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卻康 佔地280平方米,桑日縣絨鄉巴郎村內。為現存的幾座吐蕃時期經堂之一,保有大量的吐蕃風格,同時該寺還藏有許多吐蕃時期的手寫經書和樺皮經書。
藏王墓 根據藏文史書《賢哲盛典》、《西藏王統記》、《西藏王臣記》等記載,吐蕃王朝時期共有三十五代贊普(藏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贊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層一陵。這些贊普和后妃陵亦稱之為藏王墓。 地址:雅魯藏布江的南岸
昌珠寺 位於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裡,屬格魯派寺院。建於松贊幹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寺中懸掛有一口銅鐘。昌珠寺系吐蕃時期第一批興建的佛教寺廟之一,重要建築有大門、「乃定學」、措欽大殿名「乃定當」,大殿主像是蓮花生。裡邊有天井天棚,經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間,形式與拉薩大昭寺差不多。殿內有12座佛堂。
次仁降寺 次仁降寺離瓊結縣並不遠,離著名的藏王墓則更近,但它卻位於深山之中,鮮為人知。次仁降尼姑庵就坐落在次仁降村東頭的山溝中,與村寨相連。
次仁降寺 次仁降寺離瓊結縣並不遠,離著名的藏王墓則更近,但它卻位於深山之中,鮮為人知。次仁降尼姑庵就坐落在次仁降村東頭的山溝中,與村寨相連。
卡久寺 始建於公元1568年。 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洛扎縣拉康鎮拉康村。 是公元七世紀蓮花生大師閉關七年之久的修行之地, 是寧瑪派重要隱修勝地之一。 海拔約3996米。寺廟雄踞於一座山頭之上。 周圍植被茂盛,鳥語花香,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讓人有種置身於人間天堂的錯覺。 此地山水花木多顯現著天然的佛教聖跡, 既有天然聖湖,又有名貴草藥。
卡瑪當寺 建於公元11世紀,最初為噶當派寺院。公元11世紀中期,因為莫吉卓瑪在這裡獨創了莫吉派,寺廟改屬於莫吉派。莫吉洛吉卓瑪是一位創立一派門風的獨特女性,對提高當時的婦女形象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公元17世紀,卡瑪當寺逐漸演變成了格魯派寺院。
拉加裡王宮 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於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後裔家庭勢力在歷經薩迦和帕竹政權後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徵。現存建築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築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於13世紀;中期建築藏語稱「甘丹拉孜」,建於15世紀;為拉加裡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築。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築稱「夏宮」,建於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