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首《綠島小夜曲》的名字,很多人可能會感到陌生。但大多數人都曾聽過這首歌曲,無論是在火車上、校園裡還是視頻的背景音樂中。而這首歌的創作背景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歌曲創作故事:
《綠島小夜曲》歌曲誕生於1954年仲夏夜。那年夏天,《綠島小夜曲》作詞者潘英傑和作曲者周藍萍兩人一起到臺灣,進入「中廣」電臺工作,當年創作《綠島小夜曲》的緣由很簡單。某夜,他們在單身宿舍聊天,談到外國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小夜曲,但華人尚缺。喜愛文學的潘英傑建議以「抒情優美取勝」的小夜曲來創作一首流行歌,得到周藍萍的和聲。
潘英傑趁著靈感,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結合了他對臺灣的印象以及對愛情的感受,寫出歌詞。潘英傑說,他當年一到臺北,看到高大的椰子樹,覺得很新鮮。此外,他覺得臺灣是個綠油油的島嶼,因此歌詞中的「綠島」指的就是臺灣。
第二天潘英傑就把交給周藍萍,正處熱戀的周藍萍看了相當滿意,有深獲我意之感,在愛情甜如蜜的企盼下,立刻譜成《綠島小夜曲》。這是一首以「綠意盎然」的臺灣景觀為背景,描寫戀愛中男女的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心情,並交由紫薇(本名胡以衡)在中廣錄音室灌錄。歌曲首先在「中廣」白茜如主持的綜合節目中由紫薇主唱,一唱而紅,至今流行不衰。
潘英傑出身「中央音樂幹訓班」第一期,與周藍萍是前後期校友,抗戰時期知名的「千人大合唱」畫面中,就有潘英傑、周藍萍的身影。紫薇靠著《綠島小夜曲》走紅,周藍萍也因此替電影《梁祝》配樂。《綠島小夜曲》曾被評為二十世紀「百年金曲十大排行榜」的第三名。
周藍萍過世時,潘英傑給他的輓聯是:「低吟綠島小夜曲,永懷家在山那邊。」潘英傑對紫薇主唱也有絕佳的推崇,他說:「紫薇的音色婉麗,音質特佳,技巧熟練,以及情感適切的運用,擅長演唱抒情歌曲,她唱這首歌時,其中的詞句及旋律,也如清澈溪水般地從歌聲中流出,沁人心田。可惜伊人已逝!但她的歌聲,永留人間。」
《綠島小夜曲》原版歌詞:
這綠島像一隻船,
在月夜裡搖呀搖,
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海裡飄呀飄。
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
吹開了你的窗簾,
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
不斷地向你傾訴。
椰子樹的長影,
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
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
姑娘喲,你為什麼還是默默無語。
《綠島小夜曲》曾被廣為傳唱
幾十年間,鄧麗君、蔡琴、費玉清和高勝美等歌手都曾演唱過不同版本的《綠島小夜曲》。其中,蔡琴版本的綠島小夜曲的末兩句被改為了「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情郎喲你為什麼還是默默無語」,更加貼合演唱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綠島小夜曲》還曾被改編成粵語版本,作為電影《監獄風雲》電影插曲,原唱是Maria Cordero,由南燕作詞。
《綠島小夜曲》原本要用在一部電影中,但是沒有成功,想不到菲律賓的萬國唱片看上這首歌,把它灌成唱片後引介到菲律賓,立刻在當地十分風行起來,甚至還流傳到當時的馬來亞、印尼一帶。馬來亞的報紙還繪影繪形地描述,說這首歌原來是一名爭風吃醋的殺人犯在獄中寫給女友的一封情書,情意感人。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這首充滿「悽美」故事的流行歌曲,博得了許多人的同情,而且廣為流傳,大家都以為這個故事是真的。
1958年,臺灣的鳳鳴唱片發現這首悅耳動聽的歌曲,居然是臺灣創作的,於是取得紫薇當年在「中廣」的錄音在臺灣發行,歌迷才初次接觸到這首歌曲。1961年,四海唱片重新灌錄此曲,仍由紫薇演唱,配合廣播的播送,很快就在大街小巷流行起來,g廣為傳唱。
而70年代經我國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更是讓《綠島小夜曲》紅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