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吉祥、如意讓人歡喜的詞彙,人人皆知,福報的重要性。在佛教之中,學修之人對於修福、培福算得上是平常事,其就如喝水、吃飯一樣,每日必修之事。記得曾有一位大德曾講;當下學佛之人,因以培福為先,如此在才能學修之路走得越遠。關於福報,這三件白白浪費福報的事,你做過嗎?
一、福報的攀比!
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關於福報,每個人皆有,但因福報大小的不一,從而造成了大眾或學佛之人進行「福報」的攀比。
學修之人皆知,修行不能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之心,你就會升起欲望、貪念與傲慢之心。但往往就有這麼一部分學佛之人,反而升起攀比心。攀比什麼呢?攀比的還是福報。
什麼原因造成,會進行福報的攀比呢?其如一個大福報者,能時常聞正法,能時常去往寺院禮佛,聞法。但福報比他小者,因家庭、工作的種種原因,並沒有太多時間去寺院,沒有太多時間修行。那麼就會說,還是我福報大,你看我天天去寺院,天天有機會聞正法,就會瞧不起這位福報小者,往往這種人福報有,但卻並沒有用於正途,反而自己將自己福報白白浪費掉了!
二、隨意浪費,隨意揮霍!
浪費、揮霍,對於學佛之人來講皆是不允許的。在佛教之中,高僧大德亦是提及幾個最簡單的培福之法,如不浪費,不揮霍就在其中。就如你學佛,你知道福報的來之不易,但往往因為對佛法,對因果的不能深信,就把這個知當不知了。
我國自古有德之士莫不推崇「儉以養德」,有「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的說法。節儉,是善行之中的大德,浪費是邪惡之中的大惡。當然這個節儉並不是說「小氣」的意思,而是講,這個儉需要用到該用的地方,而非不該用的地方你去浪費。
節儉能做什麼?節儉能節制我們的自己的欲望和貪念,我們欲望和貪念的生起不僅對學修影響頗大,甚至會會因為「貪念和欲望」犯下種種惡業。
三、不受戒行,反謗三寶!
對於在家學修之人來說,能受五戒亦是好事。但如果沒受五戒是否就不能算「不受戒行」了呢?殺生、妄語是不是都不算破戒呢?沒受戒,當然不能說破戒,但卻會讓你一樣難逃「因果」之責!
學佛之人都知道,在佛教之中有最基本的「五戒十善」。雖然沒受,但如果真修行者,就算沒受戒,亦已冥冥之中已經按照這「五戒十善」的要求在行事。反觀,而一部分受戒學修之人,因為沒有進步,沒有獲得利益,反而對三寶不敬,還帶頭行毀謗三寶之事!
有福、無福皆自照,你有做過這些浪費福報之事嗎?為什麼能學佛、能聞佛法?因為福報,佛門講,有福報才能聞正法,沒有福報,正法難聞。福報來源,亦是過去世我們所行善因所積攢下來的,並非突然之間就有的,這也是為什麼佛會說「因果通三世」。我們能聞佛法,能學佛,亦是福報顯現的一種。因善行、造惡的原因每個人的福報也是不一樣,有大有小。但如不懂惜福、培福,就算你有無邊之福報,亦會消耗殆盡!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