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古典書城
臘八至,遇大寒,春節也愈發近了。
這一年,在外的拼搏的你辛苦了!別忘了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養胃又暖心,來年可萬事「粥」全。
寒冬臘月,煮一鍋消寒臘八粥,溫暖你我。
圖|視覺中國
今年臘八節與大寒相遇
時間為2021年1月20日
農曆庚子年 臘月初八 星期三
年味漸濃,臘八大寒一起過,
天雖寒,心卻熱。
圖| 視覺中國
大寒者,寒至無復加也,
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臘八節,俗稱「臘八」 ,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
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
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
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圖|視覺中國
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
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
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
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
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圖| 視覺中國
· 大寒三候 ·
一候雞乳
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
二候徵鳥厲疾
鷹隼之類的徵鳥
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
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
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
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
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
且最結實、最厚
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 大寒習俗 ·
大寒適逢年終歲末,短短十幾天時間裡,往往蘊含很多傳統節日。
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圖| 視覺中國
· 準備年貨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大家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
· 驅兇迎祥
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
· 大寒養生 ·
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當緩慢的時候,所以此時應該早睡晚起,不要輕易擾動陽氣,凡事不要過度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避免急躁發怒。
...
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
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大寒,一年之中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大地一片冷寂
萬物藏於土下,靜待春風吹拂
此際,宜出門踏雪、賞景
或約著友人去冰面上玩耍一通
如此方不負這最後的冬日
寒梅發高樹,幽幽暗香來
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
雲壓南山雪,三江猶喜靜
狐兔投深莽,牛羊散遠村
天寒地凍
不如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一碗臘八粥,兼收並蓄
可為粥中之王
熬時滿室溫暖芬芳
喝時舒舒服服、飽飽滿滿
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圖|視覺中國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圖|視覺中國
自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祀記·郊特牲》
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後來佛教傳入,把臘八節定為佛祖成道日。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
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從此,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
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如今杭州靈隱寺,依舊每年都施粥。
· 赤豆打鬼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人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 懷念嶽飛
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嶽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嶽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
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嶽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 朱元璋故事
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
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從古至今,臘八節留下許多習俗
· 祭祀
古代祭祀的對象有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
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 臘八粥
據說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
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
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遇大寒,年味愈濃
簡單生活需要儀式感
臘八晨起,備好熬粥的食材
清洗、入鍋,小火慢熬
時辰到,粥起鍋,一家人圍坐
帶著新年的祈盼和對生活的熱情
共享一碗冒著熱氣,香甜的臘八粥
圖|視覺中國
臘八一過
在外的人也開始收拾行囊
準備一年一度盛大的遷徙
從城市回到農村
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
回家兩字,帶著遊子的迫切
藏著家人盼歸的思念
圖|視覺中國
若無法與家人同食臘八粥
忙碌的人兒,莫忘了
打一個電話
說幾句問候的話語
莫要辜負,一碗粥的溫暖
粥裡摻著濃濃的愛
圖|視覺中國
過了臘八就是年
今巧臘八遇大寒
一年一歲一團圓
收拾心情,準備回家過年咯
一歲枯榮一歲寒,且待新春暖花開
大寒過後,
又是一年新的節氣輪迴。
冬已過半,
春天還會遠嗎?
臘八,喝一碗甜甜的臘八粥
祈願新的一年
諸事「粥」全
© 圖 文 來 源 網 絡
歡迎添加 編輯微信:YULUWK20
【原創】在涼薄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