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浮來山千年銀杏樹

2021-01-20 大眾網

莒縣浮來山古銀杏樹,號稱」天下銀杏第一樹「,也有人管它叫」銀杏之祖」。它閱盡滄桑三千載,不僅當之無愧地成為歷史的見證,而且留下了許多軼聞趣話。

古銀杏樹參天而立,遠看形如山丘,龍盤虎踞,氣勢磅礴,冠似華蓋,繁蔭數畝。樹下古碑林立,詩詞萃集,留下了先人的許多題詠紀略。其中「大樹龍盤會魯侯,......"(《左傳》)記載:「魯隱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是指春秋時期,莒國的國君莒子與魯國的國君魯侯,在銀杏樹下,結盟修好一事。那時,此樹雖無確切年齡記載,卻已為「大樹」。又如清順治甲午年間,莒知州陳全國所立碑云:「此樹至今三千餘年」,就是說此樹在三百年前就已三千餘歲了。因而古人留下「十畝蔭森更生寒,秦松漢柏莫論年」的佳句。

銀杏王高24.7米,幹圍15.7米,有「七摟八乍一媳婦」之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女子倚樹而立,暫避風雨。恰在此時,一遊客想實地測量一下銀杏樹的周粗,便從女子的一側量起,量了七摟,又乍了八乍,那女子仍未挪動。遊客不好再量,於是就有了「七摟八乍一媳婦」之說。其實,還有一種說法,叫「大八摟、小八摟「。就是說大個子摟八摟,小個子也是八摟。因稍向上點,樹幹更細些。

老乾結果,是古銀杏樹的一大奇觀。金秋季節,觀光者會驚奇地發現,在那數抱粗的主枝老乾上,孤零零地生長著一葉一果,烏黑的樹皮襯託一隻金燦燦的果實,令遊人交口稱奇。

懷中生子,是銀杏王的又一趣聞。銀杏樹屬裸子科喬木,通常以果實萌發新苗,傳宗接代。早在三十多年前,這裡的管理人員盧省三、劉明三、段會三三位老人在一九五九年冬,從古銀杏枝中拔出一銀杏樹條植於古樹西二十米處,很快成活,並茁壯成長。目前已成幹圍米許的銀杏後裔了,當年樹下曾立一石,上書:此樹非是果仁胎,祖樹懷中移下來,從此古樹有後代,一九五九冬月載。」

