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風雨中一棵不老的樹
你身邊走過來我的先祖
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樹
你的根須是我們共同的家譜
走過不少地方,愈發對山西這方水土,感情日漸沉澱,對山西的感情日漸變得立體層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在內心湧動,對山西的歷史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流傳已久的民謠,從歲月深處走來,出處無法考證,卻一代又一代流傳至今,深耕於祖輩尋根問祖的思鄉情結,讓一代又又一代的人,通過這個民謠成為識別標籤,去尋找屬於華夏兒女各自靈魂深處的「根」。最終成為炎黃子孫骨髓中的文化基因,打上烙印,流淌於血脈,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家國情懷。
明朝洪武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民族遷移行動,涉及人數達百萬之眾。而洪洞大槐樹,卻是這場宏大歷史的發生地,試圖去穿過歷史塵煙,去掀開已泛黃的歷史書頁,去觸摸那段久遠的歷史,尋找所殘留下的痕跡。還原那段場面宏大的波瀾壯闊的人間史詩。在其中,感受那場宏大歷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的改變。
大槐樹,地處山西晉南臨汾市洪洞縣,時值初冬,洪洞縣又「四面霾伏」,望著整個灰濛濛的天,讓彼時我的心情,多了點灰暗的色調。
而且,由於近來世事繁雜,經歷了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內心經歷,拋開俗務,來到這裡,更讓我的心情提前入劇太深。個人的經歷,總是在這個歷史的場景下,顯得微不足道,只是個人的經歷,對於個人來說,冷暖自知,冷了多穿點。正如大槐樹,這裡曾發生的一切。進入景區大門,繞過一個宮殿,在那裡,我看到了供俸祖先的牌位,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來這裡尋根,看看我家最早的祖宗是誰?走進百家姓祠堂。隨著年歲漸長,一向叛逆的我,也不敢造次,對於禮節心懷恭敬。在一旁的禮師的說教下,向祖宗行叩拜禮。問為何用四柱香,禮師說,給祖先上香,得用四柱香。
捧著四炷香,奉上香,煙霧繚繞,環手而立,對著寫有「馮」姓的祖宗牌位,行叩拜之禮。在一起一伏中,體會祖輩的不易,家族血脈傳承的源遠流長。這些文化, 讓我們的生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在歷史的大潮,其實只是滄海一粟,如草木之卑微渺小。我們活著,如草木活著,我們死了,如草木枯萎。但是,對於家族來說,卻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看似小我,其實,卻讓家族能夠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繞過宮殿,走走轉轉,亭臺樓榭,雕梁畫棟,宮殿樓閣,迴廊臺階,卻始終不見大槐樹,在向一位迎面走來的路人打問後,對方用手一指,便一路走了過來。
兜轉之間,眼前遠遠的望見了一棵古老的樹,根深葉茂,樹冠繁盛,枝幹虯髯,濃蔭覆蓋。內心多了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你就在這裡,我終於來到這裡。樹周圍有人在進行祭拜,尋根問祖,懷古憂思。
雖日月交替,時代變遷,這棵樹,現在還在這裡,向過往的人講訴者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正值淡季,沒有人群的熙熙攘攘,心潮澎湃,歷史如昨。在這裡,歷史曾上演著,透過時間在樹身上留下溝壑深的紋理,眼前浮現著,在大槐樹下在那個歷史背景下,聚集的人群,官兵斥責,百姓生離死別的場景,在此展開。那一代人,生離死別,骨肉分離,妻離子散,在撕心裂肺的哭喊中,從此踏上離鄉背井的漫漫遷徙之路。
朝廷為了儘快順利的施行移民計劃,便使用了「誑山計」,故意散布出謊言說:在山西只有洪洞縣,在河北只有棗強縣的人不往山東遷移,其他各縣的人都往山東遷移,當地老百姓信以為真,為了躲避遷移,紛紛逃往洪洞棗強兩縣避難,不長時間,洪洞棗強兩縣人口驟增,朝廷看見時機已到,派重兵把洪洞棗強兩縣圍了個水洩不通,抓捕大批百姓,強行向山東遷移,為了不使遷移途中百姓逃跑,採取了武裝押解的辦法,像把犯人充軍發配一樣,因為被押解人員眾多,押解士兵不夠用,便將幾個人用繩子捆住手臂,連成人串,每串由一個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攜幼,肩挑行李,艱難的緩慢前行。
在大槐樹上現在還掛著一張白布布告,墨筆書寫:「邊荒待耕,邊民在急,凡屬平陽府管轄之內各州縣部鎮居民均在邊民範圍,凡五口之家遷二,六口之家遷三,七口之家遷四,八口之家遷五,有丁無地者全遷。唯廣濟寺三裡之內,暫歸駐軍管轄地方無權遷移,大槐樹下聚集民眾,佈告到日即刻招辦,如有抗命不遵者嚴懲不貸。落款,平陽府大堂。洪武三年。」從這塊沾染著歷史煙塵的布告中,已經經過歲月風吹雨打,字跡已經褪色。但依然能看出,明朝政府對於這場遷徙的國家意志和決定,堅定,矢志不移。
民國6年《洪洞縣誌》卷七《輿地誌·古蹟》記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應為《續文獻通考》)載:明洪武、永樂間,屢徙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為薈萃之所,傳聞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朝廷的一張聖旨,許多家庭,許多人的命運從此改變。那些曾經的父母兄弟,卻生生別離。在漫漫的遷徙的路上,經歷多少艱辛和曲折,最終,在異鄉落地生根。然而,對於這些人,魂牽夢縈的故鄉,卻成了到死回不去的地方。從此他鄉是故鄉。
據說,洪洞大槐樹有一自然奇觀。每年的四月,許許多多的小鳥從四面八方飛來,而那一天,也是百姓從洪洞大槐樹遷移的日子。這群可愛的精靈,只有在每年臨近四月一日才陸續在這裡聚集,清明時節,便已是密密麻麻,不計其數。此後,便漸次減少,四月十日後,就零落無幾了。互相依偎啾啾,似乎在傾訴著,傾訴著這一路的坎坷歷程,傾訴著重逢後的喜悅感傷。
千年風雨中一棵不老的樹
你身邊走過來我的先祖
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樹
你的根須是我們共同的家譜
紛紛淚雨化露珠
片片落葉是史書
大槐樹呀血脈裡的書
你的濃蔭覆蓋九萬裡熱土
千年風雨中一棵不倒的樹
你的名字讓我們淚眼模糊
鄉愁的歌呀尋夢的路
誰在歲月裡呼喊把根留住
紛紛淚雨化露珠
片片落葉是史書
大槐樹呀血脈裡的書
你的濃蔭覆蓋九萬裡熱土
九萬裡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