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2020-12-13 紅塵禪緣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

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延參法師說:不憂是平安。不怨是喜樂。不爭是惜福。不嗔是清淨。 懂得惜福,便會懂得人生,懂得惜福,便會得到幸福。人貴惜福,每個人都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人人都應該要有一顆惜福的心。 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必定福盡而死。

一個人該有多少金錢、多少愛情、多少福壽、多少享用,等於銀行存款,浪費開支,終有盡時,故節用惜福,雖是滴水,皆不廢棄,滴水雖微,大海亦是由滴水所成。懂得惜福,才會福澤綿長。所以,每個人只要能維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輕易糟蹋自己來之不易的福報。即使你有十分福氣,也應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來日再用。倘若你能發大心,將福氣布施一切眾生,無形之中,自己的福報也會更為增上,安樂不會有窮盡之時。自己的生活可以清苦一點,省下來的錢讓別人享用,有這樣的善心將來才能利益無量眾生。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人的福報有限,能節約不貪著,就可以延壽,如果過分奢侈,福報享盡了必定福盡而死。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告誡:福報是有定數的,千萬別一次就透支
    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享福就是在消福,吃苦就是在了苦。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當享受到福報帶來的美好時,就應該省著用,因為不過不儲存,而一味縱情揮霍,就有用完的一天。」很多人難以理解這句話,南懷瑾先生打了個比喻,他表示每個人的福報就如同池子中的水,越用越少,只有一邊用,一邊往裡面注水,才能取之不竭。如果前面用太多,後面池子見底,福報也就沒有了,剩下的人生就只有痛苦了。前面省著用,後面的福報也就越來越多。
  • 佛說: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
    人這一生,能享多少福,能吃多少糧食,是有定數的,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的福報就像一個聚寶盆,用一點少一點,你用的節儉或者往裡面多存一點,福報才不會枯竭。人要懂得惜福培福,沒有福氣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在日常的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XX真是有福氣」,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是有福氣之人呢?其實福氣並不是你有多少錢,有多少房產,或者擔任多麼高的官,真正的福氣是一個人內在的幸福與自在,與多少錢沒有關係。在佛教看來,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一味的消耗自己的福報,等到福報殆盡,所謂的苦果就來了。
  • 佛教:福報大的人,身上都有這5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受到上天的眷顧,也沒有誰憑空遭遇生活的刁難,一切的背後都有其因果緣法。「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每個人當下的遭遇都是曾經種下的因,同樣,當下種的因也必然造就來日之果。我們羨慕別人福報大,卻不知那是人家自己的德行善業。福報求不來,也搶不來,唯有靠自己修持。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悲觀的人臣服於命運,消極地應對人生的遭遇;而樂觀的人知命,而改命。許多迷信的人認為佛教是讓人逃避現實,是所謂的宿命論,崇拜形上學的東西,這是非常大的誤解。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命」,是沒有因緣的、隨意的,覺得福禍皆由天定,命好命壞全看自己運氣,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你不明因果,會愚蠢地將人生的痛苦歸咎於上天的不公。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要浪費!
    我的出家師父在我剛入佛門的時候就曾經為我開示:她說人這一生啊,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是逃不了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我們看看自己身邊的人,有天生命就好的,也有天生殘疾命苦的,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相,「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 佛教:關於福報,這三件白白浪費福報的事,你做過嗎?
    福,是吉祥、如意讓人歡喜的詞彙,人人皆知,福報的重要性。在佛教之中,學修之人對於修福、培福算得上是平常事,其就如喝水、吃飯一樣,每日必修之事。記得曾有一位大德曾講;當下學佛之人,因以培福為先,如此在才能學修之路走得越遠。關於福報,這三件白白浪費福報的事,你做過嗎?
  •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
    佛教:慈悲心重福報深的人,有5種面相,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臉。什麼是人間的福報呢?古人講的福報就是指五福,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康寧;第四是有德;第五是善終,擁有這五福是人生中最健康的狀態。但是能得全五福的人並不多,佛教講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善因得善果,因果通三世,前世多生前今生和來世。今生的一切遭遇和前世多生前有關係,否則就沒有「人生酬業」這一詞了。今生要償還前世或多生前所造的善的業和惡的業,今生的福報也多來自前世或多生前。
  • 佛教:為什麼堅持放生者,福報深厚,功德無量?
    佛教:為什麼堅持放生者,福報深厚,功德無量?學佛之人,或者說佛教中的善信,堅持會做的事情就是放生。放生,狹義的意思就是指人的性命。而廣義的意思,是指世界上有生命的動物和人。這也是佛教文化中十分提倡的一件事情。佛法認為,世間一切都有因果業力。廣種善因,自然會結善果。而廣種惡果,自然會自嘗惡果,甚至墮入畜生道輪迴。十善之首是放生,而十惡之首就是殺生。想要福報深厚,功德無量,咱們不能觸犯殺業,同時還要堅持放生。佛經有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佛法中認為,放生可以快速且直接地改變我們的命運。
  • 想要福報,就要知道「業」與福報的重要關係!
