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漁民捕獲2000斤魔鬼魚巨型蝠鱝

2020-12-12 農博網

浙江漁民捕獲2000斤魔鬼魚巨型蝠鱝

  9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漁民在福建外海捕獲一條素有「魔鬼魚」之稱的巨型蝠鱝。據悉,蝠鱝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底層的軟骨魚類,體扁平,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巡遊,胸鰭前有兩個雹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目前,這條蝠鱝被切割後運往市場銷售。

  
  很多當地漁民表示對於這樣2000斤魔鬼魚非常少見的,而這次能捕獲這隻巨型蝠鱝也是非常幸運的事情,那麼在淺海怎麼會捕獲這隻2000斤的魔鬼魚巨型蝠鱝呢?有人猜測是不是前幾日的颱風布拉萬的原因啊!前些天的颱風布拉萬席捲沿海地區,而這隻2000斤魔鬼魚巨型蝠鱝可能是颱風帶到淺海的。
 

  蝠鱝(fú fèn)一般體平扁,寬大於長,最寬可達8米, 體重3000千克。體盤菱形,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長大肥厚如翼狀,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具一小型背鰭,一些種類的尾上具一個或更多的毒刺;口寬大,前位或下位;牙細而多,近鋪石狀排列;上、下頜具牙帶,或上頜無牙;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噴水孔較小,三角形,位於眼後,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鰓孔寬大;腰帶深弧形,正中延長尖突。卵胎生。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蝠鱝科仍在研究,目前只發現三種:Mantabirostris,Mantaehrenbergii,and Mantaraya,而且這三種非常相似。因此有時,它會獨立成科,但大多數和鱝科的魚合併在一起。
 

  蝠鱝是軟骨魚綱、蝠鱝科幾個海產屬魚類的統稱。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巡遊,胸鰭前有兩個雹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蝠鱝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說,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個科。
 

  蝠鱝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的軟骨魚類,被當地人稱為「水下魔鬼」,但實際上蝠鱝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它們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它緩慢地扇動著大翼在海中悠閒遊動,並用前鰭和肉角把浮遊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撥進它寬大的嘴裡。當遊泳時,頭鰭從下向外捲成角狀,向著前方;有時成群遊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遊甲殼動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魚類。鰓耙多少角質化,呈一系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

  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起,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由於它的肌力大,所以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在英語中,被錯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蝠鱝遊泳時,扇動著三角形胸鰭,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像在水中飛翔一樣。蝠鱝成魚的體長可達7米,體重有50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種旋轉狀的跳躍。
 

  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蝠鱝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鱝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裡,非常壯觀。至於,蝠鱝為什麼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個謎。
 

  蝠鱝是鰩魚中最大的種類。雖然它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一旦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 外觀特徵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蝠鱝的習性也十分怪異。它性情活潑,常常搞些惡作劇。
 

  有時它故意潛遊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把小鐵錨拔起來,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這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
 

  中醫藥材需求增加致「魔鬼魚」蝠鱝遭大規模獵殺

  在過去10年中,隨著傳統中醫的迅速發展,人們對蝠鱝鰓耙的需求量劇增。醫生說進食蝠鱝可以增強免疫力,減少毒素,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對治療癌症,水痘,喉炎和皮膚疾病,腎臟問題和生育問題等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如今,人們對於蝠鱝及其近親芒基蝠鱝,魔鬼魚(統稱為澳鯊)的製成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為其腮和皮膚的藥用功效,人們將蝠鱝的翅膀和頭割了下來,並將其腮剔出。一隻成年的蝠鱝可以產出高達7公斤的幹鰓,在中國市場上,其零售價格每公斤可以賣到300英鎊。而人類的這種獵殺活動令人擔憂,因為蝠鱝生長緩慢,繁殖周期較長,從幼崽到成年要經歷很多年的時間,並且其每胎只生一仔,很容易被過度捕撈。蝠鱝達到性成熟需要8到10年的時間,平均壽命30年的蝠鱝一生最多可以產16條小蝠鱝。研究人員稱,蝠鱝的大腦與身體的比例比其他魚類大,其表現出來的智力水平堪比海豚和鯨魚,這使得它們在進食的時候可以進行交流和合作。
 

  在印度尼西亞,大蝠鱝被排成一行擺在魚市上叫賣。人們對蝠鱝及其近親等澳鯊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長,然而,由於大規模的獵殺而造成的區域性鯊魚種群的枯竭,導致這裡的漁業收入卻在不斷下降。因此,這裡已將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蝠鱝漁業轉變為全球性的商業出口交易。
 

