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州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產業格局散而不強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越

作為全國首個GDP突破萬億元的省份,廣東省的經濟在國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地位。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中,廣東獨佔兩個。

其中,廣州是全球城市發展史中的一個奇蹟,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廣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2019年,廣州GDP超2.3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四名,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深圳。

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縮影,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實力和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廣州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如何?轄區內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狀況如何?其在全國城市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基於廣州市轄區的上市公司數量及市值、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及市值、擬上市公司數量以及各上市公司財務和非財務等指標統計分析,時代商學院試圖以此管窺廣州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狀況。

【摘要】

廣州上市公司實力不及杭州,企業市值規模偏小。在國內GDP前十大城市中,廣州市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83家,排名第五,遠低於北京、上海、深圳,與第四名的杭州(201家)較為接近。此外,廣州市的資產證券化率(總市值/GDP)達138.63%,在國內GDP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五,僅低於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市。

近半企業市值低於50億元,尚無一家超3000億元。截至11月30日,廣州1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為171.74億元,中位數為55.54億元。其中,總市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佔比3.8%,但無一家企業市值超3000億元;總市值在50億—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46家,佔比25.14%;總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84家,佔比45.9%。

直接融資活躍度不及重慶和杭州。從融資情況看,截至今年11月底,廣州的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資額(包括增發、首發、配股)為242.94億元,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11,直接融資活躍度較低,不僅低於京、滬、深一線城市,也低於天津、重慶、杭州、寧波等二線城市。

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六,不及蘇杭。截至今年11月底,廣州市新增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合計20家,在全國城市排行第6,遠低於北京、上海和深圳,也低於蘇州和杭州。

新三板企業數量與京滬深差距拉大,產業分布廣而不強。截至12月5日,廣州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合計303家,總市值為924.64億元,掛牌企業數量和總市值均排名全國城市第5位。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廣州市無論掛牌企業數量還是總市值均處於墊底狀態。從行業看,廣州新三板掛牌企業行業分布廣泛,沒有形成較強的產業集聚群。303家掛牌企業分屬於54個不同的行業。從市值看,廣州市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市值平均值僅為3.04億元,中位數為0.59億元,企業市值規模普遍較小。

資本市場競爭力總榜:產業集聚效應偏弱,杭州幾乎全方位吊打廣州。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看,廣州市產業聚集度並不高,產業格局呈多而不強狀態。在四座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的綜合得分分別是廣州的4.4倍、3.04倍、2.56倍,廣州的各個細分指標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均處於墊底狀態,而且短期內這一狀況難以改變。對比杭州,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市值、新三板企業市值、IPO企業數量,還是城市資產證券化率,杭州均領先於廣州,部分指標甚至是廣州的數倍之多。

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排行榜:黃埔勝於天河,醫藥生物佔優。在綜合排名榜單前30強企業中,註冊地在黃埔區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合計10家;其次是天河區,合計7家;番禺區以5家排名第三;越秀區、增城區和荔灣區均有2家上市公司進入前30強;南沙區僅1家上榜。從行業看,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在綜合排名30強中佔據領先優勢,合計7家;化工行業緊隨其後,合計5家;計算機、機械設備兩大行業均有3家;電子、傳媒、紡織服裝均有2家。

一、上市公司:實力不及杭州,企業市值規模偏小

1.數量和總市值:跌出前四,不及杭州

1993年10月28日,廣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為港股上市公司中船防務(00317.HK),該公司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屬下的大型造船骨幹企業之一,前身是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8月6日在香港上市,並在同年10月28日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造船企業。

綠景控股(000502.SZ)則是現存最早登陸A股的廣州上市公司,該公司前身是海口新能源有限公司,1991年5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92年11月23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營房地產開發業務。隨後,該公司的控股權幾度易主,截至目前,該公司控股股東為廣州市天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開發的地產項目主要在廣州市花都區、佛山市順德區等地。

截至11月30日,廣州共有183家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市場,下同,多地同時上市企業計為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117家,港股上市公司為58家,美股上市公司為14家(各地上市公司數量包含同時在多地上市的企業),5家企業同時在多地上市。此外,若干家在倫敦、法蘭克福等地上市的企業未納入本次統計中。可以看出,廣州企業的上市地選擇範圍較為廣泛,但A股市場為各企業的上市首選地,港股市場次之。

