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丁,傳統民俗文化。客家響燈習俗流傳的族群、區域很廣,因「燈」與「丁」諧音,故以在祠堂上花燈為形式,告慰祖先去年又添新丁。
響丁從正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七結束,時間因姓氏、村落的不同而不同,但多集中在正月十二 ,十三和十四這幾天。
客家的響丁習俗以興寧為代表,起於元代,盛行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寓意美好,寄託著客家人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及家業發達的善良願望。
我家的隔壁就是公祠——荘公祠。記憶當中,響丁那天祠堂會弔花燈,還會請來「龍」在鑼鼓聲中在祠堂轉悠。其實,祖上規制的響丁有好幾個程序。
第一步,"接花燈",是為"響丁"鋪墊的一套程序。它有一種濃濃的熱鬧氣氛,全村八九歲以上的"男丁"穿上節日的盛裝,敲鑼打鼓,舞獅舞龍,擎著寫有姓氏的彩旗,到鎮上姓氏祠堂(在鎮上沒有姓氏祠堂的也會寄放在比較有派頭的鋪子裡)去把花燈請回來。當"請花燈"的隊伍來到存放"花燈"的地方,由村裡德高望重者說四句吉祥的話兒,然後眾多鞭炮齊鳴。村裡的兩個"新丁代表"扛起嶄新的花燈,在一路鞭炮聲中往村裡出發。
當把花燈"請"回村裡後,會將其掛在祖屋的祠堂,每家每戶則會再次拿來自己購買的鞭炮,從祠堂開始燃放,一直燃放到自己家中。人們稱之為"迎丁"。
第二步,"響丁",是響丁節的高潮。
這天早,上一年添了男丁的新丁戶,準備好最體面、最豪華的三牲祭品,燭帛鞭炮,擺放在祠堂的神臺前的八仙桌上,供奉拜祭老祖宗。當吉辰到時,由族中的主祭長者在先祖神龕前高聲吊起嗓子唱禮。請天神請地神,請列祖列宗前來受祭,接著高聲唱讀已進入祖宗神臺的已逝先輩的輩分及名字,然後宣讀祭文。再然後,高聲唱念上一年本祖宗傳下的"新丁"名字。當主祭長者念完新丁及其父母的名字後,將這名單存放在老祖宗的神龕裡並列入族譜,永久保存。
晚上舉行酒宴前,新丁戶帶著衣著光鮮的新丁,他(她)的嫡傳子孫來到祖屋上堂和各位兄弟叔侄、祖姑姐妹見面,人們稱其為"贊丁棚",接受人們的誇獎祝賀,至愛親朋們會給個紅包利是送給新丁表示慶賀。酒宴上飲的酒是由新丁戶送來的,及一些糕點果品或自製的腊味。酒友們乘興猜拳行令,為響丁助興,喜慶之極,直到深夜才盡興而歸
第三步,"暖燈"。響丁節過後,即正月十五以後,族人還有一次"暖燈"活動,即將花燈用火燒去,清除祖堂中的擺設。這次比較簡單,主持人燒過香燭冥帛,謝過列祖列宗及各路神仙后,把懸掛在中堂的花燈放下,把花燈上好看的剪紙"人公袛"取下,送給新丁戶的新丁們作玩具留念。剩下的花燈上的竹框竹架抬到祖屋門口的禾坪上燒掉。
至此,響丁活動圓滿結束。
以前,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只允許男孩響丁,進族譜,上學堂,而女孩是不能寫上族譜去的,也不能上學讀書。但現在好多了,男女平等,女孩不但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還可以響丁。
今年正月十三日,我有幸目睹了本族荘公祠的響丁活動。整個過程與上面說的大至相同,但也省去了許多繁枝縟節。族人們初九日就把花燈請回來了,所以,接花燈的熱鬧場面算是錯過了。
十三日早上八點多鐘,族人紛紛來到祠堂門口集中。
新燈代表安排幫忙的族人前來祠堂拆下去年一直吊在上廳的舊花燈。御下吊在舊花燈下面的「花合」,以備用在新花燈上。這「花合」是用紅紙包著的兩塊鵝卵石,形似男性的睪囊。它吊在花燈下面一是可以增加花燈的重量,使之不會隨風搖擺;二是形象說明添的是男丁。
先在祠堂上廳的神龕位置供香燭,告知祖先響丁活動要開始了。
在神龕前面的八仙桌上擺上三牲供品。
花燈還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要將上書祈望話語的小紅紙條掛在花燈預留的竹條上
要製作一個油燈置於花燈中心底部
年輕的男人們則貼好對聯,使整個祠堂煥然一新。
花燈裝好後,在預先準備的油燈盆注入少許茶油或花生油,並點亮火。族人不管有沒有生子都會帶油來添在燈盆上。
在神龕前焚香許願,供奉香燭,敬茶敬酒。希望上祖保佑,添丁發財。
族人將上年度新出生的新丁名字書寫在紅紙上,張貼於神龕旁,告訴先祖上年度新增的男丁。
這時,那些「男子漢」怎麼能缺席呢?他們才是主角,不會走路就由媽媽背,由媽媽抱啊!看,他們來了!
膽大有力氣者便負責搬鞭炮、放鞭炮。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其他地方的族人陸陸續續地扛著鞭炮來了。
每有人前來,便會燃炮迎接。一上午,鞭炮聲不絕於耳,一派熱鬧景象。
都是宗親,來者便是客,不管認不認識,見面都少不了祝賀、寒暄。
響丁前再檢查一下花燈,調整燈的位置。
到了吉時,主祭長者吊起嗓子宣布:「吉時已到,響丁活動開始!」此時,鞭炮齊鳴。那些希望添丁的人就會拉起那掛燈的繩子(又叫「子孫帶」),花燈緩緩升起,一旁的人們兩手向上託起,高呼「高升」!把響丁活動推到高潮。
花燈升至合適位置停下,將燈繩固定在中廳的橫梁上。
掛燈結束後,人們拿出「燈茶」放置在上廳的桌子上,供人們共同享用,其樂融融。
茶畢,全部人移步到添丁戶家吃午飯,把酒言歡。身後的祠堂門口留下厚厚的鞭炮灰。
比起其他地方的響丁活動,我家的要簡單得多。沒有喧天的鑼鼓,沒有龍獅的助興,但不減的是對祖先的感激,對添丁的高興,對美好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