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賣畫出版溫州老風景明信片 市民爭相求購

2020-12-12 浙江在線

  昨天,媒體報導鄭家清老人賣畫出版《溫州蹤跡》明信片後,引起讀者廣泛關注,市民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轉發該報導,不少人打來電話,想要購買明信片,以此尋找並保存對老溫州的記憶。

  微信轉鄉情

  60套「搶」光光

  「原來以前的五馬街長成這樣,多年未見都忘了,簡潔的鋼筆畫把老溫州畫得栩栩如生。」網友「雨中江南」說,小時候冬天隨父母逛五馬街,逛累了,最開心的就是向餛飩郎買一碗熱騰騰的餛飩,不但解饞,全身也吃得暖和和。看到鄭家清明信片中的「五馬街」,記憶中的畫面馬上湧現在眼前。

  前天傍晚,記者在鄭家清老人家採訪後,帶回了60套《溫州蹤跡》,原本沒打算做「代購」。沒想到報導曬在微信朋友圈,不斷被轉發,遠遠超過了聖誕節的祝福,微友紛紛留言自己在明信片中找到的童年記憶。到昨天中午,60套《溫州蹤跡》已被搶購一空。曾在溫州工作過兩年的吳女士第一時間訂購了2套,她說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了溫州,但看到溫州這些房屋、橋梁、街道,依然覺得很唯美很親近,「買一套自己珍藏,另外一套寄給親友。」

  永嘉上塘周先生來電,「我是個保安,平常就愛收集溫州老風景的畫冊,這種手繪風景的明信片以前沒見過,這次一定要買一套來收藏。」他說鄭家清十年前印的明信片《溫州民俗》《溫州民謠》也想各來一套。得知記者手中的明信片已被「搶」光,周先生記下鄭家電話,打算周末上門拜訪老人,向他討教老溫州的故事。

  明信片拿到手的人,提筆寫時,才發現很熟悉的朋友,卻不知道對方準確的地址;電腦用久了,許多字竟然想不起,更別說寫得漂亮。還有一位讀者說,他寫好明信片的第一反應,是打電話給快遞寄出去,拿起電話才想起從前寄明信片都是投進郵箱的——曾經熟悉的行為和事物,不知不覺被遺忘。

  更多的人對寫什麼話、怎麼寄明信片動了心思,「打算跟著明信片,尋找溫州的蹤跡,看看這些地方有什麼變化,再在那兒的郵局,蓋上當地郵戳,把明信片寄出去。」網友「小白」說,在朋友圈轉發了新聞後,自己買的明信片也被朋友們預定走了。昨天,她把「瞿溪老街」寄給了十幾年前帶自己去瞿溪娘家蹭飯的朋友;「巖頭老屋」、「大若巖十二峰」寄給了永嘉的同行。在國外的朋友也向她索要這套明信片。她沒想到在這個網絡時代,最樸實的鄉情、最傳統的明信片,會引發這麼多人的懷舊情結。

  輾轉3小時

  登門請畫家

  帶著60套明信片售出的3600元,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市區皮坊巷55號。前腳剛進門,後腳就有一位風塵僕僕的老者推門進來,焦急地問道:「這兒是鄭家清老先生家嗎?」老者說,自己一大早看到報紙,就想馬上看看這套老溫州風情的明信片。坐了近3個小時的班車,從瑞安湖嶺鎮大同村趕來了。他一邊說一邊掏出懷裡的報紙,「看了報紙知道這個地方,下了班車就打的,讓計程車師傅送我過來的。」

  老者叫鄭育友,今年也是74歲。他希望鄭家清能去他的家鄉湖嶺鎮,畫畫湖嶺鎮上的老街,以前停靠竹筏的排埠頭,售賣紙張的紙亭,這些都是湖嶺老一輩人的記憶。雖然現在排埠頭和紙亭已經消失,但鄭育友憑藉自己的印象,現場畫出了草圖供鄭家清參考。

  鄭家清說湖嶺自己還真沒去過,沒來得及把溫州每個地方走遍,如果有好的地方,也希望讀者能夠推薦。雖然自己已經中風,腿腳不靈便,他也會儘量過去畫下來。最後他應允鄭育友,過幾日就去湖嶺看看。臨走時,鄭育友買走了一份《溫州蹤跡》,「這些明信片很親切,都是我們老溫州的寶,要好好保存。」

  看到自己的明信片受到讀者歡迎,鄭家清也寬慰了不少,加上十年前出版的那2套明信片,現在家裡還攢著2000多套的明信片,他們都承載著老人關於溫州的記憶。老人很平和,「只要能讓更多人了解溫州古村落、碑亭、古宅、街坊,以及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記住老溫州,這個心願能實現,我就滿足了。」

