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從泰山下來,便直奔孔子故裡曲阜。
泰山腳下有直達曲阜的班車,也就一個小時行程,非常方便。
車到曲阜,剛從車上下來,還沒想好去哪,一輛人力三輪車已停在眼前。車夫五十出頭年紀,自報家門:「我姓孔,名繁明,孔子七十四代子孫。」接著,他便熱情地問我有沒有定好旅店,說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帶我去一家私人旅店,既乾淨,又便宜。見我猶豫不決,他趕緊說:「你先看看,不滿意不住。」心想人生地不熟,看看也無妨,便點頭同意。
曲阜人力車,與眾不同,車夫在後,客座在前。坐在前無遮擋的車上,視野開闊,心情也愉悅。大約十分鐘,車在一幢兩層小樓前停下。
旅店老闆,是個非常和氣的小老頭。老闆不姓孔,姓沙,見人就笑,開口便說:「貴客臨門,歡迎、歡迎。子曰:『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令我頓生好感。看了看房間,果真很整潔,而且價錢更合理,也便住下。
到曲阜,觀三孔。三孔,即孔府、孔廟、孔林。
孔府,也叫衍聖公府,不是孔子的家,是孔子後人的家。宋至和二年(1055年),孔子後裔嫡長子被朝廷封為衍聖公,從此便沿襲此封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衍聖公在宋代還只相當於八品官,元代被提升為三品官,明初已是「班列文官之首」的一品官。清代的衍聖公,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衍聖公府,也成為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孔子生前,絕對不會想到後世子孫會因他而享有如此尊寵。
孔府前院,是衍聖公衙門;後院,是家居之所。孔府每一處宅院,好像都有一段故事或者傳奇。
孔廟,被譽為天下第一廟,其實就是祭祀孔子和其弟子的祠堂。孔廟的祭祀,名目繁多。從南宋開始,孔廟除主祭孔子外,還配祭最受儒家子弟推重的顏回、曾參、孔伋和孟子四人,被稱作「四配」。其中,顏回和曾參是孔子學生,孔伋是孔子孫子,孟子是孫伋學生(一說是孔伋學生的學生)。此外,還祭祀包括孔子十一位弟子以及南宋儒學大家朱熹在內的十二人,名為「十二哲」。
孔廟正殿大成殿,氣勢雄偉,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山岱廟天貺殿,並稱中國三大殿。孔廟最具歷史價值的東西,自然還要數那一千多塊自漢以來的各式銘碑。銘牌巨者數丈,微者盈尺,真草隸篆,各家具備。可惜,這些銘碑極少有完好無損者,皆拜文·革所賜。千百年來,多少朝代更替,多少兵燹天災,甚至日寇掠奪,孔廟雖屢遭破壞,卻都不如幾十年前那一場所謂的文化革·命來得徹底。
人禍,往往甚於天災。
孔林,在曲阜城北。最初只是孔子墓地,後來漸漸發展成孔氏家族陵園。秦漢之際,孔林不過數十畝。此後,歷代皆有增擴,至今已達3000餘畝,比曲阜老城還大。
孔子墓位於孔林中部偏南地段,墓前立有「大成至聖文宣王墓」篆書石碑。孔子墓東是兒子孔鯉墓,前邊是孫子孔伋墓。這種墓穴布局,被稱之為「攜子抱孫」。據說,孔伋天資聰慧,很受孔子喜愛。相比之下,孔鯉則很平庸。不過,孔鯉並不自卑,他很得意地跟孔子說:「汝子不如吾子。」又很自豪地跟兒子講:「汝父不如吾父。」
孔伋並未受教於孔子。孔子去世時,孔伋不過四五歲。孔伋受教於孔子高足曾參,而孔伋又是孟子老師。孔伋上承曾參,下啟孟子,在孔孟「道統」傳承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孔林,不僅是一座私家陵園,還是一座植物園,園內有各種林木四萬餘株。郭沫若先生來此遊覽時,曾讚譽這裡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
曲阜老城不大,坐那種客座前置的人力三輪車,一個小時便能逛完。
曲阜人很儒雅,有一種被儒家文化浸淫的從容與平和。或許,這也是孔子生前希望看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