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2020-12-18 澎湃新聞

太美了!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2020-12-17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格爾木發布

投稿郵箱:geermufabu@126.com

隆冬時節,格爾木市城市周邊的湖泊、溼地迎來大批西伯利亞候鳥來此越冬。

這些候鳥的到來也為冬季的高原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構成了一道和諧的自然美景。

在格爾木市金魚湖的湖面上,記者看到,數百隻綠頭鴨、翹鼻麻鴨、棕頭鷗、秋沙鴨、天鵝、黑眼鴨等野生水鳥悠閒自在地嬉戲,遊弋,它們結伴齊舞,景色和諧靈動。

格爾木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湯洪貴說:「我們在察爾汗鹽湖的淡水湖上見過100多隻野生大天鵝,還有綠頭鴨和灰雁等野生鳥類,最多的時候達到六七百隻。」

近年來,格爾木市加大對野生鳥類的保護力度,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珍稀鳥類前來越冬。據了解,目前在格爾木城市周邊溼地棲息的鳥類達260種以上,越冬的候鳥達120種以上,大部分是西伯利亞遷徙的候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鳥類。

「每年進入候鳥遷徙的季節,我們森林警察大隊都會加強巡護,嚴厲打擊非法捕獵野生鳥類行為,保護好這些侯鳥,為它們在格爾木越冬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湯洪貴說道。

