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遇上大寒,要過年啦!

2021-02-18 人民網

1月20日,臘月初八

迎來傳統節日臘八節,俗稱「臘八」

巧合的是

這一天還是「大寒」節氣的開始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月20日4時40分將迎來「大寒」節氣,恰值「四九」第四天。此時節,天氣雖然依舊寒冷,但「嚴冬臘月盡,又是一年好春時」。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公曆1月20日左右為「大寒」,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還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此時節,常出現大風降溫或降雪,朔風獨嘯,蠟樹銀山,「寒氣逆極」,故謂「大寒」。

據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大寒有三個候應,分別是初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和三候水澤腹堅。寥寥數語,便將古人認為最能代表大寒節氣的自然現象一一道出。

嚴寒是「大寒」時節的特點,但物極必反,過了「大寒」就是「立春」。

羅澍偉提醒,「大寒」時節,人體繼續受寒冷環境影響,仍要順應自然規律,堅持防寒保暖,避免風寒二邪的侵襲。起居方面,早睡養陽,晚起護陰,藏神志於內,以增強免疫功能。同時適當進行戶外鍛鍊,排解不良情緒,睡前熱水浴足,注意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進補則應逐漸減少,可依體質特點,選用清淡潤燥或升散性食物,如蓮藕、蘿蔔等,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升發」的氣候特點。

民俗專家表示,「臘八」巧遇「大寒」比較罕見,在寒冷的「四九天」,喝上一碗飄香的臘八粥,會別有一番滋味。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一過,緊接便是小年,年味兒一天濃似一天。

