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意味著什麼?(圖)

2020-12-11 搜狐網
 
  在三峽大壩右岸大壩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切割鋼筋頭(2004年5月1日攝)。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舉世關注。國務院專門成立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每年定期對建設質量進行跟蹤檢查。專家組認為,左岸機組安裝和地下廠房開挖質量很好,右岸大壩沒有發現一條裂縫,三峽大壩的建設質量優良。新華社記者攝

  按計劃,5月20日圍堰和右岸大壩之間的基坑開始注水,三峽大壩全線擋水;6月6日,三峽大壩開始全面擋水;汛後,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意味著什麼?攔百年一遇洪災解荊江之危

  「萬裡長江,險在荊江」。1998年百年不遇的荊江大洪水,讓舉國上下為之憂心忡忡。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就是防洪,工程的建設完工,可以為長江中下遊防洪提供22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按照工程進展,5月20日,三峽大壩達到海拔185米的設計高程,全線建成。汛後,三峽水庫蓄水至156米,達到初期蓄水水位,防洪調節庫容增至110億立方米,可以攔蓄上遊洪水,減少下洩,幫助荊江河段解危,使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提前二年實現。

  遇100年一遇以上洪水至1000年一遇洪水,經三峽水庫調節後,可以使枝城最大洩量不超過80000立方米/秒,再配合運用荊江分洪區及其他分蓄洪區,可以使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避免荊江兩岸堤防決口,還可以配合丹江口水庫和武漢附近的分蓄洪區,對武漢防洪起到保障作用。同時,還可以減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水沙,減輕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緩解洞庭湖泥沙淤積速度,延長洞庭湖壽命。世界上最大的機組滿負荷運轉

  三峽工程是世界上發電能力最大的工程,計劃安裝26臺70萬千瓦特大型機組,三峽機組是當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徑最大、重量最重的機組。

  三峽發電要依靠大壩抬高水位,利用上下遊水位落差來發電。水位落差越大,機組才能滿負荷運轉,才能多發電,目前三峽共有14臺機組運轉發電。2003年,三峽水庫蓄水至135米,使壩前水位抬高了65米,70萬千瓦的一臺機組最高發電功率達到55萬千瓦-60萬千瓦。今年三峽水庫比原計劃提前一年蓄水到156米後,大壩下遊的最低水位為62米,這時的落差已能夠滿足三峽機組額定出力的要求,已經投產的14臺機組可滿負荷運轉,每臺機組每小時可以多發10萬度電,14臺機組一天多發4.7億度電,到2008年底,三峽電站26臺機組將全面投產發電,比原計劃提前一年。

  三峽電站的供電範圍非常廣泛。以直線距離1000公裡為半徑,全國除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西藏、海南、臺灣7省區外,其餘地區的主要城市和工業基地都在這個範圍內。三峽電站將華中、華東地區的火電站群和水電站群相結合,有力地解決了華中、華東和華南地區迅速增長的供電需要,實現了水火電互補,提高了電網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供應充足的三峽水電讓這些地區的百姓生產、生活更方便,拉閘限電時間大大縮短。川江通航條件大為改善

  「渠化下川江,天塹變通途」。三峽大壩建成,水庫蓄水至156米後,水位抬高17米,川江航道將更加寬闊,水深增加,將使大部分急流、險灘、淺灘消失,貨船運載噸位增加。流速變緩,將大大提高行船速度,降低航運成本,航行也將更加安全。

  三峽蓄水,還將改善長江中遊枯水季節的航道條件。長江中遊特別是荊江河段,每年枯水季節因水深不夠常常造成大量船舶擱淺。三峽水庫蓄水後,可以通過水庫調節,在枯水季節增加下洩流量,增加中遊航道水深。據估算,三峽水庫下洩流量每增加1000秒立方米,長江中遊淺灘水深約增加0.2米,這樣,通過三峽水庫調節,長江中遊荊江河段枯水季節航道水深可望增加0.5米,許多淺灘將隨之消失。