原標題:《太美了!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讓群眾溫暖過冬!格爾木全力以赴保供暖
    讓群眾溫暖過冬!入冬以來,格爾木市各供暖單位全力以赴做好供熱工作,讓群眾溫暖過冬。格爾木鹽投供熱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司爐工班長許存富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居民的冬季採暖安全,格爾木鹽投供熱服務有限公司積極踐行「保供暖,惠民生」的服務理念,制定和完善了今冬採暖期供暖保障方案暨應急預案,對機組運行、設備檢修、燃料供應等都作了詳細規定,確保供暖質量高、服務水平好。
  • 太美了!嵩縣又一次登上央視!大量候鳥來了……
    太美了!嵩縣又一次登上央視!大量候鳥來了…… 2020-12-21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隻候鳥來奈曼過冬,成群結隊地來了
    蕭瑟冬日雖是寒風與飛雪的主場,但也擁有它獨特的「熱鬧」冬日,又可以賞候鳥啦!它們來了,成群結隊地來了!十月,水草豐腴、魚蝦豐沛的孟家段溼地公園迎來從西伯利亞北歸的多種候鳥在此覓食休整、補充體能,「落霞與孤鶩齊飛
  • 候鳥棲息地標準,讓鳥兒安全過冬
    針對秋冬季候鳥遷徙採取了怎樣的保護措施?未來鳥類保護工作有何重點?新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首次將候鳥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納入法律保護範圍,將候鳥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和遷徙通道作為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之一。(11月19日《新京報》)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總是少不了鳥兒,鳥兒成為人們心目中詩情畫意的象徵。
  • 關注| 每年10萬多隻候鳥來武漢過冬,城中溼地人鳥相安
    在這個冬天,逾10萬隻候鳥從最遠至3000公裡以外的西伯利亞飛越至武漢。人、鳥、溼地和諧共生的畫面正成為這座城市的背景色。每年入冬,東湖落雁島就成為一座白色小島,來此過冬的候鳥聚居於此,圖為島上的鸕鷀。記者胡九思 攝沉湖溼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為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和食物來源,種群數量平穩增長。據觀測統計,近年來,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在5萬隻左右。有的保護區還因環境太好意外走紅。
  • "候鳥老人"愛來廈旅遊過冬 "避寒遊"廈門居全國第五
    -旅行社專門推出來廈過冬的項目。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翁華鴻圖/陳立新)眼下,氣溫越來越低,不少「候鳥老人」開始了年度遷徙,使得「候鳥航班」熱度大增。而在最受「候鳥老人」青睞的過冬目的地中,廈門排在全國第五位。  北方老人來廈過冬  「避寒遊」市場升溫  來自哈爾濱的王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師,女兒在廈門工作。每年底,王女士都要來廈門「過冬」,一住就是半年。王女士說,剛開始是來廈門看女兒,偶爾過來一兩次。
  • 20多種候鳥齊聚南寧過冬
    20多種候鳥集聚南寧頂螄山田園風光區過冬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近日,南寧園博園旁的頂螄山田園風光區,吸引了赤麻鴨、長腳鷸、白鷺、牛背鷺等二十多種南遷的候鳥,選擇來這裡過冬。 候鳥們在荷塘裡覓食、嬉戲,不時張開翅膀,貼著水面滑翔而過。成群候鳥的到來,為公園裡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歡迎回家!猜猜有多少候鳥來旌湖過冬了……
    9點天空下著冷冷的小雨在彩虹橋至東橋之間的旌湖東岸卻暖意融融這裡聚集著不少德陽市民他們準備了鳥兒們愛吃的泥鰍、餅乾等食物歡迎鳥兒們回家圍著市民盤旋、爭搶食物並發出歡快的叫聲好像在感謝這場盛情的禮遇每年入冬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都會組織愛心市民開展一場「歡迎鳥兒回家
  • 10萬候鳥來過冬 南沙溼地進入最佳觀鳥季
    1月14日,記者從南沙區了解到,近10萬隻候鳥飛抵南沙過冬,其中不乏絲光椋鳥、黑臉琵鷺等大量珍稀鳥類。據廣東省林業部門初步監測估計,目前飛臨廣東省的候鳥總體數量超過20萬隻,種類超過300種。專家預測,在1月中到2月初這個時間段,飛臨廣東的候鳥數量將大幅上升。而南沙溼地公園作為廣州市面積最大的溼地,地處候鳥遷徙路線之上,每年吸引著近10萬候鳥棲息過冬,數量佔到廣州市候鳥總數的50%以上。
  • 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在湖南這個地方過冬
    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在湖南這個地方過冬 2020-11-15 11: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 福建石獅:天藍水清候鳥來
    胡玲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張自芳近日,在福建省石獅市蚶江石湖港區附近的一片名為「紅礁」的沿海溼地上,近3萬隻西伯利亞候鳥來這裡過冬。它們時而在溼地灘涂安靜覓食,時而躍出溼地翱翔天空,周圍景色十分優美。據石獅市自然資源局林業資源管理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石獅市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功能修復力度,尤其是石湖港區在實施「油改電」項目後,生態環境持續得到改善,沿海岸線及周邊溼地成為諸多候鳥南北遷徒的重要棲息地,因此才會出現黑腹濱鷸、環頸鴴如此密集來訪的盛況。
  • 北海:減稅降費「築巢」 「候鳥」溫暖過冬
    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濱海自然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北海在「候鳥」群體中越來越受推崇,每年來北海越冬的候鳥老人日漸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有數據顯示,北海「候鳥一族」每年可達10萬人,由此催生了北海「候鳥經濟」的發展。
  • 九溪發現來杭過冬的鴛鴦 鴛鴦是候鳥還是留鳥
    「這是今年第一次見到來過冬的候鳥鴛鴦們,五公二母。拍攝地點在九溪公交車站往南200米的位置。」  西湖鴛鴦護衛隊隊員白雲也證實了上述說法。鴛鴦護衛隊成員東斯說,最多時,錢塘江邊的鴛鴦超過三四百隻。鴛鴦常常在錢塘江邊吃貝殼類的動物,當潮水來時,鴛鴦會驚飛,有時它們飛越過六和塔。「到錢塘江南岸拍攝飛越六和塔的鴛鴦,非常壯觀。雖然有時也常在九溪看到它們。
  • 雁南飛 北部灣迎候鳥
    十月份以來,北海每天都迎來大批的候鳥。您要是現在到北部灣,除了可以看到南飛的大雁之外,還能見到黑鸛和白肩雕等珍稀候鳥呢。秋天是一個候鳥南遷的季節。北部灣處在西太平洋候鳥遷徙的路線上,每年9月開始到11月,北方大批大批的鳥兒就會往南遷飛,北部灣上空,過境的猛禽、水鳥是成群結隊,有的在這裡落腳休息然後繼續向南飛往大洋洲,還有一部分就此停下,留在這裡過冬。
  • 「候鳥」式養老 每年上萬老人西昌過冬
    「候鳥」式養老 每年上萬老人西昌過冬 2014-05-07 07:32:22  來源: 華西都市報  編輯: 董樂  責任編輯: 馬蘭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3萬「候鳥老人」到攀枝花過冬
    因此,如何過冬是老人的一大難題,如果冬天也能狗很溫暖,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現在,冬天老人像候鳥一樣到溫暖的地方是不錯的選擇。今年,有3萬老人去攀枝花過冬。 12月7日,攀枝花市仁和區一度假村內,來自成都的77歲老人陳誌慶,正愜意地享受著冬日暖陽。
  • 候鳥樂園 鄱陽湖過冬的鳥兒們
    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佔世界總數95%以上的白鶴、50%的白枕鶴、60%的鴻雁都在鄱陽湖區域越冬,被譽為「候鳥天堂」。鄱陽湖區有著良好的溼地資源,因其地域遼闊、物種豐富,成為大多數越冬候鳥遷徙的「最佳選擇」。每年10月份開始,數十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飛到鄱陽湖,開始數月的越冬生活。圖為白鶴在溼地中「舞蹈」。
  • 赴美過冬加拿大「候鳥老人」銳減
    加拿大不少老人習慣到美國佛羅裡達州和亞利桑那州過冬,然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老人不再「遷徙」。美聯社12日報導,69歲的加拿大人史蒂夫·蒙克和妻子過去5年每年天氣轉冷時都從家鄉艾伯特王子城到亞利桑那州住幾個月,但是今年決定留在家中。
  • 寧波杭州灣新區:蘆花盛開 候鳥歸來
    蘆花開、秋水白,靜候「遊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