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首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蹟:如今的紫禁城是清朝版的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6月11日訊,今天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故宮博物院上午公布了其考古新發現——首次發現了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


故宮博物院上午公布了其考古新發現 資料圖

據介紹,2016年5月,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時,取得重要收穫。主要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包含由一條東西向明早期牆基,及其底部的地釘(立樁)、排木(臥樁)組成的樁承臺、夯土夯磚層、建築基槽等遺蹟。這是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的牆基、以及建築基槽遺蹟。

據了解,此處大體量牆基在層位關係、施工工藝、出土遺物等方面與慈寧宮花園東側發現的明早期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為明早期,廢棄年代為明後期。雖然這段牆基的東西向長度和南北向寬度目前暫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其與南側約60米的慈寧宮花園東院明早期大型宮殿基礎,在功能上有密切關係,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宮廷分區功能的大型牆基。

相關專家現場勘察後認為,此處牆體基槽底部的黃沙層和含有青灰色有機物的生土層是距今3萬年至5000年前,後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線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遺存。因此,該處遺蹟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為公眾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利參考。

此外,去年啟動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目前已完成古建原狀影像採集工作,殿內可移動文物的撤陳工作也已於2016年5月30日正式啟動,全部文物撤陳工作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撤陳工作完成後,故宮博物院將根據文物狀況,由文保科技部對回庫文物進行更細緻的除塵保養和修復工作,保證擬於今年舉辦的養心殿大展如期舉行,同時也保
證項目完成後養心殿文物以更好的狀態重回養心殿,帶給觀眾更加深刻的文化體驗。

故宮博物館上午還稱,2014年故宮博物院啟動的毓慶宮保護修繕工程,計劃於2016年6月30日竣工。毓慶宮區域修繕完成後,將進行展覽設計和進一步規劃安排,未來將作為故宮博物院一個新的展覽空間實現對公眾開放,獲得更加豐富精彩的文化體驗。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牛偉坤

