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館聯袂展出「嶺南犛牛人」作品

2020-12-25 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生在牛村認牛命,只識畫牛不吹牛。」這是當代嶺南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濟榮的自嘲。他曾說,犛牛活在他的生命中最深切的記憶裡,一提筆,就會精神抖擻地跑到畫面中去。鋪開宣紙畫犛牛,這位「嶺南犛牛人」提筆就有了感覺,「牛的頭,牛的腳,牛的姿勢,一出筆怎麼畫都行,都合乎心中牛的形象。」

  9月18日至10月23日,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和西藏犛牛博物館聯袂合作的西部縱情——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劉濟榮藏區題材作品展在西藏犛牛博物館展出。西藏犛牛博物館獲贈劉濟榮作品《奶香遍草原》,此幅作品將永久收藏。

  圖為西藏犛牛博物館獲贈劉濟榮作品《奶香遍草原》。西藏犛牛博物館供圖,攝影:張超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為了給人民大會堂西藏廳畫畫,全國挑選了4位畫家進藏採風,劉濟榮就是其中一個。從此他與西部,與藏地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採風之旅,劉濟榮共拍了99卷膠捲,畫了500多張速寫,犛牛就是其中一例。在劉濟榮看來,犛牛與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是融為一體的。運輸工具、擠牛奶、當肉吃,犛牛為藏族人民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一切方便。「藏族人民與犛牛的感情實在太深了,祖祖輩輩都是如此。我們當時去的時候,就住在牧場,與藏族人民、與犛牛零距離生活在一起,太了解犛牛的品質與習性了。」

  雖然當時沒有專門畫過犛牛,但因為熟悉犛牛的品性,這對劉濟榮後來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81年,劉濟榮赴四川省阿壩州採風,這時他的藝術技巧已十分純熟。這次西部行,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以犛牛為觀察重點,進一步熟悉犛牛的外表結構與生活習性。住在放牧點,零距離觀察犛牛,劉濟榮創作激情很高,完成了100多張速寫,60多張國畫。

  犛牛給予他的記憶「那麼鮮活、那麼牢固,以至於可以隨意提筆,犛牛就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宣紙上面。」就這樣,大批大批的創作便從犛牛、從牧場走出來照進了現實。

  圖為9月18日西部縱情——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劉濟榮藏區題材作品展開幕後,嘉賓參觀作品展。西藏犛牛博物館供圖,攝影:張超


圖為西部縱情——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劉濟榮藏區題材作品展展出現場。攝影:王媛媛

  在西藏犛牛博物館展廳裡,我們能看到,此次展出的劉濟榮藏區題材作品不僅僅是展現單個犛牛,更多的是將人物與犛牛統一在一個畫面上。對此,劉濟榮曾說:「牛是粗獷的、憨厚的、有力量的,而藏區的牧民,尤其是少女,則是溫順的、細膩的、優美的,兩者在審美風格上是有衝突的。但我想,這兩種相衝突的審美風格,如果結合在一起,一定會產生新的藝術效果。」

  粗獷與細膩、力量與柔美,對立的風格碰撞在一起,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衝擊力。也難怪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曾高度評價此類創作:「把粗野倔強的犛牛與質樸的牧羊姑娘糅合在一個畫面中,造型優美,筆墨酣暢,把人物放在鮮明而又典型的生活場景中,使之筆墨清新,意境深邃。」

  2016年12月15日,劉濟榮不幸因病逝世。家屬根據其生前意願,將其遺作捐獻給廣州藝術博物院。2017年,廣州藝術博物院接受其家屬捐贈的劉濟榮作品689件,包括素描、畫稿、創作草圖、創作及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本次兩館聯袂合作將劉濟榮藏區題材部分作品展出,70餘幅構圖簡潔、用筆自由放鬆、水墨酣暢淋漓的作品,無不展現出藏地壯闊的自然景觀和自由恬靜的生活方式,寄託著藝術家對自由奔放、浪漫抒情生活的嚮往。希望觀眾能通過藝術家之筆,一同陶醉於這片淳樸浪漫的世外桃源之中。(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部分內容參考《中國書畫家報》)