市值方面,截至11月30日,廣州183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3.27萬億元(多地重複上市的公司,僅按A股市值計入),其中,A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2.06萬億元,港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0.86萬億元,美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0.69萬億元(港股與美股上市公司市值已換算為人民幣,各地上市公司總市值包含同時在多地上市的企業)。

在國內GDP前十大城市中,廣州市以183家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五,遠低於北京、上海、深圳,與第四名的杭州(201家)較為接近。

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市的GDP為23629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位,據此計算,截至11月30日,廣州市的資產證券化率(總市值/GDP)達138.63%,在國內GDP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五,僅低於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市。

此外,根據時代商學院近期發布的《 A股境內分拆上市專題報告:高市值上市公司意願更強》,目前擬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三大省份分別為廣東、浙江和北京,企業數量分別為14家、8家和6家。時代商學院認為,這主要與各個省份的上市公司總數量有較大關係,廣東是我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和金融實力最強省份,擁有超600家上市公司,居全國首位。

2. 近半企業市值低於50億元,尚無一家超3000億元

截至11月30日,廣州1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為171.74億元,中位數為55.54億元。其中,總市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佔比3.8%,但無一家企業市值超3000億元;總市值在500億—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佔比3.8%;總市值在100億—5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佔比21.86%;總市值在50億—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46家,佔比25.14%;總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84家,佔比45.9%。

從廣州的市值前十大公司看,汽車行業有3家,分別為小鵬汽車(2839.88億元)、恆大汽車(1792.03億元)、廣汽集團(1194.55億元);地產、傳媒、非銀金融、電商、農林牧漁、交通運輸、輕工製造行業各有1家。前十大市值公司裡有2家超2000億元,7家超1100億元。【註:網易(NTES.O)的註冊地址為開曼群島,辦公地址為杭州市,故不納入廣州市的統計範圍,其市值為4107.94億元】

從側面可以看出,汽車製造產業在廣州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位置,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為廣州地區市值最高的企業,恆大汽車和廣汽集團分別排在第三位、第五位。

3.工業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雙雙居首

為便於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分類統計,行業統一採用全球行業分類系統(GICS)劃分。

從行業看,工業、信息技術、非日常生活消費品三大行業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前三,分別為33家、32家和27家;房地產業排行第四,有21家上市公司;通信業務、醫療保健、日常消費品、原材料四個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均超10家,分別為18家、17家、12家和10家;能源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均最小。

從總市值看,非日常生活消費品業總市值最高,為7587億元,上市公司市值均值為281億元;房地產業和醫療保健業總市值分別以4288.59億元、4085.14億元位居第二、第三;金融業總市值位居第八位,但上市公司市值均值高達328.08億元,超過非日常生活消費品業均值(281億元)。

4.直接融資活躍度不及重慶和杭州

從融資情況看,截至今年11月底,廣州的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資額(包括增發、首發、配股)為242.94億元,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11,直接融資活躍度較低,不僅低於京、滬、深三個一線城市,也低於天津、重慶、杭州、寧波等二線城市。

從盈利能力看,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市117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595.17億元,同比下降6.26%;歸母淨利潤合計577.32億元,同比增長1.38%。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有所下滑,但仍取得正增長的淨利。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廣州A股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均值為56.37億元,中位數為14.24億元;歸母淨利潤均值為4.93億元,中位數為0.96億元。

其中,歸母淨利潤前三強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保利地產(132.04億元)、廣發證券(81.4億元)和廣汽集團(50.02億元)。

從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來看,2019年,廣州市A股上市公司董秘年薪的平均值為77.29萬元,中位數為63.96萬元。其中,董秘薪酬前三名的上市公司分別為分眾傳媒(477.69萬元)、保利地產(377萬元)和越秀金控(219.17萬元)。

5.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六,不及蘇杭

截至今年11月底,廣州市新增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合計20家,在全國城市排行第6,遠低於北京、上海和深圳,也低於蘇州和杭州。

