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喝咖啡的城市

2020-12-15 新民周刊

上海,一座喝咖啡的城市

日期:2018-08-29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提示:上海的「快」和咖啡的「慢」,就這樣融於一杯杯淡淡的香氣之中。

撰稿|蒲 琳  聽人說,上海是一座喝咖啡的城市。  百年之前,咖啡這個詞就屬於上海,並成為海派文化的標記之一。除了因為上海接觸西方文化較早,還因為喝咖啡這種飲食方式與上海人骨子裡的生活態度十分契合。關於老上海的生活,隨手翻閱,只要和海派文化相聯繫的,就少不了咖啡的點綴。  如今,在上海市中心隨便逛逛,隨處可見上海人對咖啡的迷戀——路邊遍布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品牌,而且每間店都頗具人氣。  喝一杯講究的咖啡    你水盈盈醉人的眼波頻送著你青春的煩愁,  你謹慎捧著那玉壺瓊漿用著你圓滑的縴手;   呀,僅僅一杯淡淡的紅色咖啡,   我已嘗得是淚海酸波釀成的苦酒﹗   咖啡中無端攝入你的倩影,   我也無端地把它灌入了我的迴腸,   啊﹗醉人的苦酒,悶人的苦酒呀﹗   我消沉已久的心情竟給你湧起了小小的波浪。

——溫梓川:《咖啡店的侍女》(世界文藝書社,1930年發表)


  資料顯示,上海咖啡館最早是19世紀中葉出現在英、法及日租界,當時的 主要由外國人經營,供各國水手消遣所用,中國人幾乎很少有機會光顧。  直到20世紀初,咖啡館成為公共開放的聚會場所,但是進入咖啡館依然要求穿著正裝。當時的咖啡館主要供應的產品包括咖啡、酒、西餐和蛋糕,而真正讓咖啡店成為人們聚集場所的,卻是咖啡店的侍女們。  溫梓川這篇發表於20世紀30年代的詩作,無疑是當時咖啡館最好的寫照:知識分子們流連於坐落在英法租界的咖啡館,但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的是為了和侍女調情,或者暢談理想。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魯迅於1928年8月10日憤然發表了《革命咖啡館》一文,痛斥咖啡館是「先前只聽說不過可以兼看舞女,使女,『以飽眼福』罷了」的地方,加上魯迅本人是不喝咖啡的,他獨喝綠茶,所以「這樣的咖啡店裡,我沒有上去過」。  但在《革命咖啡館》成文後一年,魯迅還是去了離他當時的住所很近的咖啡館,為的是出席籌備「左聯」的聚會。1930年2月16日,魯迅在日記上寫:「午後同柔石、雪峰出街飲咖啡。」這次喝咖啡,魯迅就是去了當時北四川路998號的 開會,會議正式確定了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3月2日,「左聯」在中華藝術大學召開成立大會,揭開1930年代左翼文學運動的新一頁。  雖未享用店內招牌的飲品,公啡咖啡館依然因為魯迅的多次踏足而聲名大振。它一定不是上海開得最早的咖啡館,也未必是當時上海最好的咖啡館,但卻因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為「那個年代最有名的咖啡館」。當然,到現在仍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本地人或遊客前往那裡拍照留念。

  從1942年到1948年,張愛玲住在上海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的五樓,她常到樓下的咖啡館裡寫作。在這裡她寫下了《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和白玫瑰》等膾炙人口的作品。現在的千彩書坊咖啡館就成了張愛玲的粉絲們朝聖的地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千彩書坊即是咖啡在上海這個城市最契合的邂逅。