  畫家簡介

  劉濟榮,1931年生,廣東興寧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人事部 2002年授予「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他1954年考入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前身),師從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黎雄才,後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並擔任關山月的助教;1962年進中央美術學院在葉淺予、蔣兆和兩位人物畫大師的指導下深造。1965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西藏廳作畫。作為承先啟後的一代,劉濟榮教授 40多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從而深遠地影響著嶺南中國畫壇。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葉其嘉何婉薇伉儷水鄉題材作品廣州展出 引嶺南山水現狀破局探討
    「靜聽鄉音——葉其嘉、何婉薇中國畫作品展」開幕式現場,葉其嘉發言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靜聽鄉音——葉其嘉、何婉薇中國畫作品展」1月14日在陳樹人紀念館開幕。本次畫展展出了葉其嘉、何婉薇伉儷近年來創作的所得所思的數十幅作品,通過對展覽作品的欣賞,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他們紮實的美術功底以及水鄉田園生活的寧靜與樸素,還能深深地體會到他們對生活和家鄉的熱愛,更重要的是,何婉薇同時展出的數幅昆蟲作品,得到了來賓一致肯定,成為了現場討論的焦點。
  • 2020魂展預告發布,奧特曼與假面騎士聯袂登場,原版道具首次展出
    因為不論是假面騎士還是奧特曼,以及超級戰隊都是曾經陪伴我們度過童年的作品。所以這些特攝劇,備受粉絲的關注以及喜愛。而且除了收看相關特攝劇的影視作品外,參加線下活動同樣成為粉絲的愛好之一。而近期2020英雄魂展的預告發布之後,不僅奧特曼與假面騎士聯袂登場,並且有許多原版道具首次展出。
  • 關山月、黎雄才作品領銜!「翰墨繪新圖——嶺南畫派畫家描繪新中國...
    「嶺南畫派」的代表藝術家關山月、黎雄才帶來的作品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兩位大師的作品如今更是來到重慶陪你過國慶了——9月29日上午,由重慶王琦美術博物館和廣東嶺南畫派紀念館聯合主辦的「翰墨繪新圖——嶺南畫派畫家描繪新中國作品展」重慶站的開幕座談會在渝中區王琦美術博物館舉行,這也標誌著由關山月、黎雄才兩位大師作品領銜的本次展覽正式和觀眾見面。
  • 第四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拉開帷幕 82件精美作品等你觀賞
    金羊網訊 記者李煥坤報導:11月1日上午10時,第四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在嶺南畫派紀念館拉開帷幕,展覽展出82件優秀作品,將持續至11月15日,期間市民可前往免費欣賞。據介紹,本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共收到省內外及中國港澳地區、美國等地送評作品1200多件,147件入圍初評,最終有128件作品入選,其中金獎2件,銀獎5件,銅獎10件,優秀獎65件。獲銅獎以上的作品將由十香園紀念館收藏,優秀獎以上的作品於11月1日至15日在嶺南畫派紀念館展出。入選作品全部編入《第四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作品集》。
  • 日本非遺手工藝品展出 含九穀燒陶藝等作品(圖)
    日本的傳統手工藝品。   地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 時間:本月28日結束   近日,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展出了一周的來自東鄰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手工藝品,受到廣州觀眾的熱烈追捧。   展覽通過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京都鐵壺、南部鐵器、九穀燒陶藝、輪島漆器、山中漆和金澤金箔等作品,展示其獨特的藝術內涵與文化魅力,令廣州觀眾大開眼界,慷慨收藏。
  • teamLab水晶煙花華南首展點亮佛山嶺南天地 活動展出將持續3個月
    teamLab水晶煙花首度綻放嶺南   據悉,被稱為超技術專家的teamLab團隊成立於2001年,團隊致力於跨越藝術、科學、技術和創造的界限,在諸多領域皆展現出非凡創造力。其作品連續兩年被全球知名線上雜誌《designboom》評為「全球十大必看藝術展」,曾於巴黎、加州、倫敦,米蘭世博會、新加坡、東京等知名展覽中展出。
  • 展訊丨首屆嶺南大唐荔鄉美術作品展(國畫作品二)
    同時也是基於更好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踐行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指示精神,弘揚民族書畫文化藝術,傳承嶺南高涼傳統文化,打造高涼藝術文化的品牌,促進嶺南高凉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的需要,何爭先生、鄒繼科先生義不容辭地成為了「2020首屆嶺南大唐荔鄉美術作品展」的策展人。得知要舉辦作品展,畫家們踴躍參與,紛紛積極投入到創作當中去,如期交出滿意的畫作。
  • 福建省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東莞站)亮相莞城美術館
    展覽共展出福建省美術館帶來的86幅書畫作品,集中體現了近現代閩籍書畫名家對國畫與書法藝術的傳承與革新,讓人領略閩籍名家精湛的藝術造詣,回溯閩籍書畫藝術的永恆魅力。展覽時間將截止至12月20日。書法作品作為一個單獨章節,被命名為「奇逸峻拔」,所展作品形貴特立、獨具一格,彰顯出八閩書家筆耕不輟、書法薪傳不墜、入古出新的風尚。國畫作品則分為三個章節,並以作品題材為線索展示。
