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口開河的年代,《東拉西車》努力保持對事實、知識和寫作莊重的態度。
快過年了,不少人準備開車跑長途回家。回家過年,誰都希望平安順利,半路拋錨可不是什麼好玩兒的事。開車跑長途,一大半時間是在高速上跑,作為一個老記者,老傅我自然想到要採訪一下高速交警,看看高速公路上私家車拋錨都是什麼狀況。
河北高速交警總隊石家莊支隊的馬淑陽警官,人稱「高速小馬哥」。馬警官自1996年從警就是一名高速交警,負責宣傳工作後頻頻出沒於各新聞媒體的專題節目和採訪視頻中,成為「河北知名度最高的高速交警」。
▲馬淑陽警官是「河北知名度最高的高速交警」
據馬警官總結,現在私家車的車況普遍比較好,老舊車輛少,壞在高速公路上無法行駛的情況比以前減少了很多;車子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主要是兩類問題:數量最多的是與發動機有關的機械故障,其次是爆胎;至於轉向、剎車等故障引發的拋錨,數量很少。
而在發動機故障中,多數為「開鍋」。
▍發動機「開鍋」排第一
所謂「開鍋」,就是發動機「水溫」過高,更準確地說,是冷卻液(俗稱防凍液)溫度過高,達到沸點,沒辦法給發動機正常散熱了。
怎麼知道發動機「開鍋」了?
如果車內儀表上的冷卻液溫度表指針指向了紅色區域,或者冷卻液警告燈點亮,甚至你看到有霧氣從發動機艙裡冒出來,那就表明發動機已經「過熱」。
▲冷卻液溫度表(水溫表)的指針指向紅色區時,代表發動機過熱
▲ 如果在車上儀表看到這個紅色圖標,說明水溫過高或防凍液缺少
發動機過熱,會導致氣缸內的燃燒不正常,出現爆震,而爆震不僅會導致動力下降,還可能損壞活塞等部件;過熱還會讓機油潤滑效果變差,加劇機械磨損甚至出現「拉缸」之類的嚴重後果。
總之,如果在發動機過熱時硬著頭皮繼續開,把發動機開報廢也不是危言聳聽。明智的做法是,立刻關閉空調,減輕發動負擔,就近找緊急停車帶或服務區停車。
停好車後,你面臨選擇:熄火還是不熄火?
我在本田思域的用戶手冊中找到了標準答案:如果發動機艙內沒有向外噴出霧氣,先不熄火,打開發動機艙蓋檢查(打開艙蓋後,如果發現散熱風扇不轉了,要馬上熄火);如果看到發動機艙有霧氣噴出,先熄火,等噴霧消失後再打開艙蓋檢查。
千萬別在有噴霧的時候貿然打開艙蓋,被高溫水蒸氣噴個滿臉花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打開發動機艙蓋檢查時,務必小心高溫蒸氣
說實話,打開艙蓋我們也無所作為,頂多是看看防凍液是不是缺了,是不是有漏的地方。發現防凍液少了又如何?我還沒見過誰隨車帶著防凍液;發現管路有破損又如何?難道你正好帶著能替換的配件?
再說,導致發動機過熱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水泵、散熱風扇出毛病之類,所以,最正確的姿勢是掏出手機,撥打廠家的客服電話呼叫救援。
防凍液少了,能不能加水應急?
可以是可以,但也只能應急。加過水的防凍液,冰點和沸點全變了,防腐能力也下降,要儘快放掉,並在清洗散熱系統後換回原廠防凍液。
不同的防凍液能不能混加?
不能,因為「配方」不一樣,混加後可能損壞發動機冷卻系統。
▍怎麼防止爆胎?
馬警官把爆胎排到了「高速公路拋錨榜」的第二位。
什麼是爆胎?
輪胎某個部位突然破裂,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氣壓而癟掉,就是爆胎。
為什麼會爆胎?
