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趙天奇
相對於大部頭的歷史類書籍,「簡史」類讀本受到更多人喜愛。對於讀「簡史」,人們看法不一。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2%的受訪者讀過「簡史」,68.0%的受訪者喜歡讀「簡史」,59.5%的受訪者認為「簡史」內容精煉,更具可讀性,52.4%的受訪者建議不能完全依賴讀「簡史」。
受訪者中,00後佔0.7%,90後佔29.3%,80後佔52.9%,70後佔13.3%,60後佔3.3%。
在北京從事圖書出版工作的詹輝(化名)覺得現在市面上的「簡史」類圖書非常多,「我自己也翻看過一些『簡史』,比如《人類簡史》《信息簡史》」。
在重慶某銀行工作的喬伊(化名)本科讀的是政治學專業,上學時閱讀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簡史」。在她看來,「簡史」有助於讀者在短時間內增強對一個領域知識的了解,「相對一些敘事更為宏大的書,這類書的內容比較通俗易懂」。
調查顯示,86.2%的受訪者讀過「簡史」。受訪者讀過最多的「簡史」是國別史類的(49.9%),然後是科技信息類「簡史」(44.5%),其他一些類型還有:藝術類「簡史」(38.7%)、學科類「簡史」(29.2%)和生活類「簡史」書(24.9%)等。
自由職業者毛峰(化名)喜歡看科技、技術題材的「簡史」。「像人工智慧這類話題通常比較深奧,但『簡史』一般趣味性比較強,能讓人讀得進去」。
調查顯示,68.0%的受訪者喜歡讀「簡史」,13.0%的受訪者不喜歡,19.0%的受訪者表示說不好。
毛峰覺得可以把讀「簡史」作為接觸了解一個新領域的方式,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這個領域的發展脈絡以及一些理論梗概。「以科學技術題材的『簡史』為例,一般書中的措辭普通讀者容易理解。現在生活節奏很快,不需要什麼領域都深入了解,讀『簡史』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拓展知識面」。
喬伊覺得,有的「簡史」內容浮於表面,讀後收穫比較有限,「有的話題或事物本身的歷史發展進程就比較曲折,縮減過頭的話,就會出現與客觀史實不符的情況。還有的作者有明顯的主觀立場傾向,寫出來的『簡史』不一定那麼客觀公正,這對讀者也會有不利的影響」。
調查中,59.5%的受訪者認為「簡史」內容精煉,更具可讀性;54.8%的受訪者覺得讀「簡史」有助於多讀書,擴大知識面;49.3%的受訪者覺得讀「簡史」可以提高讀書效率,節約時間。但也有一些受訪者對「簡史」類圖書持有不同的意見,28.4%的受訪者覺得「簡史」內容不夠全面,可能導致讀者理解上的偏差;22.7%的受訪者覺得「簡史」內容簡單,閱讀後知識增量少;8.0%的受訪者覺得縮減的內容邏輯混亂,不易閱讀。
應該怎樣看「簡史」書?55.8%的受訪者建議選擇名家的經典「簡史」,52.4%的受訪者認為不能完全依賴讀「簡史」,44.2%的受訪者建議多比較同類型的「簡史」,27.8%的受訪者建議儘可能全面閱讀以便深入了解某個領域。
喬伊覺得讀「簡史」類圖書,選擇名家名篇很重要。「我上學時讀過兩遍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雖然也叫『簡史』,但內容非常豐富,讀完很有啟發,我現在偶爾還會翻看其中的一些內容。」另外,喬伊覺得「簡史」要和其他書結合在一起閱讀,有助於加深理解。我在讀《中國哲學簡史》時,就對先秦時期的哲學思想特別感興趣,專門找來這方面的書來看。
詹輝認為應有選擇地去讀書。「如果你學某個專業或者從事某方面的工作,那麼只把這個方面的『簡史』作為自己的知識來源,顯然是不夠的。但如果是拓展知識面或者泛讀,讀『簡史』還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