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潛默的哲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2021-01-20 長安街讀書會

潛默的哲思——讀《中國哲學簡史》

好書推薦

★★★★★

哲學是什麼?中國古代雖無「哲學」一詞,卻不乏「哲學」之學。哲學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用有限的篇幅梳理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思想的延綿、傳承和流變,以及先賢大家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中呈現的才思、道德和情操。

哲學,在古希臘文裡意為「愛智慧」,蘇格拉底認為哲學智慧的本旨是「認識你自己。」而中國古代哲學的「智」(智慧)更加強調社會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等,通過對比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最終實現對「道」(人道、天道)的深徹領悟。

與西方哲學思辨的冷峻和理性不同,中國古代哲學不論是孔孟之論、老莊之道,還是魏晉之玄、宋明之理等,在探索「已然」或觀照「未然」時,都更具有哲思的隨性和人文的關懷,或明約凝練,或意象靈動,或活潑多彩,或持重沉穩。但是,在看到中國古代哲學學說絢麗紛繁、燦若星辰之時,也要認清這些「智慧」往往帶著民族的、社會的、時代的烙印,有其精華,亦有其局限性,應該辯證地學習和繼承。

修德之學,涵養精神底蘊。《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到: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自然的產物」,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創造」。天地境界是最理想的人生狀態,而人生境界層次的高低,在於「覺解」的多少。

縱觀過往,中國古代哲學家們對於人性、人生、宇宙有著不同的覺悟和了解。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克己復禮為仁」,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王守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等。馮友蘭認為,「人應該成為」的樣子,應該融合儒家的「聖人境界」和道家的「人生境界」,既要有儒家「盡倫盡職」以貢獻為目的的道德高度,也要提升境界的格局,不拘泥於社會領域,還要自託於宇宙大全。

這一思想,自古至今被諸多知識分子奉為圭臬並身體力行。他們既強調出世與入世的統一,又講求實現修養「內聖」和社會「外王」的統一,從而實現「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管是生活於道德境界的「賢人」,還是生活於天地境界的「聖人」,他們首先崇尚道德,繼而作出符合嚴格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去「愛人」「仁人」,並「為人民的福利盡一切努力」。

踐行之學,印證人生價值。馬克思曾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也就是說,哲學不僅是理論的,更是實踐的。正如王守仁所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一體,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不棄行,行不離思,慎思之,篤行之」。

馮友蘭認為,學哲學不單是要獲得這種知識,而且是要養成這種人格。哲學不單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體驗它。它不單是一種智力遊戲,而是比這嚴肅得多的東西。哲學不是為人類認識擺設的觀念模式,而是內在於人的行動的箴言體系,有怎樣的哲學,就會書寫怎樣的人生傳記。

對今人來說,不僅要學習古代哲學經典著作,更要聯繫工作實際,用哲學武裝頭腦,用思想指導行動。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學習哲學的重要性,指出「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更好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在其中的規律」,提出要通過研讀哲學經典,改進思維、把握規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通過研讀倫理經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格。

馮友蘭說:「人往往需要說很多話,然後才能歸入潛默。」《中國哲學簡史》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紛繁的哲學思潮洗鍊成河,一帆輕過,凝思潛默。

