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麗江出發,經過4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香格裡拉。稍作休整以後,我們開始了香格裡拉之行的第一頓美餐。
被廣告牌上的「犛牛火鍋」四個字吸引住,我們選擇了一家名叫「福華園」的飯店。
走進店面,就感受到濃濃的藏族風情, 店裡擺放著兩種不同的桌子。一種是方桌——吃炒菜,桌子鋪上繡著民族圖案的桌布再蓋上一塊方形的玻璃板,旁邊兩條長椅上放著幾個抱枕;另一種是圓桌——吃火鍋,黑色、鐵製,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圓蓋,桌子的最中心處是一個小小的孔,與桌子下方的爐灶相連通。
衝著犛牛火鍋來,我們選擇了黑色圓桌。
店家帶著香格裡拉口音提醒我們「吃飯的時候要小心,不要碰到桌子,不要把手機放上去。」我看著他點了點頭,轉眼卻撞上了恆恆猛獸和酸菜罐頭疑惑的眼神。
「為什麼不能碰到桌子?」
我遲疑了一會兒,解釋道「這其實是一個火爐。」
「火爐?!」
於是,我們在享受這頓犛牛火鍋的同時,詳細地探討了這個在她們眼裡十分特別的「桌子」。
香格裡拉地處高原,冬天溫度低至零下十幾度,想要抵禦這樣的寒冷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取暖。過去,無論農村或城市香格裡拉的取暖工具就是燒木炭和木柴。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砍伐森林,如果政府禁止砍伐,就意味著這裡的居民要生生抵禦這樣的嚴寒,甚至是面臨被凍死的風險。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勞動與實踐、思維的開拓,智慧的香格裡拉人民發明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火爐,「火鍋桌」就是其中一種。
親手試驗火鍋桌的溫度~
在沒有集中供暖的香格裡拉,我們圍坐在藏式火爐旁享受著美味的火鍋,同時在火鍋周圍的爐面上烤肉、烤餌塊、烤土豆……火鍋燒烤散發出美食的香氣與火鍋爐彌散出熱氣融合;「噗嚕噗嚕」的火鍋聲、「呲呲」的烤肉聲,與我們交談的話語聲交織……我想這就是香格裡拉的「溫度」,是香格裡拉的「煙火氣」,更是香格裡拉人民追求美滿幸福生活的見證。
如今,「火爐」成為了我們的必需品,可以燒火、煮茶、加熱酥油、煮湯、炒菜、燒烤……幾乎能夠滿足我們所有的烹飪需求。
火爐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溫度,還是一種溫馨、溫暖的氛圍,更是香格裡拉人民在適應自然環境,追求人性本質美的過程中創造的智慧。
圖源網絡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格裡拉人,火爐對於我來說似乎只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我未曾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當我看到恆恆猛獸和酸菜罐頭見到「火鍋桌」時的驚訝,細細品味,我才意識到原來它是如此的特別。
我有幸生長在「香格裡拉」這片特殊的土地,或許還有無數的文化特質像「火鍋桌」一樣值得我去觀察、去探索、去思考、去挖掘它背後的意義,去真正的了解我的家鄉、我的民族、我的祖先創造的「人類智慧」。
格桑需要你的「在看」、關注、分享
為你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發消息留下你的寶貴意或你期待的內容
格桑虛心接受每一個真誠的建議並致力於提供最精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