IPO企業作為上市公司的後備軍,排隊數量基本決定了各城市未來新增上市公司的數量。部分城市可能目前上市公司數量落後,但隨著註冊制的全面鋪開,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全面增加,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因此,IPO企業數量也成為衡量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時代商學院統計了目前(截至12月5日)申報A股IPO的企業數量(剔除已過會上市、審核未通過、終止的企業)發現,廣州市的IPO企業數量為35家,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6位,約為北京市的1/3,均不及上海市和深圳市的1/2,也大幅低於蘇州市和杭州市。

二、新三板:數量與京滬深差距拉大,產業分布廣而不強

1.掛牌企業數量不及蘇州,總市值低於杭州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新三板是除A股外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最重要的場所之一。新三板不僅自身具備融資、交易的功能,還作為A股IPO的儲備池,每年皆為A股輸送不少新鮮血液。因此,新三板企業的數量及市值,也成為比較各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12月5日,廣州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合計303家,佔全國總掛牌企業數量的3.65%,總市值為924.64億元,掛牌企業數量和總市值均排名全國城市第5位。

廣州市30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中,250家是基礎層,52家是創新層,1家進入精選層。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廣州市無論掛牌企業數量還是總市值均處於墊底位置。掛牌企業數量和總市值均不及北京的1/3,也不及上海市的1/2。與杭州相比,廣州儘管在掛牌企業數量超出杭州80家,但總市值卻較杭州少96億元。

2.產業分布廣,但未形成較強的產業集群

從行業看,廣州新三板掛牌企業行業分布廣泛,沒有形成較強的產業集聚群。303家掛牌企業分屬於54個不同的行業。掛牌企業數量前三的行業分別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數量分別為53家、26家、22家。其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掛牌企業數量最多,但也僅佔廣州全部掛牌數量的17.49%,而且僅32家集中在天河區,另外21家則零散分布在黃埔區、越秀區、海珠區、番禺區、荔灣區、增城區。

值得一提的是,僅信息科技產業園區,廣州全市就有天河軟體園、廣州科學城、廣州民營科技園、南沙資訊科技園等多個產業園區。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聚集地和主陣地。據2017年廣州市公布的《廣州市科技創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廣州要在2020年以前重點建設14個科技園區,其中多個核心區將成為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

然而,時代商學院統計發現,這14個重點建設科技園區分布在廣州10個區,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天河智慧城、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網際網路創新集聚區、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創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等,其中黃埔區和番禺區各分布3個。

而具體定位中,這些重點建設科技園區的產業集群定位多有交叉重複,在園區實際運營中,其實它們處於相互競爭,多數園區內行業多而散,不利於全市產業整體發展布局。

從市值看,廣州市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市值平均值僅為3.04億元,中位數為0.59億元,企業市值規模普遍較小。市值排名第一的掛牌企業是ST恆寶(即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其掛牌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市值排名第十的掛牌企業為天祥集團,市值僅12.2億元。

三、資本市場競爭力總榜:產業集聚效應偏弱,杭州幾乎全方位吊打廣州

時代商學院以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市值、IPO企業數量、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新三板企業市值等指標來衡量城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分別給予以上指標35%、35%、10%、10%、10%的權重,以各個指標的平均值作為基數(100),得出單項得分,隨後乘以各自權重,加總得到綜合得分,依此分析國內GDP前十大城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

在時代商學院此前發布的《2020全國資本市場競爭力報告:疫情之年業績分化重塑粵京浙爭霸新格局》中,廣東憑藉上市公司數量、市值等多個指標的領先,在全國資本市場競爭力中排名首位,但在資產證券化率上略遜色於頭部省份。北京的上市公司市值全國第一,且資產證券化率最高,綜合排名第二,但IPO公司數量在頭部省份中處於中下水平。廣東與北京在資本市場競爭力上處於第一梯隊,是僅有的兩個綜合得分超500分的省份,與其他省份拉開不小差距。

需注意的是,廣州市作為廣東省省會,是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樞紐,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廣州的資本市場競爭力整體上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嚴重掉隊。