  儘管三峽大壩將全線建成,三峽水庫也將提前一年蓄水到156米,這並不意味著三峽工程的結束。三峽大壩只是三峽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工程的進展情況,三峽工程要到2008年底才能全面完工,目前整體工程只完成了80%的工程量,還有巨型地下電站和升船機的建設,還有右岸12臺發電機組的安裝、調試工作還要繼續完成,三峽工程建設依舊任重而道遠。(新華社供本報專電)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組圖)
    5月20日電(記者田文生鄭萍萍)「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建成了!」今天14時8分,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在三峽大壩壩頂高聲宣布。至此,長江三峽大壩全線達到設計高程185米,世界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全線建成。  現在,全長2309米的巨壩巍然屹立在長江之中,微風拂來,波浪輕拍著大壩。毛澤東「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偉大預言最終得到了實現。  慶祝大會極其簡樸,8分鐘的儀式花費沒超過1000元。
  • 三峽大壩無縫隙破解世界難題(組圖)
    新快報特派記者 陳志龍/文 王翔/圖  編者按  三峽大壩將於5月20日建成,這標誌著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完工。從今日起,本報將連續推出「三峽大壩竣工倒計時」專題報導,本報特派記者將和廣大讀者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性時刻。敬請廣大讀者垂注。  新快報訊5月20日,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將完成最後一次壩頂澆築,全線建成,達到海拔185米高度。這標誌著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完工,比原計劃提前10個月。大壩無一縫隙破解了一個世界性難題。
  • [特別報導]天下第一「環」——三峽大壩(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 唐曉安 周芳 李劍軍)如果說,宜昌西陵長江大橋為雄奇的三峽大壩旅遊圈劃出了一道絢麗奪目的弧,那麼,如民族精神豐碑的巍巍三峽大壩,壩頂全線貫通,則將這道絢麗的弧線連成了一個讓世人矚目的「天下第一環」。
  • 三峽大壩建成後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圖)
    據《重慶晚報》報導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後14日,長江三峽總公司樞紐管理部主任馮正鵬透露,年底前萬噸級船隊不僅可直達重慶朝天門,而且可以實現分道航行。  馮正鵬說,整治後的長江航道航行寬度至少150米以上,轉彎半徑不小於1000米,航深3.5米以上。這足以滿足萬噸級船隊分航道通行。  由於長江航行寬度已經從現在的60米提高到了150米以上,這使得兩支萬噸級船隊分道通行、錯船成為現實。
  • 圖:三峽大壩實現全面擋水
    圖:三峽大壩實現全面擋水 2007年03月08日 10: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00億耗時12年建成的三峽大壩,現在三峽大壩回本了嗎?
    花費2000億耗時12年建成的三峽大壩,14年過去了,為什麼當時會有9位專家極力反對,那現在三峽大壩回本了嗎? 這個問題可以給出確定答覆,三峽大壩不會被攻擊,即使被攻擊了,那三峽大壩也扛得住,為什麼這麼講呢? 一,三峽大壩不會被攻擊,因為三峽大壩在我國靠內位置,離海岸線和邊界很遠,一般的攻擊想要突破我們國家的三維一體的防空系統很難,並且三峽大壩長期駐紮著部隊,也能防止內部滲透。
  • 三峽大壩建成慶典僅八分鐘 今已完成投資1260多億元(組圖)
    2006年5月20日14時,三峽壩頂上激動的建設者們見證了大壩最後一倉混凝土澆築完畢的歷史性時刻。至此,世界規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壩終於在中國長江西陵峽全線建成。
  • 長江三峽大壩
    2015年12月,三峽大壩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三峽大壩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 世界超級水利工程——三峽大壩
    提起三峽大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m,壩頂高程185米。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三峽水電站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單座電站年發電量世界新紀錄。
  • 三峽大壩