相關焦點

  • 老人賣畫出版老溫州明信片 市民熱捧爭相求購
    昨天下午,瑞安湖嶺74歲的鄭育友老人(右)帶著「伴手」來到鄭家清先生家裡探望。他帶來了自己畫的家鄉舊景草圖,邀請鄭先生也去畫畫湖嶺老鎮風貌。楊冰傑攝  溫州網訊 昨天,媒體報導鄭家清老人賣畫出版《溫州蹤跡》明信片後,引起讀者廣泛關注,市民在微信朋友圈裡不斷轉發該報導,不少人打來電話,想要購買明信片,以此尋找並保存對老溫州的記憶。
  • 老餘用明信片收藏了瀋陽100年舊時光
    2019年05月21日 08:52   從感興趣到「發燒」 從第一張到上萬張  熱衷收藏明信片的他多次赴俄求購 總花費已百萬
  • 「溫州姑娘手繪洛陽」續:作品已印成明信片出售
    「我的手繪洛陽景點作品明信片已印製完成,太高興了,謝謝《洛陽晚報》對我的關注和報導。」昨日,溫州姑娘翁婷婷給記者打來電話說,該明信片一套10張,印製精美,她希望市民和遊客能喜歡。  精美的手繪洛陽景點明信片(採訪對象供圖)  「我的手繪洛陽景點作品明信片已印製完成,太高興了,謝謝《洛陽晚報》對我的關注和報導。」
  • 溫大學生創業:男生賣衛生巾女生繪明信片
    原標題:溫大學生創業:男生賣衛生巾女生繪明信片 編者按:大學生創業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以溫大學生為例,從沒擺過地攤,沒嘗試過任何創業行為的學生反倒成了少數。如何在洶湧的創業大軍中闖出自己的天地,用獨特的大學資源幫助自己取得成功?近日溫大的一位帥小夥盯上了女生用的「姨媽巾」,而另外兩位女學生則摸準了校友們的母校情。
  • 城市義工走進曾厝垵文創村 愛心助殘明信片受市民熱捧
    城市義工走進曾厝垵文創村 愛心助殘明信片受市民熱捧 發表時間:2013-12-16   來源   ■市民遊客購買愛心助殘明信片。愛心助殘明信片在活動中受到市民的熱捧,市民爭相購買。本次義賣所得善款將全部捐贈給殘疾人士。   義工穿著紅色義工服,一部分義工走進商鋪,向商家宣傳垃圾定點投放,提高商家的環保意識;另一部分義工在村口設立「愛心驛站」,燒好熱水,泡上茶,供環衛工人免費飲用。   一群中學生義工面帶微笑,拿著愛心助殘明信片向路人、遊客介紹明信片的由來,同時為遊客講解其中的故事。
  • 畫家李兆彥作品被中國郵政榮選出版郵票、明信片、充值卡
    中國網1月29日訊 【記者曾瑞鑫 通訊員李鴻起、董文鳳】 2015年元月,著名實力派畫家、和諧法制書畫院院長李兆彥先生國畫作品被中國郵政榮選出版了2014年郵票、明信片、充值卡。  兆彥先生樸實忠厚,平易近人,德高品優,他以花鳥山水畫為專業,善畫牡丹,以吸取諸家技法精華,寫生為根本,創新彩墨手法,畫出牡丹雍容華貴,栩栩如生。
  • 臺屏東大學出版狗狗明信片 為校狗募捐照顧基金
    臺屏東大學出版狗狗明信片 為校狗募捐照顧基金 2015-06-18 09:38:00參與互動()     屏東大學師生為校犬發行明信片
  • 溫州大學生自製校園風景明信片 遙寄相思賀中秋
    各色校園賀卡  溫州網訊 「親愛的爸爸媽媽,這是我上大學的第一個中秋節,也是第一次獨自在異鄉過節,雖然無法在中秋團圓,但是我的心一直和你們在一起,現在給你們寄幾張我與美麗溫大合影的照片,祝你們中秋快樂,身體健康」。
  • 溫州姑娘手繪洛陽景點引關注 洛陽一公司欲將其作品印成明信片
    「現在,我更加堅定了融入洛陽這座城市、尋求發展的決心。23歲的溫州姑娘翁婷婷說。本報報導她手繪洛陽景點後,我市一家文化公司向她伸出橄欖枝,準備將她的作品印成明信片進行推廣。  「登上《洛陽晚報》我感覺好自豪,我爸媽最開心。」18日,翁婷婷告訴記者,《洛陽晚報》讓她感受到了洛陽這座城市的溫暖,她打算留在洛陽打拼。  12月6日,本報報導了翁婷婷手繪洛陽景點獲網友點讚的故事,(>>>相關新聞)引發多方關注。
  • 80後小夥兒馬達手繪青島 出版成書微信書城獨家預售
    2014年年初,幾張五四廣場、天主教堂、棧橋等青島景觀的手繪畫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轉發,不少網友直呼青島真美。這幾幅畫的作者是青島80後小夥馬達。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希望通過手繪畫的方式向更多青島市民和外地遊客展示青島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多年來,他收集了大量關於青島的故事和歷史,最終選擇200個青島景觀建築並結合小故事,完成了一部「青島城市變遷史」。近日,青島出版社與作者馬達一起合作出版《青島城事繪》,即日起,「青島微書城」推出《青島城事繪》獨家預售活動。
  • 歐盟認證的芬蘭聖誕老人南京送祝福 陪市民過聖誕
    尤其是來自芬蘭、經歐盟認證的聖誕老人空降南京,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觀展。23日,這位「正版」的聖誕老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將陪伴中國觀眾共度聖誕,並分別用中文和芬蘭語向大家送上了美好的聖誕祝福。  當天,記者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下一站芬蘭」展覽現場看到,雖然不是周末,但這裡還是聚集了不少人氣,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還有三五成群結伴而來的大學生、以及不少南京市民,都來到這裡,感受聖誕老人故鄉的氣息,並且爭相與遠道而來的「正版」聖誕老人合影。  這位來自芬蘭羅瓦涅米市的聖誕老人,是經過官方認證的真正的聖誕老人。
