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
在養豬圈舍內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與墊料建造發酵床,豬將排洩物直接排在發酵床上,利用生豬的拱掘習性,加上人工輔助翻耙,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有益發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發酵床養豬的技術原理與農田有機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關鍵是墊料碳氮比與發酵微生物的選擇。其技術核心在於「發酵床」的建設和管理,可以說,「發酵床」效率的高低決定了該養豬法經濟效益的高低。
1.利用空氣對流和太陽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的建設豬舍充分利用不同季節空氣流向建設豬舍。豬舍多設置捲簾機等可調節通風的設施,用以控制豬舍空氣的流向和流速。豬舍屋頂及窗戶要充分考慮太陽日照規律。
2.利用生物發酵原理處理糞尿,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由於發酵微生物的不斷生長繁殖,對豬產生的糞尿迅速分解,從而達到處理糞汙的效果。
3.利用溫室和涼亭子效應,改善豬只體感溫度冬季將保溫捲簾放下,整個豬舍成為一個溫室,同時發酵床也產生相當熱量,對豬只腹感溫度有很好的改善。同樣,在夏季,由於幾乎全敞開窗戶,形成了掃地風、穿堂風等類似涼亭子的效果,結合墊料管理,豬只感覺非常涼爽。
4.利用有益菌佔位原理,增強豬只抗病力,提高了飼養效率和豬肉品質病原菌致病的基礎是病原菌達到一定的濃度,由於發酵微生物等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在墊床上、空氣中甚至豬舍的各個角落都瀰漫著有益菌,使有益菌成為優勢菌群,形成阻擋病原菌的天然屏障。即使有極少量病原菌的刺激,也只能使豬只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使豬只形成堅強的保護力。
總之,發酵床養豬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豬舍建設、飼養管理、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日糧配製、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為有益的發酵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培養條件,使其迅速消納豬只的排洩物;另一方面也要保證為豬只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以滿足不同季節、不同生理階段豬只的需要,達到增加養殖效益的目的。
二、發酵床養豬的優點
可簡要概括為三省、兩提、一增、零排放。
1.三省(省水、省料、省勞力)
節省用水75%~90%,僅為豬只飲用、保持墊料表面溼度、滴水降溫用水;豬拱食菌體蛋白,改善腸道環境,提高飼料轉化率,可節省精飼料10%~15%。僅餵料、翻扒墊料、清掃飼餵臺、調整溼度用工,無需清糞,可節省勞力30%~50%,一個人可以飼養800~1000頭肥豬,100~200頭母豬。
2.兩提(提高抵抗力、提高豬肉品質)
豬只恢復自然習性,恢復了拱食和沙浴的生物習性,應激減少;採食菌體蛋白,抗病力增強,發病率減少,用藥減少。豬肉肉色紅潤,紋理清晰,肉質提高。
3.一增(增加養殖效益)
可節約用水、用料、用藥等成本30~80元/頭;利用農業廢棄物,如鋸末、稻殼、花生殼、玉米秸稈等作為墊料原料加以使用,通過微生物的發酵,將廢棄物變廢為寶。統計表明,每10m2的發酵床可以使用667m2地的玉米秸稈,這也為秸稈處理、美化城鄉生態環境提供了另外一條比較好的解決途徑。
4.零排放(無汙染,實現糞汙零排放)
豬場內外無臭味,氨氣含量顯著降低,在養殖環節提前消納了汙染物,實現了糞汙的零排放。
總之,發酵床養豬法通過營造良好的發酵床以及配合通風對流原理的豬舍,並輔助配套養豬新興技術,解決了養豬業糞汙處理的相關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改善了豬只的生活環境,從而減少了維持需要的消耗並提高了非特異性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