  乾鮮海產業對蝠鱝也非常重視,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腮還可以用於為動物過濾飼料。這些鰓耙被烘乾,而後在亞洲市場上進行銷售,據稱,其具有快速治癒發燒的功效。然而,據一些接受採訪的醫生介紹, 鰓耙並不屬於真正的中藥,而是一種打著醫藥幌子的滋補品。在廣州,進口商從事著鰓耙產品的貿易,並將其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多年來,這一貿易一直還在繼續,但這一活動尚未有明確的法律和條例對其進行規範,因此我們對其後果還知之甚少。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無節制的捕殺已經對該地區的蝠鱝種群數量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影響。在某些地區,蝠鱝的數量已大範圍的減少,如在科爾特斯海,蝠鱝已經基本消失了。不過,在那些蝠鱝受保護的地區, 其數量目前還相當穩定。
 

  目前,全球蝠鱝的數量仍然不得而知。在莫三比克,蝠鱝分布最多,但過去十年中這裡的蝠鱝數量下降了85%。印度、印度尼西亞、斯裡蘭卡等國的蝠鱝數量也出現了大幅下降,而一度擁有大量蝠鱝的墨西哥科爾特斯海,蝠鱝已經到了幾乎絕跡的地步。生態環境保護人士正力促通過有關國際貿易公約禁止買賣蝠鱝。

微博評論

不如不見的裝置:兩千斤的蝠鱝這麼溫和的竟然被切割拿去賣。。。肉也不好吃。
 

簡秋梅520:>水中「蝙蝠」:蝠鱝是一種水中也能「飛翔」的神奇動物。因為其長相醜陋,又被叫做魔鬼魚。魔鬼魚時常會「飛」出海面,一般能飛到離水面1.5米的空中。在繁殖季節,魔鬼魚有時會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後在空中一邊飛翔,一邊翻跟頭。由於體重較大,魔鬼魚落水時往往水花四濺、聲如雷鳴,非常壯觀。
 

Sonia05:終於知道了這種魚叫「蝠鱝(fú fèn)」。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底層的軟骨魚類,被稱為「水下魔鬼」,但實際上蝠鱝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圖片上的可是只豹紋的蝠鱝喲。
 

泊巖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儘管這條面容特別的「魔鬼魚」重達3000多斤,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但是它依然無法逃脫人類對它的無情殺戮,從而被人們送上餐桌成了美味佳餚。躍出水面的蝠鱝出海凌晨捕到「大傢伙」記者昨天上午9時許在三亞港碼頭見到 ...
 

瘋狂彈力:可憐的巨型蝠鱝。魔鬼魚不魔鬼。
 

F-F蚯蚓:2000斤巨型蝠鱝被捕殺 野生動物環保令形同虛設?

