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分析,當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採用自粘卷材和熱阻隔膜,造價不增加,又能達到比較好的防雨效果。
2
平屋頂
平屋頂在找到防水卷材後就大量使用,優點是建造成本低,構造簡單。但由於一些構造處理不合理,這些建築的漏水現象也很普遍。漏水的產生主要在簷溝處,也有出現在防水層被破壞的地方,這中間有設計不合理的因素。90年代之前的建築:平屋頂的構造基本是防水層在最上面,有的有保護層,有的沒有;下面是珍珠巖的保溫,屋面會有出氣孔。這些建築的屋面因為防水層容易被廣告架等破壞,保溫層進水後膨脹,漏水就會產生。現在新的建築用倒置法,防水層在保溫層的下方,防水層保護比較好,出現漏水的可能性不大,漏水的主要部位是簷溝的排水不暢引起。
我們分析漏雨的原因:
1、為了外立面的效果,好多平屋頂建築採用內簷溝,內簷溝會穿梁,一般就是預先埋直徑100套管,但施工時高度不會埋得很精確,使內簷溝容易積水,還有,落葉、塑膠袋、積灰很容易堵住套管和落水口,引起積水,在薄弱點滲水、漏水,引發室內牆面、天花受潮發黴。
2、住宅的屋面平面形狀複雜,天溝利用陽臺等處,顯得不規則,建築找坡難度加大,引起一些部位排水困難。
3、較小的天溝只有一個排水口,一旦堵住,容易引起滲水、漏水。
4、磚砌女兒牆部位受熱脹冷縮的影響最大,容易開裂,影響美觀,同時也使雨水從外牆滲入內牆。
5、大型建築越來越多,比如體育館、廠房等鋼結構屋面,其排水的特點是水流長度大,匯水面積大,大雨時相當於有洪峰,如果大屋面也是採用150平米一根落水管的話,往往會排水不及,雨水從天溝溢出,經常有體育館漏水,重新換木地板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我們的設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漏水,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可能積水點。沒有積水點,即使施工有點缺陷,滲水、漏水的概率也會非常小。
平屋頂防水的具體解決方案:
1、平屋頂的天溝儘量用外簷溝,不會有梁的阻隔,排水會流暢很多,積水也不容易產生,漏水的概率就低了。覺得外簷溝不好看,可以在方案階段就把柱子往裡退,外牆是出挑的,到時候屋頂的簷溝用板挑,簷溝中間也就沒有梁了。不得不做內天溝的話,可以將內天溝做得寬一點,穿梁處用兩根套管,減少被堵的概率。
2、住宅的屋面的建築找坡線可以當作坡屋頂做,只不過坡度小一些而已,不能留有積水點。不做準的話,後患很大,施工方更不會找到好方法,以後維修都很困難。
3、較小的天溝可以只設一個排水口,但要在排水口輔以溢水口,下大雨看到溢水口有水溢出,維修人員也可以及時疏通排水口。
4、女兒牆部位最好用現澆鋼筋混凝土,這樣和梁結合在緻密的整體,不易開裂。
5、大型彩鋼板屋面,簡易的釘子固定做法容易在釘子口漏水。兩塊彩鋼板之間用機械咬接的方法更好一些,避免暴露在外的釘子口。縱坡比較長的彩鋼板屋面,排水坡度也應該相應加大。天溝的做法也很關鍵,斷面設計得儘量大些,同樣也需要加溢水口。最好用混凝土天溝,因為鋼天溝斷面較小,大雨時容易溢水,還有容易鏽蝕、室內結露的缺點。大屋面的落水管可以選用虹吸式,加快雨水的排放。
3
上人屋面
現在的建築體型設計越來越豐富,上人屋面、露臺、屋頂綠化很常見,這也給屋面的排水帶來很多難度。
上人屋面、露臺的排水溝布置要均勻,蓋板注意不要影響人的活動。鋪防腐木是不錯的做法,排水便捷,基層的做法就比較簡單。
屋頂綠化的構造是(自上而下):沙性種植土;粗沙;無紡布;卵石;防水層;結構層。結構層上的排水有出水口就可以了,不一定做排水溝,面層主要是排地表水,有必要做排水溝。
露天大臺階的防水也比較難辦。下面是房間的話,排水溝宜每個休息平臺布置,減少水流的長度,踏步的防水也要做好,表面的材料還要保證可靠連接又不能破壞防水層。
上人屋面遇到伸縮縫應特別注意,最好兩邊都做排水溝。
本文來自滲漏修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