  筆者也曾特地去膜拜過:一進門,迎面便是擺滿了張愛玲作品的書牆,一臺老式留聲機正放著《天涯歌女》,隨著音樂,時間仿佛倒流一般,牆壁上略微泛黃的老照片、牆角的舊皮箱、暗花紋的牆紙……都讓人恍惚回到張愛玲的時代。  咖啡館供應一種有著濃鬱張愛玲風格的特飲,名字叫「傾城之戀」,飲料下層是蜂蜜和紅石榴糖漿,分別代表白流蘇和範柳原,上層帶苦味的咖啡代表他們之前遇上的坎坷往事,兩個傷心人在上海街頭相遇,調和後,咖啡先苦後甜,代表命定的遲來的愛讓他們重獲新生。  老克勒們喝咖啡的習慣大體也是在那個年代形成的。老上海人將喝咖啡看作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象徵,在他們看來,出門喝咖啡是件大事情,需要精心打扮一番,然後很隆重地走進咖啡館,慢慢地品味那絲絲縷縷的醇濃,十分講究情調。情調是委婉的東西,不能直接,不能亮堂,得有那麼點端起的架子,是必須有些做作的,所以關係到光線、聲音和氣味,而咖啡館為這種情調提供了可能。  第三次咖啡浪潮    新中國建立初期,上海的咖啡館幾乎銷聲匿跡。一些老克勒咖啡癮上來,只好去搞一些咖啡渣,煮之前必先關嚴門窗,等喝完咖啡香味漸漸散去,再把門窗打開。  改革開放後,隨著速溶咖啡進入中國市場,咖啡開始重新回歸到上海人生活中。  20世紀80年代,電視機剛剛開始普及。彼時,有兩個廣告成為後來70後和80後兒時印象最深刻的記憶:一個是牛仔騎馬奔跑代言的萬寶路香菸,另一個則拿著馬克杯喝一口熱咖啡女士代言的雀巢咖啡,廣告末尾女士意猶未盡地說一聲:味道好極了。就是這句如今看來十分樸素的廣告詞,宣告了咖啡在上海的東山再起,使得咖啡和咖啡館再次成為上海這個摩登之都的主角。  從那個時候起,咖啡在中國市場上經歷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速溶咖啡推廣,即雀巢咖啡首入大陸;第二次是上世紀末以意式濃縮咖啡為基礎的星巴克等連鎖咖啡店在北京、上海開張;第三次則是「精品咖啡」或者說「獨立咖啡」蓬勃興起,這些小眾咖啡更看重私人體驗和私人定製。  咖啡館在改革開放後逐漸重回上海街頭巷尾,初期咖啡館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涉外酒店的大堂咖啡吧、國營西餐的咖啡廳(例如到現在依然在營業的紅房子西餐廳、凱司令等)、懷舊咖啡館和私營咖啡廳。  1999年12月,星巴克咖啡在北京開業,當時很難用「火爆」來形容開業的情景,但卻讓中國人真正了解到了世界最流行的咖啡館模式。星巴克的開業,正式揭開了中國咖啡行業飛速發展的帷幕,上海漸漸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咖啡行業發展最迅猛的城市。  作為全中國節奏最快的城市之一,曾經人們認為,上海人的生活節奏無法慢慢細品一杯好咖啡。但現實卻是,上海街頭咖啡店裡,常可見三五好友捧杯低語閒聊,或獨自靜坐窗前卡座,時而低頭翻書,時而憑窗凝思。上海的「快」和咖啡的「慢」,就這樣融於一杯杯淡淡的香氣之中。  也因為如此,咖啡的服務消費近年來在上海有增無減,形形色色的咖啡衍生產品也非常暢銷——各種款式的馬克杯、隨身杯、咖啡壺等,售價遠遠超過商店、超市內的同類產品,而一些「書店+咖啡店」的複合商業模式也在上海大行其道。  穿越時光,不變的是咖啡嫋嫋的香氣,歷史與現代在這香氣中被連結在一起。(感謝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咖啡業界資深觀察者王振東對本文的支持)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因為咖啡,香氣飄在屋裡廂、馬路上|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陸開也分到一小杯,「好苦好苦啊」,這是他對咖啡的第一印象。 2020年夏末的一天,已經成為世界品質咖啡協會咖啡評鑑師的陸開,套上圍裙,準備做手衝咖啡。電子秤、分享壺、陶瓷濾杯依次相疊構成一座精巧的塔,在這塔頂部的濾杯中,溼潤的濾紙盛著咖啡豆研磨成的細小顆粒,陸開右手擎著咖啡壺,左手背在身後,不再說話。這樣做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平衡,讓右臂持續穩定地發力。
  • 喜歡咖啡,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家銘在上海時是喝慣了咖啡的,常去星巴克和上島,然而拿到菜單時竟然有點傻眼,「怎麼一個字也看不懂,咖啡的做法也從來沒見過「。 在這爿小店內,家銘喝到了人生第一杯日式手衝咖啡,透明的棕色液體比看上去好喝,不加牛奶也很絲滑,她感受到咖啡豆原本的甜味。離開的時候,家銘對丈夫說:」什麼時候我們能在上海也開一家這樣的店就好了「,緊接著又強調:」豆子一定要自己烘焙。
