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運輸界有種認識「金邊銀角」,遇難恰好就是這樣,多山交通不便發展民航業顯得格外重要。
我們今天來說一個很反面的例子,那就是河南省。
河南簡稱「豫」,意為九州之中。
河南省擁有將近一億的人口,與菲律賓差不多。但是全省只有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個民用機場,只是菲律賓的四分之一。如果按「人均擁有飛機數量」相比,那就更是慘澹。河南省目前只有「半個航空公司」,叫做「中國南方航空河南公司」。這家南航子公司目前擁有31架波音737飛機,一架寬體飛機也沒有。相比之下,菲律賓前三大航空公司加起來共有150多架飛機,寬體的波音777-300ER和空客A330-300都有不少。如果按「人均擁有飛機數量」對比,河南省只是菲律賓的五分之一!那麼,這一切是什麼原因?河南人惹誰了呢?
當然,這麼對比其實沒有多大意義。飛機的數量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當下河南人民比菲律賓人民的生活還是好的太多了。飛機和機場的數量差異主要是因為菲律賓屬於島國,而河南省是沃野千裡的大平原,地面交通十分方便。但是,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身處中原的地理便利,成就了悲情不斷的河南民航歷史。
因為文化和經濟起緣很早,河南省很早就有機場。軍閥吳佩孚因戰事需要曾於1924年在鄭州老城西南修建有「馬寨機場」;30年代歐亞公司曾有航班經停洛陽和鄭州「五裡堡機場」;抗戰時期開封也曾修建過「來鳳機場」。然而這些都成為了過眼雲煙,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經濟落後,再加上有發達的鐵路交通,所以河南的民航業只有鄭州「燕莊機場」支撐,乘客數量寥寥無幾。
改革開放之後,1986年5月15日,河南省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叫做「中原航空」。中原航空使用737-300型飛機開始了最初的運營。資料顯示,在最「鼎盛」的時候,中原航空擁有5架737-300,1架空客A320和兩架運-7型飛機。這些飛機從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個航點出發,飛往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也算是經營的風聲水起。
曾經的中原航空。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上世紀90年代
然而畢竟河南省當時的經濟太過落後,客流稀缺。絕大多數旅客都選擇了更方便經濟的火車。客流稀少加上經營不善,中原航空的虧損越來越大。2000年,在國內航空公司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原航空以「負資產」狀態併入南方航空,成為「中國南方航空河南分公司」。原「中原航空」塗裝統一變更為中國南方塗裝,中原航空至此終結。簡單地說,河南人第一家航空公司是「因為賠錢,被拋棄了」。無論根本原因是「生不逢時」還是「管理無方」,這都是河南民航業的第一次悲情告白。
畫外音,鄭州的發展要感謝兩條鐵路。
解放前,鄭州因隴海和平漢鐵路在此交匯,帶動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1954年河南省的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後來的京廣線,隴海線發展,使鄭州擁有亞洲第一大貨運編組站,日均編解能力24000輛。鄭州溝通南北、連接東西,譽為中國鐵路「心臟」。可以說依託鐵路發展起來的城市,只有鄭州。
併入南方航空的原中原航空737-300型飛機。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05年
2008年,經過河南省政府多次努力,鯤鵬航空將原準備設立在西安的基地改往鄭州。鯤鵬航空是當時的深圳航空與美國梅莎集團等合作成立的支線航空公司,於2007年使用三架CRJ-200型飛機開張,被認為是一家很有前途的航空公司。當時深圳航空的實際控制人李澤源表示可以將鯤鵬航空49%的股份轉讓給河南省政府並將其更名為「河南航空」,這是河南省為「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所做的第二次努力。
河南省政府遲遲沒有出資。因為基地已經在鄭州,而且新引進的五架ERJ-190飛機也陸續到達。2009年9月,鯤鵬航空在河南省尚未注資的情況下更名為河南航空,河南人終於「又」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