(陳培鳳)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陳佳妮;初審:程子茜;覆審:李雨凡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中國哲學簡史》
    這本《中國哲學簡史》都能解答你的疑惑。作者簡介: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895年生。1919年赴美留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好書推薦」人間城郭的縮影——讀《大樹小蟲》
    「好書推薦」人間城郭的縮影——讀《大樹小蟲》 2020-02-0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步入大學前讀10本好書:馮友蘭講哲學 朱光潛談讀書
    人民網文化頻道參考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的《14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2014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書單,「2014中國好書」入圍書單,以及多家出版社近期重點推薦的文化名家新書等資料,從中精心挑選了10本好書,為「準大學生」們提前「充電」,讓好書成為指引他們在浩瀚書海中摸索前行的指路明燈。
  • 103/D-讀萬卷書-《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塗又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8,一本好書,這本書是作者寫給西方人看的,所以有人翻譯了一遍成中文。作者是中國哲學大家,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史的重要作家。拜讀本書後,深感自己的哲學水平就是渣渣了。
  • 最近讀的書,《中國哲學簡史》……
    最近啃了三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幸福之路》和《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三本哲學類書。其實都是多年前欠下的債。第一本先說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大概買了有十幾年了,封皮都有些滄桑感了。當時只讀了一小部分,因為沒有靜下來讀書的心情,工作忙,也很浮躁。《中國哲學簡史》從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及先秦各家的起源講起,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做了簡略而精要的概括。
  • 網友讀《中國哲學簡史》總結的幾點,夠厲害!
    哲學並不高深,哲學就是我們做的每一次人生反思。——百度網友沒讀《中國哲學簡史》以前,我對哲學的認識僅停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課程學習層面。主要停留在以下兩點:一,我混沌地認為一切抽象於具體事物的經驗道理,即是哲學;二,我模糊地認為哲學是一系列抽象知識的組成,有用卻往往不知如何用。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之後,有一種被點化的頓悟之感。
  • 「書單」想了解哲學,有哪些入門的好書推薦?
    沙牛提示閱讀本文需要3分鐘,為你推薦幾本入門哲學的好書。如果你喜歡本文,就分享給你的小夥伴!為什麼要讀哲學?之前我讀的技能類的書,是武功,而哲學作品,則是佛法。哲學入門書單不幸的是,哲學對普通大眾來說,似乎一直都是高不可攀。今天的書單,就向你推薦一些入門的哲學類好書。1.
  • 韓國總統讀《中國哲學簡史》:讓我找回生命燈塔
    韓國總統讀《中國哲學簡史》:讓我找回生命燈塔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
  • 哲學論|給入門哲學的朋友推薦五本好書
    、「我們如何認知外在世界的事物?」、「對外在世界的知識真的可能嗎?」—並因此而深深影響了西方哲學的發展。二十世紀初西方哲學有所謂的「語言轉向(the linguistic turn)」,令語言哲學成為一時顯學;過去三四十年則由於有關人腦的科學迅速發展而刺激了哲學思考,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成為哲學的新顯學。
  • 《中國哲學簡史》:人人都應讀點中國哲學
    最近讀《中國哲學簡史》,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哲學之浩翰,不得不佩服馮友蘭先生對哲學的理解之深刻。才讀了第一章,短短的十多頁紙,內容就極其豐富。就個人的理解做了個簡短的讀書筆記。西方很多國家的小孩從小讀《聖經》,而我們的兒童入學讀物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當然現代是不讀了,現在的啟蒙教育越來越向西方靠攏。這是後話。(二) 中國哲學的精神中國哲學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出世,一種是入世。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讀之使人愉悅,使人增智。就我看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開始稍有不同,西洋哲學源於泰勒斯等自然哲學家對自然的思考和探究,而中國哲學著重於對人生的思考,對倫理方面的反思。中國地處內陸,自古重農輕商,由此形成了家族制度,演變成實實在在的家天下。所以哲學更重在加強自身的修養,誠意正心,內獨善其身,外兼濟天下,內聖外王之道,清淨無為,中庸之道,苦修頓悟見性成佛之道。
  • 馮友蘭經典作品推薦,《中國哲學簡史(上下冊)》最受讀者歡迎
    《中國哲學簡史(上下冊)》豆瓣評分:9.2作品簡介:六十年前,馮友蘭先生在美國大學開講座,向西方人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其英文講稿整理後在美國出版,是為《中國哲學簡史(英漢對照)(上下冊)》。自英文原書問世以來,迄今以有法、意、西、南、捷、日、韓、中文等近十種譯本出版。
  • 《中國哲學簡史》:一本人人都應看看的書
    最近看完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也許不應說是「看」完了,更應說是「翻」完了。因為這本書,看一遍是不夠的。單就裡面引用的一些諸子百家的名言名篇,就夠我們研究的。不過,我至少是看完了一遍。就我看的這一遍,說點個人的看法。(一)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 哲學很難懂嗎?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一點也不難!
    到如今,它依舊被人們廣泛認同,可見哲學是廣泛存在的。中國現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體驗。」我深以為然,哲學是由於人的經驗累積而產生的對生活、對生命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中國的藝術,為何注重寫意?中國的宗教,為何不那麼被人關心?中國的近代,為何落伍了?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中國哲學簡史》——探討「中國人的愛與智慧」
    圖片來源:知乎據說,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女士曾表示: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在馮友蘭先生女兒宗璞先生眼裡:我素以為《中國哲學簡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書。寫這書時,父親已有哲學史方面的研究成績,又創造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和「貞元六書」俱已流傳。
  • 重慶每月向市民推薦送讀10本好書
    新華社重慶3月26日電(記者柯高陽)重慶市26日啟動「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每月面向廣大市民推薦10本好書,以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等形式供讀者免費閱讀,推廣全民閱讀理念。活動主辦方、重慶市全民閱讀活動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百本好書送你讀」旨在提升市民閱讀興趣,培養市民閱讀習慣,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中國哲學簡史(廿一)程顥
    本文由《胡適的北大哲學課》讀書筆記整理而來。程顥,公元1032-1085年。十五六歲的時候跟周茂叔學道,後來出入於老、釋。幾十年後返回去又讀六經,而後領悟了「治之大原,牧民之要」。程顥定義了「天理」的基本哲學範疇,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恆不變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這說明「天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真理性。到了這裡,北宋的理學正式形成。今天看來,理學的世界觀,跟道家基本觀念區別已經不是很大了,程頤也不迴避這個問題,他說我們兄弟兩個人「昌明道學」。因此理學,又被稱謂「新道學」。二、二元性論程顥說:萬物莫不有對。
  • 「好書推薦」那些被書名耽誤的精彩好書
    ——(清)章學誠有閱讀能力而不願讀好書的人,和文盲沒有兩樣。 ——馬克·吐溫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伊薩克·巴羅讀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