    佛教在中國有著近兩千年的歷史,說起福報,就不得不提到佛家。歷史記載著福報的歷史文獻就有許多。張公禮《龍藏寺碑》:「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所謂的「業」就是人們所作所為有著莫大關係。那麼,業與福報都有什麼關係呢?
  • 福報自有定數的,出現這3個徵兆,證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
    佛教常言:因果報應。種善因得福報,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行善積德來為自己求來福報。那麼,有讀者就會產生疑問:是不是只要行善積德,福報就會永遠跟隨著我們?當然不是。正如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有言:「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的福報都不相同,有輕有重。你積德行善積累得多,福報就重,積累得少,福報就輕。倘若你停止了你的善行不去積累時,福報慢慢就會消耗殆盡。到時候煩惱和痛苦就會接踵而來。讓你諸事不順,命運坎坷。
  • 佛教:福報來臨之時,往往會出現這三個徵兆!
    福報到來之時會有感應嗎?他是否會和算命先生所說的「你幾年之內會走財運,幾年之後能娶妻生子。」會有感應,但和算命先生所說的卻不相同。其就算算命先生所說的是正確的,但在此中亦有諸多因素能夠幹擾「善果」的結成。
  • 佛教:人活一世,最大的福報,就是擁有一副好脾氣!
    佛教:人活一世,最大的福報,就是擁有一副好脾氣!人活一世,最大的福報是什麼?有人認為是財富,有人認為是地位,有人認為是權勢,有人認為是清靜之心等等。估計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想法。佛法認為,福報是人間的清福。而想要獲得人間的清福,我認為一定要有一副好脾氣。脾氣好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脾氣好的人,是寬廣、包容之人;脾氣好的人,是能忍辱的人;脾氣好的人,更是福氣好的人。一、脾氣好是真正的大智慧有人認為,脾氣好是一種懦弱,更是一種吃虧。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 佛教:這些佛號,念得越多,功德和福報就越大!
    如果你福報太少,可以通過念佛來積累福報,只要經常念這些佛號,你念得越多,功德和福報就越大。《華嚴經》上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福報和災禍,都是唯心所現的。
  •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布施,是佛教中的經典術語。布施是一種行為,是指將自己的金錢、實物分享給別人,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在大乘佛法中,布施的種類有三種,一種是財布施,一種是法布施,另外一種是無畏布施。不過,對於眾生而言,一般最常見的還是財布施。不過,在進行財布施裡,往往也有些人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布施的東西越多,質量越好,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報也就越大。相反,功德和福報也會變小。那麼,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故事吧!
  •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大,能快速得大福報!
    佛教:這則故事告訴你,布施給什麼人功德特別大,能快速得大福報!深信因果的人,今生能夠幸福,來世也能成就。信佛之人,學佛之人都知道,我們今生的命運,一切都是因果業力報應。因果報應通三世,不會因為肉體的滅亡而消失。所以,想要今生或者是來世生活幸福,福報深厚。那麼,一定要學會積累福報。那麼,福報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不是天天燒香拜佛就可以求來福報呢?答案是否定的。佛經有云,我們世間人的福報都是前世修來的。譬如說有人出身貴族,有人出身豪門,可是也有人出身貧窮。有人可以成為赫赫有名的企業家,擁有巨大的財富。
  •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4大「跡象」,往往福報將至!
    《易經》裡說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影響一個家庭興衰的最重要的風水不在外在,而在於人自身的德行。行善積德的家庭,即使當下窘迫拮据,未來也福報不可限量。一個人的福報藏在他自身的德行裡,家庭也是如此。「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謂「風水」其實就是因果。
  • 佛教:布施如何才能獲得福報?最簡單有效的五個方法!
    大家都有去做過,但效果如何「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在行布施所獲福報的基礎之上,行布施的方式方法也有不相同之處。從而導致了布施所獲福報大小也不相同。關於布施的方式方法,佛在《優婆塞戒經》之中講到過這麼五個方法,其也是最簡單有效的五個方法!一、至心施!什麼是至心施?
  • 佛教:身上有這3個特點的人,往往是大福之人,看看你有幾個?
    佛陀勸誡各位廣種福田、多積德行善,福報求不來,也買不來,要從你的善業裡積攢而來。那麼倘若你的身上有這三個特點,恭喜你,你也是有福之人!【一】勤知滿佛法有說;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眾生的福報都有定數,如果你不知道惜福培福,一味地揮霍浪費,福報很快有消耗枯竭的那一天。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