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入渝第一鎮,口音很特別,這裡是石蟆
普旭竹園普旭竹園位於楊柳村回龍橋,坐落於3000畝雷竹密林深處,主體建築為全竹四合大院。園內翠竹環繞,綠意盎然,鳥語花香,靜謐安詳。登雲粉蕉園石蟆千畝富硒粉蕉園位於登雲村,以廣東粉蕉為主要種植作物,種植面積1200餘畝。漫山遍野的芭蕉樹,伏延群山,一碧萬頃,隔離天日,林下草木蔥鬱、碩果纍纍,美不勝收。
-
九月的石蟆,不愧為「長江入渝第一鎮」
一間間鑲嵌在綠樹叢中的古老民居,愜意悠靜生活著當地村民,中國傳統的鄉村生活方式在中壩島上留存。清源宮縷刻浮雕,工藝精湛,飛簷翹角,青磚綠瓦,板石鋪地。周邊環境優雅,園區潔淨舒適2015年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普旭竹園「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普旭竹園位於楊柳村回龍橋坐落於3000
-
大足:龍水鎮雷竹產業綠一片荒坡富一方村民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7日6時訊(通訊員 胡欣)11月以來,陽光沐浴著大足區中農雷竹基地,2000餘畝的荒坡鬱鬱蔥蔥。林中穿梭著龍水鎮車輔、鹽河社區二三十名村民挖運雷竹苗的忙碌身影,路旁分片堆放著即將銷往重慶渝北區的6000餘株雷竹苗。
-
匯川區山盆鎮:3000餘畝「水竹筍」進入採收期!
連日來,該地3000餘畝水竹筍進入採收期,村民們拎著麻袋或背著背簍,腰上系把鐮刀,紛紛進山採收這舌尖上的美味。這裡60%的林地盛產水竹、方竹,萬畝竹林十裡成片,與野生天麻、黃連、朱膝、天南星、大黃等各類名貴中藥材競相生長,還有大批罕見的野生動物。水竹筍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其中蛋白質含量12%、脂肪0.4%、粗纖維8%,還含有豐富的胺基酸、鈣、鐵、硒、鋅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B2、C等。
-
重慶首款橄欖汁隆重上市,石蟆橄欖築就健康中國夢
江津區區常委副區長李好明、石蟆鎮鎮長周毅、蟆城供銷社董事長曾慶海分別就石蟆硒橄欖汁發表講話。現場還穿插了舞獅表演和「最美代言人」的頒獎,將氣氛不斷引向高潮。「最美代言人」10強此次推介的新品是由石蟆蟆城供銷社有限公司與大世界橄欖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一款時尚健康果汁飲料—石蟆硒橄欖飲料。
-
雙才鎮楠林村:小雷竹長成大產業
25日下午,記者來到東興區雙才鎮楠林村,站在村辦公室門口,遠遠就能望見一片雷竹林。「走,我帶你去參觀我的雷竹林。」楠林村6組村民羅彬開著小汽車,帶著記者來到他家的雷竹林。「你看,那一片雷竹都是我種植的。」
-
發展冬棗產業,帶動村民種植數百畝,農村漢子帶著村民「棗」致富
席村是個古老的村莊,讓村民引以為傲的是,相傳這裡是帝堯的老師席老師的故裡。近年來,席村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發展種植產業,桃、草莓、櫻桃、葡萄、蔬菜等綠色無公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有機冬棗種植還成了當地的代表性產業,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徐州、浙江等地,帶動了眾多村民就業增收。
-
從賣竹筍到賣竹苗,行情供不應求!筠連的種植戶收入可觀!
來源:大美筠連 筠連縣充分利用高海拔鄉鎮的氣候、土壤、地理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筍竹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現在全縣共有竹林15萬畝,今年新建1.5萬畝,筍竹產業已經成為高寒山區村民致富奔康的重要產業。
-
棗莊最大菊花生產基地村民採摘忙 今年種植400畝(圖)
棗莊齊魯網11月11日訊(棗莊市中臺 賈冰)初冬深秋時節,在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街道東山陰村「土生金」農業合作社400畝菊花種植基地裡,150名村民們正穿梭在盛開的菊花叢中,抓住天氣晴好時機全力搶摘搶收。
-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一線在行動】「土鴨肥了,雷竹大了,我們心裡美...