爆胎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輪胎猛烈撞擊路面坑洞、異物後,撞破了;另一種是胎壓不足,輪胎側壁在高頻率的反覆彎折後,結構受損而突然破裂。
據著名輪胎製造商米其林公布的研究結果,約有90%的爆胎,可以追溯到低胎壓行駛上。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除了注意觀察路況不要碾軋不明物之外,還要特別注意胎壓不能低。(關於爆胎,可參考:汽車爆胎,90%和胎壓低有關)
▲大多數爆胎與胎壓低有關
實際上,我們在平時就應該留意胎壓,保持一個月檢查一次胎壓的好習慣;在跑長途前,還要專門確認一下胎壓,該補氣就補氣。
另外,輪胎正常使用壽命到期,該換就換。輪胎壽命不光要看磨損情況(輪胎上都有磨損程度標記),還要注意時間。輪胎行業的共識是:輪胎使用5年後,要經過專業人員檢測後才能繼續使用;不管輪胎是否使用,在出廠6年後都會老化,不建議使用。(關於輪胎壽命,可參考:你車上的輪胎該換了嗎?看磨損還是看年份?)
▲老化的輪胎最好不再使用(摘自某車型用戶手冊)
突然遇到爆胎咋辦?
摘錄米其林輪胎官方提示如下:
前輪爆胎:緊緊握住方向盤,慢慢調整車頭,切記不要慌張地反覆猛打方向盤,這樣可能導致汽車出現強烈的側滑,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調頭;鬆開油門踏板並且反覆輕踩剎車慢慢減速,待汽車速度降下來後,緩慢地靠邊停車。
後輪爆胎:一旦後輪爆胎,汽車的尾部會產生劇烈搖擺,此時要保持鎮定,雙手握緊方向盤,通常是可以使汽車保持直線行駛的。切記不要大力踩制動踏板,而要反覆地一下一下踩剎車踏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汽車的重心前移,用完好的前輪輪胎控制好汽車姿態。
總結一下就是:緊握方向盤,緩踩剎車。
在安全地帶停好車後,自己動手換備胎吧。對於一個正常成年人來說,難度不算大,如果沒換過,就按用戶手冊上的步驟,一步一步來。
▲換備胎是車主必備技能之一
多說一句,現在不少車上裝了「防爆胎」,順便就把備胎給省了。所謂「防爆胎」,並不是能防止爆胎,而是在爆胎後還堅持以中低速度再跑幾十公裡(通常時速和行駛裡程不能超過80公裡)。用防爆胎的目的是讓車主堅持到補胎或換胎的地方,但真要趕上過年期間爆胎,這事兒就很麻煩,因為輪胎店閉門謝客,幾乎沒有開張的。
▍跑長途前該做什麼準備?
聊完「開鍋」和爆胎,我和馬警官還討論了一下駕車跑長途前應該做的準備工作,總結成如下幾個小貼士:
1、檢查4個液面:機油、剎車油、防凍液、玻璃水,看看是否在正常位置;如果機油、剎車油、防凍液已到或將到更換周期,該換就換;玻璃水要加滿。
▲跑長途前務必檢查主要油液的液面位置
2、檢查輪胎胎壓,按原廠建議胎壓充氣(別忘了備胎)。
3、檢查電瓶,如果已經出現打火無力之類的先兆,果斷更換。
4、可以使用汽油添加劑,加添加劑跑長途時清理發動機內部積碳的效果更好,萬一加到劣質汽油,也可以用添加劑改善燃燒。
5、隨車攜帶汽車用戶手冊,遇到故障時,可以按手冊上的建議去處理。
這幾年寫了不少汽車科普,從加多少號汽油、要不要熱車、到空調費多少油、再到發動機護板是幹什麼的等等,都是大家日常用車時會遇到的小疑問。這些問題,你肯定聽到過若干答案,但恕我直言,靠譜的不多。我之所以寫這些,就是因為看到太多的信口雌黃。我敢說,我寫的非常靠譜,不是老傅我多有能耐,而是我堅守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原則,只引用權威機構和權威消息來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