相關焦點

  •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蹟 毓慶宮將對外開放
    在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考古人員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  北京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北京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遺蹟  養心殿文物回庫保養 毓慶宮將對外開放  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當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向媒體介紹了近期重大考古發現和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
  •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 為了解北京城市變遷提供參考
    故宮博物院上午公布了其考古新發現——首次發現了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據介紹,2016年5月,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對慈寧宮廣場長信門西北側基建勘探坑進行考古調查時,取得重要收穫。主要發現一處明代早期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包含由一條東西向明早期牆基,及其底部的地釘(立樁)、排木(臥樁)組成的樁承臺、夯土夯磚層、建築基槽等遺蹟。這是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的牆基、以及建築基槽遺蹟。
  • 故宮發現明代宮殿建築遺蹟--旅遊頻道_權威全面報導旅遊--人民網
    原標題:故宮發現明代宮殿建築遺蹟   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趙琳琳   故宮博物院昨日宣布了一項考古新發現,在故宮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據悉,該處遺蹟對研究北京城市變遷、紫禁城歷史、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對公眾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力參考。
  • 故宮發現明早期宮殿建築遺蹟 毓慶宮修繕後將對開放
    故宮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記者從故宮獲悉,紫禁城內首次發現明代大型宮殿建築遺蹟,已在閉館修繕的養心殿1890件文物開始撤陳保養,而毓慶宮區域修繕計劃本月30日竣工,未來有望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圓明園、周口店等地也舉辦各種活動,讓公眾與考古近距離接觸。
  • 紫禁城的地基有多穩?故宮地下還有宮殿!故宮負責人在上海揭秘故宮...
    紫禁城的地基是怎麼樣的,牢不牢固?傳聞中故宮地下還有宮殿,真的是如此嗎?日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臺《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時揭秘:除了巍巍宮殿和186萬件精美的文物,故宮「地下的故事」同樣精彩。
  • 故宮:我叫紫禁城,今年600歲了
    或毀於改朝換代的一把大火卻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600年風霜仍然立於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北京故宮(故宮建築群衛星圖,圖片源自@Esri>成百上千的宮殿······造就了這片「宮殿之海」(故宮千秋亭的藻井,攝影師@焦瀟翔)▼但故宮又不僅僅是宮殿之海600年的紫禁城
  • 央視大型紀錄片《故宮》:第1集《肇建紫禁城》
    故宮,既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它凝聚著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訴說和生命智慧,以其厚重的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和社會、歷史的裡程碑。  經過兩年艱苦的拍攝,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故宮》(精華版)即將於2005年10月26日晚20:47,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
  • 《紫禁城宮殿》(圖)
    紫禁城,今又稱故宮,位於中國北京。三十世紀以前,無論技術和藝術,基本表現在帝皇所用的宮殿、園囿之上。所以宮殿建築成為欣賞和研究中國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的典範。中國歷史上雖曾有過不少著名的宮殿建築,但是迄今尚保存完整的,只有紫禁城宮殿。它不僅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上無以倫比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傑作。
  • 這座宮殿是北京故宮的4倍,已有1400餘年歷史,如今卻只剩下遺址
    這座宮殿是北京故宮的4倍,已有1400餘年歷史,如今卻只剩下遺址,西安市市區的北側,靠近車站,有雄偉壯觀的遺蹟公園, 名勝古蹟像樹林一樣的西安市,這裡不太突出,遊客也少,好像有點荒蕪, 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這裡是全國最有名的地區。
  • 清朝三座皇城,兩座在東北,唯有北京故宮影響全球?
    清朝作為我國最後的封建王朝,在歷史巨船下灰飛煙滅,但經過了276年的這個王朝也留下了很多古蹟, 其發燒友從高峰到衰退的三個階段,剩下的三座皇宮現在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地,瀋陽故宮、北京紫禁城(擴展到明代)、長春偽滿洲博物館,瀋陽故宮低調,位於遼寧省瀋陽市中心,是中國唯一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
  • 「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是故宮,我們驕傲!可你知道是誰下令建造?
    紫禁城,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故宮,它是中國明朝和清朝這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也就是皇帝的家。紫禁城,它位於北京這座城市的中軸線的正中心上,因為古代封建時期是皇家宮殿,所以它可以說是中國所有宮廷建築精華的集合。
  • 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誰建造的,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
    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誰建造的,為什麼稱為紫禁城呢?北京故宮,也是中國的標誌之一,而在舊時,北京故宮稱之為紫禁城的,而北京故宮,同樣是在中國古代的對宮廷建築之精華。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 故宮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換個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就是古裝電視劇經常說到的紫禁城。
  • 紫禁城、故宮與故宮博物院
    隨後,清室善後委員會開展沒收皇家財產、清點文物,籌備博物館等工作,逐步將紫禁城變成一個公眾性的博物館。從此,紫禁城不再是帝王專用的場所,世人就逐漸習慣稱之為「故宮」了。「故宮」一詞蘊含著王朝的興衰、朝代的更迭。將紫禁城改稱為故宮,也是在宣告君主專制統治已經成為過去。可以說,故宮就是舊時的皇宮。這座遺留下來的宮殿,歷經明清近500年時期,有著豐富而又滄桑的歷史。
  • 宮殿的終極探索:一口氣看盡故宮建築
    產生了最直接的範本影響  直至清代,宮殿依舊延續著這樣的布局方式  明清故宮  如今我們說的故宮,指故宮博物院  也是明清時期的宮殿——紫禁城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  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用時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
  • 南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
    近日,國家文物局通過了「明故宮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和重點遺蹟展示工程的立項」,未來明故宮要通過地面景觀標識來展示遺蹟,完整展現這座消失的「紫禁城」。不過對多數市民們來說,現在提到明故宮,想到的僅僅就是明故宮遺址公園,身處其間,看著斷壁殘垣與磚頭瓦塊,根本無法想像出這座皇宮昔日的面貌。
  • 考古|故宮下面又發現一座元代宮殿遺址!快來圍觀(多圖)
    根據故宮最新的考古成果,在隆宗門以西發現了一組元代皇宮建築物遺存,同時出土的定窯白瓷碗殘片、磁州窯黑梅瓶殘片等也佐證了遺蹟為元代。這組考古成果包括首次發現的元代地層、大型宮殿建築遺址、宮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其中,元代地層是近兩年來故宮考古的突破性發現。
  • 故宮地下有一座宮殿,曾「消失」了500多年,專家:原來藏起來了
    人們在觀看的同時,故宮的歷史也漸漸浮現在腦海中,對此有個更新的認識,也消除了對宮殿的神秘。不過,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你看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還是更多的秘密隱藏在故宮裡。今天就是要跟大家聊聊其中的一個秘密。眾所周知,故宮也叫紫禁城,建於明代,主要是明代與清朝皇帝居住於此,歷史資料寫到,故宮一共住過24位皇帝,意思就是說一共有24位皇帝見證過故宮的風風雨雨。
  • 紫禁城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展覽三部分「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時間分別落在明代、清代和現當代。明代部分側重展現紫禁城營建和建築特徵,清代部分展示紫禁城布局和建築的改動,既有民族融合也有中西合璧,現當代部分著眼民國迄今對紫禁城的保護成果。如果用三個詞概括各部分的內涵,分別是整體、融合和保護。
  • 世界第一宮殿:規模遠超北京故宮,卻被明朝、清朝毀掉
    說起世界上的宮殿,北京故宮首屈一指,它是目前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然而「世界第一宮殿」的美譽卻並不屬於北京的紫禁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座輝煌壯麗的宮殿,其規模遠超北京故宮,甚至連北京故宮都是仿照它來建造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國六十年紀行-97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博物院
    故宮現為,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是,與、、、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現神武門為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故宮博物院一景   明代畫作中的故宮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