路合計跳閘22次,若發生暫時性故障,恢復送電時間長達80分鐘,嚴重影響該地電力供應,特別是春節、藏曆年等關鍵時期,壓力較大。
而110千伏馬塘-夾壁輸變電工程投運後,該地電力供應就有了「雙保險」,有效提高共計25萬餘群眾的用電可靠性,促進藏羌群眾由「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同時,該工程的投運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當地的電力外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