河南航空公司的ERJ-190飛機,尾標與深圳航空相同。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10年
然而晴天霹靂!河南人才高興了不到一年的時間,2010年8月24日晚,編號為B-3130的ERJ-190型飛機在黑龍江伊春機場進近時墜毀,96人中44人遇難。事後調查發現機長是第一次飛伊春,不熟悉伊春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因為在2009年鯤鵬航空已經更名為「河南航空」,所以各大媒體均以「河南航空發生空難」進行報導。
伊春空難墜毀的B-3130號飛機。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09年
河南省政府這次的反應速度比出資時迅速了太多太多!8月27日晚上,就在空難發生的第三天,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公告,聲明河南省並未出資也未參與經營,認定「鯤鵬航空」使用「河南」字號造成公眾誤解,給河南省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決定撤銷鯤鵬航空有限公司將企業名稱變更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的登記行為,恢復其原有名稱,即「鯤鵬航空有限公司」。當時還沒有微信,但是各種評論認為這一事故嚴重影響了河南形象。伊春空難將河南民航的悲劇歷史推向高潮,不僅損失了生命與財產,也「丟了人」。
無論是叫「鯤鵬航空」還是叫「河南航空」,空難發生之後,這家「河南人2nd自己的航空公司」都沒有再投入運營。飛機在鄭州機場閒置很多年很多年之後才最終出售。李澤源在2013年因挪用資金罪被判入獄,將服刑至少到2028年。深圳航空改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和深圳市政府所有。此次空難引發的「一地雞毛」之後,河南民航業恢復至仍舊「只有一家南航分公司」的基本面貌,業內戲稱「一億人擁有半個航空公司」。
鄭州機場的多架貨機。圖片來自河南商報
雖然只有「半個」航空公司,但隨著經濟發展,河南民航業不斷創造記錄。2011年底,新鄭機場客流達到1000萬,成為全國第20個年客流突破1000萬的機場。2016年12月,新鄭機場用了五年時間將客流翻番至2000萬人次,排名全國第15。2017年,新鄭機場客流超過武漢、青島和長沙,位列全國第13名。而且,由於富士康2010年在鄭州建廠,鄭州成為了全球蘋果產品供應中心,一架架滿載著蘋果手機的747貨機從新鄭起飛,直接將新鄭機場的貨運量提升到了全國第七名,除北上廣深外,貨運量僅次於成都和杭州!
大量的貨機頻繁光臨鄭州,飛友戲稱鄭州為「鄭克雷奇」。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是世界上貨機起降最頻繁的機場。
註:以上「全國」均未包含港澳臺數據
「到鄭州拉蘋果」的盧森堡747-8貨機。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17年
在這種情況下,2014年9月19日,國資委宣布由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新的河南航空」。名稱叫做「中國南方航空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去掉了原來「分公司」的「分」字。因為塗裝和運營一切未變,絕大多數河南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改變。可能在河南人眼裡,這只是「左右口袋」的把戲,並不能算是「河南人3rd航空公司」。航空業是交通運輸中很特殊的一個行業,看著別人在自己的地盤上飛來飛去地賺錢總不是很舒服,所以要平衡資金,「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富起來的河南人民有很大的出行需求,當然也包括出國旅遊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20家海外航空公司開通了直飛鄭州的航線。特別是東南亞地區,越南、泰國、柬埔寨和新加坡,現在都有直飛鄭州的航班。
柬埔寨吳哥航空的A320飛機在鄭州。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17年
然而河南畢竟地處中原,十字型高速鐵路網通達全國,國內乘客乘坐火車非常方便。在這種競爭下,民航發展還是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在機場建設方面,河南省全境至今只有鄭州、洛陽和南陽三座城市有民航機場。位於信陽與駐馬店之間的明港機場本月12日剛剛開始校飛,位於安陽與鶴壁之間的瓦崗機場也還在建設之中。在「機場數量」方面,河南僅僅與寧夏持平,甚至不如已經擁有「三個半民航機場」的海南省!