  • 84歲老人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84歲老人的「翻譯人生」工作閒暇之餘自學英語 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他像往常一樣,走到地鐵站出口樓梯的拐角處,拿出自己和兒子一起翻譯出版的英文小說籤售。退休後的林老喜歡翻譯出版書籍,至今,他已經翻譯出版了三本小說。小說出版以後,他會在地鐵口售賣自己的作品,只是希望它們能夠被更多人知曉,而不是靜靜地躺在圖書館。除了出書、賣書,他還喜歡一個人到處去旅行,說走就走,想停就停。
  • 24歲小夥用8萬張照片「宣傳」重慶 賣700套明信片
    24歲的趙爽國慶期間售賣了700多套重慶特色老建築、風景照明信片。 本報記者苑鐵力 攝24歲小夥 用八萬張照片「宣傳」重慶24歲的趙爽,是重慶老建築的痴迷者,拍攝了8萬張老重慶的照片,並將部分製作成了明信片。 國慶期間,他賣了700多套明信片。
  • 上海市民42年收集上百張日軍明信片 欲建展覽館
    市民陳金山收藏的《滿洲事變大畫譜》圖冊 /晨報記者肖允  晨報記者 葉松麗 實習生 郝雨晗  1932年,日軍轟炸上海,陳金山的爺爺開在上海老城區的染織廠毀於一旦  1973年,他在上海福佑路市場看到有人在賣侵華日軍使用的明信片。「我看了看,覺得這些東西應該作為歷史見證留下來。後來,這樣的明信片就越收越多,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張了。」  記者在陳金山上海的工作室裡看到,這些發黃的明信片上都印有「軍事郵便」的印章。陳金山說,一個研究中日戰爭史的朋友告訴他,這些明信片是日本陸軍省統一印製發給侵華日軍使用的。
  • 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
    ▲3月30日,武漢市教師代表展示為醫護人員代寫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婧宇)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遙寄武漢情」》的報導。
  • 老人800萬賣畫,故宮博物院嫌貴,又在拍賣會以1980萬高價買下!
    老人800萬賣畫,故宮博物院嫌貴,又在拍賣會以1980萬高價買下!東北有一個姓李的老人,1992年他拿著家裡的一幅古畫去北京鑑定,當時專家認出了這幅《十詠圖》,隨後只說了八個字,價值不菲,價值不菲。老人認為這是自己長輩傳下來的東西,如果賣給文物販子的話,雖然能賣一個很高的價格,但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所以它就想著賣給國家的博物館,以後還可以去博物館看看,好歹這也是長輩留下來的東西,得留個念想。
  • 郵局怎能強賣明信片
    編輯同志:    日前去衡陽市江東郵局取稿費,營業員要我買一張新年明信片,否則不予辦理,去打電話,又被迫買了一張……據我觀察,幾乎該局的每個服務環節都有強賣明信片的行為。態度好一點的說是沒零錢找,臉上掛滿笑容,讓人不好意思拒絕;態度不好的,冷冰冰的不予回答,甚至一兩句冷言冷語丟過來,噎得人夠嗆。
  • 畫的好·畫的多·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多·戶縣農民畫著名畫家程敏生
    春來早 程敏生 作他是戶縣農民畫人物畫畫家,他畫出的人物形象,人稱美的像演員;他是戶縣農民畫山水畫畫家,他畫出的山水畫,盡顯著欣欣向榮的中華好河山;他的作品,多次被選中參加全國美展,展覽在中國美術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他是在北京上海天津陝西等地出版大幅彩色年畫很多的農民畫家
  • 90後大學生手繪校園明信片 網友:藝術氣息濃(圖)
    90後大學生手繪校園明信片 網友:藝術氣息濃(圖) 2015-04-23 09:36:13  意外「火了」  手繪明信片 獲網友點讚  「好漂亮,這些都是自己畫的嗎?」「在學校呆了這麼久了,第一次感覺學校這麼漂亮。」……在手繪畫的帖子下面,不少網友紛紛留言,並爭相詢問:哪裡可以買到。
  • 旅遊聯票明信片冊開售 78元暢遊長三角25個景點
    昨天,記者從市郵政部門獲悉,江蘇省郵政公司推出的《暢遊長三角》旅遊聯票明信片冊,目前已在連雲港開售。據了解,這套明信片匯集了江蘇、上海、浙江、安徽4省市25個4A級以上景區的門票。如果按平時正常門票價,需要1707元,而整套明信片價格才78元,在規定時間裡到其中任何一個景點都不再需要購買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