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2020-12-16 淨心文化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

《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如果你看過金剛經,並且明白經書裡所講的道理,深信不疑。那麼你的福報就已經不可限量了,如若還能專心誦讀佛經,為他人說法佛經,那麼你所積累的功德和所獲得的福報將會無邊無際不可稱量。可見誦讀佛經對獲得福報的意義之大。佛經是佛智慧傳播的載體。佛的智慧都凝結在佛經之中。如果能一心去誦讀就會入佛智,達到修身修慧,遠離苦厄,福報變會加持於你。

第二件事:行善布施。

行善布施可以廣結善緣,捨去慳貪,培植善根。當我們發善心,行善事之時,就給自己種下了善的因,將來必得善的果報。布施不僅僅局限在錢物上的施捨,布施還可以是教授別人知識,傳播好的道法,幫助別人增加智慧,遠離痛苦。同時布施也可以去撫慰心靈受到傷害的人,讓他們脫離恐懼。這些都是佛所倡導的向善布施。一個人若能經常布施行善,那麼就可以積無量功德,福報也會越來越大。

第三件事:相信因果。

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間一切事物皆逃離不開因果二字。正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若是理解了因果二字並且相信因果,那麼他的行為就自然會向善,人心向善,就會行得正,坐得端。他的生活也是積極向上的,生活之中也會充滿正能量。古語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可見福和禍都取決於自己,那麼自己是否相信因果又決定了是福還是禍。相信因果,必然多去行善,行善越多善果越多,福報也越來越大。

第四件事:孝順父母。

佛說:「於父母所,少作供養,獲福無量。」意思是說能基本贍養父母,滿足父母的需要,那麼就能積累無邊無量的福報。可見孝順父母這件事本身是最有益於積累福報的,我們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何況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孝順父母不僅僅是在物質上滿足父母所需,孝順父母更要關心愛護父母,多陪伴父母,排解他們孤單的情,在精神層面滿足父母,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些,所獲福報自然不淺。