    熱點討論    三峽大壩20日全線到頂除了國內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外,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等著名通訊社在內的28家外國媒體、56名記者也雲集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圖)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三峽大壩的建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可使三峽工程提前兩年發揮防洪效益。三峽大壩今年汛期將有能力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修三峽的目地,就是防洪。
  • 三峽大壩迎175米最終水位 專家考證30餘年(圖)
    楚天 文/特派記者 鄧偉 圖/特派記者 鄒斌攝  三峽工程共分三期建設,即圍堰發電、初期運行和後期運行期。這三個時期分別以蓄水到135米、156米、175米水位為標誌。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近1000億千瓦/時。  有人形象地描述說,一臺機組一天的發電量價值330萬元人民幣,簡直就是一臺大印鈔機。按每度電創造的單位產值計算,2008年年底前送出的電量創造產值2.4萬億元,相當於2009年全國GDP的8%。  第三是航運效益。「自古川江不夜航」,三峽大壩建成前,長江重慶至宜昌段,險灘暗礁多達300多處。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寫在前面】近日,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決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上述言論仍在發酵。與「三峽大壩變形」圖組合出現的,還有一張宜昌交旅集團文化產業有限公司7月5日發布的「三峽大瀑布景區暫停接待遊客的通知」。
  • 三峽大壩135第一天(圖)
    首頁>>新聞專題>>三峽工程>>最新動態>>本頁 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建成時,曾投放10000多條魚,如今變成啥樣了?
    三峽大壩是舉世聞名的``超級工程'',建在長江三峽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項目。三峽大壩選址在宜昌市三鬥坪,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有38公裡。 但是,三峽大壩的建設也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
  • 一個三峽大壩不知道養活了臺灣多少的媒體節目
    三峽大壩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是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m,壩高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
  • 大壩長得這麼快,我怎麼長不高?(圖)
    ,1994年12月14日開工,明天將全線建成貫通。  12年間,大壩從平地長到了185米高,12年前呱呱墜地的嬰兒,如今又長成了什麼模樣?記者採訪了幾名三峽大壩的同齡人,聽他們說自己和大壩的故事。  鄭一鳴,1994年12月14日出生 幾分鐘畫出大壩雄姿  落日餘暉灑在幽靜的秭歸鳳凰山上。山腳下,一個小女孩手捧畫板,眺望遠方。順著她的目光,1公裡之遙的三峽大壩清晰可見。
  • 三峽總公司稱蓄水讓三峽大壩移位6.69毫米(圖)
    本報三峽大壩專電(特派記者 劉佔良) 從9月20日開始,經過了漫長的37天等待,三峽壩前長江水位終於逼近了「156」這個令人激動的刻度線。昨日上午9時48分,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在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宣布: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 盤點最大的創新工程:三峽大壩(圖)
    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到頂,達到了185米的設計高程,標誌三峽大壩基本建成。大壩很快就要接受高位蓄水的考驗。  無裂縫大壩的奇蹟是怎樣創造的  5月20日,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潘家錚院士在三峽壩區說:「現在右岸大壩已經到頂,經過幾次檢查,四百幾十萬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沒有發現一條裂縫……今天,我們可以宣布,三峽三期工程中的右岸大壩是一座沒有裂縫的大壩,三峽建設者們譜寫了壩工史上的紀錄,創造了建築史上的奇蹟。」
  • 三峽大壩建成後,為啥四川地震幾十次?重大水利工程易誘發災害嗎
    我們的三峽大壩建成投入使用的見效益的10多年來,祖國西部的四川省為啥竟然發生地震幾十次?重大水利工程確實易誘發災害嗎?作為享譽中外的三峽大壩,可謂世界第一壩,為啥建成之後長江中上遊的四川、湖北等地(有些還是著名風景區)陸續出現了較多的地質災害呢?2018年12月16日中午12時46分,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突然發生5.7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