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航運在船舶與港口的完美對接中實現

2020-12-24 同花順財經

2017年5月27日,全球第一艘超20000標準箱級超大型貨櫃船「東方香港」號首航掛靠中遠海運廈門遠海碼頭(以下簡稱廈門遠海碼頭),刷新當時世界最大級別貨櫃船首靠廈門港,同步創造了中國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承接全球最大貨櫃船首航作業紀錄,這一歷史性相遇引起了人們對中國首個全自動碼頭——廈門遠海自動碼頭的關注。

時隔兩年多,2019年11月23日,當一艘更新的全球最大的20000TEU超大型貨櫃船舶「中遠海運寶瓶座」輪靠泊廈門遠海碼頭時,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海運新絲路」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媒體調研團親眼目睹了代表著當今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船舶與碼頭的完美對接。

中遠海運寶瓶座輪是由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建造的中國製造的2萬箱級貨櫃船,也是中遠海運投入運營的最後一艘星座系列2萬箱級貨櫃船。這艘船長400米, 型寬58.6米,型深30.7米, 最大載重19.7萬噸的超大型貨櫃船,運營中遠海運集運的精品航線亞歐航線AEU1上,沿途掛靠上海、寧波、廈門、鹽田、新加坡、費力克斯託、澤布呂赫、格但斯、威廉港、鹿特丹、比雷埃夫斯、香港等重要港口,全程24000海裡。在此次掛靠廈門前,中遠海運寶瓶座輪已經在這條「一帶一路」的重要航線上安全高效地運行了兩個多航次。150多天的遠洋航行中,該船油耗低、裝箱量大、智能化程度高、適港性強等優勢充分顯現,體現了以「綠色航運、智慧航運」為發展理念的中遠海運強大的船舶建造能力和航線運營水平。

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的智能裝卸控制系統,是以我國港口實際出發,基於堆場與岸線平行布置的情況下,由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華東電子三家企業共同自主研發完成。自動化碼頭系統實現了對設備高效智能管理,從安全、效率和能耗角度確立最佳路徑,具備全智能、零排放、安全、環保的性能優勢。自動化碼頭比傳統碼頭節省能源25%以上,效率提升20%。它的落成,樹立了全球全自動化碼頭智能裝卸控制系統的升級換代標準,打造了我國港口自動化設備自主品牌,提升了我國貨櫃碼頭和裝備製造業的世界競爭力。自動化碼頭岸線長度447米,自動化區域道路堆場佔地總面積約16.66萬平方米(約250畝),於2016年3月投入運營。

如今,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的成功經驗已在中遠海運港口阿布達比港推廣應用,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前後共輸送4名自動化技術人員前往阿布達比協助其自動化碼頭建設,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添磚加瓦。

如今,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又投入了遠海自動化碼頭二期——海鐵聯運項目的建設,海鐵聯運項目是國家實施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第一批重點項目,建成後鐵路可直通碼頭前沿,將成為國內首個直接進入作業區、垂直於碼頭岸線的自動化鐵路專用線,直接經鐵路聯通全國各地,將大幅擴展廈門港口貨源半徑。項目包括鐵路專用線、臨時鐵路貨櫃堆存區以及相關配套設施設備等。遠海自動化鐵路專用線是「中歐」快鐵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前場鐵路物流園區形成良性互動,將帶動大量貨源向廈門港集散,促進廈門港貨櫃吞吐量的增長。

該項目解決了港口集疏運「最後一公裡」問題,實現了碼頭自我增長,擁有高效、節能、安全、成本低的優勢,是港航業、物流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

廈門遠海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更擬利用二期超過30萬平方米的用地建設綜合物流園區,打造供應鏈智慧平臺,依託中遠海運集團在航運、港口、貿易、物流和金融等相關方面的資源優勢,形成水路、公路、鐵路「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綜合服務體系,延伸港口物流產業鏈,向供應鏈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

廈門遠海碼頭始終注重運用前沿技術提升港口的高質量發展水平,今年7月26日,廈門遠海碼頭與廈門移動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實現了全國首個港區5G信號的全覆蓋,開啟了5G賦能智慧港口建設的新篇章。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港航業務的融合滲透,規劃並推進全場集卡調度、智能閘口、冷藏箱數據遠程採集、智能理貨、智能配載、預約平臺、微信物流平臺等項目,實現了碼頭相關領域流程的再改造、業務協同管理。廈門遠海碼頭探索利用5G技術打造新一代港區的5G虛擬園區專網,以5G架起了港區最後一公裡的「空中光纖」。同時,藉助於5G的高帶寬、低時延特性,成功實現了基於5G網絡的AGV無線通訊控制、5G+智能理貨,司機行為管理等5G應用,解決在生產一線作業中的痛點問題。

