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1次慢火車行駛在北盤江大橋上。
在中國著名的「涼都」貴州六盤水
運行著一趟六盤水至昆明的
6061次綠皮火車
這趟大山裡的「鐵路公交」
就是傳說中的「站站樂」
對於山區小寨的居民來說
綠皮火車是他們來往於
山村和城鎮之間的「專車」
是連接家鄉和外面世界的紐帶
是出行和採購物資的「生活補給列車」
無數外地人對6061次綠皮火車
心嚮往之,紛至沓來
和水紅鐵路(六盤水至紅果)上的
醉人美景無不相關
但更多人此行的目的地
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山間車站
一個叫做茅草坪的小站
茅草坪站位於貴州省水城縣營盤鄉
是隸屬昆明局集團公司管轄的四等車站
車站雖然毫不起眼
卻是鐵道迷心中的經典名站
在小站的不遠處
有一座橫亙於北盤江兩側山巒之中
以一種氣壯山河的姿態
傲然矗立的巨型鐵路大橋
北盤江大橋
世界上第一座上承式推力轉體鐵路拱橋
橋長近500米
不僅是水紅鐵路最有代表性的設備
也成為了茅草坪站的標誌
引無數虔誠的鐵道迷前來打卡
只為一睹它的風採
烏蒙山峭壁聳立,北盤江蜿蜒其中,地險天成。然而天險阻不住交通,北盤江大橋飛架。多年來,臨江飛跨的長虹既是山間令人驚嘆的一道風景,更是山裡人安全外出的一條天路。火車從橋上隆隆駛過,帶人們追尋希望和遠方。
一般情況下,鐵路大橋是嚴禁閒雜行人走動的,但考慮到北盤江的特殊情況和橋尾住著的30來戶人家,大橋成了出村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昆明局集團公司曲靖工務段專門為大橋設崗定職,護送沿岸居民安全通行。
韓興排是曲靖工務段發耳工務車間三家寨線路維修工區一名線路工,他和同事郭明生常年駐守在北盤江大橋上,每天的工作任務不僅要巡查大橋,更重要的是提醒過橋行人注意安全,遇到老人、小孩或者喝醉酒的人必須親自護送。
「一定要走鐵路兩邊的步行板,不能走枕木頭,更不能走道心。」這句話守橋人已經說了上千遍。
「每天通過大橋的人非常多,特別是遇到趕集或村裡辦紅白喜事,我們就得特別小心,只要有人通過,我們就要反覆提醒!」韓興排耐心地緩緩講述,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時間長了,與村民們熟悉了,他們也養成了一定的防範意識,知道火車來了該停下來讓火車通過再走,10多年來這裡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
6月份,郭明生家裡有事,工區臨時安排「95後」青年職工吳猛替班。吳猛是發耳工務車間發耳線路維修工區的一名職工,2018年入路的大學生,能吃苦愛學習的他主動申請和韓師傅一起守橋。
韓興排告訴吳猛:「村子裡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腿腳不便,耳朵眼睛都不好使,他們過橋需要40多分鐘,我們一定得親自護送。」
說著,韓興排狠狠地喝下一大口水,汗水已經溼透了衣服,「其實累點苦點都不怕,怕就怕喝了酒頭腦不清醒也不聽勸阻的人。」這樣的情況不多,卻讓韓興排每一次都捏把冷汗。他回憶,去年3月初,一個酒醉的年輕人跌跌撞撞進入護欄且走上道心,當時火車已經從臨站發出接近預告,韓興排正好在大橋的另一端,他拼命地邊跑邊喊,終於趕在車來之前把醉漢安全地拖到線路旁的路肩上。
韓興排與吳猛邊跑邊喊:「橋頭的人禁止進入鐵路,火車快來啦!」。
「多虧列車車速慢,加上大橋處於直線地段,視野好。」韓興排慶幸地說。他來守橋之前已幹20多年巡道工作,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成了一個優秀的「擺渡人」和守望者。為了更好地守護大橋,守護村民,他一有機會就不厭其煩地向過橋人宣傳安全常識,勸說他們愛護自己、愛護鐵路。
據韓興排介紹,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五六十撥人從橋上過。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從早到晚來回奔波,有時候甚至忙得連吃飯都顧不上。
守護了鐵路半輩子,韓興排對路外安全始終保持一種崇高的敬畏之情,今年52歲的他耐心細心地守護著大橋、守護著村民。守著守著,大山深處、北盤江上,他不知不覺成了深受村民喜愛的安全「擺渡人」。
飛架於山間的大橋引無數旅客慕名前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在這裡的守橋人有時候也會和一些旅行者快樂地聊天,十幾年堅守的寂寞與枯燥,全化解在爽朗的笑聲和真摯的交談裡。
素材:《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雲南記者站(昆明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字:郭薇娜 楊永全 李建虎
圖片:楊永全
視頻:周濤
編輯: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