相關焦點

  • 漁民捕獲魔鬼魚 魔鬼魚有營養價值嗎
    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又稱魟魚),重達幾百斤,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網友介紹,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魔鬼魚。這種魚又叫魟魚或者蝠鱝。個頭小點的魔鬼魚,平時當地菜市場也有賣。
  • 浙江漁民捕獲百斤重魔鬼魚 網友疑惑這玩意好吃嗎?
    浙江漁民捕獲百斤重魔鬼魚 網友疑惑這玩意好吃嗎?時間:2015-10-06 08:35   來源:果殼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浙江漁民捕獲百斤重魔鬼魚 網友疑惑這玩意好吃嗎?
  • 海南漁民捕獲3000斤超級「魔鬼魚」(圖)
    8月3日凌晨2時許,一艘臨高籍漁船在距離三亞70海裡的海域出海作業時,捕獲到了一條素有「海上巨人」以及「魔鬼魚」之稱的蝠鱝。儘管這條面容特別的「魔鬼魚」重達3000多斤,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但是它依然無法逃脫人類對它的無情殺戮,從而被人們送上餐桌成了美味佳餚。
  • 漁民捕獲3000斤重「魔鬼魚」 3元1斤出售(組圖)
    「魔鬼魚」之稱的蝠鱝,該蝠鱝長達8米重達3000餘斤,其性情怪異並不時搞一些惡作劇驚嚇船員。  8月3日凌晨2時許,一艘臨高籍漁船在距離三亞70海裡的海域出海作業時,捕獲到了一條素有「海上巨人」以及「魔鬼魚」之稱的蝠鱝。儘管這條面容特別的「魔鬼魚」重達3000多斤,連最兇猛的鯊魚也不敢襲擊它,但是它依然無法逃脫人類對它的無情殺戮,從而被人們送上餐桌成了美味佳餚。
  •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
    漁民捕獲魔鬼魚 動用了一輛裝載機才將魔鬼魚運送上岸時間:2015-10-05 22:17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浙江漁民捕獲巨型魔鬼魚 用裝載機運上岸----來源:齊魯晚報 昨天中午,據網友@@洞頭鄭武 發微博說,溫州洞頭打水鞍村的漁民,在10月3日下午捕獲一條巨型的魔鬼魚
  • 與漁民一起保護「魔鬼魚」
    「3米之外,這是人與魔鬼魚『親密接觸』的極限距離,但也足以讓你看清魔鬼魚的表情了。」  日前,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AwardsforEnterprise)上海外灘勞力士世·界展覽現場,作為2016年度的大獎獲得者,凱斯婷接受媒體採訪時講述了自己保護巨型魔鬼魚的歷程。凱斯婷認為,生物學家還沒有真正了解魔鬼魚的各種生物特徵,而該種群正在走向消亡。
  • 她讓漁民放下漁網,一起保護「魔鬼魚」
    溫柔的大魚魔鬼魚真正的名字叫蝠鱝。成年巨型蝠鱝體長可達8米,體重3噸,身體扁平,胸鰭發達。凱斯婷認為,人類對蝠鱝的誤解,更多是出於對海洋世界的恐懼。「魔鬼魚並不可怕,多數時候,它們對接近它們的人類表現出好奇。」每次在安全許可範圍內,凱斯婷與魔鬼魚的親密接觸都會讓她忍俊不禁。
  • 飽受誤會的「魔鬼魚」——蝠鱝
    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是體型最大的一種蝠鱝,它的「翼展」超過7米,體重可達1.3噸,憑藉碩大的身形、強大的力量和令人生畏的外表,也被人們稱為「魔鬼魚」。蝠鱝的壽命可達50年,但它們的種群卻增長緩慢。它們是卵胎生,個體需要生長6~8年才能達到性成熟,每2~5年才能孕育生產一隻幼崽,任何形式的捕撈對於蝠鱝的種群數量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蝠鱝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蝠鱝性情溫和、遊速緩慢,漁民手持魚叉就能輕鬆捕獲。
  • 青島漁民捕獲520斤重魔鬼魚 12人合力拉上船
    這隻蝠鱝寬3米左右,重達520斤。   5日凌晨2時許,島城漁民在膠南靈山島附近捕獲一隻520斤重的怪魚,長得很像蝙蝠,漁民一般稱之為「蝙蝠鯊」。海底世界專家表示,這種怪魚學名叫「蝠鱝(fufen)」,由於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又被人們稱之為「魔鬼魚」。據了解,「魔鬼魚」一般在日本海域較多,在青島比較少,500多斤的更是很罕見。這條魚已經被棧橋附近一家酒店收購。
  • 翔安漁民捕獲90多斤魔鬼魚 當天以一斤9元將魚賣出
    兩漁民抬著魔鬼魚上岸。視頻截圖  抬上來的魔鬼魚被放進三輪摩託車。視頻截圖  魟魚:又稱魔鬼魚,喜藏身於海底沙地,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軟骨無鱗,胸鰭發達,如蝶展翅,尾呈鞭狀,有毒刺。人一旦不小心被其尾柄毒刺刺到,會引起紅腫發燒,甚至喪命,所以漁民一旦捕獲它們,常先把它們的尾巴剁掉。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曉青) 「哇!網到什麼了?快來搭把手,這魚好大呀!」昨日10時許,翔安新店鎮劉五店兩漁民在同安灣附近海域用漁網捕到一條90多斤的魔鬼魚(也叫魟魚)。當天下午,這條魚就以每斤9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
  • 巨型蝠鱝被捕後遭切割 網友嘆為何不放生
