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裡「最大」印度教廟,是大資本家建造,終年香火繚繞
拉克希米·納拉因廟(比爾拉廟)
德裡的印度教徒眾多,印度教廟多得難以計數,但大多數規模較小,只供鄰近的教徒祈禱,坐落在新德裡康諾特廣場以西的拉克希米·納拉因廟是德裡最大的印度教廟。拉克希米·納拉因廟是印度大資本家比爾拉建造的,所以又叫比爾拉廟,它從1938年建立以後,每天接待四面八方的虔誠教徒,所以終年香火繚繞,分外熱鬧。
拉克希米·納拉因廟巍峨壯麗,它的標誌是三座四方塔。遊人從廟前的條林蔭大道望去,遠遠就能看見它們,它們與綠樹相映,十分美麗。廟宇庭院的地面是用光潔的白色大理石鋪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院內有三座廟拉克希米·納拉因廟、格達宮和佛陀廟,拉克希米·納拉因廟位於中央,廟的牆壁上鑲嵌著鑽石、紅寶石,金碧輝煌,燦爛奪目。
廟中間供著拉克希米(女財神)和納拉因(護衛神)的塑像。塑像用潔白的大理石雕成,與人體比例相仿,臉部用彩色裝飾,形象逼真,體態自然。格達宮內珍藏著許多印度教聖典,四周牆上繪著敘述《摩訶婆羅多》史詩的壁畫。佛陀廟內供奉著佛陀像,牆上繪有釋迦牟尼的生平和勸世奉佛的故事。
每天天未明,廟裡就傳出陣陣的有樂器伴奏的誦經聲,若斷若續,在好遠的地方還能聽到。印度教徒進入廟內,先雙手合十向塑像致敬,有的還匍匐膜拜,然後獻上鮮花或錢幣。教徒們能得到祭司賜給的「聖水」,他們把「聖水」放在手心,當即飲下或撒在頭上。每逢節日,廟內外有眾多的教徒圍著樂師,樂師盤腿席地而坐,一邊用印度樂器吹奏,一邊演唱歌頌神靈的歌曲,教徒們和著樂曲,低聲吟唱。
蓮花廟
蓮花廟位於新德裡東南部,是一座建於1986年的新廟。它由伊朗設計大師法裡布茲·薩哈巴( Faribuz Sabha)設計,設計造型是一朵浮在水面、周圍由荷葉襯託、含苞欲放的荷花,因此,人們叫它蓮花廟。
它高34.27米,底座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每層花瓣9朵,共27朵。第一層花瓣開放,第二層半開,最頂層欲放,富有立體動感。座邊上有9個連環的水池,注滿清水,像池塘一樣正把荷花託起。
白色是蓮花廟的最主要色調,廟外層用白色大理石貼面,通體雪白,純潔無瑕。廟內部設置十分簡單,只有一個高大空闊的聖殿,既無神像,也無雕刻、壁畫等裝飾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長凳。
來此禮拜者無需燒香拜神,只需靜思默想,便可淨化心靈。蓮花廟整個工程耗資1億盧比(約1千萬美元),完全靠信徒們真誠的捐款建造的。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蓮花被奉為神物,在當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貴為國花,所以,蓮花廟一建成就備受印度人喜愛,稱為20世紀的泰姬陵和「第二個雪梨歌劇院」,每天有不少各種膚色的教徒來此參謁。
這座廟的中文名字叫靈曦堂。它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巴哈伊教)的教廟。大同教創立於1844年,它的教義目的是融合各種族、國家和宗教,並組成一個人類大家庭,建立持久的世界和平,強調科學的作用等,它不崇拜神,不崇拜偶像,不需教士,也無複雜的祭祀儀式。大同教現有教徒1000萬人,在印度有3萬多名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