榜單顯示,廣州的資本市場競爭力以綜合得分66.1分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五,低於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而且綜合得分相差超100分。

在四座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的綜合得分均超160分,上述三市的綜合得分分別是廣州的4.4倍、3.04倍、2.56倍,廣州的各個細分指標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均處於墊底狀態,而且短期內這一狀況難以改變。

在新一線城市中, 廣州的優勢也不十分明顯,資本市場競爭力已被杭州超越,而且蘇州幾乎貼身緊追,對全國第五座次虎視眈眈。

對比杭州,無論是上市公司數量、上市公司市值、新三板企業市值、IPO企業數量,還是城市資產證券化率,杭州均領先於廣州,部分指標甚至是廣州的數倍之多;廣州僅在新三板企業數量方面微勝杭州,較杭州多80家掛牌企業,但廣州的掛牌企業市值均值卻遠低於杭州。

時代商學院認為,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地位是以區位優勢、城市輻射力、產業競爭力、政策傾斜度以及歷史底蘊綜合而來,不單純以經濟體量大小和房價高低來度量,但近年來,廣州的城市發展的確不盡如人意。

廣州經濟總量仍在穩步擴大,2015年以來GDP每年邁上1—2個千億元臺階, 2019年GDP為23628.6億元,佔廣東省的四分之一,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四。但是,近年來,重慶市的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GDP已逼近廣州市,兩者相差僅2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重慶的GPD(17707.1億元)已反超廣州(17475.86億元)了,差額高達231.24億元,其GDP增速也高出廣州1.6個百分點。此外,蘇州也不可小覷,今年前三季度其GDP為14208億元,與廣州相差3000億元左右;其經濟增速為2.4%,也高出廣州1.4個百分點。

需注意的是,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看,廣州市產業聚集度並不高,產業格局呈多而不強狀態。

廣州擁有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5個,電子產品、汽車及石油化工製造業是它的三大支柱產業,其中汽車製造業基礎較強,以廣汽集團、東風日產為龍頭的整車製造產業鏈在廣州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帶動新能源車產業發展,並誕生了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不過,上海以特斯拉為首、深圳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車產業鏈正對廣州形成強有力的衝擊。

在其他新興戰略產業群發展中,廣州的發展優勢並未凸顯,並遭遇其他城市全方位競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航空與衛星應用、軌道交通、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等產業不僅面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的競爭,還面臨杭州、重慶、成都、蘇州等新一線城市的狙擊;此外,在先進位造業還要與佛山、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分食。

一方面,這與廣州千年來的商貿型城市發展模式有關,千年商都積累的濃厚商業氛圍讓廣州在交通運輸、餐飲、旅遊、貿易等服務行業如魚得水,汽車產業的發展更與之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這與廣州的產業園區、科技園區多而不強有關,園區數量多達幾十個,而且運營效率低下,發展定位多數同質化,缺乏足夠強大的品牌效應、產業集聚效應和扶持政策吸引企業和創業者進駐。

此外,廣東的粵商文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地企業家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進行研發生產的科技製造行業涉足較少,民營上市公司較為務實,不願承擔過多風險,對通過資本運作做大做強企業的意願不強。

廣州作為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毗鄰深圳和香港兩大金融經濟中心,如何找準自身的城市發展定位,與深圳錯位競爭,提升自身發展實力,顯得十分重要。

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排行榜:黃埔勝於天河,醫藥生物佔優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30日,註冊地在廣州市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117家。

本報告將基於財務及非財務兩個維度,從產品競爭與創新能力、盈利能力與成長性、資本市場穩健性、資本結構與財務風險、ESG及國際化與資本運作能力等六個方面綜合分析廣州市A股上市公司的發展水平,並通過對上述各項指標賦予的權重進行統計打分和排名,並依此綜合分析廣州市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單項排名與綜合排名結果如下。

(指標詳情請參考時代商學院發布的《2020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醫藥生物表現搶眼,海口包攬ESG前十》)

在綜合排名榜單前30強企業中,註冊地在黃埔區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合計10家;其次是天河區,合計7家;番禺區以5家排名第三;越秀區、增城區和荔灣區均有2家上市公司進入前30強;南沙區僅1家上榜。