自臘八至除夕,人們在這二十多天裡除舊塵、理頭髮、添新衣、蒸饅頭等,井井有條地「忙年」,為迎接新春佳節做足準備。

臘八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

來源|人民網 孟麗媛 海報:邵文婷 宋嘉懿 姜潔 張略聞 視頻:梁爽、李佳、馬天翼、吳婷、馬堯(實習)綜合新華社 記者周潤健

相關焦點

  • 當大寒遇上臘八!今晚吃糯米飯,還是臘八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而今年的大寒剛好遇上了「臘八節」。
  • 臘八共大寒,冬深春不遠—北科嬰幼學苑大寒節氣主題活動
    「臘八大寒雙與度。粥甜胃暖,閒聽詩賦,夢裡芳香駐。」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是傳統臘八節。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過後,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相關事項。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
  • 今年大寒臘八同日,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物極必反,是為「大寒」。  大寒節氣一般跟農曆的歲末時間重合,故大寒時期多是古時先民過年的時間,農諺有:「小寒大寒,殺豬過年」、「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的物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 臘八遇大寒,轉眼就是年!
    圖| 視覺中國· 準備年貨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大家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 大寒恰逢臘八,喝碗臘八粥,暖胃暖心迎新年
    「小孩小孩你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話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是過年的前奏曲。所以時序一進入臘月,街上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也開始忙碌起來。注重傳統的中國人更是覺得,只有在臘八節喝下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才是對上一年的完美收尾。
  • 道禾鈺方----臘八遇大寒,養生好時節!注意這些細節,諸事「粥」全!
    大寒遇臘八意思就是大寒和臘八節出現在同一天,因為每年的臘八節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固定的。
  • 今年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所謂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寒遇臘八意思就是大寒和臘八節出現在同一天,因為每年的臘八節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固定的。而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是根據太陽黃經達到三百度來判斷的,所以大寒遇上臘八節是一種巧合,而今年臘月初八也就是大寒,正好是同一天。喝粥做尾牙在臘八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 大寒、臘八 | 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
  • 大寒X臘八節 | 大寒遇臘八,冬寒變春生
    明天就是大寒X臘八節了熱可炙手臘八粥大寒時節暖人心想必同學們已經貓在家裡享受著媽媽親手做的味道躺在床上等待著春節的到來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三禮義宗》中言「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過了大寒又立春有很多風俗與我們生活最貼近的是吃糯米這項習俗雖聽著簡單卻飽含著前人的生活經驗糯米是熱量極高的事物有極佳的禦寒功效臘八節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其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身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裡保胃養脾「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
  • 臘八逢大寒 年來春正生
    1月20日,臘月初八迎來傳統節日臘八節,俗稱「臘八」巧合的是這一天還是「大寒」節氣的開始
  • 【問候四季】當大寒遇上臘八~歲寒人暖,諸事「粥」全!
    舊雪未及消 新雪又擁戶悄悄地來到了冬天最後一個節氣——大寒
  • 臘八遇上大寒,這些民俗知識您知道多少? | 圍觀
    1月20日,臘月初八迎來傳統節日臘八節巧合的是今年這天還是「大寒」節氣的開始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月20日4時40分將迎來「大寒」節氣,恰值「四九」第四天。此時節,天氣雖然依舊寒冷,但「嚴冬臘月盡,又是一年好春時」。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公曆1月20日左右為「大寒」,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同「小寒」一樣,「大寒」還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 2021年大寒遇上臘八節,新昌快樂旅行社送您雙份祝福!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今日大寒 | 大寒遇臘八會更冷嗎?臘八美食大排行溫暖迎新年
    巧合的是,今天也是傳統節日臘八節,大寒遇臘八,會不會更冷呢?這麼重要的日子,要怎麼吃呢?中國天氣網詳解大寒天氣,並推出臘八美食大排行,臘八粥、臘八飯,臘八豆腐……總有一款適合你。大寒節氣,全國大部地區進入隆冬時節,北方常有冷空氣南下,東北,新疆一帶降雪頻繁,積雪深厚,出行要謹防道路結冰。華北、黃淮一帶在冷空氣影響的間歇期,常出現霧和霾,能見度較低。
  • 臘八遇大寒,粥溫,冬暖
    「大寒」之後便迎來「臘八節」,即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巧合的是2021年「大寒」與「臘八」同為一天。臘八要舉行祭祀,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要祭祀灶王爺,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風調雨順。把新麥子在石臼裡去皮成麥仁,加了花椒、姜、草果、茴香等調料,與牛(羊、豬)肉煮成一鍋鮮香濃鬱的麥仁粥,能從臘八一直吃到春節。在四川等一些地方,進了臘月,房梁上晾的臘肉已經積累了足夠的風味。用大米糯米為主料,配上新醃的臘肉,加上綠豆、胡蘿蔔、花生、青菜等,煮成一鍋耙軟濃鬱的臘八飯,迎接臘八節,也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 今兒臘八,別只顧喝粥!在北京還有這些講究!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松仁、桂圓、花生、葡萄乾……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這臘八粥才算是齊活兒~在臘八這天,除了喝臘八粥,還要在這天準備過年用的臘八蒜。媽媽總說,只有在臘月初八這天泡的蒜,才會翠綠……(沒有科學依據,但似乎真的是這樣??)
  • 臘八攜手大寒,這個鼠年確實不一樣,今年冬天還會冷多久?
    臘月初八,要喝粥;二十三,吃糖瓜;二十四,打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年三十,守歲熬一宿。下周,我們就將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攜手大寒,二者碰到了同一天,是不是很巧。臘八節為傳統的民間習俗,作為過年序幕,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總結來看,無非就是名人傳說。
  • 三時大寒節氣沙龍:廝守一地 好好過年
    巧的是,這日,臘八與大寒兩個節日重合。上一次臘八與節氣重合還是2016年,重的是小寒節氣。時間在循環中永無止息地向前流動。因著這樣的時間「巧遇」,三時二十四節氣廚房為與會賓客熬煮了臘八粥。臘八粥配料一般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除此之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等,「合聚萬物、調和千靈」。
  • 大寒,待春歸!
    圖 | 視覺中國今年大寒與臘八節相遇,時間為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農曆庚子年 臘月初八臘八大寒一起過 · 大寒習俗 · 大寒適逢年終歲末,短短十幾天時間裡,往往蘊含很多傳統節日,比如臘八、尾牙、小年、春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