    日前,浙江漁民在福建外海捕獲一隻被稱為「魔鬼魚」的蝠鱝,這條魚重達2000斤,體形巨大,胸鰭張開長度近8米。目前,這條蝠鱝已被切割後運往市場銷售。  據了解,蝠鱝被人稱為「水下魔鬼」,但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它們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尾部暗藏著可怕的武器一一根鋒利的毒棘,被它刺中後疼痛非凡。種古老的魚類早在中生代侏羅紀時便出現在海洋中了。1億多年間,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平均壽命30年的蝠鱝一生最多可以產16條小蝠鱝。為了保護蝠鱝,一些產區出臺了禁捕等措施。
  • 性情溫和的蝠鱝,為什麼被稱為魔鬼魚
    人們對於海洋那片神秘蔚藍的探索從未停歇,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我們認識了許許多多風姿各異的海洋生物,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蝠鱝。可能說蝠鱝,很多人不知道,但要說到魔鬼魚,可能連小朋友都能想到它的形象。為什麼性情溫和的蝠鱝,會被稱為魔鬼魚呢?
  • 被印度漁民賣了六千的海怪:外號魔鬼魚,最愛跟漁民惡作劇
    海裡生活著各種各樣奇特的生物,它們跟漁民偶有接觸,因體型過於龐大且神秘,便成為了人們口口相傳的海怪,甚至演化出不少精彩的傳說。就在5月18日,印度馬爾佩的漁民Kunder捕獲了一隻重達1.3噸的蝠鱝,這隻蝠鱝最終被漁民們以850美元(人民幣5880元)的價格賣給了魚商。
  • 煙臺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重26斤
    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市民直呼罕見12月20日早上6點半左右,出海打漁的煙臺漁民閆慶祿捕撈到一條超級大的狼牙鱔,長1.86米、重達26斤,吸引了市民的圍觀。
  • 體型可達8米以上的魔鬼魚,如同巨型飛毯,能飛,性格卻異常溫順
    蝠鱝(fèn)就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獨特的外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潛水者,不惜千裡,來到蝠鱝的海域,和這種生物一起暢遊海洋;它體型巨大,有「毯魟」和「魔鬼魚」之稱,很多不了解蝠鱝的人,覺得這種生物非常可怕,但事實上,蝠鱝異常溫順。
  • 漁民捕獲疑外形怪魚 巨型鼻子似獨角獸
    漁民捕獲疑外形怪魚 巨型鼻子似獨角獸此外赫西相信如果漁民進入更深的海域(1000到2000米)尋找的話,將會發現大量的該種魚類,這隻被捕獲的個例很可能是與群體走散了。  此外,墨西哥灣附近的漁民們近日也有驚人的發現,他們在海下作業時,意外拍到了「異形」生物,根據顯示器上的畫面顯示,這隻體長達到驚人的26英尺(約合8米)的海怪長有一個類似章魚的頭部,像極了科幻電影中外星生物的經典形象。
  • 一條幾百斤重的魔鬼魚,還沒半斤重的野生大黃魚值錢?
    我們再回到前口蝠鱝的話題上來。前口蝠鱝是蝠鱝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的壽命比較長,個頭隨著年歲的增長不斷變大,大個頭的前口蝠鱝的翼展可超過7m。我國南海漁民曾經捕到過一條重達1500kg超級「魔鬼魚」。雖然被叫做魔鬼魚,但是它的性情非常溫和,以浮遊生物等小型海洋生物為食。雖然個頭很大,但是它的繁殖率非常低,每2-5年,才能繁育出1-2條幼魚。
  • 浙江現巨型「魔鬼魚」:翼展六七米寬(圖)
    魔鬼魚 網友「郭靖小痞子」供圖  昨天,有台州溫嶺網友「郭靖小痞子」發帖稱,溫嶺石塘碼頭吊著兩條巨大的怪魚。怪魚「兩翼」展開有六七米寬,立起來有一人半高,差不多有一兩噸重。  「郭靖小痞子」顯然比較懂行,他介紹,它俗稱「魔鬼魚」,學名蝠鱝(fú fèn),但其實它性情溫和,平時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  記者查了下,蝠鱝(fú fèn)早在侏羅紀便出現了,1億多年間,體型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 澳洲現罕見粉色魔鬼魚,體寬3.35米,我國曾捕過1500千克重的同類
    而根據俄羅斯科學報發布的最新消息稱,澳大利亞又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生物,那就是一隻外號叫「克魯索探長」的罕見粉色蝠鱝再次現身。本次發現的地區是位於澳大利亞東部昆士蘭州海岸85公裡的艾略特夫人島旁,可能看到照片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確實蝠鱝可能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聽過,那我們來看到底是什麼生物,首先我們來了解下「蝠鱝」是什麼。
  • 漁民捕獲巨型鰻魚史上罕見 又大又長猶如巨型海怪
    2015年5月16日訊,漁民捕獲巨型鰻魚,體積又大又長猶如巨蟒!這麼大的鰻魚真是史上罕見,說不定年齡已經有一百多歲了,眾所周知,鰻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這麼大條的鰻魚估計價值連城啊!這位漁民是要暴富的節奏嗎?運氣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