從行業看,醫藥生物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在綜合排名30強中佔據領先優勢,合計7家;化工行業緊隨其後,合計5家;計算機、機械設備兩大行業均有3家;電子、傳媒、紡織服裝均有2家。此外,綜合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別為萬孚生物、中海達、方邦股份,分別隸屬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三個行業。

從產品競爭力和創新力單項排名看,醫藥生物行業鶴立雞群。該項評分排名前十企業中,醫藥生物行業佔據一半席位(5家),而且包攬前三;計算機行業則有2家;電子、機械設備、化工行業各有1家。

從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單項排名看,黃埔區的上市公司佔優。在該項評分排名前十企業中,黃埔區的企業有5家;天河區則有2家;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各有1家。

從國際化和資本運作能力單項排名看,智度股份、白雲山、金髮科技位居前三,分別位於花都區、荔灣區、天河區,分別為傳媒、醫藥生物、化工行業。該項評分排名前十的企業行業分布廣泛,僅化工行業有2家。

從ESG看,廣州市國有企業表現較為出色。該項評分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效益、公司治理方面得分中,國有企業合計8家,並包攬前6名;民企僅佔2席,分別是比音勒芬和中海達。該項評分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別為海格通信、嶺南控股和廣汽集團。

從二級市場穩健性單項排名看,廣州酒家、視源股份、中達安位居前三,分別隸屬食品飲料、電子和建築裝飾行業。此外,該行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番禺區合計4家,黃埔區和天河區均有2家,荔灣區和白雲區各有1家。

從資本結構和財務穩健性單項排名看,電子和傳媒行業表現較為出色,各有3家上市公司躋身前十,化工、醫藥生物、計算機和房地產分別有1家進入前十。

【嚴正聲明】本文(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撰寫,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未經時代商學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及其他公眾平臺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摘編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獲得授權轉載,仍須註明出處。(聯繫郵箱:TimesBusiness@163.com)