  • 咖啡杯裡的海派文化|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咖啡作為海派文化的標記,與上海整個城市緊密相聯。通過遍布這座城市的咖啡館,可以窺見上海人的腔調。等一杯咖啡的片刻,你能細細覺察到城市裡的「前浪」和「後浪」——身型筆挺的老克勒、精緻妝容的OL、展現自己個性的00後……店內或三五好友捧杯低語,或靜坐卡座閒讀,或凝神埋頭工作。 百年咖啡史,實際上是幾代上海人對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見證。開埠的歷史促成了咖啡文化在上海的生根發芽,上海的經濟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咖啡文化的本土化演繹。
  • 喝出千億市場!越來越多全球精品咖啡走進上海人生活
    上海有超過一萬家的咖啡店 是全國咖啡店最多的城市 無論是清晨,還是午後 街頭巷尾都能偶遇咖啡香 小小一杯咖啡 背後既是一個千億級的朝陽產業
  • 在魔都上海花40塊錢,在洞穴裡喝咖啡,一杯澳白就能檢驗水準
    魔都上海,一座你永遠不會覺得無事可做的城市,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精品咖啡館。 村上春樹曾說過:「如果一座城市沒有願意開咖啡館的人,那這個城市無論多有錢,都只是一個內心空虛的城市。」
  • 咖啡香溢出進博會 在上海街頭偶遇一杯好咖啡
    三年間,它們為更多中國消費者所熟知,更以各種形式成為上海街頭的一杯好咖啡。上海有超過一萬家的咖啡店,是全國咖啡店最多的城市,無論是清晨,還是午後,街頭巷尾都能偶遇咖啡香。小小一杯咖啡,背後既是一個千億級的朝陽產業,也是一座城市的海派文化基因。全球各大產區的咖啡豆雲集上海,更讓這股濃香融於城市氣質之中。
  • 夢想咖啡,烘焙工坊讓他們暢想未來|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從星巴克北京嘉裡中心店的兼職咖啡吧員到門店副經理,李佳慧一直在「最後十英尺」忙碌著,將烘焙好的豆子製作成咖啡,再送到顧客手中。彼時,李佳慧面前有一條清晰的咖啡師升職路徑。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星巴克在西雅圖的烘焙工坊的宣傳視頻,「我就覺得這簡直就是咖啡人的殿堂,大家都會很嚮往的。」
  • 魔都喝咖啡簡史
    若問「咖啡」在中國哪座城市最流行,講「腔調」的上海寧是很有發言權的。海派作家程乃珊在《咖啡的記憶》一文中寫道:三年困難時期上海仍有咖啡,為利激銷售,買一聽上海牌咖啡可發半斤白糖票;在咖啡店堂吃咖啡可額外獲得四塊方糖和一小盅鮮奶。
  • 因為咖啡,香氣飄在屋裡廂、馬路上|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陸開也分到一小杯,「好苦好苦啊」,這是他對咖啡的第一印象。 2020年夏末的一天,已經成為世界品質咖啡協會咖啡評鑑師的陸開,套上圍裙,準備做手衝咖啡。電子秤、分享壺、陶瓷濾杯依次相疊構成一座精巧的塔,在這塔頂部的濾杯中,溼潤的濾紙盛著咖啡豆研磨成的細小顆粒,陸開右手擎著咖啡壺,左手背在身後,不再說話。這樣做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平衡,讓右臂持續穩定地發力。
  • 傳承咖啡,老字號的老記憶、新故事|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喬咖啡有兩個門。 推開輕巧的玻璃門,你看到的是一家咖啡店;推開厚重的朱紅木門,是上海人熟悉的喬家柵點心店。 開業半年,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可是經理沈妍覺得還不夠,衡復風貌區客群構成十分多樣化,「上海本來就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地方,這裡就好像城市的一個縮影,不光有一輩子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年輕人、外國人非常多。既然我們要講非遺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那麼就要試著吸引更多的人。」
  • 細數上海7家外賣咖啡,除了星巴克,還有這個!
    上海,這一座在人們眼中是「魔都」的城市,包容著天南地北的人還有文化。夜晚璀璨的燈光和早上的車水馬龍,市井的生活和上流社會互相交融,單單是美食,就有非常多的可以吃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上海的外賣咖啡,哪一家最好喝!