  • 首個機場藝術館亮相浦東機場 T1、T2航站樓兩樓兩館交相輝映,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浦東機場藝術館開幕展出肖谷油畫作品展。本報記者海沙爾攝&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梁建剛)昨天,上海市文廣局與浦東機場合作推出「浦東機場藝術館」,設在T1航站樓,這是國內首個擁有固定展出場地的機場藝術館。
  • 賞「花開嶺南」
    《春江花月夜》 孫延民 作品 近日,由嶺南畫院主辦、嶺南美術館承辦的「花開嶺南」孫延民作品展在東莞嶺南美術館舉行,展出了孫延民近幾年創作的
  • 首次開放夜間展覽,深圳「兩館」復工復產開啟夜遊模式
    5月23日晚,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以下簡稱「兩館」)首次開放夜間展覽。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深圳各個行業正在復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的文件中多次提及復工復產工作。
  • 分館動態 | 灣區特展·嶺南品格——山水本色·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灣區特展·嶺南品格山水本色·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本次以「嶺南品格·山水本色」為題的展覽,將呈現當代嶺南畫壇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畫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藝術實踐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當代審美的經驗,對當下生活和自然進行不懈地追問,體現了當代中國山水畫仍然存在的探索空間。這些藝術家的求學背景、知識結構和個人價值取向對他們藝術面貌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 第二屆「野犛牛藏語文學獎」揭曉寬太加獲得原創作品獎
    9月9日,由青海省作家協會主辦的面向全社會藏語創作和翻譯的文學獎項——第二屆「野犛牛藏語文學獎」的評獎結果,在青海作家網、青海省作協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公示。我省藏族雙語作家程強獲得翻譯獎,寬太加獲得原創作品獎,李先加、完麼措、才讓扎西(赤·桑華)分別獲得原創作品提名獎。  據悉,「野犛牛藏語文學獎」每三年評選一次,首屆於2012年7月頒獎。
  • 2019 UABB新聞發布會在兩館舉行
    主展場將展出共計140多件作品,匯集來自24個國家及地區的280多位參展人,包括MVRDV建築事務所、利亞姆·揚(Liam Young)、斯坦法諾·博埃裡(Stefano Boeri)、藤本壯介(Sou Fujimoto)、託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池田亮司(Ryoji
  • 畫家張劍峰作品在塞納河畔展出
    中國著名畫家張劍峰作品世界巡迴展在塞納河畔的中國文化中心展出, 受到許多法國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後,於近日移至巴黎十三區政府大樓隆重展出。此次展覽由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區政府共同舉辦,也是巴黎十三區政府首次為中國著名畫家舉辦的個人畫展。
  • 廣州塔裡賞非遺,「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啟動
    南獅威武、廣彩繽紛、欖雕精細、粵曲悠揚……8月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在廣州塔舉行啟動儀式。「嶺南之窗」是以廣州塔、廣州國際媒體港為核心、以其周邊沿江區域為基礎空間,以非遺展覽展示展演為主題內容的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啟動儀式上,來自廣州粵劇院的6位梅花獎得主、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聯袂表演了粵曲聯唱《相約嶺南》。
  • 拿破崙王冠金葉子亮相「覺醒」深圳首展,160餘珍寶同時展出
    本次展出的這枚拿破崙一世當年皇冠上的桂冠金葉,是2017年11月一位中國藏家於Osenat拍賣行在巴黎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以62.5萬歐元(約合49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購得的。據說這是傳世的兩片僅存的金葉子的其中一枚,另一枚被珍藏在法國的楓丹白露宮。
  • 內江大千園「兩館一居一樓」開放試運行
    內江大千園「兩館一居一樓」開放試運行 2019-02-05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代名狀師手寫稿本展出 還原名震嶺南大案史實
    清代名狀師手寫稿本展出 還原名震嶺南大案史實 2015-01-28 07:59:27(翻拍)  中山圖書館辦明清稿鈔校本特展 文獻記錄嶺南大案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廖靖文  存世數百年的稿本、鈔本,能夠完好保存至今已經十分難得。如果還是出自名人之手,記錄老百姓關心秘史的就更為珍貴。
  • 來香雪公園 看嶺南盆景
    10月2日上午,「文化傳承 盆景相伴」——廣州市黃埔區嶺南盆景藝術展覽會在蘿崗香雪公園開幕。此次展覽會共有170個盆景作品展出,時間持續到10月9日,眾多聞名中外的嶺南盆景將展出。記者獲悉,本屆盆景展的亮點之一《直上雲霄》,系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孔泰初先生遺作,曾榮獲第五屆中國盆景展金獎,這也是該作品首次由流花湖公園流花西苑外借展覽。【來源:廣州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