【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一線在行動】「土鴨肥了,雷竹大了,我們心裡美了」 2020-11-14 17:2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種下「致富竹」 誓讓荒山變「金山」
小寒後,群山環抱的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氣溫驟降,山高林密,草木失色,但眼下村民們上山開荒種雷竹的熱情不減。 「砍竹子每天能掙150元,以後流轉的土地每年還能收租金。」大部分村民相信,依託黃龍村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規模化種雷竹的致富路子行得通。
-
《江上明珠·江津石蟆中壩島》今日開機 上遊新聞用鏡頭揭開萬裡...
9月1日,由上遊新聞 、江津區石蟆鎮人民政府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佳能(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聯合拍攝的大型紀錄片《江上明珠·重慶長江島嶼行之江津石蟆中壩島》今日在江津石蟆鎮中壩島渡口順利開機!
-
防城村民種植20畝香茅草年純入10萬
當地草農韋標正在種植香茅草。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鎮就有村民做到了。日前,記者在該鎮那梭村採訪時,了解到該村一家三人種植了20畝香茅草,一年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現今,那梭鎮的香茅草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2000畝,當地群眾也因此掙得盆缽滿銀。韋標,這位快60歲的老人,在那梭鎮種植香茅草可以算是一個代表。2012年開始種植,目前已經有20畝的規模。
-
鄉村因竹而美 村民以竹致富
1月5日,青神縣最大的竹林基地——瑞峰鎮尖山村,萬畝竹林隨風搖曳。成片竹海下,村支書方國軍與村民們正在醞釀竹林開發新思路,準備辦農家樂。綠竹變身鄉村最美風景線 尖山村此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年來得益於全縣「美麗竹林風景線」項目建設,全村抓住機會鎖定竹林基地目標,賣竹苗,搞加工,村民平均年入萬餘元,全村因竹脫貧致富。 「因竹而美,以竹致富」的不僅是尖山村。
-
納雍縣百興鎮推進3000畝辣椒種植
納雍縣百興鎮推進3000畝辣椒種植 發布時間:2019-02-27 15:27:25 來源:畢節日報 為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
聚焦丨芒市冬早馬鈴薯種植忙
聚焦丨芒市冬早馬鈴薯種植忙 2020-12-10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藥豐收季 村民採挖忙
在舊城鎮南張村的麻山藥種植基地裡,80畝麻山藥喜獲豐收。近日,記者在舊城鎮南張村的田地裡看到,村民們都正忙著收穫麻山藥。新挖出的山藥,裹著泥土的氣息,被整齊地放在溝壟旁邊,地裡一派繁忙的景象。這時候最忙的就是農業合作社的王彥超了,他要不停地指導每個收穫點的工人們注意麻山藥收穫的技巧,提高收穫的質量。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定安農民念活「竹」字經
本報定城1月4日電(記者洪寶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東坡的詩句代表了文人墨客對竹的喜愛
-
黔西縣金碧鎮8000餘畝訂單高粱獲豐收,村民鼓了...
今年,黔西縣金碧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由鎮級層面統籌,和公司籤訂高粱收購訂單,在全鎮18個村(社區)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組織群眾實施種植或村民自種,全鎮共種植高粱8000餘畝。目前,高粱正在採收中,群眾也收穫著這一季的辛勞。
-
長江之城 | 津西明珠——石蟆古鎮
它就是石蟆古鎮,地處江津西部邊陲,是渝、川、黔三省(市)結合地,被譽為「津西明珠」。長江入渝第一鎮重慶市西南的江津區,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長江自西而來,在江津城區受阻於鼎山轉而向北,復受阻於馬駿嶺東巡,再受阻於高家坪南巡南回,最後轉向東北,環鼎山繞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而萬裡長江進入重慶的第一鎮,就是石蟆古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