以上四件事情,做得越多,福報就會越來越多。感恩閱讀與分享。

相關焦點

  • 佛教:這些佛號,念得越多,功德和福報就越大!
    如果你福報太少,可以通過念佛來積累福報,只要經常念這些佛號,你念得越多,功德和福報就越大。《華嚴經》上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福報和災禍,都是唯心所現的。
  • 佛教:關於福報,這三件白白浪費福報的事,你做過嗎?
    福,是吉祥、如意讓人歡喜的詞彙,人人皆知,福報的重要性。在佛教之中,學修之人對於修福、培福算得上是平常事,其就如喝水、吃飯一樣,每日必修之事。記得曾有一位大德曾講;當下學佛之人,因以培福為先,如此在才能學修之路走得越遠。關於福報,這三件白白浪費福報的事,你做過嗎?
  • 佛教:學佛之後,做好這四件事,才是培養自己福報的正確方法
    學佛的人追求的福報,並不是世間的財色名利,而是出世間的千秋功業,能夠宇宙在手,造化隨心,三界六道來去自如,所以學佛也是最難的事,沒有大福大報,絕對不會成功,而學佛之後,做好這四件事,才是在真正培養自己的福報。一、供養三寶。
  • 供奉地藏王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重!
    我們在供奉地藏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嚴重,一定要切記,俗話說:「不知者不怪。」有時候我們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即使犯了錯也值得原諒,但如果你已經選擇了供佛,並在佛前立下誓言,要改過自新,這四件事決不能再做了。古人常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 積德的招福的四件事
    深信因果就會明白一切皆有定義,種下什麼因自然就會感召怎麼樣的果報,積德行善才會有所好運,這四件事你做過嘛?福由心生,一切福田根植於心地。首先多做善事,結善緣!你做的善人越多身邊的貴人也就會越多,自然福氣就來了。
  • 這四件事你需知曉!
    在胡思亂想過後,亦是明白,如此之多的「祈福條」,它也代表著大家想要求福,想要積攢福德之心。但積攢福德,其只是說掛掛祈福條,禮禮佛就行了嗎?其並非,那麼何事才最積福慧呢?百歲老僧說,這四件事最積福慧,你需知曉。一、以「善」為根本之事!
  • 5月12日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去做這件事,福報不請自來
    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母親節,如果我們可以在5月12日這一天開始,常做這件事,將會獲得無量的福報,這是佛在佛經中告訴我們的。母親節這天,我們不僅要去感恩我們偉大的母親,更要把父母當成佛菩薩一樣侍奉。
  • 佛說:做這件事最損福報,切記!
    信佛、學佛的人都知道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自己積攢來的,所謂積善成德,一個人的福報裡藏著他的運氣,會使人在不經意間收穫幸福。吃虧也是福,為什麼?布施是善因,必可得善果。佛教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讓我們懂得積累福報、改善命運。然而,有一件事最損福報,你知道是什麼?
  • 人這輩子,儘量避免做這三件「好事」,做得越多惹禍越多
    若對方不領情,不領恩,那這片好心,就全然錯付了。一個人愛做好事,愛去幫襯別人,這本是值得嘉獎和鼓勵的行為。只不過,人的善意,有時候需要有一些鋒芒。好事沒少做,福報卻不見蹤影,這也不是個例。當然,很多人在付出好心的時候,並不求什麼福報,全然是憑著自己的心意,在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
  • 佛教:「命好有福」之人,常做這4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人生沒有福報,日子會過得很苦;而福報大的人,日子多順遂如意,往往所求如願。人生若沒有福報,即使你拼命爭取來的東西,福報支撐不起來,它還是會失去,終歸不屬於你。人生要做好兩件事:惜福和培福。每個人一生的福報有定數,不要肆意揮霍,莫作惡損福,這叫「諸惡莫作」。除此之外,還要做到「眾善奉行」,即要多做善事、多積德,這是培福。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我們學佛之人要清醒地認識到,福氣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要想修福,就要修善,善心善行,要多去利益他人,一個人越是貧困、越是福薄,越要有善的發心,不可嗔恨抱怨,否則越是無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 這四件事,最能積累福氣,哪怕堅持做一件事,也會好運連連
    一個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積德之事。人生在世,誰都希望可以擁有好運氣。這四件事,最能積累福氣,哪怕堅持做一件事,也會好運連連。1寬容別人的過錯。這是很高的修養。工作生活中,為人寬善,即使我們佔盡優勢,也不能咄咄逼人,這是做人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叫「為善」。漢朝劉寬做太守,有個朋友聽說他待人大度,能原諒所有的人與事,想出一個辦法試驗他。朋友讓奴婢故意把湯灑在劉寬的身上,劉寬不顧弄髒的朝服,反而關切地問奴婢,有沒有燙傷手。
  •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
    佛教「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做到這四點,福報滿滿!在日常的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XX真是有福氣」,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是有福氣之人呢?在佛教看來,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也是有定數的,如果一味的消耗自己的福報,等到福報殆盡,所謂的苦果就來了。佛法裡自古以來都講究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沒有集福哪來的福報,一個真正有福報的人,就算不用去爭搶該屬於自己的跑不了,反之不屬於自己的強求也求不得。
  • 一個人,福分越大,越忌諱這幾件事
    一個人福分越大,越忌諱下面這幾件事情,因為這些事情,既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又給自己惹了一肚子的火和氣,大家也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在這些事情上是什麼樣一個態度。【4】四忌話說絕。這也是他們比較忌諱的事,他們說話的時候絕對不會說絕,總會給別人留足了面子,寧肯讓自己失了面子,也不會失了別人的面子,所以他們才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5】五忌利佔盡。
  • 佛教:別人是怎麼修得福報的?看看這2則因果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佛教:別人是怎麼修得福報的?看看這幾則因果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導讀:別人是怎麼修得福報的?看看這幾則因果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對於家有萬貫,仍然能夠做到全戒,這確實需要定力。不光如此,居士的妻子以及兒子也都能夠持戒嚴謹,這真的非常的難得。有一天,居士和老和尚聊天時問道:「師父,有件事情我想不明白。我只有初中文化的學歷,後來恰好有個機會,所以就事業一帆風順,財富也自然聚集了起來。但我身邊卻有一些人,比我學歷要高,又比我聰明,而且進入這個行業也早,但卻沒有發展得起來。這是不是因為我後來遇到了佛法,修得了福報呢?」
  • 已婚男人最忌諱情人做這3件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分手!
    已婚男人最忌諱情人做這3件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分手!戀愛通常是新鮮而甜蜜的,但婚姻過著過著就會平淡和苦悶。但是出軌以後男人同樣要面對很多問題,剛開始男人會覺得很放鬆,很刺激,但是久而久之,男人也會擔心情人做出一些超出自己預料的事。出軌的男人最忌諱情人做這3件事,否則哪怕是真愛,也會果斷分手!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天上不會掉餡餅,也不會無緣無故生災禍,一切福禍皆由自己造作而來。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世上最厲害的「護身符」不在寺廟,不在佛菩薩手上,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善業裡。
  • 佛教:佛說,在日常生活中,這10種行為折損我們的福報,不要再做
    佛教:佛說,在日常生活中,這10種行為折損我們的福報,不要再做!就算你做不到天天陪伴,孝順、孝敬,但也一定要牢記。再大的分歧、再大的意見,也一定不能頂撞辱罵他們。因為這也是沒有福氣之人的表現,自折福報不自知。四、說人壞話,搬弄是非者在現實生活中,人往往都有喜歡看熱鬧,說人是非的習慣。
  •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
    佛教:布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和福報的大小嗎?布施,是佛教中的經典術語。布施是一種行為,是指將自己的金錢、實物分享給別人,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在大乘佛法中,布施的種類有三種,一種是財布施,一種是法布施,另外一種是無畏布施。不過,對於眾生而言,一般最常見的還是財布施。不過,在進行財布施裡,往往也有些人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認為布施的東西越多,質量越好,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報也就越大。相反,功德和福報也會變小。那麼,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個經典的故事吧!
  • 面對疫情的拐點,作為佛弟子,為國奉獻這四件事需做到!
    面對疫情的拐點,作為佛子的我們能做哪些事情呢?其實能做的有很多,就佛弟子而言,這段時間就可以閉關修行,也可以發願祈禱,如誦經、念佛、抄經等等。當然對於有能力者,也可以對災區做一些幫助。面對疫情的拐點,佛子這四件事必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