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TF
香港街頭。圖片來源:Unspalsh
京東在資本市場上或有新動作!
據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京東旗下物流部門已和多家投資銀行接觸,就公司可能進行的IPO展開初步討論。據悉,京東物流計劃此次IPO籌資規模大約80億至100億美元,上市地點可能選在香港或者紐約。
雖然京東已經就此傳聞對外公開表示不予置評,但如果京東物流IPO成行,上市地點究竟會選擇紐約還是香港,這儼然成為全球資本市場密切關注的一個焦點。
香港友信智投研究部總監陳偉聰12月2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以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來港上市為標誌,香港證監會、港交所(00388.HK)等市場監管方在近幾年一直在積極探尋打造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平臺來擁抱新經濟企業。
「目前,阿里巴巴-SW(01998.HK)、小米集團-W(01810.HK)、美團點評-W(03690.HK)等一批代表新經濟的內地企業已經成功登陸港交所,市場對此反應正面,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表明隨著港股市場制度不斷變革、完善,港股市場將會更好地服務於創新企業融資的需求。因此我認為,京東物流更適合選擇在香港上市。」陳偉聰如是說。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物流於2017年開始獨立運營,由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集團CEO。2018年2月,京東物流宣布完成A輪25億美元融資,主要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招商局集團、騰訊、中國人壽、國開母基金、國調基金、工銀國際等多家機構,融資後京東集團仍對其持有81.4%的股權。當時,有外媒報導稱,京東物流經過該輪融資後,估值達到了135億美元。
京東集團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650個倉庫,較截至6月30日的600個倉庫規模進一步增加;包括京東物流管理的雲倉面積在內,京東物流倉儲總面積約1600萬平方米(前一季度為1500萬平方米)。京東同時披露,京東物流外部收入已佔總體收入近40%。
時代財經在京東物流官網上看到,「智能科技」一項被列在首頁顯眼的位置。另外,公司簡介稱,京東物流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憑藉這六張大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覆蓋以及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設備的應用,京東物流打造了一個從產品銷量分析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節無所不包,綜合效率最優、算法最科學的智能供應鏈服務系統。
截圖來源:京東物流官網
「從公司的業務介紹看,顯然京東物流也屬於創新經濟的範疇,就目前港交所與環球其他證交所的比較優勢看,港交所在吸引新經濟企業方面更勝一籌。」香港帝峰證券及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郭思治2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
郭思治以阿里巴巴為例說:「在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釐清了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問題後,阿里巴巴順利『回歸』香港市場。今天是平安夜,雖然港股只有半天交易,但阿里巴巴的股價再次刷新上市以來的新高——盤中最高曾見211港元,比公司招股價176港元累計上漲超過30港元。」
而有市場聲音擔心香港近期發生的社會事件可能令一些原本打算來港上市的企業打「退堂鼓」,郭思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香港社會事件正趨於緩和,市場信心也逐步恢復,「即使在不法分子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也沒有阻止阿里巴巴來港上市的步伐。畢竟,參與搗亂的只是一小撮人,其實大多數香港人還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做自己的工作。」
其繼續向時代財經分析稱:「香港擁有大量專業的金融人才和機構,有完善的法治環境體系,背靠祖國大陸作為堅強後盾,這些都是香港市場擁抱新經濟的有力支持。」
郭思治也表示,美股近期走勢亮麗,如果京東物流選擇在紐約IPO,對美股是錦上添花,但是如果選擇來香港上市,那麼意義就大不同了。
他預期,新經濟上市公司將逐漸取代傳統產業幾大藍籌股,成為港股市場上的主力軍,「其實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我們就用滙豐控股(00005.HK)和阿里巴巴來比較看,截至今天,滙豐的市值為12486億港元,阿里巴巴為44998億港元,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是滙豐的好幾倍了!」
知名財經評論員、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董事長徐陽也認為,新經濟公司將會成為港股市場的主角。
徐陽24日對時代財經說:「新經濟正在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些新經濟企業在未來有可能會對所在行業的運作及商業模式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同時也會為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市場紅利。因此,京東物流如果能在這個時點選擇赴港招股掛牌,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陳偉聰則補充說:「如果市場監管機構能夠加速解決港股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公司被納入恆指的問題,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新經濟企業赴港融資掛牌。因為如果這類公司被納入恆指後,基金就會進行追蹤,被動指數基金要追貨進行資金配置,這對相關上市公司而言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