「港通世界、共贏未來」,廈門遠海碼頭將以交通強國建設為統領,著力推進海路聯動,強化港口的綜合樞紐作用,不斷提升港口高質量發展水平。

來源: 中國物流行業網

相關焦點

  • 五部門:推進粵港澳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和智慧海事建設
    《意見》提出,推進粵港澳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和智慧海事建設。加快推進智慧港口工程建設,推進西江幹線數字航道建設,推進粵港澳智能航運研發和應用示範,促進北鬥導航系統、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水運領域的集成應用,推進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航運服務網絡平臺研究應用。建設完成珠江水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拓展工程。
  • 船拉拉智慧航運平臺啟動_發布會_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江門日報訊 (記者/陳敏銳) 近日,船拉拉智慧航運平臺啟動新聞發布會舉行,該平臺將立足僑鄉,借勢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致力打造全新的涵蓋船貨配對、金融、保險等航運服務生態系統
  • 廈門港口抓住跨島機遇 航運駛入黃金水道
    無論是廈門港在這15年裡對標世界一流的過程,還是如今貨櫃樞紐港、郵輪母港、綠色環保智慧港的建設,都體現著跨島發展思維。而且,只有在目前的發展基礎上,廈門港才能擔負起「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歷史重任,真正發揮國際航運中心、自貿試驗區和對臺航運橋頭堡的功能,使今後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唐恩科技總經理李俊拜訪臺灣航運企業,共築智慧港口新華章
    李俊先生此次前往臺灣主要是參加由臺灣航運企業們自發組織的行業會議,共同探討碼頭生產作業安全保障、港口自動化升級和智能無人理貨等應用的合作與推進,並與各企業進行了商業洽談與資源互換。      李俊先生一行率先拜訪了長榮海運總部,與碼頭管理部經理林上智等10餘人進行了會面。為促進相互了解,雙方進行了座談會議,李俊先生就江蘇唐恩科技在港口方面的技術應用進行了完整介紹。
  • 深圳將打造全球樞紐港,並與香港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
    ,力爭將深圳港打造成為自由貿易港及「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成為綠色智慧的全球樞紐港,並與香港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在建設深港組合港方面,《若干意見》提出,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為平臺,創新深港港口快速通關模式,開展「深港自貿通」試點,形成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與香港間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設深港組合港,實現兩地港口物流服務一體化。
  • 香港港口:高端航運服務業帶來新機遇
    轉型:進軍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對現代港口而言,「吞吐量」已不再是「金指標」,依託服務業,向航運金融業和航運保險業轉型,給香港帶來了一個蓬勃的港口新時代。2016年4月,香港成立海運港口局,負責制訂策略和政策,推動香港的高增值和專業航運服務業增長,促進人力培訓以及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 中遠網絡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航運大數據
    建設航運大數據平臺。為中國船隊和世界船隊提供船舶調度、運力調度、航線調度、貨櫃調度提供決策依據。2. 通過數據採集和抓取技術,實現全國所有港口異構航運數據的集中管理。3. 通過對航運數據清洗、篩選、整理,實現港口數據、船舶數據、航線數據、貨櫃數據、貨物數據、代理數據的及時、準確、全面展現。4. 平臺成為中國權威的貨櫃進出口統計分析數據來源。
  • 重磅|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
    到2025年,天津作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前20位,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5.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2200萬標箱,集疏運體系基本完善,多式聯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口岸營商環境和航運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 山東港口青島港:加速邁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青島港要當好山東港口發展的龍頭,率先做到鞏固陣地、優化服務,危中尋機、逆勢而動,主動推介、精準對接,底線思維、確保安全,在『五個一流港口』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貢獻『青島港力量』。」  山東港口成立後,立足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圍繞港口規劃「一盤棋」、資源開發「一張圖」、管理服務「一張網」,迅速組建物流、貿易、金控、郵輪文旅、港灣建設、產城融合、航運、裝備製造、科技、海外等十大業務板塊。青島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迅速對接服務各個板塊,進一步加快深入融合,形成合力,催生耦合效應,取得良好成果。
  • 山東推出八大舉措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支持青島建設北方國際航運...