河南機場不僅少,而且還「不賺錢」。除鄭州機場外,洛陽和南陽機場2017年只有平均每天2000人左右的客流,洛陽機場在2017年還出現了客流的「負增長」。洛陽市長曾在2008年提出過「鼓勵公務員出差坐飛機」的政策,不知道會不會再度實施。在這種「悲情」的背景之下,信陽和南陽機場命運如何,也很值得關注。
但是洛陽機場有個很好玩的現象,雖然客流不多,但「洛陽北郊機場」的起降架次一直在全國遙遙領先!業內人士都知道,因為這兒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第三分院。「民航洛陽分院」是五個分院中規模最大的,有60多架教練機,每天飛上800個起落不成問題!但洛陽機場的北邊是邙山,淨空條件不能算是十分完美,當初為什麼要從廣漢遷到洛陽呢?其實也跟當初河南民航的「悲情歷史」有關。洛陽機場1987年建成通航,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航班,於是乎拿來當駕校——這跟珠海機場搞航展,正是一個道理。
因為只有一個新鄭機場賺錢,所以聽上去高大上的「河南機場集團」也只擁有新鄭一家機場,跟「雲南機場集團」或者「湖南機場集團」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很多機場集團都將手伸向省外的今天,河南機場集團的發展多少也有一點點「悲情」。洛陽機場能活到如今是因為第三分院;南陽姜營機場則一直歸南方航空集團管理,是南方航空的訓練基地,基本上跟河南人沒有什麼關係。
河南省的機場建設其實並非沒有優勢,因為在很多地方都有「看守機場」。將這些看守機場轉為民用是很好的選擇,但往往都是因為資金和客流(還是與鐵路客流的競爭問題)原因不了了之。例如商丘和平頂山,都有過多次的努力與嘗試。明港機場在這方面開創了一個很好的先例,但能否贏利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講了這麼多的「悲情」,能夠撫慰河南人民心靈的,也許只有新鄭機場「火箭式」的發展了。新鄭機場系自鄭州市區東北部的燕莊機場遷建(燕莊機場現在成為了鄭東新區)。該機場於1997年投入使用,2012年進行二期擴建。2015年,T2航站樓投入使用。2016年1月,新鄭機場第二跑道投入使用,成為中部地區第一個雙跑道機場。2018年8月,新鄭機場由4E升級至最高的4F等級,成為全國12個4F機場之一。
鄭州機場T2航站樓,「不比北京小多少」 。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16年
改革開放之後歷經30多年的發展,河南民航業的發展速度非常驚人。這與國家整體經濟水平上升有關,也與河南的人口基數有關。雖然只擁有「半個航空公司」,但是在河南機場集團的努力下,近些年西部航空、祥鵬航空和東海航空都在鄭州設立了基地,上海航空、廈門航空、國際航空、深圳航空和海南航空都安排了航班過夜。畢竟擁有與日本差不多的人口,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西部航空已在鄭州設立基地。圖片來自Airliners.net 攝於2017年
除了民航之外,河南的通用航空事業也很喜人。河南並沒有航空產業先天的優勢。在建國初期,我國曾將陝西和河北作為航空業重點發展區域,卻唯獨沒有位於兩省之間的河南與山西。但安陽因為靠近河北得以建設機場(最早用於軍隊培訓),並且因此保留了「航空事業的種子」。目前安陽的通用航空事業發展良好,有多家通用航空公司進駐安陽通航機場。連安陽的地產商搞宣傳時都喜歡「買飛機」。在此帶動下,安陽新的民航「瓦崗機場」也已經於2017年12月開工,預計將於2020年8月通航。
位於鄭州西部上街區的上街機場也是一個通航機場。這個屬於「河南省航空運動學校」的機場原來只是一塊草坪,現在跑道已加長至2000米,因為舉辦「鄭州航展」而越來越受關注。詳見:鄭州航展:一個中國特色「飛來者大會」的體驗後記
與上海航展側重業內的「靜態展示」不同,鄭州航展側重百姓互動「航空運動」的主題,每年都有大量的國外飛行表演隊前來參展。這些全球頂尖的表演隊身手不凡,此起彼伏地在藍天上畫出幅幅彩卷,精彩刺激的表演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觀眾。
鄭州航展的夜間精彩飛行表演
怎麼樣?明年你也來看看鄭州航展?
閱讀推薦:
打卡中國顏值最高的機場 我貸款買了一張機票
明天飛拉薩,聽說這種飛機上氧氣不限量,求科普!
43度恆溫 超級塗層 飛機風擋玻璃有多嬌氣?
這支神秘部隊留下的標記 50年後高空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