  • 喝出千億市場!魔都這座城到底有多愛咖啡?
    文 | 金海岸工作室 張鈺芸上海有超過一萬家的咖啡店是全國咖啡店最多的城市無論是清晨,還是午后街頭巷尾都能偶遇咖啡香小小一杯咖啡背後既是一個千億級的朝陽產業也是一座城市的海派文化基因全球各大產區的咖啡豆雲集上海
  • 廣州,一座既可以喝涼茶,又可以嘆咖啡的城市!
    近日,2018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博鰲推介會在海南博鰲舉行,廣州在會上與世界500強和全球知名企業高層分享了廣州發展新機遇。廣州是一個多樣化的城市,高度包容,並且在廣州市政府的領導下,各項事業發展很好。廣州有一群創新的人,廣州在留住人才方面做得很好,如今廣州大型企業已經有300多家。廣州的戰略區位非常適合貿易。今年的城市創新獎也給到廣州,因為廣州有非常多的創新項目。我的這番話非常像推銷廣州,但世界上像廣州這樣戰略優勢優越的地方並不多。
  • 魔都喝咖啡簡史,儂今朝咖啡切過了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魔都喝咖啡簡史若問「咖啡」在中國哪座城市最流行,講便是最特殊的時期,咖啡也未曾從上海人的生活中消失,足可見這座城市與咖啡深厚淵源。1磕肥、加非、高馡、考非……1843年上海開埠後,在滬西洋人仍保持著一日四餐和食用西餐的習慣,遂在租界內開設西式飯店。據《上海通志》記載,上海最早經營西式糕點的是英國人勞惠霖(J.
  • 述評|「尋味」咖啡,品味上海
    傳統的上海黃酒與話梅風味的牛奶融合,再注入意式濃縮咖啡,層層遞進的味道在口腔中如華爾茲般旋轉開來,星巴克的上海黃酒瑪奇朵讓弄堂風情與咖啡奇妙碰撞,層次豐富,回味悠揚;董其昌畫風拉花的「山水」咖啡,配上一碟「玄賞」米糕,這個奇妙的組合雖然只是在前兩年特展時提供,但讓上海博物館成為了「網紅」,今天來到上海博物館,依然可以喝到帶有大克鼎等文物圖案的咖啡
  • 從一杯咖啡開始,品味上海的文化記憶
    上海也有類似的海派文化基因。在上海大都市中,一大批形單影隻的年輕人喜歡在咖啡館消磨時光。吸引中國人的往往不是咖啡口味,而是一個舒適、自由、充滿藝術感的文化環境。上海普通市民對咖啡接受度之高,其他城市望塵莫及,比如常有頭髮花白的中老年人,點一杯30元左右的拿鐵,在咖啡館侃侃而談。
  • 上海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
    上海是一座怎麼樣的城市?旅行中,每次為大家推薦一些城市的時候,都不會比這次內心有著這麼強烈的抗拒。並不是說上海不夠優秀,上海的優秀是整個中國都看在眼裡的。幾乎所有人對於上海都太過熟悉,一座最優秀的國際大都市,那麼上海到底有沒有一些優美的景點,可以讓各位滿心歡喜的去遊玩一番呢?
  • 喜歡咖啡,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家銘在上海時是喝慣了咖啡的,常去星巴克和上島,然而拿到菜單時竟然有點傻眼,「怎麼一個字也看不懂,咖啡的做法也從來沒見過「。 在這爿小店內,家銘喝到了人生第一杯日式手衝咖啡,透明的棕色液體比看上去好喝,不加牛奶也很絲滑,她感受到咖啡豆原本的甜味。離開的時候,家銘對丈夫說:」什麼時候我們能在上海也開一家這樣的店就好了「,緊接著又強調:」豆子一定要自己烘焙。
  • 愛喝咖啡的你,一定想不到,中國近一半喝咖啡的人喜歡喝這種咖啡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咖啡,咖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飲品之一。咖啡的種類有很多,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咖啡口味。有一種咖啡,佔據了47%的咖啡市場份額,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暫時還不能被撼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咖啡這個讓我們精神倍爽的好東西吧!
  • 獨家述評|「尋味」咖啡,品味上海
    今天來到上海博物館,依然可以喝到帶有大克鼎等文物圖案的咖啡……小小的一杯咖啡,在上海品出了豐富的滋味,也成為世界了解上海的一個窗口。不久前剛開了自己第二家咖啡店的百啡待興創始人凌艾紋,對於眾多咖啡館匯聚申城有著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