相關焦點

  • 2020湖北資本市場競爭力報告:整體實力躋身全國十強,上市公司總...
    毫無疑問的是,每個省份的經濟發展都與該省的企業息息相關,而上市公司作為眾人矚目的公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省份的經濟興衰。那麼,湖北省當前整體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如何?省內各城市的資本市場競爭力孰弱孰強?有哪些表現亮眼的地方?
  • 2020佛山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珠三角老三地位岌岌可危
    作為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因素,資本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血液,而上市公司、掛牌企業通常屬於各城市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其數量和規模大小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特別是在馬太效應不斷加劇的當下,上市公司、掛牌公司數量和規模也代表城市的發展潛力以及抗風險能力,是衡量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 2020中山資本市場競爭力報告:暫列第六但後繼乏力
    近年產業結構有哪些變化?資本市場競爭力在廣東省乃至全國的位置如何?轄區內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如何? 上市公司是承載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衡量城市之間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 2020深圳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略勝上海一籌
    本報告將從多個維度,剖析深圳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及上市公司的發展質量。摘要市值全國第二,數量第三。截至11月30日,深圳共有413家上市公司,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二,總市值為15.76萬億元,排名第三;資產證券化率(總市值/GDP)達585.4%,多項指標皆在全國排名前列,資本市場競爭力較強。
  • 東莞資本市場競爭力報告:新經濟快速崛起,逆襲佛山指日可待
    作為廣東「四小虎」之一,東莞的製造業在全球有著較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19年,東莞GDP為9482.5億元,5年累計增速61.23%,年均增速10.02%,其有望入列萬億元GDP城市。 那麼,從城市資本市場競爭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出發,東莞在珠三角經濟圈的位置如何?產業格局發展情況有何變化?
  • 2020深圳上市公司發展報告出爐:平安騰訊招行綜合競爭力排前三
    《報告》分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總體狀況」、「深圳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和「問題與政策建議」三個部分。截至2019年底,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達到418家,廣泛分布於國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同時,員工總數相當於深圳市在崗職工人數的28.67%,貢獻稅收相當於深圳市產業稅收總量(不計海關稅收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70.40%,研發投入相當於深圳市研發投入的99.36%。可以說,深圳上市公司整體作為一個「經濟體」,在經濟總量、發展速度、創新能力、稅收產出、創造就業等方面與深圳市「實力」接近,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成就。
  • 2020福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50強近半集聚廈門,電子及計算機...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開宗明義地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2020北京資本市場競爭力報告:市值獨佔鰲頭,綜合實力與滬深拉開...
    上市公司、掛牌企業通常屬於該地區的龍頭企業,其數量和規模大小可以反映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特別是在馬太效應不斷加劇的當下,上市公司、掛牌公司數量和規模也代表城市的發展潛力以及抗風險能力。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在資本市場中的競爭力如何?在GDP前十大城市中處於何種地位?
  • 石四藥集團榮獲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稱號
    備受產業和資本市場關注的2020』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CHSESI,簡稱「啟思會」)中國醫藥創新之夜頒獎盛典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大會發布了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中國醫藥上市公司投資價值10強、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名單。石四藥集團被大會評選為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這是該公司繼2019年之後再次入選。
  • 2020北京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海澱區佔據50強半壁江山,高精尖...
    上市公司乃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的佼佼者,也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要求加強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建設。
  • 我國內地金融競爭力哪家強?京滬深三足鼎立,第二梯隊城市競爭白熱化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昨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由證券時報社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和新財富編制的《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近日揭曉。京滬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國際話語權日益提升,杭州、廣州、南京、成都等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明顯,為區域產業及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 2020湖北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優質企業集聚武漢,發展質量仍有...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大咖雲集,高手論見|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發布會暨機構交流會...
    來源:機會寶11月12日,由中國基金報、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聯合主辦,深圳益正金服·機會寶承辦、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發布會暨機構交流會"將在北京朗麗茲西山花園酒店舉行國內資本高端論壇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發布會暨機構交流會是一項國內資本市場的高端論壇,雲集具備科技硬實力、以科研驅動業績的優質上市公司和資管行業的主流投資機構。
  • 2019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榜單、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榜單...
    在2019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榜單、中國醫藥創新企業100強榜單中,石藥集團均躋身前三甲,並上榜2019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醫藥上市公司10強榜單,位列第4名。在一併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醫藥產業優秀企業光榮榜中,石藥集團榮獲「脊梁企業」稱號。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A股上市公司4100家 募集資金近16萬億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30年前,深交所、上交所相繼開業,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在今天下午舉行的2020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閉幕式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在主旨演講中談到,「三十而立」的中國資本市場業績可圈可點:深交所和上交所的A股上市公司約4100家,總市值近80萬億;去年上市公司收入達50.47萬億,突破GDP的50%;30年間募集近16萬億人民幣資金,分紅8.36萬億人民幣。  如今,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正在快速湧現。
  • 2011最具競爭力醫藥公司
    7月7日,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主辦,醫藥經理人雜誌社和和君諮詢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最具競爭力醫藥上市公司20強評選暨2011年度最具投資價值醫藥上市公司10強」評選結果揭曉。雲南白藥、上海醫藥、聯邦製藥等20家公司榮膺2011年中國最具競爭力醫藥上市公司。
  • 2020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醫藥生物表現搶眼,海口包攬ESG...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之際!融資超15萬億、逾4000家上市公司...
    1990年,深滬兩家交易所開業之初,分別只有五隻和八隻股票掛牌交易,起步卑微,但新中國資本市場自此正式奠基,意義非同小可。中國資本市場產生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早期市場化程度低、運行不規範等問題較為突出。比如,股票發行採用配額和審批的方式;國有股、法人股暫時不能流通;二級市場缺乏穩定資金來源,莊家操縱成風;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一些公司治理混亂,等等。
  • 2020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資本報告
    在新冠疫情的籠罩下,全球一級市場呈現出資金抱團取暖的趨勢,向頭部公司匯聚,市場分化進一步加劇。1.3 2020年國外醫療健康融資額和事件數雙雙創新高國外,2020年醫療健康產業繼續蓬勃發展,連續第十年穩定增長,儘管融資項目數量增速放緩,但融資額達到511.6億美元(約3529.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