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

2021-01-16 明月天心

人這一生,能享多少福,能吃多少糧食,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的福報就像一個聚寶盆,用一點少一點,你用的節儉或者往裡面多存一點,福報才不會枯竭。人要懂得惜福培福,沒有福氣的人,什麼都得不到。就像很多人拼命掙錢,其實錢不是人掙來的,人的財,七分命、三分努力,大財靠命、中財靠德,小財靠勤。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再拼命也掙不到大錢。德行不好的人,財是不會主動靠近你的。

我的出家師父是個非常惜福的人,她一直非常節儉,東西再多,也必定不會鋪張浪費,自己用不了的,會很大方地布施給別人,讓他人受益。她總是告訴我,人一定要惜福,不要浪費糧食,不要浪費自己的福報,縱使錢再多,沒有了福報,錢也沒了。人這一生浪費多少福報,就會以多少的苦果來償還。惜福才有福,積福福才久。

有很多善信都去過寺院的齋堂,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寺院裡出家師父在吃完齋飯後,不是像我們一樣刷碗,而是在碗中倒入熱水,就著水衝洗碗內的殘餘米粒,然後一塊兒喝掉。不用再洗碗,乾淨利落。「僧人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僧人對福報的珍惜。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覺得自己物質充裕,隨意浪費,要知道,我們所浪費的,不只是那點東西,而是福報的大肆損耗。

「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前世種下多少善因、積下多少德,今生就會有多少福報。人一出生帶的口糧就是有定數的,如果過早地耗盡,必會早早遭受苦果,早早離開。所以,人這一生不要只顧著享樂,享受是在消耗福報。尤其是年輕人,年輕的時候不要害怕吃苦,吃苦是在了苦,是在消業積福,苦盡了才有甘甜。「吃苦了苦,享福消福」,這是佛教對眾生的勸誡。