相關焦點

  • 天下銀杏第一樹—莒縣浮來山定林寺銀杏樹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曾是僅遺存於我國的珍惜物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中國古銀杏樹有很多,例如安丘公冶長書院的千年第一夫妻銀杏樹(距今2000年)、嶗山太清宮的千年銀杏樹、西安觀音禪寺的千年銀杏樹、貴州長順「中華銀杏王」等等。
  • 莒縣·浮來山一座神奇的山,山還有五千年樹齡的 天下銀杏第一樹
    莒縣·浮來山、千年古剎定林寺、世界之最檀根王、道教聖地朝陽觀、地質遺蹟保護區、自然動物園區等。始建於晉代的千年古剎定林寺天下第一銀杏樹樹齡近4000年。地址:日照市莒縣縣城城西
  • 日照:滿樹掛滿黃金葉 浮來山千年銀杏樹迎來最美時節 (/6)
    2020年10月31日,山東省日照市,在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著四千年悠久歷史的「天下銀杏第一樹圖為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大門口,遊客紛至沓來,與四千年的銀杏樹來個約會。
  • 浮來山下「金色」盛會啟幕
    浮來山千年銀杏樹盡披黃金甲,迎來一年中最華麗的時刻。莒縣縣委宣傳部莒縣文化和旅遊局共青團莒縣委員會莒縣教育和體育局莒縣融媒體中心莒縣浮來山地質遺蹟保護管理服務中心莒縣浮來山街道辦事處協辦單位海匯·浮來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莒縣旅遊協會莒縣浮來山風景區
  • 高清丨日照千年古銀杏樹成「網紅」這麼美的銀杏樹你見過嗎?
    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四千多年的銀杏樹。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下,有一棵樹齡達四千多年的銀杏樹。傳說這棵銀杏樹是西周初期周公東徵時所栽,被譽為銀杏樹王、中國最美古樹之首。雖然這顆銀杏樹已經久經滄桑,但是至今還是生機勃勃,枝繁葉茂。
  • 山東日照 浮來山定林寺之天下第一銀杏樹
    浮來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被評為2005年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景區內有八觀、十二景、三泉與四園。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山門:千年古剎定林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晚年遁跡藏書校經之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為山東省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怪石峪的海龜:天下第一銀杏樹在定林寺前院中央,樹齡近4000年,樹高26.7米、幹粗15.7米,8人伸展雙臂方能合圍。
  • 韓國人到莒縣尋根問祖!千年銀杏下跪拜祈福
    韓國遊客向著千年銀杏虔誠的叩頭 前來祭祀的韓國遊客和千年銀杏樹 大眾網日照11月4日訊(見習記者 彭文彬)4日,一批來自韓國的遊客來到莒縣浮來山風景區的千年銀杏樹下浮來山景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到,類似這樣的祭祀祈福活動浮來山每年都要接待很多批。許多來自日韓的遊客聚集在這4000年樹齡的天下第一銀杏樹下,尋親問祖,舉行具有他們民族特色的儀式。
  • 山東有一個地方,藏有一棵千年銀杏樹,已有4000多年
    旅遊隨筆(文/江湖三十年)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種植銀杏樹的習慣,遠的不說,就說西安古觀音禪寺那棵千年銀杏樹,這幾年,可謂紅遍網絡,儼然,已經是銀杏中的網紅大咖!但是,你知道嗎?在我國文化大省山東,有一個地方,也藏有一棵千年銀杏,樹齡已有4000多年,遠遠超過西安古觀音禪寺那棵千年銀杏。不信,請緊隨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鏡頭,一起來瞅瞅看。上圖中你看到的這棵「盛裝」的銀杏樹,即為今天的主角,它位於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風景區境內。
  • 日照莒縣|一起去看四千歲的銀杏樹
    沒想到天下第-銀杏樹居然在山東省內,而且離我家淄博不是很遠。見慣了銀杏大道和銀杏林,只有古老銀杏樹很有興趣,對它多了一份欽佩。.位置在山東日照市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時間八點到下午五點交通方便,公交需要換乘,建議自駕。.這棵「活的化石」因為歷史悠久,很多樹枝過於複雜已被人工支撐。單純看著比較震撼,有點像科幻電影裡面的樹妖,無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它的美和霸氣。.
  • 講好莒縣故事、傳播莒縣好聲音!「莒人說莒」浮來山賽區完美收官!
