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乾淨的地方,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中國保留下來最古老,最大炮臺省級文物,福建省福州市長門炮臺。
長門炮臺通稱電光山炮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官頭鎮境內,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由民族英雄林則徐自行選址設計建造,長門炮臺被指定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機構、福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
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中,有擊破排水量4585噸的法國艦隊LaGalissonniere號裝甲巡洋艦,在長門炮臺的主要炮擊中法國的中國遠東艦隊司令官孤立拔出的旗艦,使孤立受傷,最後死於臺灣,之後,中國軍民又在這裡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日軍的侵略,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對日作戰,多次被日軍轟炸,最後被日軍擊潰。
長門炮臺佔地面積7084平方米,設有兩座旋轉式戰俘大炮,周圍圍上城堡,附近有禮臺、射馬、鰍等炮臺,隔著金牌炮臺和江面對峙,形成了國內外知名的閩江口第一要塞,在中法馬江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城中設有炮位和多孔性射出口,裡面有戰壕、坑道、池塘,裡面緩衝區有學校、閱兵臺等設施。
防護牆高約6米,厚度從0.6米到1米,用花崗石構築基礎,用糯米灰構築牆壁,現在的炮臺遺蹟還很完整,長門炮臺是圓形的城式建築,直徑95米,由圍牆、營房、運動場、彈藥庫、炮位構成,外牆底和上層內部建築在花崗巖大條石壘,內有約300平方米的操場,炮臺堅如磐石,氣勢磅礴,與附近的禮臺炮臺、射馬炮臺、鰍炮臺、以及隔江的琅岐島的金牌炮臺、煙臺等形成角勢,保護閩江口的第一要害。
據史料記載,長門炮臺的建設年限比廈門的胡裡山炮臺早,作為福建江口的第一道防線,曾經在馬江海戰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站在炮臺旁邊,附近請看閩江口的勝景「雙龜鎖口」,遠處可以看到川石、壺江、太蘆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