那怎麼樣培福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去做好事、利益他人。最簡單也是培福最快的法門就是布施。佛門裡將布施分為「財物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財物布施就是給予大眾物質上的幫助,解決溫飽等問題。法布施,指弘法利生,幫助眾生以智慧破除無明煩惱;無畏布施,指在精神上幫助眾生遠離恐懼、顛倒妄想,安心自在。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布施行善,終有厚報。有句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想要得到,就要先學會去「舍」。「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不願意「舍」,自私自利,就無所謂「得」,福報也會越來越薄。人的心量越大,福報才會越大。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就要先學會去利益他人。福報是修來的,沒有善因,自然也沒有善果,天上不會掉餡餅。修來的才是自己的,搶來的都是禍患。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希望大眾行持正道、惜福修福,福慧圓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悲觀的人臣服於命運,消極地應對人生的遭遇;而樂觀的人知命,而改命。許多迷信的人認為佛教是讓人逃避現實,是所謂的宿命論,崇拜形上學的東西,這是非常大的誤解。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命」,是沒有因緣的、隨意的,覺得福禍皆由天定,命好命壞全看自己運氣,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不明因果,會愚蠢地將人生的痛苦歸咎於上天的不公。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悲觀的人臣服於命運,消極地應對人生的遭遇;而樂觀的人知命,而改命。許多迷信的人認為佛教是讓人逃避現實,是所謂的宿命論,崇拜形上學的東西,這是非常大的誤解。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命」,是沒有因緣的、隨意的,覺得福禍皆由天定,命好命壞全看自己運氣,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不明因果,會愚蠢地將人生的痛苦歸咎於上天的不公。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要浪費!
    我的出家師父在我剛入佛門的時候就曾經為我開示:她說人這一生啊,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是逃不了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我們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天生命就好的,也有天生殘疾命苦的,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相,「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不可揮霍浪費!
    我們每個人,這一生擁有多少福報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給的,而是由自己掌握的。我們常說一句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句話不是宿命論,何為「命」,不是上天決定你的福禍,你的福禍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前世種下什麼因,就決定了這一世的「命」。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要浪費!
    我的出家師父在我剛入佛門的時候就曾經為我開示:她說人這一生啊,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是逃不了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我們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天生命就好的,也有天生殘疾命苦的,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相,「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真理)
    「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要想得福報,就要廣種善因、斷惡修善。人最大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每個人生而帶來的福報是有定數的,是自己前世修行所積攢來的,是多還是少,都不容揮霍,它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如果一味浪費損耗,福報就會大量地被耗盡,福氣沒了,人生就剩下苦了。所以,我們應懂得培福惜福,即「開源節流」。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切記不要揮霍!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自身帶的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前世種下過多少善因,積攢過多少善業,今生就會示現多少福報。就如佛門裡那首偈子所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之因,決定今生之果。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在這娑婆世界行走,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如意地過上富貴的生活,也不是誰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當然雖然世上還是窮人相對來說更多一些,但是也並不是只有窮人,每個人的命運福報不是上天隨意的安排,一切都是因緣和合,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業力。
  • 佛教所說人的「福報」皆有定數是真是假?
    惜福與造福同等重要,千萬不要將自己的福報享盡,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地藏經》上說:飲食無度之眾,終得饑渴咽病報。別為享受一時的口舌之欲,浪費諸多糧食在餐桌,你要深知因果,浪費多少就會有相應的業障出現。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是他的福報,命中注定的。
  • 佛教:一切皆成定數,人的福德是有定數的,不要隨意浪費
    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在中國的一句古老的額諺語中就詮釋了人的福德的重要性,但是也在更加的深層講述了一個人道理,那就是人的一生中能夠享多大的福和遭受多少的苦難都是定下來的,也就是一切皆成定數。福德和苦難產生的根源來源於哪裡?
  • 佛說:如果你信佛,牢記這兩句真言,福祿皆有定數,因果從來不虛
    佛家常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塵世中大多數人花費畢生精力,都在追求福氣傍身,其實若能活在當下,珍惜您所擁有的一切,在感受人間酸甜苦辣的同時,學會讓自己更智慧的舍,那麼福氣不求也會自來,正如佛說:如果你信佛,牢記這兩句真言,福祿皆有定數,因果從來不虛。
  • 人生的福報有定數,不要浪費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看別人都是幸福的,而唯有自己是悲苦的,請不要抱怨上天,因為在別人眼中你同樣也有他們所羨慕的幸福。 人這一生,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
  • 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延參法師說:不憂是平安。不怨是喜樂。不爭是惜福。不嗔是清淨。 懂得惜福,便會懂得人生,懂得惜福,便會得到幸福。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隨意揮霍
    因而,人的福禍與命運無關,皆因自己所作而得。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福報如存款,是有定數的,只取不存,終有一天會揮霍殆盡。他告誡世人:福報自有定數,福報再好,也切忌張揚揮霍。人心是一桿秤,好與壞自己說了不算,別人會看,會衡量。心胸寬廣之人會得到眾人的推崇和敬佩,喜歡與這樣的人結交,也樂於與這樣的人做生意,所以人生懂得退一步,整個天地都會更加廣闊。福報是有定數的,心胸狹隘凡事都要爭要搶,看似是得到了好處,但是福報也於其中不知不覺地消耗。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大多數人求的是福壽兩全。人生幸福長久足矣。人間為什麼會有佛法?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01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教有句話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 佛說:凡事都有定數,不可說,不可問,不可求
    有些人,看清就好,別說有些事,知道就好,別問有些情,放下就好,別求世間一切,皆有它的定數,生命中的機緣巧合都有它的因果際遇,無法強求,很多事情,越是刻意強求,越得不到,反而不被期待的事,有時候又不期而遇。
  • 佛說:福、祿、壽皆有定數,每個人都一樣
    佛說:福、祿、壽皆有定數,每個人都一樣
  •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牢記這兩句話,福報自然長久!
    有的人福報多一些,有的人福報會少一些,福報多的人好運就多,福報少的人厄運就多。要想守住福報,獲得更多的福一定要知道這兩句話才行。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也就是說福報的多少與因果是有關係的,善因種得多福報就大,惡因種得多福報就薄。
  • 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延參法師說:不憂是平安。不怨是喜樂。不爭是惜福。不嗔是清淨。 懂得惜福,便會懂得人生,懂得惜福,便會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