    其中,在服務山東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方面,積極推進海事管理與港口發展深度融合,山東海事局研究制定了《山東海事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八項舉措》。  一是助力港口一體發展。推行政務服務新模式,實行海事政務無差別「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全省通辦」,支持山東港口業務融合、功能調整和一體化協同發展。支持董家口港、龍口港、濱州港等重點口岸對外(擴大)開放,強化口岸聚集效應。
  • 雲南省四部門聯手 整治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
    來源:科技日報港口船舶汙染防治如何推進?美麗雲南建設中,航運如何實現綠色發展?記者從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了解到,近日,雲南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全省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的整治。
  • 新加坡港「下一代港口」規劃及啟示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依賴人力的物流行業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傳統模式向智慧物流升級。港口作為現代物流的關鍵節點,港口物流供應鏈服務平臺是智慧物流平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的數位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智慧物流的水平。其次,智慧型能夠幫助港口提高競爭力。
  • 交通部發文:兩大央企開展高端郵輪和智能船舶試點
    通過1—2年時間,完成深圳海星港智慧碼頭建設,並投入運營。全面建成智慧計劃調度、智慧閘口、智慧運輸等智慧信息系統,實現傳統貨櫃碼頭作業模式由人工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完成營口港貨櫃堆場自動化建設並投入運營,實現重箱堆場場橋遠程智能控制。
  • 與新加坡競爭,倫敦欲成國際航運船舶登記註冊中心!
    據悉,英國正在制定計劃,在脫歐過渡期結束後將倫敦打造成國際航運公司登記註冊船舶的中心,此舉將使倫敦成為新加坡的直接競爭對手。據測算,為此目的而改革英國的航運稅收和監管制度,三年內可為英國經濟帶來37億英鎊的價值,並直接創造2500個高質量的工作崗位,以及25000個相關公司的工作崗位。
  • 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資源整合 爭取世界航運話語權
    日前,廣州發布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三年後廣州港的綜合實力、現代化建設水平走在全國港口前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突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並將以南沙港區為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加快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 韓國航運史上最大破產案續:各港船舶被扣留
    觀察者網近日曾報導韓國第一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瀕臨破產的消息,該事件又有了諸多後續發展。  據財新報導,目前中國所有港口已不接受韓進海運的船舶掛靠,港區也不接受其貨櫃進港。而在鹿特丹港、新加坡港、深圳鹽田港和天津港均有韓進海運的船舶被扣留。
  • 打造創新平臺,建設智慧港口 -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十九大以來,廣州市港務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在「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視創新工作,大力支持廣州港航企業打造技術創新平臺,鼓勵支持全員創新、全程創新,積極營造創新環境,全力建設智慧港口。
  • 天津港實現船舶動態傳輸系統整合
    6月2日,天津港船舶動態傳輸路徑實現全港統一,船舶動態計劃實現從各港區申報編制到一體化運行,標誌著天津市港口管理體制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據悉,船舶動態傳輸系統的整合,實現了天津海事vts業務與天津港調度指揮中心業務的信息互通,利用數據平臺完成幾個港區船舶動態計劃的統一制定,全港航行計劃數據在各系統中得以高效運轉,實現碼頭管理服務統一化、標準化。
  • 九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九江長江經濟帶區域航運中心建設規劃的通知
    一方面,區域航運中心的建設需要依託齊備的基礎航運服務,提高九江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強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完善物資供應、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等基礎服務功能;注重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本地航運物流系統在區域運輸網絡中的接入能力以及航運物流系統與企業用戶的通達效率。
  • 十項新舉措促進長三角航運樞紐建設:國際船舶邊檢手續隨到隨辦...
    中國網12月14日訊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今日消息,國家移民管理局改進創新海港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研究出臺服務促進長三角航運樞紐建設十項新舉措,全力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據介紹,十項新舉措主要包括:長三角地區內邊檢行政許可「一地辦證、區域通用」;外籍船舶在長三角地區港口間移泊免辦出入港邊檢手續;國際航行船舶進出長三角港口,邊檢手續做到隨到隨辦;國際航行船舶網上預報預檢、邊檢行政許可網上辦理;國際航行船舶在口岸短暫停泊、符合安全監管要求的,一次性辦理入出境邊防檢查手續;對國際航行船舶自國內港口出發,在長三角保稅燃油加注錨地不上下人員,僅加注保稅燃油後直接出境的