    浮來山風景區講好莒國故事,傳導莒縣好聲音,從11月4日到12月26日,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莒人說莒」評選之浮來山賽區完美收官,讓更多的人走進莒縣、樂遊莒縣,體驗莒縣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莒縣人民的熱情好客。  據了解,本次「莒人說莒」評選之浮來山賽區比賽,分專業組和業餘組。專業組為全縣旅遊景區(點)講解員、旅行社導遊員、其他持導遊證人員。業餘組為熱愛並致力於宣傳推介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
  • 秋到浮來山|履痕
    浮來山是莒縣名山。浮來山有三峰,北為「佛來峰」,西為「浮來峰」,南為「飛來峰」。但孤陋寡聞如我,未到日照之前,並不知道浮來山的名頭。十一月初(2019年)的日照之行,終於得以到莒縣一窺浮來山真容。不過,因為時間和行程的關係,我們到浮來山只是走馬觀花,只去了浮來山的定林寺。
  • 山東五大銀杏樹排名,老二比老大「差一個媳婦」
    1、日照有棵銀杏樹,稱「天下銀杏第一樹」。 該樹位於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樹高26.7米、樹身圍粗15.7米,樹冠遮地900多平方米。
  • 在浮來山與夏日清涼撞個滿懷!
    仲夏七月的聲聲蟬鳴宣示著盛夏的來臨,當炎炎夏日襲來,走進莒縣浮來山風景區,在雲遮霧蓋的山峰感受夏風,在綠樹成蔭的濃蔭秘境與夏日的清涼不期而遇轉進藏有古樹的小院,在銀杏樹下看光影透過這棵千年古樹,樹影婆娑,娉婷婀娜。風吹起鬱鬱蔥蔥的扇形葉子沙沙作響,是銀杏樹與歲月的合唱。
  • 又到深秋,這棵活了4000多年的銀杏樹,徹底黃了
    風吹沙聚,月出鳥驚,銀杏種子開始誕生於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銀杏樹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現存最為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數千年來,人們對銀杏的青睞除了「黃花滿天」的絕色,還有那些浮現眼前的故事,相傳在清代,乾隆皇帝封此樹為「帝王樹」,每當帝王繼位,即自根間生一新幹,久之與老乾漸合。寺廟常常與銀杏樹相伴,雌雄兩株被比作菩提,視為佛門聖樹。
  • 這座山因千年古樹而聞名,莫言都來膜拜,想不到還隱藏著奇特景觀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有一座山,因為一棵4000多年的銀杏樹而聞名天下。浮來山因這棵千年銀杏樹聞名於世,又因為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評論家,寫下了《莒縣遊記》一文,文中說:「吾在莒縣博物館中細觀勰公生平,摘讀雕龍麗句,不由心馳神往,恨不生於當時為其牽馬挑書,拾慧撿珠,亦可啟文學之思,成璞素之章也。」
  • 莒縣,三千年銀杏老壽星
    世上的事說起來奇怪,人老了,倍受人敬重,樹老了也是如此,倘若一棵樹生長到千年,便成了瑰寶。莒縣的這棵古樹,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詩讚賞:「大樹龍皇會魯侯,煙雲如蓋籠浮邱,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比層層螺髻頭。史載皇王二十代,人經仙釋幾多流,看來古今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遊。」上景下情,與古樹一比,將人世間的事看得極淡,淡得如幻境一般。
  • 西安最受歡迎的銀杏樹又「搞事」了,這才是銀杏樹該有的樣子
    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公孫樹,是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只在中國生存,有活化石之稱。在西安市長安區羅漢動村終南山古觀音禪寺內,這裡就有一顆千年銀杏樹,聽說這是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的,距今已經有1400年的歷史,被國家列入古樹古木保護名錄。
  • 莒縣浮來山街道:跑出「快節奏」 幹出「加速度」
    莒縣浮來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從強的話語擲地有聲。「貧困戶還有幾戶沒有吃上自來水的,戶戶通道路怎麼規劃的,什麼時間開工,工程有進展嗎……」莒縣浮來山街道人居環境整治八項民生工程,一項項地詢問,逐個村地落實任務。辦事處主任王喜娟在官莊社區對照「臺帳調度表」邊詢問邊記錄著。
  • 浮來山千年銀杏樹登上人民日報
    浮來山千年銀杏樹登上人民日報 2021-01-13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莒地故事」莒縣浮來山姑子廟的傳說
    莒縣浮來山的一個山頭——「蟠龍山」,山頂上原來有姑子庵,也就是尼姑庵,裡面有四個小姑子和一個老姑子,日日青燈古佛,灑掃勞作,出家人的日子簡單清苦。一時之間大雨下得溝滿河平,浮來山以東的湖地成了一片汪洋。在蟠龍山根有一個邢家莊,莊裡的老百姓眼看著大水進了村子,哪還顧得收拾家中的營生物件,扶老拖少地把家扔了逃出了莊,直往莊北的一塊高地奔去。邢家莊的男女老少紛紛奔向高地躲避洪水的時候,蟠龍山姑子庵的老姑子和小姑子都站在庵門口的門樓下,袖著手朝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