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樹的這一自然奇觀,至今仍是無解……

2021-02-23 洪洞588信息網

千年風雨中一棵不老的樹

你身邊走過來我的先祖

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樹

你的根須是我們共同的家譜

走過不少地方,愈發對山西這方水土,感情日漸沉澱,對山西的感情日漸變得立體層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在內心湧動,對山西的歷史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流傳已久的民謠,從歲月深處走來,出處無法考證,卻一代又一代流傳至今,深耕於祖輩尋根問祖的思鄉情結,讓一代又又一代的人,通過這個民謠成為識別標籤,去尋找屬於華夏兒女各自靈魂深處的「根」。最終成為炎黃子孫骨髓中的文化基因,打上烙印,流淌於血脈,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家國情懷。

明朝洪武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民族遷移行動,涉及人數達百萬之眾。而洪洞大槐樹,卻是這場宏大歷史的發生地,試圖去穿過歷史塵煙,去掀開已泛黃的歷史書頁,去觸摸那段久遠的歷史,尋找所殘留下的痕跡。還原那段場面宏大的波瀾壯闊的人間史詩。在其中,感受那場宏大歷史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的改變。

大槐樹,地處山西晉南臨汾市洪洞縣,時值初冬,洪洞縣又「四面霾伏」,望著整個灰濛濛的天,讓彼時我的心情,多了點灰暗的色調。

而且,由於近來世事繁雜,經歷了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內心經歷,拋開俗務,來到這裡,更讓我的心情提前入劇太深。個人的經歷,總是在這個歷史的場景下,顯得微不足道,只是個人的經歷,對於個人來說,冷暖自知,冷了多穿點。正如大槐樹,這裡曾發生的一切。進入景區大門,繞過一個宮殿,在那裡,我看到了供俸祖先的牌位,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來這裡尋根,看看我家最早的祖宗是誰?走進百家姓祠堂。隨著年歲漸長,一向叛逆的我,也不敢造次,對於禮節心懷恭敬。在一旁的禮師的說教下,向祖宗行叩拜禮。問為何用四柱香,禮師說,給祖先上香,得用四柱香。

捧著四炷香,奉上香,煙霧繚繞,環手而立,對著寫有「馮」姓的祖宗牌位,行叩拜之禮。在一起一伏中,體會祖輩的不易,家族血脈傳承的源遠流長。這些文化, 讓我們的生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在歷史的大潮,其實只是滄海一粟,如草木之卑微渺小。我們活著,如草木活著,我們死了,如草木枯萎。但是,對於家族來說,卻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看似小我,其實,卻讓家族能夠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繞過宮殿,走走轉轉,亭臺樓榭,雕梁畫棟,宮殿樓閣,迴廊臺階,卻始終不見大槐樹,在向一位迎面走來的路人打問後,對方用手一指,便一路走了過來。

兜轉之間,眼前遠遠的望見了一棵古老的樹,根深葉茂,樹冠繁盛,枝幹虯髯,濃蔭覆蓋。內心多了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你就在這裡,我終於來到這裡。樹周圍有人在進行祭拜,尋根問祖,懷古憂思。

雖日月交替,時代變遷,這棵樹,現在還在這裡,向過往的人講訴者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正值淡季,沒有人群的熙熙攘攘,心潮澎湃,歷史如昨。在這裡,歷史曾上演著,透過時間在樹身上留下溝壑深的紋理,眼前浮現著,在大槐樹下在那個歷史背景下,聚集的人群,官兵斥責,百姓生離死別的場景,在此展開。那一代人,生離死別,骨肉分離,妻離子散,在撕心裂肺的哭喊中,從此踏上離鄉背井的漫漫遷徙之路。

朝廷為了儘快順利的施行移民計劃,便使用了「誑山計」,故意散布出謊言說:在山西只有洪洞縣,在河北只有棗強縣的人不往山東遷移,其他各縣的人都往山東遷移,當地老百姓信以為真,為了躲避遷移,紛紛逃往洪洞棗強兩縣避難,不長時間,洪洞棗強兩縣人口驟增,朝廷看見時機已到,派重兵把洪洞棗強兩縣圍了個水洩不通,抓捕大批百姓,強行向山東遷移,為了不使遷移途中百姓逃跑,採取了武裝押解的辦法,像把犯人充軍發配一樣,因為被押解人員眾多,押解士兵不夠用,便將幾個人用繩子捆住手臂,連成人串,每串由一個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攜幼,肩挑行李,艱難的緩慢前行。

在大槐樹上現在還掛著一張白布布告,墨筆書寫:「邊荒待耕,邊民在急,凡屬平陽府管轄之內各州縣部鎮居民均在邊民範圍,凡五口之家遷二,六口之家遷三,七口之家遷四,八口之家遷五,有丁無地者全遷。唯廣濟寺三裡之內,暫歸駐軍管轄地方無權遷移,大槐樹下聚集民眾,佈告到日即刻招辦,如有抗命不遵者嚴懲不貸。落款,平陽府大堂。洪武三年。」從這塊沾染著歷史煙塵的布告中,已經經過歲月風吹雨打,字跡已經褪色。但依然能看出,明朝政府對於這場遷徙的國家意志和決定,堅定,矢志不移。

