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願意回到百老匯嗎?」
百老匯街景。資料圖
《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學院研究所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今年9月以前,大部分紐約人不願再回百老匯看演出了。
這份調查在5月下旬進行,涉及796位紐約州人。他們表示,之所以對重返劇院擔心,是怕有人不戴口罩或不遵守社交距離。也有很多人表示,如果一切保障措施完備,他們還是願意在年底前看演出的。
6月初,《紐約時報》又委託《劇院更新》針對紐約以外的人做了調查,數百位回信者大多悲觀,有些人已準備好戴著口罩回到劇場,但更多人還在猶豫不決,「我對戲劇的熱愛,還沒到願為它冒生命危險的地步。」
布魯克斯·阿特金森劇院。人民視覺 資料圖
紐約觀眾:害怕有人不戴口罩、不遵守社交距離
如果演出在9月1日左右恢復,經常看百老匯演出的紐約人裡,只有39%的人願意回歸劇院。而當被問及,假設劇院採取了滿足所有人需求的防疫措施,他們是否會在年底前回歸時,這個數字上升到了57%。
「參與調查的人並不是百老匯所有的老顧客,但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群體了。」錫耶納學院研究所所長唐普·利維說,「這是觀眾,也是市場。」
這個行業被認為是最難復工的行業之一:一來,百老匯經常擠滿了遊客和老年人,這兩個群體的回歸速度尤其緩慢;二來,百老匯的舞臺、後臺、觀眾席之間的距離都很近,要在這裡保持高度嚴格的社交距離,幾乎是做不到的。
基於此,美國不少大型演出的製作人和主辦方,放棄了在秋季演出的想法,將目光投向了2021年。百老匯行業領袖則說,劇院會繼續關門,至少到勞工節(九月第一個星期一)為止,還有人預測,劇院最早可能要到2021年1月才能重新開放。
對某些忠實觀眾想在秋天之前重返劇院,百老匯聯盟主席夏洛特·聖馬丁表示,她並不意外。
「我的郵箱裡全是人在催:『快點開門,我準備好了』。」但她說,「在一切安全之前,我們是不會開門的。」
為觀眾創造安全感,是製作人必須迎接的挑戰。對很多觀眾來說,他們回歸劇院的主要障礙,來自周圍的同伴。
調查顯示,2019年至少看了一場百老匯演出的紐約人中,58%的人不相信其他人會保持社交距離,55%的人不相信其他人會戴口罩,這些擔憂遠遠超過了其他擔憂。
談及防疫措施,約72%的人表示,劇院必須減少上座率,讓觀眾間隔6英尺(約1.8米);90%的人要求,專業清潔工要在演出間隙給劇院或音樂廳消毒。
調查還顯示,非洲裔和拉丁裔人對重返劇院表現出更謹慎的態度,這或許反映出在紐約,這類人群死於新冠肺炎的比例過高。
「如今劇院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才能讓觀眾感到安心,同時在經濟上仍然可行。」唐普·利維說。
因為演出大規模取消而陷入財政困境的劇院,不得不開始權衡,這些防疫措施在經濟上是否行得通。
夏洛特·聖馬丁說,百老匯聯盟正在研究每一項防疫措施,從體溫檢測到用無人機噴灑消毒劑。然而,減少上座率在百老匯行不通。因為演出成本高昂,如果只能賣一小部分座位,鐵定虧本。
相比劇院,紐約人對回到博物館表現出更大的意願,在限時售票和減少客流的情況下,博物館可能更容易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
56%的人表示,如果博物館能夠實行社交隔離,他們今年很有可能會來參觀。儘管這些機構的重新開放日期一直在變動,但許多美國北部的博物館已經做好準備,只要州長的重啟計劃發布,他們就會歡迎遊客的到來。
美國紐約百老匯,有人走過關閉的劇院。 中新網 圖
外地觀眾:對戲劇的熱愛,還沒到冒生命危險的地步
那麼,對於佔了百老匯觀眾2/3以上的外地人呢?他們能否安心地回到劇場?《紐約時報》把這些問題交給了《劇院更新》,收到了數百位讀者的回覆。
回信者大多悲觀,他們紛紛取消了今年之內的觀演計劃。
「如果還沒有疫苗或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去看演出就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實際上,我感染了新冠病毒,並倖存了下來,我不希望這種經歷再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洛杉磯的亞歷山大·文特羅布說。
「我和丈夫住在加州北部的農村。今年1月,我們去紐約旅行了三周,看了14場演出,有戲劇、歌劇、音樂會、現代舞。我們還想去,但我們八十多歲了,有一種責任感:不能在無意中把病毒帶回家。在出現疫苗或傳播率大幅下降之前,我們不太可能再回到紐約的劇院。」加州的梅納說。
「必須要有疫苗;治療有效和可行;劇院門口有症狀檢查;有可靠的社交距離和保護措施;通風顯著有效;劇院遍布手部消毒點;重新開放的所有標準已經達到並維持了十二個月……我知道這不是你們想聽的,但我對戲劇的熱愛,還沒到願為它冒生命危險的地步。」納舒厄的弗蘭克·格林說。
「我還沒有準備好坐在劇院裡,沒有理由!請把你們的表演帶到公園或露天看臺上去吧,讓座位變得有趣起來。為表演者設計新的空間,保持6到10英尺的距離。一定要繼續跳舞、唱歌、演奏。我們需要你們!」蘇珊·歐若克說。
也有一些外地觀眾期待,在防疫措施健全的情況下重返劇院,他們都對百老匯有著深厚的情感、深沉的思念。
「戲劇能幫助我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問我需要什麼才能安心來紐約?一張票和一個空閒的周六就行,我可以戴上口罩!」佛蒙特州的塞巴斯蒂安說。
「如果秋季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我會戴著口罩回來。我還會支付一筆合理的附加費,彌補劇院取消演出帶來的損失。」印第安納州的朱莉·摩爾說。
還有受訪者提出了防疫建議,認為只有完備的措施,才能讓自己安心回到劇院。
「我會在50%上座率的情況下回去。」邁阿密的芭芭拉·帕克說。
「怎樣才能重返百老匯?首先是自駕代替乘飛機,戴口罩,座位保持距離……但這是否意味著,百老匯要上演兩倍多的場次,來滿足安全距離呢?」北卡羅來納州的菲利普·列維說。
「應該戴口罩,還要有更長的中場休息時間,這樣廁所排隊的人就可以分流。50%的上座率也許可以。如果劇院在秋季開放,我會認真權衡風險決定去不去。我現在的感覺是,我有可能會去。」佛羅裡達州的蕾切爾·多利安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