民國6年《洪洞縣誌》卷七《輿地誌·古蹟》記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應為《續文獻通考》)載:明洪武、永樂間,屢徙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為薈萃之所,傳聞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朝廷的一張聖旨,許多家庭,許多人的命運從此改變。那些曾經的父母兄弟,卻生生別離。在漫漫的遷徙的路上,經歷多少艱辛和曲折,最終,在異鄉落地生根。然而,對於這些人,魂牽夢縈的故鄉,卻成了到死回不去的地方。從此他鄉是故鄉。

據說,洪洞大槐樹有一自然奇觀。每年的四月,許許多多的小鳥從四面八方飛來,而那一天,也是百姓從洪洞大槐樹遷移的日子。這群可愛的精靈,只有在每年臨近四月一日才陸續在這裡聚集,清明時節,便已是密密麻麻,不計其數。此後,便漸次減少,四月十日後,就零落無幾了。互相依偎啾啾,似乎在傾訴著,傾訴著這一路的坎坷歷程,傾訴著重逢後的喜悅感傷。

千年風雨中一棵不老的樹

你身邊走過來我的先祖

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樹

你的根須是我們共同的家譜

紛紛淚雨化露珠

片片落葉是史書

大槐樹呀血脈裡的書

你的濃蔭覆蓋九萬裡熱土

千年風雨中一棵不倒的樹

你的名字讓我們淚眼模糊

鄉愁的歌呀尋夢的路

誰在歲月裡呼喊把根留住

紛紛淚雨化露珠

片片落葉是史書

大槐樹呀血脈裡的書

你的濃蔭覆蓋九萬裡熱土

九萬裡熱土

相關焦點

  • 五百年前是一家:明初大移民——「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故事!
    關於大槐樹,六百年來感天動地,要問故事有多少,實難說得完呢。移民登程時分,都想著故土有個特別之處以志紀念,回暮處唯見暮鴉四散,這就是大槐樹老鴰窩的來緣,記住了老鴰窩便記住了大槐樹,記住了大槐樹便有了今天移民洪洞尋根祭祖熱,幾百年來移民後裔念念不忘。
  • 為什麼人人都想來這「尋根」?500年前洪洞大槐樹「移民」探秘
    下面我們就從「大槐樹」開始,解鎖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密碼。這這些士兵大多數是河北、河南和山東的子弟,一到洪洞城外,感覺自己回到了祖輩的故鄉, 都感覺回到了老家,不忍搶劫,不忍殺戮。洪洞縣百姓因為這支隊伍500年前與「大槐樹」血脈相連的認同,避免了一場兵戎之災。洪洞的百姓一時間津津樂道,是洪洞移民的「根源認同」救了一城的百姓。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為什麼人人都想來這「尋根」?500年前洪洞大槐樹「移民」探秘
    下面我們就從「大槐樹」開始,解鎖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密碼。這這些士兵大多數是河北、河南和山東的子弟,一到洪洞城外,感覺自己回到了祖輩的故鄉, 都感覺回到了老家,不忍搶劫,不忍殺戮。洪洞縣百姓因為這支隊伍500年前與「大槐樹」血脈相連的認同,避免了一場兵戎之災。洪洞的百姓一時間津津樂道,是洪洞移民的「根源認同」救了一城的百姓。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關於洪洞大槐樹的那些傳說,是真的嗎?
    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在悲戚的歌聲中,演出開始了:人們扶老攜幼來到大槐樹下,卻被告知要遷往外地。兒子拜別老父,兄弟砸鍋各取一份以便日後相認……第二屆大槐樹孝文化節暑假期間在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舉行,大型實景演出《大槐樹移民》感動了不少觀眾。「他們太可憐了。」一個7歲的小女孩看得入神,看到老百姓被官兵帶走,更是哭得不能自已。
  • 華夏子孫根之所在:移民的故鄉——山西洪洞大槐樹
    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故鄉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相傳,民謠中所說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曾歷經數次大遷徙,無數華夏在華人由比移民至海內外,故此其被喻為華夏子孫的根之所在,成為世世代代華夏移民魂牽夢繞的地方。其實,關於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以訛傳訛。
  •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最後,便一遍又一遍給我們講述幾百年前先祖在大移民中經歷的滄桑……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遺址山西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二公裡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裡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
  • 尋根之旅:洪洞大槐樹
    有時,人們又往往為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惑,即不管你走到天南海北,乃至港、臺、歐美,特別是中原河南和山東、安徽一帶,一聽說你是山西人,總會有人同你攀老鄉。有人問:「洪洞大槐樹還在不在?」也有人問:「棘針溝如今是個什麼樣?」然後親切地告訴你他祖上是從大槐樹、棘針溝遷來的。有的人還非拉上你回家聚一聚。
  • 1303年洪洞大地震與山西洪洞大槐樹族根傳說
    1949年後,大陸歷史學家開始嘗試運用唯物史觀來解讀「洪洞遷民」這一「歷史故事」或「口頭傳說」,並把它理解為五代之後特別是金元異族統治以來北方社會變化的歷史過程的一種反映,尤其是明初移民屯田這一歷史事實的生動寫照。
  • 洪洞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海內外移民後裔「回家」祭祖
    任彥微 攝   第27屆洪洞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海內外移民後裔「回家」祭祖  中新網臨汾3月29日電 (範麗芳 劉小紅)29日,素有「華人老家、天下故鄉」之稱的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根雕大門前,鑼鼓喧天;來自海內外的各界遊客500餘人齊聚此地,共慶第27屆大槐樹文化節開幕。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洪洞大槐樹:被稱為「根祖」的大槐樹,到底有多大?
    鄉愁這一種濃厚的家國情懷,深繫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它是一種維繫遊子和祖國的精神紐帶.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洪洞大槐樹,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家國情懷的紐帶流傳至今,它託起了九州之下遊子的一片天。
  • 為什麼人人都想來這「尋根」?500年前洪洞大槐樹「移民」探秘
    下面我們就從「大槐樹」開始,解鎖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密碼。這這些士兵大多數是河北、河南和山東的子弟,一到洪洞城外,感覺自己回到了祖輩的故鄉, 都感覺回到了老家,不忍搶劫,不忍殺戮。洪洞縣百姓因為這支隊伍500年前與「大槐樹」血脈相連的認同,避免了一場兵戎之災。洪洞的百姓一時間津津樂道,是洪洞移民的「根源認同」救了一城的百姓。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臨汾洪洞大槐樹,開啟尋根祭祖之旅
    洪洞大槐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耳熟能詳的詩句描寫了詩人記得家鄉,家鄉卻記不得自己的悲涼。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鄉土情結,所以在清明之際,讓我們落葉歸根。都說「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 關於洪洞大槐樹的那些傳說,是真的嗎?
    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在悲戚的歌聲中,演出開始了:人們扶老攜幼來到大槐樹下,卻被告知要遷往外地。兒子拜別老父,兄弟砸鍋各取一份以便日後相認……第二屆大槐樹孝文化節暑假期間在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舉行,大型實景演出《大槐樹移民》感動了不少觀眾。「他們太可憐了。」一個7歲的小女孩看得入神,看到老百姓被官兵帶走,更是哭得不能自已。
  • 山西洪洞大槐樹真相
    民間還流傳著若干關於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故事。這是對發生在明代驚天動地的「老鸛窩底下」事件的慘痛記憶。地名和村名山西移民來到中原地區,看到那麼多肥沃的土地無人耕種,一時間慌了手腳,有的跑馬佔地,以馬蹄印為界,誰圈起來就是誰的;有的以犁佔地,圍著大地犁上一圈,這地就歸我所有了。
  • 從山西洪洞大槐樹說起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祖輩相傳,婦孺皆知。洪洞大槐樹已經成為尋根祭祖之地。正如一位詩人所寫:"拔地巨槐衝碧漢,相承一脈密分枝"。元朝末年,自然災害,黃河水患嚴重,戰亂紛紛,民不聊生。
  • 洪洞大槐樹下水槍大戰 暢享清涼一夏
    「齊家總動員」是第五屆洪洞大槐樹孝文化節系列活動中的一項內容「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根祖聖地,華人老家,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歡迎您!」回到大槐樹老家真是收穫滿滿呀。」剛參加完水槍大戰的蘇女士說。
  • 蓬萊移民與洪洞大槐樹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一句膾炙人口的民謠,道出了蓬萊移民的主要來源。六百年前後的移民大潮,使蓬萊乃至山東近半數以上的人有了一個共同的根——洪洞大槐樹。  日前,蓬萊歷史文化研究會歷時兩年多,對蓬萊市村莊進行了全面調查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
  • 《洪洞大槐樹移民史》出版
    日前,由山西省洪洞縣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程延平,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有限公司董事長範忠義,縣誌辦原主任張青主編的《洪洞大槐樹移民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洪洞大槐樹移民史》分上部、中部、下部三冊,是一部以大槐樹移民為主線,分別記述大槐樹移民歷史、移民地理分布、移民文獻資料、移民姓氏分布等內容的「大槐樹移民百科全書」。
  • 問我祖先哪裡住,山西洪洞大槐樹。我們的祖先是洪洞大槐樹的嗎?
    問我祖先在哪裡住,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故鄉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這句話已經流傳了很久。我們很小就聽長輩常說,這句話怎麼來的呢?政府知道人不願意遠離家鄉,就故意對外說山西別的地方人都要移民,唯獨洪洞老鴰窩人不移。人們故土難離啊,於是人們就紛紛的往那塊聚,聚的人越來越多,政府就把洪洞縣老鴰窩的人全部移走。人們走的時候總要看一眼那棵大槐樹,看一眼大槐樹上的老鴰窩。
  • 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傳說,一場民眾記憶的大遷徙
    根據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族譜記載,生活在華北一帶的宗族,他們的祖先,大都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這個地方遷出來的。移民原因一、《胡大海復仇》元朝末年,有個叫胡大海的人在河南要飯,遭受侮辱,發誓要報復。後來他跟隨朱元璋發達後,請賞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